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花园——花园中的自然 水园中的睡莲
欧洲园林一直是典型的规范式的代表。曾几何时,自然之新风尚渐渐融入了传统园艺师们的脑中。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浓的田野气息充盈在近现代的欧洲园林艺术之中。而那些修剪精致的树篱,雕琢极致的草坪,都难以在皇家退居历史舞台的今天继续维持它们的高端与奢华。但其实,真正的自然却是最难在人工园林中获得的珍宝。在法国巴黎西北76公里处一个叫吉维尼(法语:Giverny)的小镇,却有着这样一份天然礼物。
几乎与印象派代表大师莫奈齐名的莫奈花园就坐落于吉维尼小镇。和北京市民也喜欢郊外一样,莫奈也选择了一个从巴黎需要乘一个多小时的火车再转汽车才能到达的一个极为静谧的地方。曾经周游世界且已蜚声海外的莫奈与他的第二位夫人,偏安一隅于此定居,此后不再浪迹天涯,创作怡情后半生而终老。
除了植物爱好者,更有很多莫奈的画迷追寻莫奈的脚步而来。如果先参观了巴黎由莫奈设计的橘园美术馆,就可以在那里买通票直接来到吉维尼莫奈的花园参观。直奔主题为了花园里的植物而来就需要现场买票。若是不巧赶上了法国的公共假日,骄阳下排一小时多的队伍才得以入园,就不可避免了。游客虽多,但院子里寂静无声,每个人或行或坐,仿佛置身在大师的画卷中。也许这个花园,无论对于莫奈还是大家,都是最盼望最美好的梦想之地吧。
院子分花园和水园各一公顷外加画家的公寓和画室。最举世闻名的就是莫奈按照日本风格设计的水园——也是莫奈一系列名画《睡莲》的原型地。但按照参观路线,游客最先进入的是物种极其丰富鲜花满开的花园。一旦踏入脚步便不再匆匆,仿佛根本忘记了最盼望的睡莲。可能最开始还会按照以往的植物物种视角观看,各种新鲜花色单瓣或者重瓣的大丽花,形态变化多端的清丽鸢尾花,来自热带花序巨大鲜艳的尾穗苋与各色红唇,闪动着山野气息的剪秋罗……但是,不知从何时起,花园的惊人魔力把物种的界限打破了!
莫奈把他的绘画理念与对自然的欣欣向往都融入到了他的美丽花园之中。种花充分体现出他就是一个纯粹的视觉动物。相同色系的花不分物种地被混种在同列,白,黄,粉,橘,蓝,紫……完全不管物种上的珍稀与否。这好像正暗合了莫奈所追求的“破色法”,大自然中的色彩本都是单纯且不同色块之间绝不相混的,纯粹而干净的笔触带来的视觉认同感是更加强烈的,比起精细地描绘每一株植物的细部特征更加趋近真实的体验。莫奈也放任花草并不过分修剪,形状自然有序,也好像印象派的理念,打破了实体植物与周边环境的轮廓与分界,互相兼容并蓄。于是,跟随大师的观察视角,游客们的眼睛与相机的焦距都不再锁定清晰,一切都模糊印象派起来。
如果我们老了也这样生活完美好不好?在自己钟爱的植物与画室中终老一生。莫奈的公寓外,玫瑰红艳,绿意满园,足不出户已可拥有诗情画意的田园景观。公寓内,画作满墙,别有洞天,虽狭促却温馨,尽善尽美地呈现画家的大自然情趣。很多莫奈珍视的日本浮世绘风格小品也琳琅满目地挂在起居室中。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促成了文化和艺术的升华。我们北京的园林绿化设计中,也在不断学习传统西方园林的同时,兼顾自然风尚了。而如何将东西方文化毫无违和感地融合到一起,当莫奈公寓的浮世绘和窗外的花园叠影在一起时,仿佛答案自现了,也提醒着游客最初来到莫奈花园的企盼,要赶紧去拜见莫奈水园中的睡莲去了。
