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妻城天守阁部分内涵文化介绍。
稻妻城的天守,不仅是雷电将军的居所,同时也是稻妻统御权力的象征,或者说是最大的权力机关。它直接来源于日本古代的天守,但是却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稻妻城天守进行一些简单的鉴赏和文化介绍
先说一下我个人认为细节不足的地方:这个作为防御用的裙板做得差强人意。
这个黑色裙板,它的目的是为了给守军防御用的,这个方形就是射击用的开口。上面的竖形窗是便于观察用的。而稻妻城天守这个射击开口却是封闭的。
上图为松本城天守,松本城就是以这种黑色的裙板著称,被称为“乌城”,与之相对的就是被称为“白鹭城”的姬路城。
稻妻城天守的大体可能是直接参照大阪城天守的。
日本天守主要分为四种:现存天守、复原天守、复兴天守、模拟天守。
现存天守:即原来就有的,如前面提到的姬路城。
复原天守:指基于历史资料而复原的天守。按复原材料、复原程度细分为两种,木造复原、外观复原。
木造复原:基于文献、绘图、绘画、古照片、建筑遗构等,按照古代的工法,采用古代用的木材料,忠实的复原。白河小峰城、大洲城都是外观复原,数量极少。
外观复原:使用钢筋水泥,按照历史模样复原外观,只复原外观。古屋城、熊本城、和歌山城、冈山城,都是外观复原。
模拟天守:指在历史上天守的存在与由来等信息不明的情况下而重建的天守。还有指因为史料缺乏,异地修建的天守。其中存在着许多无视时代建筑样式,一味模仿现存天守(古代留下来的天守)的建筑。模拟天守又名“模拟复兴天守”,因为模拟天守不仅地址缺乏、天守是否存在也不明,天守的构造、绘图也缺乏,只好重新设计了。
主要有以下几种天守从来没有出现过,
再建的天守(墨俣一夜城)。
天守存在性不明,城迹上再建的天守(今治城)。
未建天守的城迹上再建的天守(伊贺上野城、富山城、中津城、郡上八幡城)天守确实存在,但异地再建的天守(伏见城、清州城、平户城)复兴天守:指可以确认天守的存在,但因史料不足,无法忠实复原,于是就按新的设计而建造的天守。大阪城就是此类天守。
而如今的大阪城其实已经是第三代目的了。第一代目为1583年丰臣秀吉建造的,如下图所示,被称为丰臣大阪城。后来被德川家康发动的一场战争中化为灰烬。
此图为丰臣大阪城。1620年,德川家开始重建大阪城,将德川家将丰臣家所建的大坂城石墙和水堀全部破坏,覆以数米厚的土,再兴建更高的石墙,把丰臣家大坂城的遗迹全部埋在地底。天守设置在不同的地点,位置更高,并采用完全不同的设计。德川家用全新且更为雄壮的城郭,将丰臣家留给世人的记忆彻底埋葬,并夸耀幕府统治全日本的威信更甚于丰臣家。这就是二代目的大阪城。实际上一代目和二代目的外观已经相差甚远了。1655年,大阪城天守被闪电击中摧毁,并未重建。一直到1928年大阪市市长提议重建大阪城才迎来第三代目。复兴的天守并未忠实复制丰臣或德川时代,基本上以德川时代的白漆风格为主,但最上面一层重现丰臣时代的黑漆描金风格。相对于其他天守,稻妻城天守的特征用金,无论是屋顶还是底下木构都是金碧辉煌,在日本,这样的天守其实是十分罕见的。现存天守和复原天守几乎没有这种金碧辉煌的天守。除了大阪城外,江户城也是大量用金。
但屋顶也是很少用金,只在顶层用。安土层也是金碧辉煌的建筑,但它也是复兴天守。
相比日本天守,稻妻天守的屋顶贴的金碧辉煌,在日本的现存天守和复原天守中似乎是找不到类似的,这算是稻妻天守的一个特色。稻妻天守第二个特色就是建筑采用的是辐射椽并未采用平行椽。
椽,即是装于屋顶以支持屋顶盖材料的木杆。一般来说,椽是与檐口垂直的,然而在转角处,却不一定如此。
上图为法隆寺塔,可见其椽子从始至终与檐口垂直,每根都完全平行,这种做法称为平行椽。平行椽的优点是施工简单,但由于转角处,椽尾固定在角梁上,而椽头完全悬空,往往需要增加虾须枋以承托椽头,当然这样会造成角梁和橑檐枋开隼口,结构强度下降。图中的法隆寺塔甚至连虾须枋都没有,直接角梁硬抗,这很容易造成角梁损坏。
上图为镇国寺转角,可见椽子并非是平行的,而是以屋内一点为圆形,呈辐射状安放,在转角处啊,椽子几乎已经与角梁平行。这样,每根椽子都是椽头搭橑檐枋,椽尾搭上一步架的檩上,可以避免角梁损坏的隐患。这种做法被称为辐射椽,是一种比平行椽更进步的结构。 日本在大化革新引入中国建筑的同时引进了平行椽,这种做法在日本一直沿用,导致日本几乎不存在辐射椽的建筑。在镰仓时期,为解决屋顶出挑问题,日本建筑采用了内装桔木,外有化妆椽的做法,此时椽子已经不再承担结构作用,平行椽的缺点也就无关紧要。因此绝大多数日本建筑,不管是真椽还是化妆椽,其外观上都是平行椽样式。 中国在汉代是存在辐射椽的,但在南北朝期间很可能失传,导致南北朝至初唐这几百年里,所有遗构均为平行椽。下图为大雁塔门楣石刻,反映了初唐佛堂的形象,其采用的就是平行椽。并非唐代工匠在石刻上使用简化做法,同为唐代的鸠摩罗什塔则采用辐射椽,可见唐代工匠会根据当时流行的建筑样式,去雕刻石构。因此大雁塔门楣石刻的平行椽,应该代表着初唐时期流行的做法。
下图为广东德庆文庙的平行椽。
可见,平行椽是中日共有的,而稻妻天守采用了古代天守更为少见的辐射椽。
其实中国也有天守风建筑,在吉林长春,伪满时期的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现为中共吉林省委大楼。
这边再来介绍一下天守的庭院
日式庭院分四类:筑山庭、枯山水庭、茶庭、坪庭,稻妻天守的就是枯山水庭。枯山水庭以抽象的方式,通过石头、砾石、沙子甚至青苔来重建自然风景,分别代表山、岛、小船、海和河流,受禅宗影响。是可观而不可近的。经常会有专人拿耙子耙出纹路,稻妻城天守的庭院将其耙成横型。
筑山庭为自然风景微缩景观,包括池塘、小溪、山、石头、树、花、桥梁,自然风景往往微缩的是中国或是日本的著名景观,而之所以名筑山庭,则是往往包含人造山。
日本人经常会在筑山庭旁边建一个茶屋,用于鉴赏“茶道”,谓之“茶坪”。
还有一种建立在住宅内部里的庭院叫“坪庭“。
不长毛的毛豆
· 湖北不发知网发虎扑?
一只狛枝
· 湖北文章写的很好尤其最后留白的艺术给人无限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