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三版天龙八部看完,谈谈原著里的武功和bug
很多时候,我们看书,容易陷入把通行文本作为唯一圣经的误区,只以绝对原著为范围去解读,因而导致各种比作者懂原著的发明创造和强行解读,阴谋论和办公室政治满天飞。其实很多时候,关注作者,关注成书史,往往能在很多争议问题上得到更好的答案。金庸小说也是如此,虽然金庸在小说外留下的访谈和设定有限,但对比前后三个版本的异同,许多只看一个版本弄不明白的事情,就能轻易找到答案了。所以这里我会默认大家看过三联版,然后以连载版和新修版进行对比(重点是流传不广的连载版),来说明很多天龙里争议不断的事情。
三善四恶,武林七尊
这是连载版早期设定,写到后面就被金庸自己扔了。连载版的前言只说这是发生在大理的故事,金庸似乎还没打算把故事扩展到全国范围,因此一群在后期看来不值一提的人物在连载版的前期都是神仙。木婉清一度是江湖上令人闻风丧胆的女魔头,曾以一敌三,力战少林八大护法之一的慧禅(少林第一方便铲)和秦元尊、申四娘两个成名高手依然上风,而慧禅甚至认为钟万仇极不好惹,少林寺不能和他树敌,按后面的情节看少林寺要是连钟万仇都不敢惹不如趁早关门。四大恶人更是在旁白里反复被提到,属于“三善四恶”这个武林泰山北斗的行列。然而金庸从来没说过三善到底是哪三位,四恶也在后期的剧情里迅速掉档,比如聚贤庄就有几十个强过云中鹤的了。但南海鳄神(连载版里有个原名叫岳苍龙)刚登场的时候,武功表现极其夸张,一些在后来的版本里保留了,也就造成了天龙吹口中的“岳老三横扫双雕五绝”这种死抠细节的论调。这只能说是连载版遗留问题,当不得真。另外岳老三自述被段延庆几招轻松打败在连载版里是没有的,说明金庸前期还没打算马上让四大恶人掉档。
2. 崩坏之源:慕容复
关于北乔峰南慕容明明武功差了一大截怎么还齐名这个问题的论述,已经是汗牛充栋了,但基本都是以三联版情节为基础的猜测。但是回到连载版,不用那么多花里胡哨的理论和类比,慕容复和乔峰齐名的理由只有一个:他配得上。连载版的大部分时候,慕容复都是只比乔峰略弱一些的存在。比如说万仙大会上:
“好慕容复,那“南慕容、北乔峰”六字,究非幸至,慕容氏家传武功,实有鬼神莫测之妙,慕容复虽然致力于中光复国,未能潜心练武,但姑苏慕容家的嫡系传人岂同泛泛?”
再比如少室山之战上:
“萧峰虽然天生的勇武,遇到了这种亦正亦邪的功夫,却也颇觉不易应付,再加上慕容复的武功和他亦是在伯仲之间,每在要紧关头出手攻击要害,更感辣手。”
(慕容复:什么?让你们天天说我强行双娇,不配齐名,都是不存在的事情!)
