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贼王》的菊与刀「五」:日本铠传
《海贼王》| 日本传统文化篇大铠腹卷胴丸当世具足
《海贼王》日本传统文化系列"菊与刀"停更了很长时间,在追更了最新漫画剧情后,打算继续接着该系列写下来,于是便有此篇。
此前该系列曾有过一篇简介日本武士刀的文章,虽说武士刀可算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象征之物,但如果仅仅对于武士"攻"这一面进行介绍,实在不能算得上完整的描述,毕竟攻守兼备才是一个武者完整的基本面。为了及时进行补完,接下来就向各位简单介绍一下武士的"守",日本武家出战时必备的防具——具足。
此前关于武士刀的文章:
在第959话中,大部分剧情主要是描述约定之日前大家的准备工作开展情况,路飞一众各司其职,分头进行了准备行动,包括修造船只用以渡海、战斗人员的召集、所用武器的回收等,但由于有不明身份的内奸存在,大蛇将军提前获悉了作战计划信息,于是派遣下属破坏路飞等人的既定计划,将前往兔碗港口的连接大桥全部炸毁,让反抗军无法顺利集结于计划位置,同时将刚刚修建好的运输船只破坏,彻底断绝路飞等人前往鬼之岛的意图。而此前桃之助一行按照约定前往兔碗港口却没有看到其他人,原因正是大桥被毁以致无法及时赶赴。
前往港口的各处大桥被炸毁
此时路飞获悉情况后如何行动还未可知,只是交待了路飞也在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准备,这次他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武士装备。
继索隆获得名刀"阎魔"之后,锻刀匠天狗山飞徹也给路飞、乔巴和布鲁克准备了装备,但并非用于攻击的刀剑,而是防御之用的甲胄,以日本为原型的和之国所用甲胄自然也是日本传统武士用铠甲,从形制上看,路飞三人所传甲胄很可能是日本平安时代流行的一种武士铠甲——大铠,可以说是具足的前身。
路飞身着不太典型的大铠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蹴而就,并非短时间突然形成或产生的,特别是这种在冷兵器时代中很长时间里的主要代表物之一,作为保护身体的防护用具,是与兵器几乎同样重要的配备,与兵器一起随着人类战争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由简至繁,在防护性能和便携性能两方面不断平衡,从简单实用慢慢附加更多的美观需求和文化元素,这样一步一步进阶到极富地域或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日本的当世具足就是这样一种历史发展的产物。
现在日本流传下来的大多数就是人们说的具足,基本成熟于日本的战国时期,在江户时代达到了巅峰,毕竟和平年代后武士的甲胄也就失去了在战场上的使用价值,转而成为大名们炫耀排场的奢侈之物,相比较战国时期,江户时代的当世具足则变得更加的富丽堂皇了,甚至被日本人称之为更加现代的具足,因此多称江户时代制造的华丽具足成为当世具足。
但在古代日本早期,士兵们打仗穿戴的甲胄与现在的当世具足相差非常大,两者摆放在一起你绝对看不出竟是同样出自于日本本土。
身披挂甲的陶俑
就甲胄的发展历史而言,在日本的平安时代以前都可以算是上古时期,包括弥生时代、古坟时代,甚至一直到平安时代初期,日本的甲胄样式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这主要受限于当时生产力普遍低下的原因,甲胄方面一直保持着简易而实用的目的在制造使用。此时期的甲胄基本都是挂甲和短甲,通常都是简单的皮革或金属片串联组合而成,而且并没有多余的装饰和构件,且只有保护躯干主要部位的功能,头盔也仅仅是具备了基本的防护性,并没有过多的修饰。挂甲由于承重全部集中在肩膀部位的铠甲连接绳或带上,导致整副甲胄就像是挂在肩上一样,因此称之为挂甲。
挂甲的图例
随着日本社会发展前进,加上在中国隋唐时期的密切交流,中国的军事文化也也随着遣唐使来到了日本,对日本甲胄的发展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在平安时代中期,日本开始在甲胄方面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不在是形式简单的挂甲,而是逐渐出现了胴丸、大铠、腹当等具有日本特色的甲胄种类,开始注重身体的全面防护,出现笼手、毛沓等保护手脚的护具,另外在甲胄材料方面也不再是单一的材质,还有表面附有兽皮的甲片。
到了南北朝和室町时代,日本的整个政局处于政权不断交替、地方势力开始崛起的时代,武士这个阶层开始逐步爬上日本的中上游阶层,战争形式也由原来的骑兵战为主转变成以足轻步兵为主,这就要求士兵的甲胄必须具备轻便实用的特点,才符合步兵徒步作战的需求,因此轻便的胴丸、腹卷在这段时期得到发展,加上没有过多复杂的配件,在造价上也有一定优势,获得广泛应用而成为军队的主要装备。
华丽的日本甲胄
到了战国时期,当世具足的形制已经形成,完整的全身防护配置,坚固的结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轻便特性,在吸收了西洋盔甲特色以后甚至出现了南蛮样式的复合风格的当世具足,丰富的样式也能满足大名们对于树立个性的要求,当世具足在大名和武将之中广泛流行。