正是对东方文化、日本园林的喜爱,促使了莫奈打造了心爱的水园。这正映射出日本人浮世绘对欧洲艺术史的影响,当时很多欧洲大家们,如莫奈和梵高的灵感源泉和构图导师就是浮世绘。这也对我们首都的园林绿化如何更好地凸显自己的文化底蕴,又融合现今流行的园艺理念提供了参考案例。
告别莫奈多彩的花园和温馨的公寓,经过一片翠绿的竹林就到达莫奈花园中最经典的水园了。连接两个空间的廊道和翠玉葱葱的蜿蜒竹林,清澈的水道仿佛划分了亚欧的界限,也仿佛流向更自然与自由的世界去了。水园里完全舍去了欧式庭院的规整与直线,老式的木船,清雅的紫藤,以及早在莫奈画作中闻名世界的翠绿色日本桥,都和公寓里的浮世绘相呼应。画家虽身守于家,心中自有一片向往乐土。不知有多少游客兀自倾羡画家生前名成,有心气也有物力,能够把这片乐土变为现实,更能再升华到心中,执笔于画布,永留睡莲的四季光影于永恒。
与一般的旅行不同,以植物鲜花为目的参观和季节的变化是息息相关的。睡莲的花期和中国原产的莲花很像,都是在7月盛夏始开,只是持续的花期会更久些,可能会延续到10月。因此和在北京的什刹海或者颐和园赏莲一样,也要注意选对时机造访莫奈花园,才能看到一般在夏天盛开的睡莲。只要能不负众望地在池中看到盛开的睡莲,一切世间烦恼就烟消云散了。白睡莲,黄睡莲以及红睡莲等等浮水而立,散布于池中。配着大小适中的马蹄形莲叶,倒映在碧绿的池水。
在这里,植物自然入画,画家对传统美学发起挑战,把印象派发扬光大推向高峰。
游客需要改变眼睛观察事物,对焦事物的方式,运用莫奈大师的破色法以及消除边界的观察视角,欣赏一池睡莲,整个的场景就会几乎和莫奈的画作一样了。颜色不再是睡莲本身固有的白红黄,而是随着时光的流动,反射出池塘的光影变幻。时光已无需挂怀,尽可以长时间地凝望睡莲,慢慢陷入,任水流和色彩包裹,心灵与植物连通,形成一个整体。
只有到现场观看真实的池塘,才会发现画作中一直隐藏的秘密:莫奈描绘的池塘里的那些倒影并不都是睡莲!睡莲的倒影就是睡莲,而荡漾在水波中的绿色,紫色或者五彩的涟漪倒影,是河边其他植物丰富的生命流动以及日月光华的集体呈现。漫步在池塘边,游人会发现:莫奈不仅关心水中的睡莲,水园沿岸也遍植垂柳,鸢尾和紫藤,每一处景观都是精心设计,考究而又隐去人工的雕琢。在自己花园的池塘里,莫奈把时光与空间都融为花海。
在莫奈关于二百多幅睡莲的笔触中,池塘变成了唯一存在的空间,可以容纳天上的云朵,晨雾朝霞,晚风夜露,光影的悦动也记录着时代的幻化。从历史人文角度来看,画家经历了一次世界大战的动荡,身心慢慢从成熟到衰老。自身眼疾从加重到复明,心灵深处对亲人挚友的哀思怀恋,全都唯有这一池波光与睡莲表达与倾诉。与此同时,在自然科学领域,达尔文的进化论临世,使得物种起源学说影响深远而广泛。艺术家们打破规范的宫廷风格,倾向于描绘记录自然的多彩,与此不无关联。
巧合的是,睡莲在植物进化史上的意义也与莫奈的睡莲画作一样意义非凡。除去出土的远古化石,今天我们能在世界上看到的最古老的花,正是令莫奈魂牵梦萦,泼墨终身的——睡莲。只是莫奈无从知晓,当今的科学家从DNA水平解释了睡莲的漫长起源历程。睡莲的雌蕊、雄蕊以及花瓣的螺旋状排列方式也符合了复古的潮流,承袭了比其更原始的裸子植物的形态特征。
莫奈把花园当作了画布,用鲜花代替颜料,创造出了一片奇幻的自然天地。我们的日常生活也需要美好的艺术品与城市或乡村的绿化来放松身心,亲近自然。如今很多北京的城市公园,也尽量开辟出了水面,种植水生植物,供市民休憩,既起到美化作用,还起到吸尘降温的环境效益。您不妨走出家门到周边的公园中漫步,寻找一下属于自己的那片荷塘吧。
评论区开荒,我辈义不容辞
来抢第一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