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北朝后期第一反骨仔侯景先生的职业生涯概述和几点猜想
先说一下哈,欢迎大家理性讨论,其实我也不太懂,只是对南北朝后期、尤其是六镇之乱后的那段历史感兴趣,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指出来。
侯景先生以怀朔功曹史的身份出道,是根红苗正的北魏六镇系名将,纯到虽然不知祖上何人,但一提到六镇尤其是怀朔镇的杰出青年,侯景先生总是绕不过的人物之一。先生打小就是后来的北齐神武皇帝高欢的好朋友,但形象相比于高欢乃至同期的尔朱荣、独孤信等大一票帅哥而言,长得实在有点寒碜了,个子不高,小短腿,还拥有足以媲美程序员的发量,声音也不好听,当时有个预言家见了侯景,便评论道,“这是豺狼的声音,要么吃人,要么被人吃。”于是多年后,溧阳公主在饥饿而愤怒的人群里分到了一块从丈夫侯景身上割下来的肉。
先生很有远见,是最早一批进入尔朱荣集团的加盟商之一,论资历,高欢见了他都得喊一声师兄,而初出茅庐的宇文泰压根没资格与他对话。先生也很聪明,他的同僚慕容绍宗既是尔朱荣的表亲,也是同时期著名的军事做题家之一,教先生军事理论,不到数月,就教无可教。先生为大老板尔朱荣交的第一份作业,便是在滏口之战里生擒葛荣,这样的成就就好比18岁的李云迪拿下了五年一度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时葛荣以号称百万之众的军队铺天盖地南下邺城,而尔朱荣则率七千契胡骑兵“马皆有副,倍道兼行”,以侯景为前锋,双方在河内的滏口相遇。葛荣听说尔朱荣的骑兵数量,对属下吩咐道,“打什么仗呀,你们拿条绳子,等尔朱荣来了,绑了就是。”
这场战争的经过在《魏书》里有详细描写,尔朱荣“分督将已上三人为一处,处有数百骑,令所在扬尘鼓噪,使贼不测多少。又以人马逼战,刀不如棒,密勒军士马上各赍神棒一枚,置于马侧。至于战时,不听斩级,以棒棒之而已,虑废腾遂也。”而年仅二十五六岁的先生以血肉之躯深陷敌阵之中,浴血奋战,所向无敌,仿佛开了无双一般,径直杀入了葛荣中军大营。
根据葛荣的亲信卫士回忆录记载,为尔朱荣备的那条绳子,被侯景用来绑在了葛荣身上。
先生以滏口之功傲然于当时,让尔朱荣麾下的满营将星黯然失色,并因此被封为定州刺史。但是,虽然出道即巅峰,巅峰过后先生却没了声息。此后无论是东征邢杲、西伐万俟丑奴,还是抵御南梁陈庆之的入侵,乃至在高欢攻尔朱氏的一系列战争里,都不见先生踪影。当他再次出现在史书时,是以骠骑大将军、行济州事的身份向高欢所立的傀儡皇帝表示忠诚。当然,即便先生没有这么做,高欢也明白,先生没有参与到这场战争之中就是对他最大的支持。此后高欢对先生的态度可谓基基相惜,哪怕先生在后期对他的作用几乎是负的,也拦不住他一次又一次对先生加官进爵,从南道行台、西道行台到河南道大行台,从济州刺史到司空、司徒、吏部尚书,关键先生还不怎么乐意,他心高气傲,志不在此,曾经抱怨道,“老子才不想跟这堆破纸(指吏部尚书的工作)打交道。”
那么先生的志向是什么?
