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贼王》的菊与刀「三」:日本的鬼和中国的鬼有什么不同?
《海贼王》| 日本传统文化篇与一般西方人所理解的美德和邪恶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不同,这一体系是独一无二的,既不是佛教的,也不是儒家的,而是日本的。
在鲁思·本尼迪克特撰写的《菊与刀》中有这么一段话。
正如这段话所说,日本文化的两面性,让日本民族呈现出外界难以理解的矛盾性格,但又无法将矛盾的两端分而待之,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体系,融合成了日本独特的民族文化。
在日本,神道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是典型的多神论体系,其中包含了许多自然崇拜元素,自然界中如山、水、树等原生实体皆赋予了神格,据说日本境内传说的神鬼已达600多种,成为不折不扣的"妖怪列岛"。日本鬼神传说中最能体现日本文化独特性的,鬼文化就是其中之一。
海贼王中关于"鬼"的场景早在和之国篇就有过,比如在恐怖三桅船篇中就有大量的僵尸幽灵出现。
恐怖三桅船篇中出现的幽灵和僵尸等所谓的鬼,包括吃了黄泉果实的布鲁克和幽灵公主佩罗娜召唤的幽灵,虽然也可称为超自然领域的"鬼",但归根结底与日本传统文化中的鬼不是一回事,而是完全取材自西方世界的传说生物,莫利亚本身的形象和与蝙蝠有关的能力,也是完全参照了西方世界的吸血鬼伯爵,可见和之国篇以前的"鬼"与日本传说的"鬼"毫不沾边。
恐怖三桅船篇中的月光莫利亚
和之国中鬼的戏份很少,而且并没有实体出现,仅仅在一些言语和地名体现。一是和之国民众对于【灵】的认知,也仅停留在迷信传说的层面上,多数人都知道但都持半信半疑的态度,比如大蛇将军深信赤鞘九侠复活的传说,称他们为【亡灵】,但众人都暗地嘲笑,还有通缉草帽海贼团成员时,布鲁克假扮【幽灵】,被士兵看到错以为幽灵出现。这些关于【灵】的描写这个说明【灵】在和之国民众心目中是仅在传说中存在的。
大蛇将军口中的亡灵
布鲁克假扮幽灵
另一个关于鬼的概念,就是和之国篇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地点——鬼之岛。鬼之岛作为四皇凯多的大本营,从篇章之初就已经登场,但至今没有向大众展现其全貌,仅有远处观望在雾中的朦胧形象。鬼之岛在形象上完全贴近日本关于鬼的形象,那就是头上的一对角,鬼之岛虽没有透露全貌,但其形已经展现给观众,岛的形状类似一个人的头颅,头上有两只弯曲的犄角,此岛以鬼之名命名在形象不过了。
鬼之岛的形象
但严格说来,在日本,【幽灵】也不属于【鬼】,与中国关于鬼的概念不同,日本的鬼更接近具有实体的妖怪一类。
中国文明中最初的鬼神文化也是以自然崇拜起始的。古人对于自然界中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以及发生的天灾人祸,结合的祖先亡灵的概念,一并归结为鬼神使然,最初的鬼神诞生于简单的氏族部落形式的人类社会,并没有复杂的体系,鬼的概念也比较模糊。
随着社会体系的不断发展,家族宗法体制得到完善确立,礼法的重要性在宗族和国家中都得到体现,庞大的族群促使人们渴望得到神灵的庇佑,祭拜先祖成为一个重要的祈福形式,逐渐作为传统延续下去。此时人们对于鬼的概念逐渐成型,认为魂魄是人类寄宿于肉身之中的精神所在,身死则魂魄游离而出,成为没有实体的鬼。
中国的祭祖习俗
之后道教的创立和佛教的传入,中国的神话体系得到进一步融合完善,鬼文化不仅仅体现在传统祭祀当中,更是形成了一整套体系,涵括在中国传统神话的庞大世界观中。
鬼这一特殊的角色,因结合了佛教关于轮回概念和地狱观念,形成现在十殿阎罗的地府体系,人死后的灵魂则为鬼,由地府掌管,通过生前善恶行事判定在幽冥界中接受何种惩戒,或喝下孟婆汤消去前世记忆,转世再生,体现出佛教的轮回理念。
地府的判官阎王
在中国传统理念中,灵魂出窍后,不论进入地府或是留在人间成为游魂,都成为鬼,但部分地府的执法神明,有时候也被称为鬼,比如负责押解灵魂去往地府的黑白无常,常被人们认为是鬼的一种,中国著名的鬼主题旅游城市鬼城丰都,更是将地府所有神明皆划归如鬼的概念当中。