体现慕容复不如乔峰的情节也有,王语嫣(连载版叫王玉燕)对李延宗这么说过(杏子林大会上她只是若有所思,没说出来),后面萧峰擒住慕容复的时候,旁白也是大家熟悉的“稍弱”,只不过连载版里的稍弱,是货真价实的只是稍弱而已,三联版就已经其实不是稍弱了,所以新修版金庸直接改成了“不如”。
丁春秋在连载版和慕容复一样,是准四绝的定位,丁春秋曾和慕容复对掌,认为靠真实本领没有获胜的把握,后来旁白也说两人“数次相斗,难分高下”,鸠摩智上少林的时候,旁白还说过他“到得中土,与慕容复、丁春秋等较艺,虽然高下未分,却也是略占上风。”丁慕都只是让四绝级的鸠摩智略占上风的水平,显然都是准四绝的定位,就类似裘千仞和五绝的差距一样。
不仅如此,连载版前期的慕容复人品也是一等一的好,在珍珑棋局那里听说叶二娘挖食小孩心肝(连载版叶二娘比后来的版本都坏得多),正义感油然而生,想直接将叶二娘除掉(被叶二娘连载版里的老相好丁春秋拦下来了)。在丁春秋和函谷八友的那段里,原本慕容复的家臣还上了一趟少林寺,慕容复看到一个和尚(疑似鸠摩智,但没有后续过程介绍)追赶欺侮一个姑娘,跑去打抱不平所以耽搁了。连载版还有一段鸠摩智忽悠游坦之和段誉比拼内力的情节,两人手抵在一起无法分开,最终会同归于尽。慕容复看到两人这样的武功,起了爱才之心,阻止鸠摩智趁人之危,最后还打算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将两人分开(结果被萧远山和慕容博先一步联手分开了两人),甘愿舍弃性命也要救人这是做不得假的高尚了。所以说,少室山之前的慕容复,武功与人品俱佳,和乔峰齐名完全没有问题。
然而少室山之后慕容复的表现急转直下,不但人品狂跌成了无耻之徒,武功更是先被鸠摩智秒杀,后五对一赢不了段延庆,直接掉了个档。人品上还能解释解释,武功上就完全无法解释了,很简单,就是金庸写崩了。因此金庸在后来修书的时候,把前期慕容复准四绝定位的情节全部改掉,丁春秋跟着倒霉,这也是天龙武力体系中许多矛盾的根源所在。不过丁春秋本来就是厉害在毒攻和化功,就连在连载版也被钦定拳脚功夫远不如萧峰,他打玄难的过程和后面的版本是差不太多的,但也有一些表现被删了,连载版丁春秋还和段誉段延庆等人交手,和鸠摩智较艺等,这些都已经看不到了。
3. 一路掉价的四绝
丁春秋,慕容复定位下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少室山之战。当然,游坦之也被削弱了,连载版游坦之(当时化名叫王星天,不叫庄聚贤)不仅有过和段誉比拼内力不分高下的情节,在与萧峰对战的时候,深厚的内力还可以“坦然承受”萧峰的掌力,后来就给改成“奋力承受”了。正因为丁游慕三人曾经的定位都比后来高,所以少室山之战萧峰一对三才会必败,一对二也会久战落败,他能打成那样已经是天神下凡的表现了。很多人认为萧峰一对二打不过游慕(慕还不是全力),有辱战神之名,这个引发了无数口水的问题的答案就在连载版里。在连载版那几个对手的定位里,那都是理所当然的结果。然而金庸在三联版下调了几个对手的定位,对战过程却没怎么改,虽然去掉了慕容复伯仲萧峰的描述,游坦之的坦然也改成了奋力,但依然是萧峰一对三必败,一对二久战会因为掌势减弱而输,游坦之依然是需要慕容复照料才不会着萧峰道的。于是萧峰就跟着倒霉了,战神的称号确实有些名不符实了。而游慕互补说,也是现在的剧情下最能勉强填补这个bug的解释了。现行剧情下,游慕单打萧峰都会较短时间落败,两游或两慕也大概率打不过,联手却能久战而胜,大概是目前最能被大家接受的结果了。