大概可以用他的两句话来形容——
“宇文泰恃于战胜,今必致怠,请以数千劲骑至关中取之。”
“请兵三万,横行天下;要须济江缚取萧衍老公,以作太平寺主。”
数千骑兵灭关中宇文,三万精锐请萧衍喝茶,高欢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或许会想起天柱大将军。当初,尔朱荣也对元天穆说过类似的话,“明年简练精骑,分出江淮,萧衍若降,乞万户侯。如其不降,径渡数千骑,便往缚取。”
有人说先生空有志向而无用武之地,有人说他言过其实、夸夸而谈。当初,他不过是听了宇文黑獭一句“贺拔公虽死,宇文泰尚在”就放弃了招抚关陇,在沙苑之战时又拒绝放火烧死宇文泰,在河南专制十四年却与南梁僵持不下,其间也有轻易放走莫多娄贷文导致其战死瀍涧等小动作,难说是能力不足还是有心如此。先生看不起高欢的继承人高澄,称其是“鲜卑小儿”,甚至还把高敖曹、彭乐等勇冠三军的同僚说成是野猪,他几乎把谋反之心写在了脸上,连娄昭君都看出来了,高欢自然知晓,然而还是无动于衷,没有因为先生的任何一个过错而惩罚他,乃至到了临死前才想起收拾先生,却忘了告诉儿子他与先生之间有一个秘密约定,导致先生一眼识破了高澄的诡计。
先生将自己的军事才能完全体现在了河南之乱和攻灭南梁这两大事件中,这两场战争让先生在滏口之战里的功绩看起来就像是小打小闹,也让他在称帝之后的军事行动看上去幼稚无比。两场战争里先生似乎将他的才华耗空了,一点也不剩。
在河南之乱里,先生一面向南梁称臣,一面向西魏求援,面对东魏司徒韩轨等大军压境,居然还有心思想着收编西魏援军赵贵的军队,可见韩轨之流他并不放在眼里,所谓求援,也不过是想着有机会发展壮大。直至高澄派来了先生的老师慕容绍宗,这场战争才变得严肃起来。先生一开始与慕容绍宗打得有来有回,得闲的时候来小小教训了一下后来位居“北齐三杰”的斛律光与段韶,可惜此时的兰陵王高长恭还是个垂髻小儿,不然还能拿个大满贯。无奈队友实在太蠢,身为南梁援军统帅的萧渊明在寒山之战飞速地打出GG并投降,这逼得先生祭出了堪称南北朝军事史上最阴险的一计——请西魏大将军王思政入颍川检视工作。前面提到过,先生曾经一度想收编赵贵的军队,导致西魏后来的军事统帅王思政和先生只是表面盟友,实则相互提防,不像萧渊明,虽然蠢则蠢矣,但还是真心实意想帮忙的。如今先生放弃自己的大本营颍川城,让西魏的军队进了城,表面上失去了根据地,却也不用独自正面承受慕容绍宗的攻击。当一千多年过去后,我们再来回顾下这件事,颍川城的争夺战虽然比不上后世的凡尔登绞肉机,但也让交战的双方大费国力,同时慕容绍宗、刘丰生等多位东魏名将都折损于颍川城下,王思政也在这场战争之后结束了自己的军事生涯,作为那个时代最出色的防守专家之一,他再也没有机会展露才能了。先生的这一计虽然是受困于局势而不得不做出的选择,但站在后世的角度上看,这简直就是《火凤燎原》里黑暗兵法“公子献头”的现实版本。当然,失去了颍川,也等同于失去了后勤,本就兵粮不济的先生在这之后遭遇了部下的背叛,不得不放弃生活了十多年的河南,带着数百残兵败将投奔南梁。
