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克闪现1~3代横向对比(个人向)

avatar
关注

本人170cm,70公斤。打法:7投3突43码脚,匹克穿42码。。。1-3代颜值:在这三代中,前两代都是比较臃肿的,第三地相比前两代更加眉清目秀些,但我可能更吃一代的颜值多一点,因为这是我是看上去比较胖的那种人,小腿很粗,穿臃肿点的篮球鞋整体上会好看些。而且从目前曝光的配色上,还是觉得一代的配色更好看,樱花,奶酪,万圣节那些。。

1-3代穿着感受:一代的优点:投篮很舒服,中底全掌态极科技,缓震很好,反侧翻也挺到位,在投篮落地时候不会震脚,适合纯射手;一代的缺点:当时第一次穿在脚上的感觉就是软榻,很卸力,再加上重量,让我变得更加不想突破了(虽然突破菜的一批),穿久了脚板底有点酸痛,大概和偏软的中底有稍许关系吧。他的鞋带绳子是圆的,导致经常绑鞋带,鞋面材质很容易磨烂,不耐磨,我觉得二代的水晶底比一代耐磨,一代打了两个月就磨完外底磨到里面的态极了;二代的优点:我觉得前掌弹后掌软,穿上去脚之后感觉前掌很清晰有块材料搁着,给我一种穿着PG2.5前掌有一块气垫的感觉,这个P-soon科技相当于耐克气垫的弱化版,跳投很有feel,新增的绑带设计也使鞋面支撑更好些,这个水晶底耐磨二代的缺点:但是整体的重量和一代重量差不多,穿着久了也会脚板底酸疼,而且外加的绑带很容易松,水晶底能看到里面碳板周围有氧化。三代的优点:轻轻轻!相比前两代真的轻了好多好多,第一次穿的惊艳到了,一扫被前两代重量支配的噩梦,穿久了前两代,想突破的话的真的可以尝试三代,鞋楦也终于能和正常的码数匹配上了,平时都是穿43的鞋子,唯独穿闪现一二代穿42的,现在鞋楦改了,穿回43码的闪现3刚刚好,嗯,没错就是那味。刚上脚就有种想突破的冲动,而且后掌的态极被调教比前两代要韧,静态穿着不会感到软,但是你硬踩后跟却能感受到缓震,感觉前掌很贴地,场地感是有的,他的鞋底沿用二代的水晶底,耐磨应该还是很有保障的它的鞋提比前两代做的好,很方便,我穿了打了一个多小时的球了,打完了脚板底不酸疼,觉得这是一双适合突破党的鞋子;三代的缺点:前掌硬,虽然说搭载了魔弹科技,但是感觉不到弹,就是硬,和普通Eva差不多,可能我重量比较大的原因吧。。。后跟有松动,哪怕我绑紧了,也能上上下下(呃。。你们懂我意思吧),个人不太喜欢这种热压工艺,感觉经常弯折的地方特别容易烂;以上就是我个人对闪现1-3代的个人向穿着体验和感受。闪现不断的在改变,也听从粉丝意见,从最新的闪现三的包装盒能看出来,匹克想增加用户的粘性,也改了很多人都吐槽的鞋楦,可见匹克是挺用心的,但是首发配色的那个所谓的“彩蛋”不知道是真的品控问题还是真的彩蛋,希望匹克的公关还是走点心,我不想我喜欢的匹克毁在品控里,以前你的品控可给力了。希望匹克能多出几个系列,针对不同的打法,后卫也有突破型的和射手型,闪现1-2都是射手型的,怎么3代就往突破型走了呢。只是个人观点啊,别喷别喷。。说些心里话,我以前是个很喜欢看球鞋的测评的人,(虽然买不起贵的球鞋),当时测评的up很多都是说Nike,阿迪达斯的鞋子,自从态极科技一出,国产科技开始百家争鸣,每个国产品牌都开始相继推出新的缓震科技,那些测评up也开始说国产的球鞋了,真的挺开心的,国产能有现在百家争鸣的局面,每家的科技都不差,说出哪个品牌哪个品牌都有能吹的科技,希望未来的有一天国产球鞋能赶超Nike。

发布于广东阅读 34525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哦斯奥特曼泽塔

· 辽宁

一个猜想,匹克觉得闪现2和每年要出的闪电系列足够支持投手和内线的用户需求,所以大三角和闪现3都试图打开小体重突破型市场,不过收效嘛……毕竟一口吃不成个胖子。不过我个人观感,闪电2020,闪现2,闪现3,大三角都是很好的鞋,如果品控再好一点,设计隐患再少一点就好了

亮了(0)
回复
discusser-avatar

地表最强杨菊长

· 江苏

我跟街上还有楼主的反应刚好相反。。。因为我是宽脚掌,高脚背,平足,大体重,而且膝盖还有伤。。。刚拿到一代的时候,很惊艳,直呼找到属于自己的球鞋了,缓震,抓地,防侧翻,与脚掌的适配度都非常好。二代除了鞋面的绑带,其他方面都是一代的优化版。绑带对于我个人来说有点不舒服,不是包裹方面的,是方向,对于经常做交叉步,或者类似于剪刀脚这样的动作来说,太容易掉了,最后自己把绑带剪了,包裹性有一丢丢的下降,鞋带系紧的话,问题不大。三代,刚上脚,就感觉应该不会再买这样鞋楦的匹克了,细长,夹脚,观察鞋底可以看出鞋底在足弓出有明显的变细变窄,对于我这样的异形脚掌来说,有点难受。再来说说大三角,鞋楦比2代窄一点,比3代宽一点,包裹完美,虽然是低帮,但是脚踝的包裹明显比闪现1,2代要好很多,但是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顶足弓,半小时的时候特别酸,但是适应了以后也还好。现在日常打球就两双鞋,大三角和kt6low

亮了(0)
查看回复(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