(很多人说游慕久战可胜只是慕容复这个菜鸡的判断,但那些相关文字都是在连载版时期就已经写就的,旁白也很明显的认证了慕容复认知的正确性。如果金庸想的话,他大可以改成慕容复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的判断,或者段誉看不清形势所以跑来为萧峰出头,但既然金庸不这么改,那游慕>=萧就依然成立)
连载版的萧峰应该是最符合许多萧吹读者想象中的萧峰的一版了,基本上是战神表现,扫地僧外打遍天下无敌手,几乎都是上风描述没有吃亏描述。但在后面的版本里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和游慕丁的问题刚讲了,确实是个历史遗留问题,但萧峰也确实因此掉价了。连载版里萧峰遇到扫地僧的时候,还曾自忖段誉虚竹的功夫比他“尚自逊了一筹”(但是扫地僧还是强他太多了),这句话在三联版就删除了。至于萧峰粉丝津津乐道的打扫地僧那段,新修版把打断扫地僧肋骨和扫地僧称赞“降龙天下第一”两个细节都删除了,只剩“好俊的功夫”和吐血了。而在最后擒辽帝的时候,萧峰对段誉虚竹发掌,掌势“排山倒海”的描述同样是在新修版被删除了。至于萧峰的内力让虚竹段誉无法阻止他自杀。。。请区分原著和电视剧原创剧情。总之呢,两版书修下来,很多人想象中的那个战神萧峰的形象,是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其他四绝里,鸠摩智的武功在新修版大缩水。小无相功是他带段誉去苏州的时候,在王夫人家偷的,但8本秘籍只偷到7本(丁春秋拿走一本),因此只练成了7/8,留下了缺陷。少林72秘籍更是慕容博自己就没抄全(大概抄了60种左右),鸠摩智练成的约莫是三四十种,也就是一半。
(这里又有一个bug,按新修的剧情,鸠摩智去天龙寺的时候还不会小无相,也就不会用小无相催动少林绝技,但他在天龙寺是展示了三项少林绝技的。有人可能认为那三项是他用佛门内功的真本事练的,但那三项绝技里,包括了后来被虚竹一眼认出靠小无相催动的拈花指和被扫地僧一眼认出靠小无相催动的无相劫指,鸠摩智总不能好不容易靠真本事练成了又去用小无相功重练一次吧。。。)
然而,武功缩水的鸠摩智定位没有变,甚至隐约还比萧峰强。新修加了萧峰自述敌不过五六个段延庆这一段,那也就是他能打四五个段延庆,段延庆-段正明-五本自然就给联系上了,可能有人觉得五本被迫用不熟练的六脉对付鸠摩智有水分,但其实五本和鸠摩智还真有一段不掺水分,全力施为的交手:
“(鸠摩智)左掌扬处,向前连砍出五刀,抓住段誉退出了牟尼堂门外。保定帝、本因、本观等纵前想要夺人,均遭他这连环五刀封住,无法抢上……鸠摩智运起“火焰刀”,一刀刀的只是往牟尼堂的门口砍去。保定帝等各以一阳指气功向外急冲,一时之间却攻不破他的无形刀网。”
很明显,鸠摩智确实拥有一人抗衡五本的实力,如果还是有人觉得这段交手时间太短,那我们还得注意,此时的鸠摩智还没练小无相,新修明确说了鸠摩智练小无相后功力大进。这么一推算,完全体的鸠摩智怕是真的要比萧峰还强了。
当然,上面那段推理步骤繁多,可能未必是金庸本意,不见得靠谱。我的意思是,不要认为鸠摩智武功缩水就是拖四绝后腿的人。真正的四绝之耻只能是慕容博。三联里,慕容博在少室山被问到杀死玄悲的时候,还当众露了一手韦陀杵的绝技,结果到了新修版里,慕容博是这么杀玄悲的:
“又过数年,慕容博得悉玄悲大师前赴大理,于是暗中跟随,在陆凉州身戒寺中陡施袭击。玄悲大师出其不意,以少林绝技“大韦陀杵”迎击。慕容博径以家传武技抵御,不料玄悲武功渊深,“大韦陀杵”威力奇劲,远出慕容博意料,他一时轻敌,登感不支,只得施出“斗转星移”之技,将“大韦陀杵”还击玄悲自身,玄悲登时中招毙命。”
