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罗纳1-3国际米兰:科雷亚闪光且慢吹捧,因扎吉战术暴露隐患

avatar
关注

意甲联赛第二轮,国际米兰客场挑战维罗纳。上半场汉达诺维奇传球失误先丢一球,下半场劳塔罗头球扳平比分,替补出场的科雷亚头顶脚踢连进两球,帮助蓝黑军团逆转取胜。

本场维罗纳的前场逼抢非常凶狠,一度让国际米兰非常被动,过半场都困难。幸好国际米兰顶住了压力,并在对手体力下降之后,利用板凳深度,完成了逆转。


【首发阵容】

国际米兰的首发阵容与首轮相比只有一个变化,复出的劳塔罗顶替了客串前锋的森西。不出意外的话这就将是本赛季国际米兰的常规主力,可能的变化只有两处,锋线上科雷亚与哲科的轮换,以及右翼卫邓弗里斯能否迅速适应意甲挤掉达米安。

首发及评分

之前两个赛季,维罗纳在尤里奇的带领下分别排名意甲第九第十,其三后卫体系下坚固的防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夏窗尤里奇去了都灵,迪弗朗西斯科接位,虽然延续了三后卫打法,但球队风格迎来了较大变化,变得更加激进。


【维罗纳的选择】

比赛一开始,维罗纳凭借主场之利,展开了高强度的前场逼抢。其逼抢强度之高,意甲罕见,如果能全场保持这样的节奏,维罗纳赛季末拿个欧冠资格是毫无问题的,甚至还有争冠的可能。

其实这样的强度要保持全场也不是不可能,毕竟可以换5个人,而且全场踢完之后,技术统计维罗纳的全队跑动距离也不过107公里,这在意甲也只属于偏低的跑动量,还达不到维罗纳上赛季的平均值。但这主要是因为体能分配不均,后三十分钟几乎跑不动而导致的,如果按前60分钟那样跑,可能会接近120公里。

120公里的强度,在欧冠也属于顶级,在意甲只有极少数比赛能够达到。要是维罗纳豁出去了就拼这一场,跑出120公里也不是不可能,但以维罗纳的板凳深度来说,这样的强度是无法在漫长的联赛中持续的。这才是联赛第二轮,又不是什么生死大战,所以没必要也不可能进行这样的消耗。

这场比赛前60分钟这样高的强度,应该也是考虑到接下来一周是国家队比赛日,大部分非国脚可以得到充分休息,毕竟维罗纳队中有国家队比赛任务的球员不多。

迪弗朗西斯科的战略,就是在前60分钟用出其不意的高强度逼抢,先声夺人建立比分优势,然后退回去死守。因为他的防守体系打造能力不如尤里奇,一开始就摆铁桶估计很难守住。

迪弗朗西斯科的战略几乎就要成功了,至少在上半场,抢得国际米兰不知所措,并取得了比分领先。

前60分钟双方抢断示意图

其实要光看数据,前60分钟双方尝试抢断次数14-16,犯规次数7-10,看不出维罗纳的拼抢有多凶狠,甚至国米数据还更高一些。

但是结合之后的数据才能看出差别,61分钟以后,双方犯规次数6-2,特别是65分钟之后是6-0,国际米兰再没有过犯规。尝试抢断次数,61分钟以后是3-19,国米全面压制。

这就意味着,60分钟以后,在对抗方面,维罗纳已经全面落入下风,甚至连尝试出脚抢断都力不能及,只能依靠犯规来阻止国米。

这就是体能耗尽的代价。

有的人说比赛的转折是比达尔换下了B罗。

我不否认比达尔的作用,确实能提升对抗,但比达尔一上场,就能吓得维罗纳全队不敢出脚抢断和逼抢了?前65分钟,恰尔汉奥卢传球成功率只有65%,而65分钟之后达到100%;B罗传球成功率89%,而比达尔只有71%,显然并不是一个比达尔就能改变全局。

这样的说法对B罗太不公平。就像上赛季后半段的连胜起飞,很多人非要把首功记给埃里克森的上位,这也是对孔蒂和其他球员的不公平。

只能说,本场的比达尔,和上赛季后半段的埃里克森,都正好赶上了一个好的时机,搭上了一辆已经开始加速的战车,在整体中确实有他一部分的功劳,但非要说成是战车能提速全靠他上场,那就太过了。


【维罗纳的逼抢】

15分钟,汉达传球失误,被对手打进一球。

维罗纳进球

其实在这个丢球之前仅仅30秒,B罗已经有一次后场出球失误,被对手断球了。

B罗后场出球被断

很多人就有疑问,明明被逼得这么紧,短传已经出不去了,为什么还非要短传?为什么不开大脚?小因扎吉也不是执着于玩传控的教练啊。

这就要从小因扎吉的后场出球体系说起。

孔蒂执教时期,一直在淡化B罗的出球核心作用,长传卢卡库分担了一部分,走边路分担了一部分,巴雷拉和埃里克森回接分担了一部分。孔蒂的三中场就是三工兵,三个人都需要能跑能接能传。

