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Rs测评之实战篮球鞋#三山五岳,峰之顶——AJ35评测
2020年AIR JORDAN度重头戏——AIR JORDAN 35正式发售。
Jordan Brand 在今年第三季度的秋冬季新品展示会上,展示了即将推出的新品,其中不乏Air Jordan迷喜爱Air Jordan 4 Fire Red 和 Air Jordan 6等,但是掩盖不住今年主角Air Jordan 35的万丈光芒
Air Jordan 35 被单独设置在一片区域内并一同展示了五款种配色
今天评测的就是其中一款以黑白配色为主的AIR JORDAN 35“DNA”配色。
常规操作先从外部说起,Air Jordan对顶级旗舰款重视程度确实不同,鞋盒设计着实花了一番心思。
Air Jordan XXXV 的鞋盒与元年Air Jordan XIX 鞋盒类似,都采用鞋款古罗马数字镂空的设计,并且鞋盒打开方式都是中部打开,仪式感满满。
关于尺码,AIR JORDAN 35不偏码,平时鞋子43码275内长,这款同样选择43码275内长。
初上手,鞋子比宣传图片上感觉要轻盈,细节处理得非常好,几乎没有溢胶,麂皮非常细腻,整体做工算是精品程度。
上称, 43码AIR JORDAN 35单只裸鞋左脚约407.7克,右脚约418.4克.
对比手边的近期的Air Jordan正代——Air Jordan XX9 季后赛 约406克(44码), Air Jordan XXX约427克(44码),Jordan XXXI约448克(44码),Jordan XXXII约485克(44码),作为一双高帮鞋款,虽然不比Air Jordan XX34轻,但从整体数据上看,AIR JORDAN 35还是非常轻的。
鞋面与鞋身
AIR JORDAN 35整体材质比较丰富,我们来简单来看一下都有什么:
鞋头两侧与后跟采用麂皮用料,兼顾美观与韧性;
鞋头正面是复合透气材料,最前端有一块热熔保护,保证一定的耐用性;
鞋身两侧是大面积Flightwire比较柔软,但不具有延展性;
鞋帮采用NIKE ZOOM HYPERREV 2015的鞋面的Hyperfuse材质,刚性的同时不错的透气,但厚实的Air Jordan 5 后跟设计,这个透气性没有透气性的实际作用,只是更好的塑形与保证良好的耐用度。
鞋舌
可折叠内靴的鞋舌,第一次在实战鞋上见到这种“可折叠内靴”设计,这种设计常常在户外鞋或者机能鞋上见到,这种设计如果采用防水材料可以保证鞋舌处不渗水,已达到鞋内干爽的目的。可折叠内靴的鞋舌设计不仅穿脱方便,而且对于脚背高的朋友非常友好。
中底科技
Air Jordan 35 前掌ZOOM TURBO气垫,后掌CAGE ZOOM AIR 气垫,弋水第一次同时见到在一双鞋拥有前掌面积如此之大的ZOOM AIR气垫与后掌如此之又厚又大的ZOOM AIR气垫的鞋款,账面上气垫的配置绝对顶级,期待实战表现。
中底抗扭与防侧翻
Eclipse Plate 2.0 不仅减轻鞋款的重量,而且抗扭堪称顶级,特别是在不失去前掌的灵活性的情况下,还兼具一部分防侧翻的能力。
外底
外底纹路由标准的“人字纹”组成,也是业界公认最保险的外底纹路,国内版NDA配色采用XDR耐磨橡胶,耐磨有保障,期待实战表现。
鞋带
Air Jordan 35 DNA 配色采用扁片鞋带,功能上没有问题,本人实战前打“伊恩”结,快速又牢固,百度搜“伊恩结”就可以了。
收到鞋去球场基础训练,顶足弓的情况非常强烈,短短训练20分钟后就换鞋了。经过约一周的马路磨合,顶足弓的现象有明显缓解,也不确定足弓处有部分形变后适合我的脚双脚,还是我的足弓渐渐适应了顶足弓的鞋款,之后马路顶足弓不适感几乎没有了,在这之后实战穿着体验也随之有积极的改观,就此开始了正式实战评测,雷达图简评:
总评:磨合前8.31,磨合后9.25(迄今为止,弋水评测所有鞋里面的最高分)
缓震性
前掌延续Air Jordan 34 的带凹槽的ZOOM TURBO气垫,后掌采用类似Air Jordan Supreme Elevation 和Air Jordan Melo 9后掌的CAGE ZOOM AIR 气垫,通过拆解(避免侵权,请大家脑补),气垫放置更加贴近外底,初上脚体验没有到达预想大气垫带来的缓震与回弹,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就弋水本人的体重就明显感受到明显的缓震与回弹。
正常实战情况下,无论双脚如何受力AIR JORDAN 35给予本人双脚都是满满的缓震与回弹,并没有丝毫衰减与气垫到底。个人愚见,以我的体重与打法或者体重更轻的朋友,AIR JORDAN 35的气垫并不会发挥到极限,AIR JORDAN 35是一双有足够上限的职业球员穿着的专业篮球鞋。
保护性
保护性分为大脚趾,防侧翻与脚踝。大脚趾正好在麂皮与复合材料连接处,保护算是正常。
防外翻与NIKE FREAK 2那样单独的防侧翻设计不同,Air Jordan 35是整体鞋型的防侧翻设计,Eclipse Plate 2.0 能看到部分气垫,气垫周围都封闭在中底内,让气垫发挥缓震的同时减少气垫形变带来的侧翻的风险,增强部分稳定性,同时Eclipse Plate 2.0 的运用牢牢的扣住中足,辅助得加强了整体防侧翻的能力。总体防侧翻没有问题。
Air Jordan 35本身高帮鞋款,后跟的港宝高度与的脚踝持平,并且硬度足够,采用Hyperfuse材质致敬Air Jordan 5的后跟也有一定硬度,环脚踝处保护完美。
包裹性
通过Flightwire能看到有五对黑色带组成的鞋带系统,系紧之后牢牢锁住双脚。这里的Flightwire并不是与黑色带联动的主动提供包裹性,而是配合Eclipse Plate 2.0 材质从鞋面层面给出可供各种脚型形变的过渡,严格意义上讲就是鞋面的一部分。
舒适性
夹脚与顶足弓相关情况:
很多朋友反映Air Jordan 35 上脚后有夹脚与顶足弓的情况,本人是希腊脚,微偏平足,选择平时穿着的尺码,AIR JORDAN 35并没有夹脚的情况。
但是,顶足弓的情况上脚之初非常强烈,经过约一周的马路磨合,之前顶足弓的不适感几乎没有了,在这之后实战穿着体验也随之有积极的改观,如果上脚实战顶足弓的异物感定义为10,那么经过磨合后异物感最多为3.