想当年,三联里无崖子被丁春秋偷袭打下山崖废掉,被人追着黑,说真正的高手就算被不如自己的人偷袭了也不能这么惨。好家伙,新修里慕容博偷袭比自己档次低的对手还能差点翻车,算是把四绝的脸给丢完了。如果你非要说玄悲太强了的话。。少林的一把手是玄慈方丈,二把手是达摩院首座玄难,这玄悲到底能厉害到哪儿去呢。。
新修里慕容博萧远山的较量性质也完全不同了。慕容博是去了雁门关外在一旁观看大战的,结果被萧远山的武功之强吓得魂飞魄散,回到家好久都没缓过来。而他在少林遇到萧远山,萧远山认为这人也是偷学少林武功,看来和自己一样是少林寺的对头,因此出手指点慕容博,所以三次交手其实都是萧远山考较慕容博的武功帮他进步,结果原本远远不如萧远山的慕容博这么一路练到了少室山之战居然就追平萧远山了,真的不知道萧远山这三十年里都在练点什么东西。。。
所以综合来说,新修里的四绝都不如之前威风了,强行一档的定位金庸应该是不会轻易改的,不然藏经阁里就没法演了。当然,年轻又没有内伤的萧峰实战肯定还是最有优势的那个。
4. 飘忽不定的逍遥派
逍遥派武功强弱也是个撕逼重灾区,其实按常理说,以逍遥派武功在原著的地位和逼格,逍遥派就不可能弱,但总有人喜欢反其道而行之,所以还是来仔细看一看吧。
连载版的逍遥派武学深不可测,其最高深的武功是一部叫逍遥御风的书,历代掌门修炼,也都只能得其十之一二。至于其他武功,北冥神功是没有的(段誉吸人内力是他误打误撞练成的,世间原不存在的朱蛤神功),无崖子和丁春秋一样用化功大法。童姥的天山六阳掌则是她研究灵鹫宫石壁自创的,北溟真气则是童姥最开始教虚竹的那个(所以看后面的版本会奇怪逍遥派怎么人均北冥),李秋水的很多武功也是她研究360面天鉴神功青铜镜(这玩意没在书里其他任何地方出现过)揣摩出来的。总之连载版逍遥派武功有如汪洋大海,三老也只能尽力摸索,所以要说他们一定比准四绝的丁春秋厉害多少,倒也未必了。童姥李秋水和丁春秋的对比也很少,唯一一次联系就丁春秋有一次听到童姥名字脸色一变,也没然后了,逍遥派本身故事较为独立,只能说武学水平看上去不得了,但练武功的那些人在混乱的连载版里到底多强也不太好说。
三联版的一个重大改变是逍遥派的最高武学,从三老也只能苦苦摸索,变成了三老实际上精通的那些,北冥凌波小无相折梅手六阳掌,苏星河在连载版是用逍遥御风秘籍阻止丁春秋杀他和无崖子的,三联版就变成这些武功了。这样一来,三老练的都是比丁春秋高一个层次的武功了,在三老也没说有什么短板的情况下,比丁春秋强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但因为无崖子传功虚竹这个核心情节改不了,无崖子传功苏星河胜不了丁春秋不管看上去怎么不合理(啥都不会的虚竹收了无崖子内力,童姥指点了几招就威力惊人了,按理苏星河不至于这么废柴),都能被抓着不放来黑三老的水平,另外丁春秋偷袭无崖子得手也被认为是高手不应该中的招(慕容博:喵喵喵?那我的偷袭呢?),因此三联版的逍遥三老水平依然是争议不断。
新修版里金庸又做了些努力来拉开三老和丁春秋的差距。首先是把无崖子的黑历史改了,不是丁春秋偷袭得手了,而是丁春秋和李秋水私通,联手把来捉奸的无崖子(童姥告的密)打落山崖(这个故事在新修版也有多个不同版本描述,综合来看应该还是丁李二人合力干的)。至于那些逍遥派的顶级武学,丁春秋甚至都跑去练了,然而还是练不出名堂来。