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有误周郎顾——周公瑾的千古奇冤

avatar
关注

公众号:土拨鼠的大耳朵

有个成语叫“一时瑜亮”,之前写了诸葛亮,今天就更一期周瑜吧!

周瑜(梁朝伟饰)


千古奇冤

大多数人对周瑜的评价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小肚鸡肠。这一评价的来源是《三国演义》及上千年形成的刻板印象。

我先谈谈《三国演义》对周瑜的描写,也用四个字概述:千古奇冤。

罗贯中对周瑜的描写两极分化得很严重,一方面把很多跟周瑜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安在周瑜身上,抬高周瑜的功绩和地位,说说比较典型的两点。

一是历史上孙策托孤的对象只有张昭一人。

张昭


罗贯中直接整了个“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老罗把历史上内政逆天的张昭黑成带投大哥,把周瑜对东吴的作用抬高到孔明之于季汉、司马懿之于曹魏。

二是赤壁之战中提出火攻计策的是黄盖。

黄盖


罗贯中改成周瑜和孔明的英雄所见略同,黄盖反倒成了单纯执行计划的苦肉计工具人。

再说官职。

《三国演义》中周瑜的官职是大都督。

其实历史上周瑜只是和程普分别担任左右都督,左尊右卑,周瑜的地位略比程普高一点。

甚至他的继任者鲁肃、吕蒙也没当过大都督。

东吴第一次设置大都督这个官职,是在夷陵之战前夕,由孙权授予陆逊。

陆逊


另一方面,罗贯中把周瑜的人品黑得体无完肤,结局更是写得闻者落泪。

周瑜三番五次想置诸葛亮于死地,从草船借箭到“借东风”。

每次诸葛亮开完挂,周瑜就心心念念“这个人能力比我强太多了,必须弄死他”。

诸葛亮


然而周瑜聪明反被聪明误,被诸葛亮“三气周郎”,还搞出“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戏码,最终暴毙而死。

值得一提的是,《三国演义》总共只有一百二十回,其中写诸葛亮如何玩弄周瑜就写了整整三回,这是多大仇多大怨啊!

心疼周瑜。

曲有误,周郎顾

而历史上的周瑜是个很有情怀的人,有个词叫“曲有误,周郎顾”。

周瑜


意思是周瑜很喜欢音乐,每当乐师把曲子弹错,周瑜总会第一时间发现,并善意地回头提醒。

没见过面的瑜亮

最冤的是,历史上周瑜和诸葛亮很可能根本没见过面......

刘备在当阳被曹军打崩,派诸葛亮前往东吴搬救兵时,周瑜正在鄱阳湖练水军。

而等到周瑜回到孙权身边时,诸葛亮很有可能已经返回前线了。

就算二人见过面,也不过是点头之交。

周瑜何许人?

东吴的军方头号人物,没多大可能和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谈笑风生,至于嫉妒,那更谈不上。

《三国演义》把周瑜没做过的事安排在他身上,把他没当过的官封给他,把他的品德气量黑得一文不值,周瑜属实比窦娥还冤。

二极管思维

当然,《三国演义》对周瑜的描写也有一些和正史高度一致的地方。

比如周瑜的长相,正史“瑜长壮有姿貌”,《三国演义》“姿质风流,仪容秀丽”。

电影《赤壁》中的周瑜


周瑜是个大帅哥,这是陈寿和罗贯中联袂认定的,毋庸置疑。

那么罗贯中为何要如此“误解”周瑜呢?

原因很简单——造神诸葛亮。

诸葛亮


能力逆天的周瑜对万分嫉妒诸葛亮却无可奈何,最后直接被气死。

还有什么比这更能体现诸葛亮的无所不能呢?

罗老师也是个二极管思维呀,捧一踩一其实真没必要。

94版《三国演义》——永恒的经典

等到央视翻拍《三国演义》时,编剧和导演们也觉得这么黑周瑜属实太离谱,便对周瑜的形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美化。

导演还借诸葛亮的口说出一句话:

周公瑾并非嫉我之智有胜于他,而是恨我之才不能为东吴所用。

这样的改编相当经典。

快三十年过去了,央视版《三国演义》依旧常看常新。

唐国强、鲍国安、陆树铭几乎成为诸葛亮、曹操、关羽的代名词。

94版《三国演义》


反观十年前翻拍的新《三国》,真就把改编当成乱编,把戏说当作胡说。

新老《三国》的差距,杜甫的诗可以概括: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东吴奠基人

接下来我聊聊对历史上周瑜的评价。

简而言之,周瑜是东吴的奠基人。

周瑜出身豪门,祖父官至东汉太尉,相当于军委主席。

父亲则当到了洛阳令,相当于首都的市委书记。

孙策


不同于陆逊、朱然等打工仔,周瑜在孙策渡江平定江东时就带资进组,加入孙吴集团,是孙吴集团的原始股东。

孙吴集团平定苏南的一系列战役,都是孙策和周瑜的二人转。

后来孙策继续南下平定浙江,周瑜则留在大本营丹阳练兵。

孙策周瑜平定江东


当时孙策的名义上司袁术想把周瑜收入麾下,被周瑜婉拒。

周瑜担心遭到袁术的报复,找了个理由离开丹阳,回归孙策阵营。

在路上周瑜还结识了鲁肃,鲁肃后来成为他的接班人。

鲁肃

看到周瑜归来,孙策很高兴,当着众人的面充分肯定了周瑜的功绩,并给了周瑜二把手的政治待遇。

周瑜时年二十四岁,江东人都称呼他为周郎。

真实的瑜乔恋

袁术称帝后,孙策与袁术决裂并发兵征讨。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孙策和周瑜攻克皖城(今安徽省潜山市),俘虏了城中富豪乔公和他的两个女儿。

孙策娶大乔为妻,周瑜娶小乔为妻。

说是娶,其实和强买强卖并没有多大区别。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历史上唯一关于二乔的记载。

仅仅半年后,孙策遇刺身亡,大乔成了寡妇。

十年后周瑜病逝,小乔也守寡了。

小乔


文学作品中所有孙策周瑜与二乔的故事,都是文人墨客的穿凿附会。

她们的婚姻生活幸福与否,恐怕只有当事人才知道了。

不过孙策倒是个十足的普信男。

普且信


他对周瑜说:

乔公的两个女儿虽经战乱流离之苦,但得我们二人作夫婿,也足可庆幸了。

东吴守护神

孙策突然遇刺身亡,把国事托付给了年轻的弟弟孙权和重臣张昭。

此时正在外地练兵的周瑜闻知姐夫去世,很快回到吴郡,并明确表达了对孙权的支持。

周瑜被孙权留在身边,和张昭共同掌管军政大事。

两年后曹操攻灭袁绍统一华北,挟胜利者之威的曹操命令孙权交一个人质到许昌。

赤壁之战前形势图


在周瑜的坚决反对下,孙权拒绝了曹操的要求。两国的冲突埋下伏笔。

孙策离世后局势不稳,江东遍地都是二五仔,周瑜一点不慌,谁造反就打谁。

内部稳定后,周瑜带领吴军开始对孙权的杀父仇人黄祖用兵。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春,周瑜攻克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生擒黄祖。