而小因扎吉的三中场分工更加明确,一个主守两个主攻,从阿尔贝托和米林科维奇进攻数据刷得飞起,但卢卡斯两个赛季合计0球2助攻就能看得出。这也就意味着,单后腰B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后场接球站位

从这幅图就能看出,国米在后场出球时,呈334站位,边翼卫顶上边锋位置,后场留6个人,边中卫向两侧拉开,B罗回中后卫位置接球组织。

维罗纳采取的是全场人盯人防守,343阵型里三个前锋对位盯国米三中卫,4个中场里两个边路被国米的边翼卫压回去,就剩2个中场,本来应该对位巴雷拉和恰尔汉奥卢,那么国米正好多出一个B罗,可以从容拿球组织进攻。

但是维罗纳本场非常激进,从上图可以看到,右后腰霍格拉盯着恰尔,恰尔本来就不擅长传控,更不擅长在对抗紧逼之下传控,这场又没有森西回接来替他分担任务,所以这种高强度逼抢之下基本指望不上他。

左后腰伊里奇却没有盯对位的巴雷拉,而是在盯B罗。

那么巴雷拉是不是就空出来了呢?

看到上图那个气势汹汹朝巴雷拉冲来的身影了吗?维罗纳左中卫切凯里尼。

是的,维罗纳只留下两名中卫防国米双前锋,左中卫切凯里尼长距离顶出,来到前场负责对位盯防巴雷拉,保持了前场人数不落下风。

把国米后场参与传控的人全部一对一盯死,也不轻易出脚抢断,就贴着你不让你转身。

这样的情况下,长传找中锋似乎是一个最好的选择,毕竟对方三中卫只剩下了两个,没有了人数优势。

而国际米兰实际也是这样做的。

第2分钟,汉达长传找哲科

第9分钟,汉达再次长传找哲科

高球低球都试过,但效果却不好,哲科几乎没有成功拿下过长传球。

不是说哲科支点能力强吗?为什么拿不到长传第一落点?

我认为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哲科的移动能力。

哲科年纪大,跑动能力下降,很难大范围跑动接球,只能站在原地等球。也就是说,卢卡库跑几步就能接到的长传,哲科不一定能接到。

二是汉达的传球能力。

由于哲科的接球范围小,就对传球准确度提高了要求。但汉达的长传球,几乎都没有准确找到哲科。汉达本场短传20次,成功19次,成功率95%,长传20次,成功8次,成功率40%。

三是传球方式的选择。

仔细观察汉达的传球,会发现他本场使用的长传都是弧度较低的平快球,几乎没有又高又飘的球。其实如果传高飘慢球,哲科就有了移动到落点的时间,而且也能够凭借身高和对抗的优势拿到第一落点,而这样的平快球,只要没赶上落点,就很难再拿到。

那汉达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传球方式呢?

因为高飘慢球,会给对方中场回防的时间,等哲科拿到球以后,对方防守就基本落位了。而平快球只要打成一次,哲科赢下一对一,那就是一次机会。

当然,事后分析,哪怕无法形成快攻,只要哲科能够把球拿下,都是对后场压力极大的缓解。但是在场上,眼看哲科只有一个后卫防守,很难再去考虑别的。

所以,不是不长传,而是尝试过了没有用,所以才选择后场传控出球,毕竟比起每次拿球就一个大脚失去球权来说,后场传控虽然冒一定风险,但总是一种破局的办法。

汉达传球失误

其实换个角度再来看汉达这次传球,并不是传偏了,是他主动朝着那个方向传的。如果正正的往B罗脚下传,B罗接球后背后跟着人,没法转身,还是只能回传门将。

在人盯人的情况下,短传唯一的空间只能是靠跑出来的,汉达这个传球,其实是给B罗的提前量,给B罗制造一个侧身接球出球的机会,只是球速稍微快了一些,而且是纵向传球对横向跑动,稍微一点偏差就会错过那个相交点,导致B罗没能够到。

B罗甩开对手,一脚出球

汉达那次传球的目的,其实就是像这次B罗接球一样,制造一个甩开盯防球员一两步的距离,然后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完成一脚出球。

可问题在于,哪怕B罗克服了种种困难,把球传出去了,队友也很难接到。因为每个人都被贴身盯着,要想完成一次进攻,就必须要每个参与球员都刚好甩开盯防,完成一脚接球出球,并准确找到下一个刚刚甩开盯防的队友,这难度实在太大。

