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正史】吴国最遗憾的两位将门之后
三国志里有不少将门之后,父子两代都为良将,吴书里以陆逊、陆抗最为耀眼。但是我也注意到有几位将星种子,本可以发挥闪耀,但因为所遇时殊,遗憾冤死,朱异、吕据是其中的代表。
朱异为吴将朱桓之子,吕据为吴国元勋吕范之子。
240年,吴军大举伐魏,全琮兵入淮南,荆州方向朱然率军攻襄阳之樊城。
从征的朱异和吕据一起攻破樊城外围。
【朱然攻樊,据与朱异破城外围,还拜偏将军,入补马闲右部督,迁越骑校尉。】——《吕范(据)传》
【赤乌四年,随朱然攻魏樊城,建计破其外围,还拜偏将军。】——《朱桓(异)传》
后来魏太傅司马懿率军来救樊,吴人退军。
大约在同一时期,朱异官拜偏将军,率二千人破魏庐江太守文钦屯所,斩首数百级。
【赤乌三年240年【魏庐江太守文钦营住六安,多设屯砦,置诸道要,以招诱亡叛,为边寇害。异乃身率其手下二千人,掩破钦七屯,斩首数百,迁扬武将军。权与论攻战,辞对称意。】——《朱桓(异)传》
250年,文钦学吴人赤壁石亭的套路,诈降朱异,朱异上表说不可信,孙权派吕据督二万人和朱异一起试探虚实,文钦果然有诈。
【十三年,文钦诈降,密书与异,欲令自迎。异表呈钦书,因陈其伪,不可便迎。权诏曰:“方今北土未一,钦云欲归命,宜且迎之。若嫌其有谲者,但当设计网以罗之,盛重兵以防之耳。”乃遣吕据督二万人,与异并力,至北界,钦果不降。】——《吕范(据)传》
252年,孙权病亡后,诸葛恪秉政,魏吴暴发大规模战役——东兴之战。魏军在胡遵,诸葛诞统领下率军七万攻东兴堤,同时荆州方向王昶也率军进犯呼应。
魏军在堤上做起浮桥,然后进兵攻围守堤的两座城。诸葛恪领军四万来救。
【魏以吴军入其疆土,耻于受侮,命大将胡遵、诸葛诞等率众七万,欲攻围两坞,图坏堤遏。恪兴军四万,晨夜赴救。遵等敕其诸军作浮桥度,陈于堤上,分兵攻两城。城在高峻,不可卒拔。】——《诸葛恪传》
吴军前锋在留赞,吕据,唐咨、丁奉的统领下先到战场,朱异率领水军攻败魏人所立的浮桥,吴军前锋纵兵乱杀,魏军防备不足大败,败退的魏军渡河时发现浮桥已经毁坏,当场阵亡数万。可以说朱异和吕据此战也是立了大功。
【太子即位,拜右将军。魏出东兴,据赴讨有功。】——《吕范(据)传》
【恪遣将军留赞、吕据、唐咨、丁奉为前部。时天寒雪,魏诸将会饮,见赞等兵少,而解置铠甲,不持矛戟。但兜鍪刀楯,□身缘遏,大笑之,不即严兵。】——《诸葛恪传》
【建兴元年,迁镇南将军。是岁魏遣胡遵、诸葛诞等出东兴,异督水军攻浮梁,坏之,魏军大破。】——《朱桓(异)传》
【兵得上,便鼓噪乱斫。魏军惊扰散走,争渡浮桥,桥坏绝,自投于水,更相蹈藉。】——《诸葛恪传》
然后后一年,诸葛恪进围合肥新城,攻城久不下,魏中军增援已到,在寿春以逸待劳,眼看形式不妙,朱异和诸葛恪发生了分歧,诸葛恪面子上挂不住,硬着头皮要攻城,解除了朱异的兵权。
【夏四月,围新城,大疫,兵卒死者大半。】——《孙亮传》
【恪内惟失计,而耻城不下,忿形于色。将军朱异有所是非,恪怒,立夺其兵。都尉蔡林数陈军计,恪不能用,策马奔魏。】——《诸葛恪传》
【吴书曰:异又随诸葛恪围新城,城既不拔,异等皆言宜速还豫章,袭石头城,不过数日可拔。恪以书晓异,异投书于地曰:“不用我计,而用傒子言!”恪大怒,立夺其兵,遂废还建业。】
后来诸葛恪被杀,孙峻为丞相执政,吕据迁骠骑将军。
255年,魏镇东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反叛,司马师率领中军讨伐,胡遵,诸葛诞,王基,邓艾加入战场。
吴人听说后,率军向寿春进发,军队行到东兴时,收到文钦等已经战败的消息。
【闰月壬辰,峻及骠骑将军吕据、左将军留赞率兵袭寿春,军及东兴,闻钦等败。——孙亮传】
文钦投降东吴,同时司马师病死许昌,淮南依旧一片混乱,于是孙峻领吕据,留赞等赶到寿春,魏将诸葛诞当时已经占据城池,吕据督丁奉等在高亭破魏将曹珍,然后吴军退军,当时已经生病的留赞被魏追兵所杀。
