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朱一旦”后的小策导演怎么样了?“朱一旦”还好吗?
2019年夏天,“朱一旦的枯燥生活”横空出世,让人记住了那个戴着劳力士“枯燥的有钱人”形象。但在火爆网络一整年后其主创导演兼编剧张策宣布离职,引发行业内外不少的猜疑。尤其股东之一的王布斯那句“钟会之乱”将双方推上风口浪尖,让人忧虑短视频创作者和MCN机构未来的相处模式。
但其实小策和朱总都表现的比较大度,各自也没有删除以前的作品。毕竟就像一起培育过的“孩子”,即使分手也不可能完全去掉对方的印迹,何况是这么值钱的IP。小策的作品简介中一直保留着:《朱一旦的枯燥生活》(1-229集)、《C座802》(截止到《无旦道》),说的很清楚,不越分毫。
朱总这边继续沿用“朱一旦”形象,但只能用自己的声音了,努力“去小策化”,却让观众大呼“没内味了”,不停在掉粉。但问题是声音吗?其实更关键的是因为:“朱一旦”的灵魂不是那个戴劳力士的人,而是张策。
一个作品的观感跟导演的经历、叙事有很大关系,以及运镜和节奏都是见水平差距的。更不用说黑色幽默的内核,对时事的讽刺演绎把握能力,那应是看了不知多少遍星爷电影听了无数遍《The Sound of Silence》(寂静之声)积累下来的。“朱一旦”爆火于此,现在失去了灵魂,想要超越以前的经典谈何容易呢。
一年时间,小策已经从B站60万粉丝到了如今的200万。但“追梦人”的旅程自然充满艰辛,离开“朱一旦”不仅是离开那个熟悉的团队和创作环境,也是离开“朱一旦”这个由自己一手打造的IP。只有自己才能打败自己,重新开始必然要抛掉过去。
虽然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尝试摸索,但小策仍然又创造了许多极具个人特点的经典角色:广场舞教母刘大鹅、斟茶兵王三炮、鬼舞步二叔等。盲猜这些都是小策真实的亲戚朋友,包括一些有戏份的路人、小朋友,在小策导演的挖掘调教下成为了“红富宇宙”的组成部分。
但他肯定有自己的痛苦和挣扎,比如这些人里没几个真正懂他。
作为旁观者我能感受到,他充满理想主义,非常追求艺术的表达。虽然也有恰饭,但成片质量是更注重的。而这些,都要以牺牲精力和投入成本为前提。也只有自己当老板,才能让这么多人陪他做这场梦。
如果是纯商业广告片,我相信他能更新得非常快,也能挣更多钱。但他想做“当代鲁迅”玩黑色幽默呀,用创意玩梗来针砭时弊,顺便复刻一些经典剧情展示自己的技巧功力。也许他的快乐阈值便来源于此,换我也会觉得很过瘾,有种自我成就感。
但这太累了,纯粹自己想做的事情势必要投入全部的心力。成片出来,一般观众也就是看看然后赞一个“厉害”“真牛逼”,于导演本身并没什么实质的回报。如果小策还特别在意这些,一两句捧杀“期待你的大电影进院线”或者差评恶评,就足以让他陷入其中感到更累。
所以不用刻意追求别人的评价,按适合的节奏走就好。先把钱挣到位,配上你天才的水平。致敬经典的梗玩够了,该沉下心来创作新的东西。现在你有自己的团队,该放手就别凡事亲力亲为,才能做更多更重要的事。要打败过去的自己必须得跳脱出来,用跟以前不同的模式。
简单讲就是:别管别人(先挣钱)-- 少玩梗 --搞新创作(放手)-- 打败自己(突破)
时间回到2020年10月,张策离开“朱一旦”,后发布《我和我的朱一旦》说明:不是受委屈了,不是钱没给够,而是还有梦要追。人总是要向前走,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可只要还留在那里,就只能耗尽所有精力去让它发光发热,太累了又太安逸了。不想有天累到追不动自己的梦,安逸到迷失了自己的梦。
于是从“老东家”处带走剪辑和摄影,就开启了“追梦人”的旅程。公司名就叫Dreamaker(造梦星和),估计有致敬星爷的意思。
让粉丝惊喜的是,一年来的作品里陆续有“朱一旦”中的故人出镜,算是兑现了将来还会有合作的诺言。像“朱总侄子”应该是友情客串,而阿珍肯定是完全加盟这边了。
在8月21日发布的最新一期《教妇:刘大鹅买瓜!》中,“暴发户”也来了,饰演瓜农恶霸。完美复刻了最近爆火的“刘华强买瓜”片段,还巧妙引用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情节。当然主要还是影射“阿里女员工性侵”事件,并以“钓鱼佬永不空军”和“弹弓打牙签”设梗给了受害女主一个相对安慰的交代。
这样改编自热点事件又创意十足的片子,彰显着小策导演的才华,也吸引着人们关注。在淄博那个农村小镇,一群“追梦人”还会演绎出什么样的故事。说实话,太理想,太难得了。谁不想就在自己的家乡,做着自己热爱的事业,收名收利,还能时不时拉来亲朋邻里出演角色,满足点虚荣心。不见得有多少片酬,但在身边人的小圈子肯定是倍有面子特长脸的。
小策仿佛是他们的“神”,不仅展现了绝对的实力,而且做到非常理想的呈现。但神也不是万能的,会有自己的纠结。他自己也说过:本来拍东西对我来说是件很快乐的事情,可越到后面,越来越难找到那种可以自由创作的快乐。
我猜后面还会有“朱一旦”出镜客串,引发粉丝一阵高潮,满屏弹幕都刷“爷青回”。但具体就要看到时候的行业地位了,以小策的秉性,估计得跟自己较劲,直到完全超越“朱一旦”。但也说不准,毕竟他们也是同一个地方的朋友呢。只是王不见王,不太好拉下脸罢了。
就目前来看,小策还是情怀为主,有很多想做的事。比如单干后没多久就先拍出《马小策梦游江湖》,完成之前的承诺。
毕竟他的内核是忧郁诗人,搬个家都能写出《秋天是个适合离别的季节》:
我是一个特别怀旧的人,哪怕是搬个家,也会偷偷伤感好几天。秋天是个适合离别的季节,用她的萧瑟稀释着你的感伤,就像一个会陪你哭一场的朋友,远胜过一万句劝慰和鼓励。我一直在想,明明她是暖色调,为何总把自己伪装的那么萧条。后来我想明白了,因为明明她是那么萧条,却总把自己伪装成暖色调......
我本在秋天里,又怎能找到秋天呢。
在创业宣言中,给自己的定位是:三线城市的二流导演,但满屏弹幕都在刷一流作品。
着实让人感慨,比起“朱一旦”明显是“小策”更具魅力。
我B站关注了很多人,但每期必看的不多,小策是一个。从一开始就对你保持期待,也一直关注着你的动态。
因为我觉得:你是我的另一种可能,希望你成功。
公众号:康见life
谢谢你看我的文字
或许我们可以成为朋友
月光照耀下的村庄
· 山东作品确实耳目一新 回味无穷!
康见life楼主
· 上海这才是驱动的灵魂
暂无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