恰尔传中,巴雷拉头球

上半场最有威胁的一次进攻,来自于B罗拼脚赢得球权后,长传发动的一次反击,对手由于角球进攻全部压上。

另外一次威胁进攻,源于对手的失误。

佩奇传中,劳塔罗射门

对方后场传球失误,让国米推进至前场,佩奇传中被拦截,对方后卫禁区内停球失误,给了劳塔罗射门机会。

真正靠自己组织出来形成射门的进攻,上半场只有一次。

劳塔罗冲撞门将,进球无效

这是上半场接近40分钟,对手体力下降,无法维持逼抢力度之后,才形成的。注意这次进攻中,B罗和巴雷拉都获得了较大的接球空间,才能顺利推进至前场。

也就是说,在对手能够维持高强度逼抢状态下,国际米兰是没办法组织起有效进攻的,这给国际米兰敲响了警钟,毕竟60分钟的高强度逼抢在意甲还是有不少球队能够做到的。

虽然小因扎吉换人的时间点抓得很准,正好卡在了对手体力下降无力维持逼抢的时刻,顺势掌控并收割了比赛,但这却无法掩盖前60分钟被动且无力扭转的事实。

可以说是小因扎吉看穿了对手的战略,知道对手无法维持90分钟的逼抢,选择了后发制人,哪怕落后也不慌乱,有大将之风。但其实,如果没有劳塔罗下半场开始的那个进球,维持了1-0的比分进入后30分钟,维罗纳在体力下降的情况下选择缩回禁区摆铁桶,体力上的劣势会被淡化,加上保持胜果的精神加持,国米能不能扳回来还很难说。

而劳塔罗的那个进球,是一次定位球,不是战术带来的。

劳塔罗扳平比分

当然非要说定位球也是战术的一部分也不是不可以,但作为卫冕冠军,不能只押宝定位球而没有运动战进攻的手段。

这场比赛的前60分钟,为很多意甲球队打国米提供了参考,而小因扎吉也必须趁着国家队比赛日,好好思考一下对策了。比如,对方既然全场一对一盯人,可不可以用邓弗里斯这个一对一的强点,来以点破面。


【防守漏洞】

维罗纳受自身实力所限,前场球员个人能力不足,虽然靠逼抢占据了主动,但创造出来的射门机会却不多。全场8次射门有4次来自定位球,另外有2次远射打飞,除了进球以外,只有一次禁区内的运动战射门。

维罗纳中路突入禁区

这是上半场末段,维罗纳体力下降,放弃了前场紧逼,B罗得以拿球组织进攻,但一下子没有了人跟着,自己也放松了,传球给巴雷拉被断,B罗陷入一对二,被对手甩在身后,幸好对方中锋停球失误。

对方第二次从中路打进去,是在B罗下场之后。

维罗纳中路 进攻

比达尔是对位换的B罗,但在这次防守中,他却没有站在单后腰的位置上,而是与巴雷拉一起顶出防守,加上左中卫巴斯托尼也顶出,造成两线之间出现空当,对方前锋在两线之间接球完成进攻。

这次防守更像是双后腰站位,而从活动热区图来看,比达尔上场之后,他和巴雷拉的位置也确实不像前65分钟B罗在场上时那么分得清楚,比达尔和巴雷拉的活动区域存在大量重合与交叉,或许这也是小因扎吉的一种新的尝试。

中路两次被打穿都属于特殊情况,但右路被打穿就是本场比赛的常态。

2v3左路打进禁区

扎卡尼和拉佐维奇两人配合,打穿了国米右路防线。

左路3v4

左路边线球3对4,成功转移到右路形成射门。

左路2v2突入禁区

2对2简单传跑配合就能打进禁区。

左路3v3突入禁区

观察维罗纳这几次边路进攻,有什么共同点?

除了边线球那次,其他几次运动战都是由左内锋扎卡尼拉边拿球,然后左翼卫拉佐维奇或者左中场伊里奇从肋部前插之后制造的。

维罗纳三前锋对国米三中卫,正好对位,扎卡尼拉到边线处拿球,什克跟防出来,又不敢轻易出脚,这就造成他与德弗赖之间的距离拉大,中间的空间正好够前插。有一次德弗赖也跟着过来,结果是他与巴斯托尼之间的距离太大,巴斯托尼也只能跟,造成佩奇都跟着收到小禁区里,后点就空了。

