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Utagawa_Ken发布了头条文章:《国米债务问题的前世今生》
国米债务问题的前世今生
08-17 23:29阅读 28466
敢问路在何方?
近几周不断有内拉询问国米债务形成的原因和历史,正好借此机会梳理,笔者前后花了接近两周时间搜集资料和数据,整体谈一下这个话题。
声明:不吹不黑谢绝杠精,摆事实讲道理,希望各位看官自行判断,若有错误亦欢迎指正。
转载请注明微博国米Utagawa_Ken
第一部分历史钩沉
直入主题。
首先看下图(Source:Swiss Ramble),统计了2012年至2020年国米的有息负债(Financial debt,不包括各类应付款)。

国米2012-2020年有息债务情况
大体上,我们可以把国米债务问题的发展史,分成四个阶段:
1)2012-2016年阶段1:莫拉蒂到托希尔时期,国米的核心问题是竞技成绩一落千丈,财务混乱,股东无力给予财务支持。而伴随亏损的累计,国米的债务从2014年开始攀升。
这一段时期内,国米经历了两次股权变化,第一次是2013年托希尔入驻,以增资形式拿到控股权,为国米填坑。第二次是托希尔无力为继,在2016年夏天引入苏宁。
到2016年,国米的收入约为2.4亿,亏损60m。债务包括2.2亿欧贷款(主要是欠高盛等机构)及40m股东贷款(托希尔)。这一年,中资大肆进军欧洲足球。
2)2016-2018年阶段2:苏宁接手后,迅速开始大手笔花钱帮助国米扭转局面。具体而言,其接手后立即向国米注资1.4亿,并提供约2.2亿股东贷款,并兼以赞助支持。但时运不济,国米在这个阶段花了至少1亿的冤枉钱,后患无穷。
与此同时,苏宁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对国米有利的事:2017年12月,帮助国米完成了3亿债券的发行,利率4.875%,置换(Refinance)了国米历史沉积的高利息债务。苏宁的计划是,国米未来进入欧冠后走向盈利和自给自足,依靠自身努力在2022年底偿清3亿债务。
到2018年,国米的收入约为3.5亿,亏损17.7m,债务结构变为3亿债券+2.2亿股东贷款。这一年,国米重返欧冠,但并未买断拉菲、小坎,而赞助应收款的问题也开始逐渐浮出水面。
同样是这一年,中资在欧洲足球版图的大跃进迎来吹哨时刻,撤资、退出和限制投资(尤其是海外投资)成为主旋律。
3)2018-2020年阶段3:进入欧冠后,国米本应走上财务复苏之路,但伴随欧冠出局、伊卡尔迪闹剧及赛季末解雇斯帕莱蒂,球队开始进入高成本养冗员(那英、假币球、马里奥、达尔伯特等)状态。而2019年夏天孔蒂、卢卡库、巴雷拉等人的到来,也让国米的摊销、薪资进一步拔高。
但在这个阶段,受制于政策导向、自身业务实力等多方面因素,苏宁并未再给国米提供增资、股东贷款,对国米的定位变为“自给自足”。而国米本身欧冠成绩无突破、商业开发受限且赞助款存回收风险,难挽亏损之势。而新冠疫情的到来,更是当头棒喝。
2018/19赛季,初回欧冠的国米收入达到4.2亿,第一次突破4亿,亏损48m。2019年初,LionRock收购了托希尔持有的31.05%股权,托方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到2020年,国米收入约3.8亿,亏损1亿,连续亏损下,苏宁不断债转股以避免国米资不抵债。整体债务结构变为3亿债券+78m股东贷款+50m银行贷款。
这一年,国米意甲第二、欧联亚军,但失去了股东直接支持的国米,实际已“危如累卵”。
4)2020年至今阶段4:新冠疫情的发酵和影响延长,打乱了大多数俱乐部的财务规划。国米在这个阶段增发了75m债券补充现金流,股东也进一步债转股。
但谁也没想到,新冠之下,苏宁在国内的主业愈发艰难首先自爆。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说,苏宁易购的财务操作和国米何其相像——主业盈利困难举步维艰,靠资本收益运作维持盈亏平衡。一个靠倒腾阿里股票,一个靠倒腾青训球员做账。
2021年开始,苏宁似乎进入了出售国米的通道,但在一班外资PE中兜了一圈之后,交易最终流产。PE对国米整体(承债)估值仅7.5亿甚至更低,远低于苏宁期望的10亿估值。彼时Steven考虑欧超的潜在可能性,叫停了交易,似也可以理解。但欧超是典型的精英主义妄想,在非常依赖社区、工薪阶层的欧洲大陆足球圈,没有土壤。
对于苏宁而言,一手是国内每况愈下急需救急的主业,江苏队亦在夺冠后光速解散贻笑天下;另一手,是眼看即将要夺冠,舍不得贱卖放手的国米。但已经拿不出钱的苏宁,又如何能救债台高筑、连年亏损、疫情下现金流短缺付不出工资的国米呢?最终,苏宁选择了找Oaktree借款。
按照国米MediaCo披露的细节(如下图),苏宁在拿到Oaktree的贷款后,第一时间为国米注资50m救急。