【吴大将孙峻、吕据、留赞等闻淮南乱,会文钦往,乃帅众将钦径至寿春;时诞诸军已至,城不可攻,乃走。——诸葛诞传】
【五凤二年,假节,与峻等袭寿春,还遇魏将曹珍,破之于高亭。】——《吕范(据)传》
【魏将文钦来降,以奉为虎威将军,从孙峻至寿春迎之,与敌追军战于高亭。奉跨马持矛,突入其陈中,斩首数百,获其军器。进封安丰侯。】——《丁奉传》
【甲子,吴大将孙峻等众号十万至寿春,诸葛诞拒击破之,斩吴左将军留赞,献捷于京都。】
256年,孙峻听从文钦的建议,想进攻曹魏青徐地区,吕据和朱异也在从征行列。
【其明年,文钦说峻征魏,峻使钦与吕据、车骑〔将军〕刘纂、镇南〔将军〕朱异、前将军唐咨自江都入淮、泗,以图青、徐。】——《孙峻传》
孙峻这个人是没啥才能的,也没有当统治者的眼界和胸襟,他在军队进发前跑到吕据军营一看,发现吕据御军有法,军容整齐,心生厌恶,又梦到被诸葛恪索魂,当场去世。
【峻与胤至石头,因饯之,领从者百许人入据营。据御军齐整,峻恶之,称心痛去,遂梦为诸葛恪所击,恐惧发病死,时年三十八,以后事付綝。】——《孙峻传》
孙峻去世后,其弟孙綝继位代任。孙峻兄弟本身无才无能,孙峻以杀诸葛恪上位,专权已经让士人不满,结果孙峻死了又来一个孙綝,吕据听说后大怒,引自己本部人马还军想废孙綝,被孙綝抢先围困,吕据不得已而自杀。他不北逃降魏,是因为其父吕范辅佐孙策孙权建立东吴政权,耻于叛国。
【太平元年,帅师侵魏,未及淮,闻孙峻死,以从弟綝自代,据大怒,引军还,欲废綝。綝闻之,使中书奉诏,诏文钦、刘纂、唐咨等使取据,又遣从兄(虑)〔宪〕以都下兵逆据于江都。左右劝据降魏,据曰:“耻为叛臣。”遂自杀。夷三族。】
吕据死后一年,257年,曹魏诸葛诞拥淮南反叛,连结东吴。司马昭集全国兵力征讨,光加入战场的就有26万之多。
曹魏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术,王基和陈骞围城,石苞、州泰领精锐中军在外围游走打击援军和企图突围的军队。
【六月,车驾东征,至项。大将军司马文王督中外诸军二十六万众,临淮讨之。大将军屯丘头。使基及安东将军陈骞等四面合围,表里再重,堑垒甚峻。又使监军石苞、兗州刺史州泰等,简锐卒为游军,备外寇。钦等数出犯围,逆击走之。】——《诸葛诞传》
朱异为大都督,受命领军三万在寿春城附近驻军,为诸葛诞声势,和魏游军州泰遭遇,被州泰击败,损失二千多人。
【魏兖州刺史州泰拒异于阳渊,异败退,为泰所追,死伤二千人。】——《孙綝传》
孙綝派朱异再次进攻魏军,被州泰和石苞击败。并且吴人拉长战线攻寿春,补给问题是个隐患。事后果然魏将胡烈袭击了朱异在后方的补给,朱异军队大溃。
【为魏监军石苞及州泰所破,军却退就高。异复作车箱围趣五木城。苞、泰攻异,异败归,而魏太山太守胡烈以奇兵五千诡道袭都陆,尽焚异资粮。】——《孙綝传》
孙綝见到还军的朱异,大怒,让他继续进攻,朱异不肯,被孙綝所杀。
【太平二年,假节,为大都督,救寿春围,不解。还军,为孙綝所枉害。】——《朱桓(异)传》
【綝授兵三万人使异死战,异不从,綝斩之于镬里,而遣弟恩救,会诞败引还。綝既不能拔出诞,而丧败士众,自戮名将,莫不怨之。】——《孙綝传》
吕据和朱异在一年时间里先后冤死,让人不得不想起他们父辈不同的遭遇。朱桓和吕范在孙权世都有明显缺点,吕范奢靡越礼制,经常被人打小报告,朱桓性护前,耻为人下,连孙权委派的佐军都敢杀,但是都得以善终。
陈寿在传末也提到这点,将原因归结为生不逢时。
【吕据、朱异、施绩咸有将领之才,克绍堂构。
若范、桓之越隘,得以吉终,至于据、异无此之尤而反罹殃者,所遇之时殊也。】
耿晓辉
· 四川一个小时过去了,居然没人回帖。楼主可是自认为三国史看得比易中天还多的大神,看来历史区没人识货。
李承利唯一岳父
· 黑龙江李大尸之心,路人皆知~就是太识货了,才没人搭理它😏
暂无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