战国时期的结束,和平年代的到来,甲胄的实用价值已经逐渐被仪式和装饰作用所替代,更加富丽堂皇的当世具足在大名和富裕的武士家族之中诞生,许多更是流传至今,成为日本展示自己本土甲胄文化的重要文化遗产。
古代日本经历多许多时期的变革,防护作用的甲胄也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包括忍者、海贼等特殊职业也有符合本职业特色的防护用具,但就普及和应用程度而言,使用最为广泛的主要有四种,分别是大铠、腹卷、胴丸和当世具足。
这四种都是自平安时代发展起来的具有日本自身民族特色的甲胄种类,在不同时期各自流行于战场之上。
流行于平安时代的代表性甲胄,也称为"式正之铠",意为正式且体面的铠甲。虽未平安时代流行的铠甲,但直至江户时代仍有武将大名在使用,比如德川幕府的第三人将军德川家光,因在某些需身着甲胄的场合中曾穿戴过大铠,但是因为大铠过重,德川家光对此颇有微词,可见大铠即便到了和平的江户时代仍有保留,只不过多半也跟其他甲胄一样,仅作为重要场合的礼仪穿戴用品,甚至仅仅是作为收藏品摆放家中而已。
嫌弃沉重大铠的德川家光
大铠说起来也算是日本早期诞生的具有日本特色的甲胄种类之一,由于大铠整体做工精细,外观华美庄严,因此价格不菲,并非一般兵士可以使用,多为有经济基础的武将贵族使用。由于为了极大的保证其防御性能,大铠的主体仍是采用铁制札片或与其他轻质札片混编串接而成,外层则附上皮革,另外一些重要部位和配饰也采用了铁质材料,因此大铠可算是四大种类中最重的一种了。
不同时期的大铠
看过日本历史剧的应该都能感觉到,平安时代的武士身穿的铠甲与战国时期的相比,具有十分明显区别,但是有的时候又很难描述出哪里不同。其实大铠和其他甲胄最大的不同之处除了用料给力,导致重量较大以外,外形上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大铠的胴部分,也就是躯干部位是由四个板面围成的,类似一个方盒子,连同下摆的草摺,也分别作为四个板面的延伸部分分成四块,因此以后看到四方的盒子状胴体,那就是大铠了。
大铠各部位详解
相对于大铠来说,卷腹是一种更加偏向简易化的护甲,与日本早期的挂甲有点像,或者倒不如说腹卷是挂甲的进化版。
腹卷其实就是一种足轻配备的轻便型护甲,足轻作为最普通的军队兵种,是徒步作战的主力,由于并不像骑兵和其他有身份的武将那样有马匹等代步工具,全凭自己双脚的足轻势必不能配备过重的装备,因此轻量化的腹卷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身穿腹卷的足轻
腹卷从外形上看,就是一个带有下摆的肚兜,由两条肩带挂在肩膀上,没有多余的装饰,甚至连肩上的大袖等护肩也没有,仅仅对躯干进行了保护,除了简易轻便以外,造价便宜也是腹卷能在低级兵士当中盛行的原因。
从名字上就能看出,胴丸这种甲胄主要就是对身体躯干进行保护的类型,从外形和特性上来看,腹卷和胴丸非常相像,难以区分,这两种甲胄不仅外形相近,其简便和便宜的特点也都同样具备,可以算是属于同一种大类中的两个小分类。
其实这两种甲胄最根本的区别不在外形,也不在适用群体上,而是穿戴方式上有所区别。腹卷和胴丸并非像穿筒状上衣那样直接套进去的,而是像围裙一样,由展开的状态围住身体,然后在接合处绑紧,而这两种甲胄的不同之处就是这个接合绑固的地方,腹卷是在背后,而胴丸则是在身体侧面,因此从甲胄穿戴的固定位置就能将两者区分开来。
侧面固定的胴丸
后背固定的腹卷
具足可以说已经是最为成熟的日本甲胄形制,现在存世的古代甲胄多数都是当世具足,是日本甲胄发展史的集大成者,吸收了其他种类甲胄的特点并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如何在种类繁多的日本甲胄中辨别出当世具足?
与腹卷和胴丸相比,当世具足的特征就十分明显,繁多的构件、华丽的外表、全面防护等特点都可以用来与轻便型的甲胄腹卷和胴丸区分开来。那么与大铠如何区分?
首先胴体部分大铠是呈现死板的四方盒状结构,就像一个上下面通透的方形盒子,而当世具足的胴体则更加圆滑,并且略微呈现上下部位收紧的形态,这样的设计也使得两种甲胄的承重方式有所不同,大铠完全将重量压在肩部,而具足则由于上下口收紧的结构而有部分重量分散给躯干承受,减轻了肩膀的负担。
左边就是典型的盒子状大铠
其次,当世具足有一个新增加的防护部件,那就是大腿部位的佩楯,就像两块大的防护板挡在大腿前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护来自前方对大腿部位的冲击,而大铠的腰部以下只有草摺,没有对大腿部位进行防护。
图中框出的就是佩楯
第三,大铠的草摺是盒状胴体四个面的下部延伸,因此也是由四个很大的下摆组成的,而具足的草摺比较多样化,但通常都是被分成数量更多、面积更小的数个小草摺组成。
大铠的草摺
具足的草摺
但后世制作的一些大铠也吸收了一些当世具足的特点,比如有的大铠也会加装佩楯,兜(头盔)的样式也会像当世具足一样做出许多夸张的配饰或造型等等。
现在日本存世的多数甲胄,实际的年代应该已经不会太久远,可能是近现代或者江户时代制造的收藏品,因此制造的各种类型的甲胄多少都有多元化的迹象,特别是大铠和当世具足,没有专业的知识,普通人对于两者之间的近代作品已经很难分辨了,但不管怎么样,日本甲胄在全世界范围内仍是具有相当辨识度的,这也是日本武士文化在全世界知名度较高的众多根源之一。
噜噜毛
· 海南诶,这么好的帖子没回复……
暂无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