而在攻灭南梁的一系列战争里,先生又将他的军事微操技术展现得淋漓尽致,足以写进教科书。他起先联络临贺王萧正德,又向梁武帝提出一系列过分要求,例如处死司州刺史羊鸦仁、请求赐封江西一地等,萧衍当然不肯答应先生,但为了安抚他,只能不断赏赐钱财。先生求上得中,用这些资金扩充兵马,很快聚集了五千军队。造反之初,他先是一计声东击西,表面进攻合州,转头兵不血刃地拿下了谯州、历阳,随即又趁采石渡口的守将王质与陈昕换防之际,轻松渡江拿下了南方重镇姑熟,随即驻军板桥,此时离南梁首都建康不过三十里地。在攻入建康之前,先生还与庾信打了一个照面,先生对庾信说,“你想要写出《哀江南赋》这样的千古名篇,就得先让我把江南搞乱,否则你怎么写?”身为建康令的庾信听了觉得十分有道理,便放弃了对建康外城的驻防,让先生轻轻松松攻进了建康,可怜的佛门头号粉丝萧衍大帝,只能龟缩在台城及东府苟延残喘。先生虽然进入了建康,却还没有与梁军主力正儿八经地打过仗,全是靠自己那颗出色的小脑壳走到了今天,那么梁军的主力在哪?答曰:在外面看戏。邵陵王萧纶、潘阳王世子萧嗣、西豫州刺史裴之高、衡州刺史韦粲、司州刺史柳仲礼等合军十余万聚集于建康城外,却没人是真心勤王。先生知道,一旦真正打起来,仅凭自己花了一年时间凑起来的军队是无法打赢这场战争的,于是他一面与这些人虚以委蛇,一面加紧围攻台城,在从寿阳起兵七个月后,他终于攻破了台城,来到了人生的巅峰。
然而,就像二十年前的滏口之战那样,他站上了巅峰,却又再一次沉沦。三年后,先生兵败被杀,尸体被江南民众分食,脑袋则被送进了梁元帝萧绎的武库。公元295年,洛阳武库失火、王莽头颅失踪,在经过了三百五十七年后,中国皇帝的武库里终于迎来了一颗崭新的头颅。
从军事行动而言,先生高光时刻有之,足以被划分到同时期的顶流名将之中:尔朱荣时代,他在滏口之战里生擒葛荣;高欢时代,他是东魏诸将中唯一一个成功攻入洛阳的人;萧衍时代,他饿死了萧衍。当然,低迷时候也有,诸如被南梁陈庆之骑脸教训,被李弼、独孤信赶出荆州,被河东杨檦压制了十余年,乃至玉璧之战时,一听到杨檦的名字就退兵了。从政治层面分析,先生可谓是一名大阴谋家,从高欢攻尔朱氏的站边到攻灭南梁时对朱异等人的结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玩弄权力的高手,但有时却也把阴谋直接写在了脸上,在北方,谁都看出了侯景要谋反,在南方,也有不少人知道侯景要谋反,然而他偏偏还能成功谋反,这或许也是一种本事。
当然,关于先生的事情,还是有一些值得讨论的地方。
猜想一:先生是否被尔朱荣边缘化?
要知道,先生出道即巅峰,以二十五六岁的年纪孤军深入生擒葛荣,并被封为定州刺史。尔朱荣的第一次军事大行动,就以先生为前锋,可见对先生的重视程度。然而在接下来的军事行动里,却再也没有见到先生的身影,联想到尔朱荣评价高欢时说“堪代我主众者,唯贺六浑耳”,天柱大将军既然看得出高欢的能力,未必看不出侯景的能力,但为什么此后的征邢杲、伐万俟丑奴等战役都没有再次启用先生呢?