鬼城丰都
归结到底,中国鬼文化虽然将人类魂魄轮回转世涉及的幽冥神灵一并囊括,但在概念上来说,中国更认同所谓的鬼只是游离身体之外的精魄部分,虽有附体功能,但无自有实体。
并不是说日本就没有灵魂的概念,反而在这方面日本跟中国一样,吸收了佛教的理念,同样有地府、阎王、灵魂出窍等相同的概念,整个关于人类死后的设定极其相似,这多少取决于两国吸收了相同的外来宗教和文化交流深厚这两大历史机缘,但是,被日本称为鬼的另有其他。
日本的鬼并不包括灵魂一类的灵或妖。在日本有许多关于灵魂的妖怪,除了普通的灵魂以外,还有因为执念被束缚在人间的各种灵,比如被束缚在特定地点的地缚灵,因关切具有特殊关系如子孙后代,或某些特殊原因而跟在人类身边的背后灵,或喊冤去世而残留怨恨的怨灵,甚至有各种悲惨缘由死后化为妖怪的,比较出名的有姑获鸟,这种来自于中国神话传说的怪物,到了日本则成为了死后产妇的怨灵形成的妖怪。又比如般若,在日本传统艺术能剧中就有关于般若的面具,传说是具有强烈嫉妒心的女人死后怨念所生。
般若面具
而以上的灵或由灵转变的各种妖怪,均属于灵魂的衍生物,这一类不属于鬼的范畴。
在日本,鬼的概念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鬼有固定的形象,身躯比一般人高大,面目狰狞,头上有独角或双角,嘴生獠牙,经典形象可参考桃太郎和一寸法师中的反派鬼形象。另外鬼作为妖怪中的一支,在许多故事中却极少有施展法术的记录,更多的是利用本身的蛮力,且性格粗暴头脑简单,多会吃人,但并不属于太厉害的角色。
桃太郎故事中鬼的形象
广义上的鬼则包括除高级神明以外的妖怪精灵,是对超自然生物的统称,最为有名的是日本夏日夜晚妖怪大游行的百鬼夜行,将众多妖怪统称为鬼,但这只是笼统的叫法,这里的鬼是指代了包括鬼、妖、灵、弱小神明在内的泛称。
百鬼夜行中描绘的部分鬼的形象
说起日本的鬼神文化,通常都会提及平安时代,大致在中国的唐代中后期开始,日本自迁都平安京开始,实施政治革新,与许多守旧势力的利益发生冲突,加上贵族势力的日益膨胀,政府内部关系错综复杂,导致朝廷腐败风气盛行,底层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加上当时地震、洪灾等自然灾害频发,民众生计看不到希望,进而将种种不幸归结于鬼神之说,平安时代的鬼神之说极其盛行,甚至贵族阶级也对占卜凶吉、驱除恶鬼等法令禁忌深信不疑,就连国家政府都设立了专门的占卜驱鬼机构——阴阳寮,设置官方的术士阴阳师。历史上最著名的阴阳师安倍晴明就是诞生于这个时代。
供奉安倍晴明的晴明神社
在平安时代可以说是将包括鬼在内的鬼神文化发展到了一个历史高潮,形成了现在的日本鬼神文化的基础框架。
平安时代自然也诞生了一些比较著名的鬼,其中最为有名气的就是酒吞童子。酒吞童子是相传平安时代一个专门吃人抢钱的恶鬼,而且经常掳走妇女和儿童,于是当时的天皇派遣了一位源氏一族的一位豪族源赖光前去讨伐,于是源赖光带着自己的四个被后世称为四大天王的手下以及另外两名武士,成功斩杀了酒吞童子,而源赖光用于斩杀酒吞童子的太刀,赐名为:童子切安纲,自今保存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内。
源赖光斩杀酒吞童子
童子切安纲
经过了战国时代等漫长的动荡时期,到德川幕府开创了260多年的和平年代,日本的鬼神文化也在不断的迭代发展,有新的传说开始流传,也有陈旧的故事被人遗忘,但历史不会遗忘这些作为传统文化一部分的民俗信仰,日本 本土出现许多对于民俗传说感兴趣的作家学者,撰写了诸如《宇治拾遗物语》文学作品,将各地的传说故事整理成册,为后世研究古代日本民俗提供了重要的考证,其中关于鬼的文化体系就是从这些古典文集中整理而得的。
记录传统民俗的《宇治拾遗物语》
如今日本的鬼文化,更多的是像其他传统文化那样,融入动漫影视游戏等领域当中,成为日本文化输出的众多内容之一,变成了日本文化的标签。
评论区开荒,我辈义不容辞
来抢第一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