MediaCo披露HoldCo融资安排
到2021年中,国米的债务结构为3.75亿债券+约63m股东贷款+50m银行贷款。同时,苏宁在卢森堡层面与Oaktree的贷款安排看起来不甚乐观,9%的利息和三年还款期限,一旦翻车就会让渡控股权,李哥时刻重现。(注意,Oaktree的贷款是在股东Holdco层面,并不是在国米层面)
第二部分敢问路在何方
在卖掉卢卡库+哈基米之后,国米实际回到了2018年的位置:保前四、争冠,同时可能择机出售大牌。这样的操作,引来了诸多不满和谩骂,也让部分球迷产生冠军球队又“解散”的悲观情绪。但归根结底,这是预期管理的问题,我们需要站在国米角度理智地想想——有苏宁这样一个股东,往后看是更积极还是更悲观?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米亟待解决身前的两座大山:
1)股东的稳定性:苏宁和Oaktree的安排不再赘述,但苏宁究竟是会择机卖掉国米,还是找到一线生机度过难关,抑或走上李哥之路,贷款违约将国米送给Oaktree?值得注意的是,Oaktree总共2.7亿欧的贷款目前尚未完全落地,后续如何落地、苏宁如何用这笔钱、是否是继续支援国米,都值得持续观察
2)债务问题的解决:2022年到期的3.75亿债券,目前来看只能Refinance,但如果股东稳定性的问题不解决,国米恐怕要被降评级甚至直接影响再融资的成功率。
个人对苏宁的评价和判断(求同存异,请不要杠):
1)苏宁在收购国米后的前两年,诚意足、投入大、热情高,3亿债券的再融资发行也是实打实的好事。但很显然在买人、选教练思路上走了弯路、挖了大坑,追悔莫及
2)2018年后,宏观政策影响、微观管理的不精细,导致国米并未在冲回欧冠后迎来财务丰收。反之,德波尔—斯帕莱蒂时期积攒的冗员,以及孔蒂的大胃口,让缺乏股东层面强力支持(对比同期尤文、米兰的增资)的国米,逐渐走向债台高筑+成本高企的“自爆窘境”。在2018年后,国米实际上逐步透支了自身的财务空间,请孔蒂签3年+养2个教练+又赔钱解约孔蒂的操作,是这个阶段进退失据的写照
3)苏宁本身对国米的商业判断,是希望国米的品牌与其零售渠道相结合,最大化商业变现尤其是在中国市场。而Instagram等渠道的全面英语化、Inter Media House的创新都是好操作。但,我们不得不说,本质上苏宁错判了国米的变现潜力以及自身开发能力。国米这个品牌在全球范围、中国范围内,球迷数量有限,并无法与目前的一线强队进行竞争,变现能力堪忧。胸前赞助屡次传出中资屡次难产,便是明证
4)因为江苏队和埃德尔事件以及国米略显“前后矛盾”的卖人操作,苏宁在意大利本土记者、球迷群体里口碑及信誉度目前处于低位,如Carlo Festa这类有一定话语权的足球财经记者屡次唱衰苏宁在国米的前景。目前的舆论,对苏宁并不友好
5)国米接下来还要面临非常多的问题,对苏宁很有挑战:卖掉大牌后的补强存在不确定性,竞技层面至少要保前四;伴随苏宁在国内的问题爆发,亚洲和中国赞助可能会进一步缩水(去年已大幅跳水);尽管更换了胸前赞助,但整体上国米仍然缺主流能带来优质资金的大赞助好赞助;队内工资的不平衡(如B罗、L马的续约问题);核心管理层是否buy in苏宁的长期计划,续约与否的问题
6)个人认为苏宁应该放手,感谢带领国米拿到冠军,但拿完冠军后继续挣扎意义有限,尤其考虑其国内主业的黑洞、欧洲足球烧钱的本质,无力经营的边缘资产(而非皇冠资产)应该砍掉。否则对大家,都是负担。
从其自身利益出发,的确可以择机择时再卖,Oaktree的贷款本身也争取了时间和空间。但国米高企的债务和再融资风险,都让承债收购下的估值承压,7-8亿左右其实已经是相对公允的价格。但问题始终在那里,谁是合适的接盘方?
最后,贴出截止目前苏宁时期国米的总结图:粗略测算,苏宁接手国米以来,直接和间接的财务支持,接近甚至超过7亿欧(142m+386m+163m),加上收购款,总共花费超过10亿。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2016年以来苏宁对国米的财务影响
数据来源:国米披露财报,Calcio eFinanza,Il Sole 24Ore,SwissRamble等
(全文完)

hadesisme
和疫情没关系,出成绩之前财政就已经炸了...没有疫情,苏宁也一样会面临寅吃卯粮带来的高负债,也一样没钱还。苏宁的问题一直是在没本钱的情况下无休止的赌,还一直赌一直输,破纯即便出成绩,能够拉来新赞助能增长的营收部分每年也就50m左右,而苏宁早就把这笔钱亏干净了。用金融操作的方式运营球队没问题,有问题的是已经是母公司出了问题还玩这套,和高呼技术调整的那帮子真没啥区别。苏宁在破纯的政策一直都前后矛盾,让人疑惑到底有没有一个正常的长期计划,或许真就只是指望把苏宁体育倒腾上市。
勇敢的心1976
· 辽宁目前现状是卖俱乐部没人买,或者说没有出价合适的买家。俱乐部没疫情前正常运营,每年都是亏的,何况现在还有疫情。大量的债务压在俱乐部头上,如何自救?只能是高价卖球员,同时清理球队冗员,降低工资支出。买进年轻潜力股,打出来之后高价卖给土豪,赚的钱还债和利息。这是没有土豪接手的情况下,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