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温格下课”的直升机飞过之后,已无阿森纳
球迷成为俱乐部的一杆枪。
俱乐部利用球迷,成功的让教授下课。堪称卸磨杀驴之典范。比朱元璋的直接杀,手段高明无数倍。
之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俱乐部要钱给钱,要人买人,要换教练,要阿森纳DNA的教练,给给给。
战绩好,就像当初爱美丽一波长胜的时候,球迷对温格的批判当时是达到了顶峰的!还记得吗?对一个有功的老人,温文尔雅的老人,在俱乐部呕心沥血20几年的老人,这样的批判,寒了谁的心?
大家想想,阿森纳曾经的名宿,现在还有几个会回来看球?对比其他球队想想。
不追诉,自行脑补!
再讲讲温格后期的宫斗。管理层想弄掉温格是显而易见的。只要温格在,他们就拿不了回扣,在俱乐部的地位也是可有可无。所以,在老板的暗中支持或者默许下,开始“不破不立”计划。你要钱?对不起,只有一点。你要人?这个有的,给你个缩小版的,自己凑合一下。一波波一年年,终于,温格也撑不住战绩了,机会来了,不破不立…于是,就有了那一架,写着“温格out”的飞机飞过酋长球场的高空…
Lilidan
其实不光是飞机,很早以前推特上甚至有人怀疑有些所谓阿森纳博主其实是俱乐部暗中资助的写手,特别是那些长期发文章煽动球迷攻击温格的,为的就是抹黑温格的形象,同时抬高俱乐部管理层的形象。我记得有个博主在阿森纳最困难那几年中几乎每篇文章都抨击温格不愿花钱导致球队成绩不佳,还大赞加秃所谓每年7000万预算的言论,说他和加秃认识,加秃是个好人,一直在努力改变阿森纳,转会预算一直是有的,但温格是个老顽固吝啬鬼,是俱乐部崛起的阻碍,诸如此类。另外站在倒温第一线的Arsenal Fan TV也很蹊跷,温格2018年5月离开阿森纳,阿森纳官方2018年8月出函让Arsenal Fan TV整改,去掉名字中的Arsenal,改成AFTVMedia,同时勒令Arsenal TV下架了很多侵权视频,和他们撇清关系。问题是Arsenal Fan TV 2012年就开始运作了,6年时间里阿森纳对其所作所为视而不见不闻不问,温格刚走就要求其整改,也是值得玩味的一件事。
Lilidan
温格时代到没听说过吃回扣的事情,温格之前的名帅格拉汉姆倒是因为吃回扣被俱乐部解雇的。在温格时代由于阿森纳是股份制,所以俱乐部的资金流向很透明,每年也会发表财报,所以没什么动手脚的空间,唯一一次应该就是阿森纳花几百万雇用克伦克旗下的数据公司推荐球员,当年的穆斯塔菲,加布里埃尔,卢卡斯佩雷斯就是这个公司推荐的,效果也显而易见的差。东窗事发后阿森纳就停止了和这家数据公司的合作。同时老管理层的董事会成员不愿意和超级经纪人合作,所以阿森纳在温格时期很少有和超级经纪人们做过交易。不过2018年温格被克伦克赶走后,克伦克完成对阿森纳的全部股权收购,阿森纳私有化,资金流向再不透明,也没有公开的财报了,这时候起转会事宜由足球总管桑列伊接管,阿森纳开始频繁和桑列伊交好的超级经纪人合作,桑列伊本人和超级经纪人们应该有不少暗箱操作,他之后也是由于这个被阿森纳赶走的。之后的埃杜也是依靠超级经纪人推荐和关系网来引进球员的,不过转会权被分给了印度CEO和塔子哥一部分,他应该不会像桑列伊那样为所欲为就是了。至于温格不买人,应该纯粹就是没钱,因为酋长球场阿森纳负债累累,再加上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俱乐部内部又为股权争得不可开交,谁也不愿意在没有完全控股的情况下给俱乐部投钱,于是俱乐部只能靠卖掉最好的球员来给银行还款。同时大卫邓恩2007年离开俱乐部后,俱乐部负责转会操作的人员一度真空,两年后负责转会的加秃和迪克劳业务水平低下,一定程度上也让阿森纳错过很多机会。那些年俱乐部之所以在外面说有钱,是为了稳住球迷,不让球迷闹事,给球迷希望,但这个锅就得温格背了,温格自己也出于为俱乐部考虑,没有拆穿俱乐部的谎言,同时放弃了去皇马等大俱乐部执教的机会,和阿森纳签下长约,帮阿森纳度过难关。2013年后俱乐部经济有所好转,才开始逐渐投钱在阵容上,这之后加秃等俱乐部高层才承认那几年并非是年年有7000万预算,而是确实没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