孙权亲自下令将黄祖斩首,孙权孙策父仇得报。

屁股决定脑袋

同一年,曹操发兵南下,准备统一中国。

荆州的刘琮光速投降,投降就算了,还没通知镇守在荆州北大门新野的刘备。

等到刘备得知消息时,曹军已兵临城下。

战前形势


刘备果断弃城逃跑,在当阳被曹操追上一顿毒打,朝不保夕。

此时诸葛亮提出联孙抗曹的主张,并主动请缨前往东吴说服孙权。

恰好此时鲁肃被孙权派来荆州了解情况。

早在曹操南下前,孙权集团内部就针对战与和争论得不可开交。

主战派以周瑜为首,主和派以张昭为首,两人都是孙吴集团的重臣。

主和派的理由是曹操实力太强,抵抗没有胜算,不如早点和曹操讲和,避免被兵临城下。

主战派的理由是孙权完全可以扬长避短,利用地形和主场优势和曹操交战,盲目言和结果必然是被曹操吞并。

两种观点针锋相对,其实真理就是屁股决定脑袋。

以张昭为首的主和派大多是在江东集团做大做强后加入的江南地方士族,只有维护好江南的和平,才能最大程度保障自己的利益。

至于曹操和孙权谁是老板那不重要。

不过张昭是个例外,他是北方人,东汉末年为了逃避战乱才来到南方,感觉他很有可能是被主和派裹挟的。

《让子弹飞》中刘嘉玲说过:我只想做县长夫人,谁是县长不重要。

而以周瑜为首的主战派大多是跟随孙坚、孙策打江山的合伙人,对孙氏集团有感情和归属感,不愿意寄人篱下。

史书没有记载孙权的想法,但他在此时把鲁肃派去荆州,我想意图很明显。

他内心想抗击曹操,但又害怕打不过,于是把鲁肃派去荆州了解一下荆州集团的动向。

荆州打,我就打。

荆州言和,那我一个人也打不过曹操。

英雄所见略同

主张和曹操开战的鲁肃,想法与诸葛亮不谋而合,诸葛亮随即跟着鲁肃前往吴郡面见孙权。

在诸葛亮三寸不烂之舌的说服下,孙权坚定了和曹操开战的想法。

不久后,正在鄱阳湖操练水军的周瑜回到吴郡,看到孙权的坚定信心,周瑜喜出望外。

至于他会不会感谢诸葛亮,无从考证。

周瑜


但毫无疑问的是,就算没有诸葛亮,周瑜也会想法设法说服孙权开战。

只不过孙权的决心会有多坚定,又会给周瑜提供多大的帮助,这就不好说了。

赤壁风云

随后就是名垂青史的赤壁之战了,赤壁之战的经过,详见拙作《赤壁风云》。

赤壁之战以孙刘联军的大获全胜告终。击败曹军后两家的战略却产生了极大的分歧。周瑜的设想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一举北上攻克襄阳从而威逼许昌。刘备则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决定南下占领荆南四郡,于是两家开始各玩各的。尴尬的是,周瑜北伐的敌人是三国第一守城名将曹仁。周瑜率领吴军围攻江陵长达一年仍没有什么收获,此时刘备早已把胜利果实收割的干干净净。占领荆南四郡后,面对盟友捉急的攻坚能力,刘备实在看不下去了。刘备一方面派张飞带着一万人支援周瑜攻城。一方面派关羽渡过汉水骚扰曹操派来的援军。在关张两名“万人敌”的强力支援下,周瑜成功攻克江陵,曹仁撤回襄阳。三国鼎立的局面初步形成。图片战后形势将星陨落孙权任命周瑜为偏将军,兼任南郡太守。周瑜万万没想到,这是他最后的辉煌。赤壁之战结束后,周瑜建议孙权软禁刘备,直接接收刘备的地盘和军队。孙权一方面忌惮曹操再度南侵,一方面担心被刘备的手下反击,没有采纳周瑜的提议。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周瑜亲自到吴郡向孙权献计进攻刘璋统治的益州。一向喜欢捏软柿子的孙权同意了,兴奋的周瑜准备回到江陵备战。可惜天不假年,刚到巴丘(今湖南省岳阳市),周瑜就去世了,年仅三十六岁。周瑜不死,三国不裂?如果周瑜不死,三国历史将如何发展?历史没有如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周瑜必定会率军进攻益州。至于周瑜能否攻克益州,我的看法是不能。一是东吴的攻坚能力属实堪忧。孙权五攻合肥不克,留下敌方“张八百”、“文数十”、“满睡觉”的美名。图片孙权周瑜本人也没展现出多强的攻坚能力,几万人围攻孤军困守的江陵打了一年都没个结果。更为直接的论据是,后来东吴还真有过攻蜀的行为。曹魏伐蜀,刘禅向东吴求救,东吴派名将陆抗带兵支援,走到一半刘禅就投降了。陆抗试图趁乱抢地盘,却奈何不了一个小小的永安太守罗宪,无功而返。二是蜀地易守难攻。刘备是刘璋亲自请进四川的,在外有强将、内有细作的大好局势下背刺刘璋,尚且打了两年才攻克成都。图片益州地图我实在想不到东吴有什么能力逆江而上一路平推刘璋的川东防线。三是刘备必不会坐视周瑜攻蜀。全据荆益是《隆中对》的必要条件,若坐视东吴灭掉刘璋,刘备将再也没有兴复汉室的机会。所以历史的发展可能是:周瑜在永安陷入苦战,刘备刘璋提前结盟,周瑜败退江陵,刘备刘璋趁胜追击攻克江陵和江夏也是可以做到的。只是枪响以后没有赢家,两家火并,利好的是北方的曹操。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周瑜的传奇戛然而止。瑜亮的对比最后说说“瑜”和“亮”谁更强。讲个段子,诸葛亮最不占优势的寿命,周瑜都输得一塌糊涂......诸葛亮更像东吴张昭、周瑜的合体,出能为将,入能为相。而周瑜更像季汉的关羽。巧合的是,周瑜和关羽面对曹魏都有过亮眼的战绩,又都在名声大噪之时突然陨落。既生关公,何生周郎?

公众号:土拨鼠的大耳朵

发布于云南阅读 4782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伯陵里安楼主

· 云南

顶顶!公众号:土拨鼠的大耳朵

亮了(0)
回复

暂无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