关键在哪儿呢?就在于三中卫覆盖宽度不够,只要有一个拉边,中间必然出现空隙。而孔蒂执教时期,一定是五后卫一字排开覆盖宽度,很少出现边中卫拉边防守的情况。

出现了漏洞由谁来补?两次是达米安,一次是B罗,跟着对方前插球员回防到了禁区里,总算是没有造成太严重的后果。

对方插入的肋部按理来说应该是巴雷拉的防区,但在这几次防守中,巴雷拉都顶到前场去进行逼抢去了,只能是靠其他人来补。

但总是靠补,比起严丝合缝的布阵,肯定是有所欠缺的。但这正是小因扎吉战术中,更崇尚进攻与更大自由度所付出的代价。

至于为什么是右路防守出问题,主要是因为维罗纳的进攻强点扎卡尼和拉佐维奇都在左路,而不是国米的右路防守更弱。换其他队,攻另一路,结果也是一样的。

或许这个漏洞,也会被接下来的对手进行针对。


【科雷亚】

科雷亚首秀替补双响,表现惊艳,但也不能鼓吹过度,必须结合场上的局面来看。

科雷亚73分钟上场时,维罗纳已经处于体力耗尽的状态,几乎已经没什么逼抢,放任国米随意拿球了。

科雷亚头球

比达尔中场拿球,对方已经无力逼抢,让他拿球调整、瞄准,再从容送出直塞,右路达米安从后场就开始加速前插,而对方左翼卫早就发现,无奈实在是没有体力追上。

达米安的传中球也不是质量多高,是一个慢速高飘球,正常情况下这种球速传到禁区里肯定是没机会的,但此时维罗纳仅有两名中卫,都被哲科吸引,外围原本跟着科雷亚的后腰也没有跟进禁区,使得科雷亚在几乎无人防守的情况下,有充分的时间判断落点、调整脚步、起跳头球,对方后卫最后根本没有赶到位置,只是象征性地跳了一下,几乎没能形成干扰。

科雷亚左脚低射

第二球也是同样,维罗纳后场一次又高又慢的球,离球更近的后腰塔梅泽没有积极争落点,被远处冲上来的贝西诺轻松扛住接球,之后巴雷拉传球、科雷亚接球,都是无人防守状态,直到科雷亚完成调整,起脚射门,对方中卫才象征性地伸脚拦了一下,根本够不到。

也就是说,科雷亚的两个进球,都是在对手几乎没防守的情况下打进的,虽然很关键,但并不能由此来判断他的实力。就像上一场4-0大胜热那亚,并不能证明这支国际米兰真正的实力。

同理,科雷亚进了一个头球,也并不说此前对他的判断“不擅头球”是错误的,梅西也进过头球,奥坎还顶进过托尔多的大门,那也不能称为擅长头球吧。

科雷亚自己说,他上个头球还是在塞维利亚时期,据我查数据,南美时期的数据查不到,2014-15赛季登陆欧洲以来,在今天之前,七个赛季,他就进过那一个头球。

所以从战术角度来说,比起那个头球,我更欣赏这次直塞。

科雷亚直塞

这脚传球展现了他的意识和脚法,更能体现他的价值。

从数据来看,科雷亚出场21分钟,只完成了7次触球和4次传球,换算到全场,只跟劳塔罗差不多,还是在最后这样相对宽松的环境下。所以这场比赛,科雷亚的前场拿球能力还没有体现出来。

关于科雷亚,在这篇复盘里也没法说太多,正好下周休赛,可以专门写一篇科雷亚的分析文章。


【结语】

数据统计

从数据来看,国米本场占据全面优势,全取三分理所当然,但实际过程却非常艰难。

维罗纳全场人盯人紧逼防守的方式,和拉边插肋部的进攻套路,都准确的找到了这支国米的弱点,一定会被之后的对手借鉴。小因扎吉需要抓紧时间,在这个国家队比赛日,对球队的战术进行完善。

相较于上一场比赛的轻松,这一场比赛让国米真正体会到了踢意甲中游球队的艰难,也能让球队更好地正视自己的实力。而在被对手压制得非常狼狈之后,又能逆转取胜,无疑将增强这支重新起航的球队的信心,极大地提振士气。

前两场比赛只是找找感觉,国家队比赛日之后,欧冠也将开战,连续的一周双赛,才是对小因扎吉真正的考验。

FORZA INTER!




阅读 77404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wangdyer123

· 湖南
蓝黑老赵B罗说实话出球还不是顶级 失误多了自己容易急躁。上赛季最后阶段埃里克森尝试打他的位置已经说明了孔蒂也不是很满意。比达尔明显在这块强过B罗。实际上所有球队高压摁着B罗这个点抢围断我纯就非常非常难受。收起

比达尔出球强如b罗?这可能吗?埃里克森回撤那是埃里克森在前面也拿不住球,b罗就是目前国米最好的拖后后腰,至于比达尔他巅峰也是个靠身体的b2b和出球没多大关系。

亮了(57)
查看回复(2)
回复
discusser-avatar

咸鱼2014

· 重庆

老维出品必需精品先码再看

亮了(6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