反应性与抓地力
第一步启动与人字纹的抓地力没有任何问题,标准的即走即停。
耐磨性
外底人字纹路横切面为“倒金字塔”状。根据自己打球的发力点与磨损习惯,实战一段时间后,摩擦力不降反升,加上国内版贴心的采用XDR材质,耐磨有保障。
为了量化硬度数据,运用某牌子的A型数显硬度表辅助呈现,压针避开纹路凹陷部分垂直压入外底的鞋头、中掌、前掌上翻部分、中掌李宁LOGO旁和后掌等五处外底硬度值,取其平均数为外底硬度76.1。
透气性
如果把Air Jordan 35各个鞋面用料的透气性做一个排序,弋水给出的顺序:鞋舌白色区域>鞋头白色区域>后跟白色区域>Flightwire区域,以及各处麂皮几乎不透气,让笔者意外的是Flightwire 半透明的外表下透气很一般,不及鞋头白色区域。
但丝毫不妨碍Air Jordan 35的整体透气性,这个时候的华北秋冬室外温度8度左右,全天马路下来,鞋内温度正常依然干爽,室外实战下来,正常潮热,透气性优秀。
优点:
1.少有的全能篮球鞋,缓震、保护、包裹、抓地力、反应、透气、耐磨都非常不错。
2.穿脱非常方便,折叠内靴的设计,在不牺牲包裹性的同时完美解决高帮鞋款穿脱不方便的问题。
3细节满满,从Eclipse Plate 2.0外侧1990-2020的盲文致敬AJ5问世30周年,再到鞋舌XXXV古罗马数字的鞋提与鞋盒的致敬细节,无一不体现设计者的用心。
缺点:
初阶段顶足弓,初上脚堪称灾难性的顶足弓,就我个而言,需要马路磨合一周以上的时间才能缓解,急于实战的朋友需要点耐心。
有人说Air Jordan 35 强行致敬,缺少Air Jordan 5代表性元素—-猛禽战斗机的“小火苗”元素,这是鞋舌和后跟有Air Jordan 5的元素,弋水表示算是正常操作。Air Jordan 35 是致敬大轮回的第五双,从致敬大轮回的开始看,简单回顾一下前四双:Air Jordan 31的后跟致敬与AirJordan 1 的后跟,Air Jordan 32的后跟致敬与AirJordan 2的后跟,Air Jordan 33的后跟致敬与AirJordan 3的后跟,Air Jordan 34为了追求轻质整体重做,这么看来现阶段致敬大轮回的五代中有四代着重在后跟致敬,明显是常规操作,只是缺少Air Jordan 5 标志性的“小火苗”,与大家的预期有点不同而已,那么小火苗去了哪里?看看Kyrie 7我想可能会有答案。
硬件上的顶配不代表优秀的实战表现,恰恰Air Jordan 35 的实战表现同样非常好。围绕Eclipse Plate 2.0 的设计“小火苗”似乎没有更好的位置呈现,如果在后期发售的SE版、季后赛版或PE版上展示也是不错的选择。
总之,如果你脚型合适或者愿意去花一段时间去磨合,Air Jordan 35 算近期实战性能最接近金字塔尖的实战篮球鞋之一。对于顶足弓的现象,Air Jordan 35 的销售会在初期收到来自各路吐槽,随之迫于舆论压力,实体店很有可能会早早就开出折扣,到时候预计有一波“真香”销售爆发。现阶段不挑配色800左右是可以收到的。
希望能与上脚者产共鸣,为观望者提供选鞋信息——弋水年华。
---END---
xiaoqinglie
· 辽宁单纯说鞋,确实很好,目前买了五双,但是棉花之后价格更低我却没有买的兴趣,希望国产鞋在性能早日赶超,同时入手难度和性价比不要高aj正代太多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