小无相的全套秘籍在苏州放了快30年,丁春秋还说这功夫难练,没练到家,更是从来不见使用(反观鸠摩智,靠7/8秘籍练了一年就威力惊人),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八荒六合的新名字,在连载版还有个旧名字叫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功),丁春秋也去练了,结果时间久了就失效了,还想去拉薛慕华共同研究功诀中的不解之处。这俩武功还正好是李秋水和童姥的招牌,于是新修版丁春秋不但配置和工龄不如三老,连天资也是明显不如了,虽然说无崖子传功苏星河赢不了丁春秋这没法改,但到这份上,还说三老过不了丁春秋的,我就想知道他们说这话自己信不信了。。。为黑而黑是没意思的,金庸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
顺带一提,无崖子被打废发生于三十年前,李秋水和丁春秋后来去了苏州,李秋水并不真正爱丁春秋,后来又去了西夏,也就是说李秋水在西夏做皇妃和皇太妃一共不到30年,结果到天龙主剧情发生的时候居然有了个17岁的外孙女李清露(也就是虚竹的老婆梦姑),这就属于修旧bug修出新bug了,更离谱的是李清露叫王语嫣表妹(王玉燕比慕容复小十岁,慕容复出场二十八九岁),金庸在时间这方面确实是不仔细。
至于三老和四绝的对比,可能又得参考小无相了。小无相在新修里被被设定成了“仅为道家高深内功之初阶,以之运使道家功法,确可得心应手,但用之于别家功法,不免凿枘,未能尽臻其妙。”这段也经常被人拿来黑逍遥派,但实际上,这个描述对于天龙里的武功定位不会有什么变化,只是为了补充鸠摩智施展的少林绝技为什么有些似是而非的。小无相是初阶,比小无相更高阶的,要么是逍遥派的其他武功,要么就得去其他书里找了(比如九阴真经),小无相再不堪,这门武功的7//8也是让鸠摩智这个“功力见识均已臻于极高境界”的四绝级高手“踏入了武学中另一崭新天地”并且功力大进的武功。这个设定唯一可能造成的影响,是天龙这本书在整个金庸武侠宇宙里的武功水平,但那就不在讨论范围里了。
另外,鸠摩智不完整的小无相,遇到虚竹的完整版,就会相形见绌:“他(虚竹)见识不足,察觉不到对手冲脉上的功行大有缺失,如针对此反攻,早已大胜。”按这样的描述,鸠摩智如果遇到的是李秋水,怕是就有麻烦了。
当然,也有人对比虚竹和鸠摩智李秋水的交手,来得出鸠摩智更强的。这种说法忽略了一个问题,虚竹就是童姥特训专门用来对付李秋水的,童姥对李秋水的武功也很熟悉,所以虚竹对上李秋水就好像考试的题目跟模考是差不多的,自然得心应手。鸠摩智的功夫是全新的考题,见都没见过,只能全凭硬实力做,虚竹打不出对李秋水时候的发挥再正常不过了。
所以,考虑到新修版三老稳中带升,四绝则有些下滑,加上小无相这层关系以及逍遥派“看着就应该很厉害”的逼格,我倾向于新修里童姥秋水是会比四绝要强一些的。无崖子的巅峰在三十年前,那会儿的功力可能达不到四绝水平。
5. 虚竹和段誉的水平
市面上流传的金庸百问里说,连载版有段誉后来在指点下武功应用自如的设定,但。。。我真没找到有关描述,不知道是我看书不仔细还是这个百问是有问题的 。反正新修版里,段誉最后跑去做太平皇帝了,武功大约是不太需要了,反正段誉从来就志不在此,也从来没认真练过武功,指望段誉日后精进大概是不现实的了。段誉没有拳脚兵刃这些基础功夫,少室山上慕容复一支笔扔过来都能直接给整不会了,三大神功里北冥只会第一式,六脉一辈子时灵时不灵,只有凌波是纯熟的,因此段誉的武功,可能就是一辈子的半吊子了。
