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聊聊曹魏纯臣司马孚,是真忠还是伪君子?
司马孚(180 年 -272年4月3日),字叔达。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曹魏至西晋初年重臣,西晋宗室,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三子,晋宣帝司马懿之弟。 自曹操时代起,司马孚就任文学掾,而后历仕魏国五代皇帝,累迁至太傅。司马孚在“高平陵事变”之际,协助司马懿控制京师,诛杀曹爽一党。后又督军成功防御吴、蜀的进攻,为司马氏政权的稳固多有功劳。但他性格十分谨慎,自司马懿执掌大权起,便逐渐隐退,更未直接参与司马氏废立魏帝的谋划。西晋代魏后,司马孚进拜太宰,封安平王。晋武帝司马炎对他十分尊宠,但他并不以此为荣,至死仍以魏臣自称。
司马孚临终时自称“有魏贞士”,“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立身行道,终始若一。”他认为自己立身行道,不像伊尹、周公那样尽忠为公,也不像伯夷、柳下惠那样隐逸避世,对曹魏的忠贞始终如一。是他在司马氏代曹氏的一系列政变中,作为魏室三公台辅,却不曾出力匡救,入晋又受封安平王,食邑四万户,进拜太宰、都督中外诸军事。晋武帝又单独给叔公配置属官,奉绢二千匹,过年时还用专车接送上殿,亲自奉酒祝寿,供奉云母辇、青盖车。 司马孚死后,皇帝为他举哀三日,赏赐丰厚,只是因遵遗嘱薄葬,这些赏赐都没用于陪葬。皇帝两次亲临,吊丧尽哀,送葬时又远望灵柩拜祭,供给銮驾轻车,武士百人,随从两千余人,仪仗队敲鼓吹箫,配飨太庙,可谓极尽哀荣。 对于司马孚,清代学者林国赞评价道:懿害曹爽,孚实与闻。孚在齐王芳时为太尉,在高贵乡公时为太傅。芳废,孚仅一哭送之。高贵弑,孚又仅一哭尽之。七年之间,两见此事。入晋后,又父子并为上公,名教扫地,至此极矣。
格林申京托弗窝火三杰
· 北京这人当真伪善至极。。自称魏臣,却从没正经为魏国鞠躬尽瘁,也就出事了出来哭几声,假仁义。。
下雨收衣服了
吹大魏忠臣还不如吹司马顺,人家实打实的反对代魏,终身不受晋爵,并且因此被流放凉州。反观“大魏纯臣”,他老人家嘴上说的好听,可还不是安平献王的位子接着,太宰的位子坐着,几万户的食邑吃着。曹奂禅让时牵着手哭的是他,曹芳被废时表文的第一个也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