足球比赛数据十大误区及解读(下)
在本篇的上半部分中,针对比赛中特定位置球员表现中的部分数据理解误区进行了展开解读,相对于上篇相对晦涩的数据算法,下篇讨论的5个误区点,可能是广大球迷朋友们更容易犯的错误,具体是什么,让我们逐一分析。
6)用小样本中的进球数-预期进球数作为终结能力的指标
在谈及进球能力的时候,有两个关键要素需要被单独考量:
其一,是进攻球员自己创造机会的能力。进球,是锋线球员的主要”通货“,而为了取得进球,则进攻球员必须不断的创造机会进行射门。
其二,为了量化射门质量,一般采用”xG(Expected Goals 预期进球),如果一名射手坚持不懈的做出优异的射门,进球最终会回报他的努力。
射门是一回事,但是进球又是另外一回事,如果样本过小的情况下(如一个赛季),球员的进球数和预期进球数不一定能够匹配,以菲尔米诺为例,上赛季他的进球数远远低于预期进球数,这是因为他在场上没有找到合适的攻击位置,但是纵观三个赛季的数据(17-18,18-19,19-20),就可以给到一个关于他终结能力的盖棺定论了(这个迷人的微笑,自己体会和理解…)
7)喜欢用“如果有谁在场上,某队的表现会怎样”来评价球队
这种比较方法,希望能够特化并孤立某个球员的现场表现,一般的话题主题是“如果这场比赛没有XXX,XXX队的表现是否会更好/糟糕?”或者是“如果这场比赛XXX能够登场,XXX队的表现是否会更好/糟糕?"(各个足球论坛和专区好像经常看到这样的标题内容)。这个评价维度,比较适合像篮球这样有着更多换人以及更快得分节奏的运动项目。
在足球运动中,这一评价维度,远远不能够用来评价一名球员是好是坏,足球赛场中有太多的变量存在(包括:对手的实力,还有被评论球员身边队友的实力或者像红牌这样不可预判的情况等)。
反之,根据球员所处的场上位置和实际场上情况作为背景进行分析,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诸如中场球员的机会创造数,进攻球员的进球数等等)。
8)用传球准确率来评价球员的传球能力
球员传球是否精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被要求做什么以及他们在持球时做出的选择。有些球队,譬如曼城,他们在阵型上压缩的非常紧密,传球也多以快速短传为主,这为他们带来了较高的传球完成率(Pass-Completion Rate)。而另外一些球队,如上赛季的伯恩利,更喜欢通过长传来打开进攻通道,所以传球完成率就很低。
所以只是单纯比较传球准确率,是不客观的。
预期传球完成率(Expected Pass Completion Rates)应该能够比较全面的解释为什么某个球员的传球成功率是较低的,但是这项数据基本不为普通球迷所熟悉。
9)因为球员失败很多次就可劲儿喷
在各个联赛取得金靴的球员,很难在其职业生涯里突破自己的进球纪录,球迷和媒体往往会以他们失败的次数去质疑或衡量他们的表现。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球员为了达成成就所付出的努力以及更多的客观因素(队伍整体表现,对手情况,队友的配合,甚至更衣室内的环境),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10)比较上场时间不同的球员
登场时间更久的球员,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刷“数据,如果单纯的比较数据而不看登场时间,那么登场时间少的球员肯定落在下风。
例如:纵观19-20赛季英超机会创造榜单,如果单纯看机会制造数的话,诺维奇中场布恩迪亚的表现并不突出,但是如果计算平均90分钟的机会创造数,他就以每90分钟创造3.3次机会,位列榜单第二名。
最后打个小广告(版主手下留情):
更多专业足球知识和资讯,职业足球技能培训(E级教练员以及裁判员理论学习),均可公众号搜索「雅茵体育科技」了解更多。
评论区开荒,我辈义不容辞
来抢第一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