虚竹和段誉是明显不一样的,他的武功是童姥由浅入深开始教的,之后又自己刻苦练了。至于实战经验,他打鸠摩智的时候只能发挥两三成,打丁春秋的发挥极限就提升到了接近六七成(虽然实际打的时候金庸又给上一堆debuff,说他不肯下狠手还没必要的忌惮丁春秋的毒,所以实际发挥出来的还是很有限,这也是虚竹打丁春秋虽然占优但无法彻底取胜的原因),书末的境界则是“随心所欲,无往而不利”,这个评价在金书中一共出现过三次,书末虚竹一次,上重阳宫的郭靖一次,描述张三丰达到的武学最高境界一次,因此哪怕只划到书末,虚竹的实战发挥也已经接近百分百了。内力方面,好像总有人觉得从别人那儿得来的内力不如自己练的,但虚竹的深厚内力实实在在挡住了鸠摩智一连串疾风暴雨一样的进攻。和萧峰同级的鸠摩智先后大金刚拳,如影随形腿,燃木刀法都没能破虚竹内力的一点防,最后的燃木刀法还反震得自己手疼,这其中的内力差距相当可怕,觉得虚竹的内力没啥用的不妨掂量掂量,还有谁能站着接鸠摩智这样一串攻击的。新修里还增加了萧峰把丐帮两大神功教给虚竹让他代为向日后帮主传功的情节,说到虚竹记性好,人又灵悟,打狗棒不如折梅手六阳掌等高深武功难,因此学得很快。降龙复杂和高深得多(新修的降龙是廿八掌,在萧峰传给虚竹的时候被萧峰简化成了十八掌),虚竹学了大半个晚上也都会了,还能一下指出精要所在。之后虚竹传给丐帮的十八掌,已经是更显精要,威力更强的武功了。至于传到洪七公那儿又失传了一部分,这就不是虚竹的锅了。到这份上,还去对比这个时间点上萧峰和虚竹谁武功更强,那我觉得真是在欺负萧峰了。。。黑虚竹的总觉得他打鸠摩智和丁春秋打得不漂亮,但天龙的结局在擒辽帝这里,不在少室山那里。不能因为书末虚竹没机会和顶级高手过招,就拿打丁春秋作为虚竹武功的最终境界,显然是故意装瞎,无理取闹了。
因此,总是把段誉和虚竹绑定,说他们配置高实战差,我觉得是完全不成立的。虚竹段誉经历不同,性格不同,配置也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6. 新修版里天龙八部的最终武功排名
T0:扫地僧,这个毫无争议,没出场的逍遥子也是个稳T0的,新修里三老的各项武功确定都是他传授的,段思平应该是个历史人物,名字没在书里提及过,但创出六脉的段氏先祖无疑也是T0,然后还有个慕容龙城,大概率T0。
T1:书末虚竹最强,童姥李秋水其次,再然后是四绝,四绝里以萧峰为首。无崖子因为废太早,段誉因为实战发挥和应变的问题解决不了了,所以在T1的最后。
T2:枯荣,玄慈,游坦之,丁春秋最强。前两个应该是各方面都很强,枯荣和五本相比,玄慈和其他玄字辈比,可能都是一个顶俩的水平,游坦之在内力和阴毒上偏科,实战还是有些问题,丁春秋有化功和毒功赖皮,面对水平接近的对手大占优势。
往后应该是玄难,慕容复,段延庆,五本他们,T2的守门员大概是段正淳,苏星河这些,卓不凡可能也有进T2守门的一些可能性。
T3:三恶人,慕容四家将,丐帮四长老等,具体还是有些高下的,后面人太多不细排了
个人而言,从剧情,人物,可读性,文学性方面,新修版都不如三联版,属于画蛇添足。但既然讨论到武功,那新修版就是绕不过去的,因为这代表了作者金庸本人的最终定位。武侠小说不是现实存在的东西,像梅罗,乔詹科,都是现实里的东西,每个人可以有不同观点从各个角度去撕,但金庸武侠是他所虚构的,不能用现实的逻辑去套,作者的设定才是最大的。金庸不是神仙,他的情节安排没法尽善尽美,因此,抓着少部分细节不放,可能会一叶障目,重点还是看金庸的整体态度,我是真的觉得,很多吹黑所说出来的话,他们自己也不会相信那是真的。
什么都不敢说
· 安徽曼陀山庄一战,慕容复加四大家臣打不过段延庆,这是战力体系崩坏的根源。
grudbvfj
· 浙江开始就崩了,段延庆承认不如段正明。鸠摩智打6个段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