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滏口之战结束后,先生被封在定州,而当先生再次出现在史书中时,是以行济州事的身份投奔高欢。从定州到济州,其中意味值得反复推敲。众所周知,高欢之所以能发家,是因为和贺拔允在尔朱兆面前演了一出戏,从而得到去河北的机会。济州是紧邻南梁的前线,随时都会爆发战争,而河北冀、定、瀛三州,是六镇降众的聚居地,大批拥有战争经验的良好市民在这里生活,尔朱荣当初安排先生担任定州刺史,或许就是想用亲信爱将来镇抚这些叛军。但先生从定州调至济州却是没有记载的,何时调任,为何调任,史书上都没有提及。从某种意义上讲,先生从定州去济州,实质上是失去了与群雄争霸天下的资本和机会。
当然,这件事也不足以说明先生被尔朱荣边缘化了,或许他也曾参与某些军事活动,只是史书没有提及。尔朱荣再提防高欢,后者也仍旧能担任长史、晋州刺史等职务。至于此后的军事行动,指挥权往往都在出身自尔朱家族的人手上,比如征邢杲时的统帅是尔朱兆,伐万俟丑奴的统帅是尔朱天光,贺拔岳是外姓里不多的有机会担任主帅的人之一,但他仍将这机会让给了尔朱天光。所谓是否边缘化的问题,仍需要与大家讨论。
猜想二:高欢与先生是否在私底下达成了某种合作协议?
当高欢还只是怀朔镇里一个平平无奇的漂亮男孩时,他就已与先生结下了深厚友谊,这种友谊一直维持到高欢临死的那刻,乃至于他们交送彼此的信件都会标记一个特殊的符号。先生作为最早投奔秀容川的人之一,可谓是尔朱荣的嫡系部属,此后虽然没有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但尔朱荣对先生仍有着知遇之恩。明光殿事变后,尔朱荣被孝庄帝手刃,几乎所有人都在声讨皇帝为何造反,先生却格外安静,他没有出现在此后的任何一场战事里,直至韩陵山之战结束。
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先生放跑了宇文泰、沙苑之战里贡献了猪队友操作,玉璧之战里作为偏师一场仗没打就跑路,高欢却仍对先生敬爱有加,临死还不忘加官进爵,只是在对世子高澄留遗言时露了一手,“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顾我能养,岂为汝驾御也!少堪敌侯景者唯有慕容绍宗,我故不贵之,留以与汝,宜深加殊礼,委以经略。”
高欢要除先生,其实并不难,先生在高欢手下做错了不少事,随随便便挑一件出来都能砍了头。加上先生平素对同僚的态度也不好,杀了他也不怕招惹猜忌。有人说,杀侯景易,谁能取代侯景呢?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高欢既然留了慕容绍宗为后手,也不愁没有人用,先生在河南的作用并不像他的地位所表现出来的那样,与南梁、西魏的作战相当消极,这在《资治通鉴》里可以找出许多事例,前文也提过。
那么友谊呢,友谊是否是联结两人友好相处数十年的桥梁?高欢重情重义,四贵骄纵无忌都只舍得让儿子出面收拾,大概也不会对先生下手。然而即便是司马子如,也从尚书令被贬为了并州刺史,何以先生屡战屡败,乃至玉璧不战而逃,却能一直高升?联想到先生作为尔朱荣的嫡系在高欢攻尔朱氏的战争里毫无作为,其中的细枝末节值得深思。
猜想三:先生的上限和下限为何差别如此之大?
先生能在百万大军之中生擒敌将,也会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羊鹍背刺而死,他能以半个河南搅动三国大乱斗,会也在称帝之后昏招频出,一年时间就身死国灭。北魏在军事上最接近建康城的一次是太武帝南征刘宋,驻军瓜州,兵临建康,而先生以几百残兵的身家休养一年后直接破了台城,这份武功前无古人,可谓陈庆之2.0版本。但就这么一个2.0版本,被杨檦揍了十几年。
他的上限之高,足以媲美天柱大将军尔朱荣,下限之低,连尔朱羽生都会笑话。若说从前在北朝的各种作态是在养寇自重,那么称帝之后呢?年纪大了,队伍带不动了?
黄昏文琦楼主
在侯景和尔朱荣眼里,萧衍就是一个经验怪啊,几千人就能解决,关键是侯景还做到了
黄昏文琦楼主
· 湖北侯景在兵临台城前没有打过任何一场硬仗,比陈庆之攻入洛阳还轻松,梁军的基本盘根本没动摇过。台城守军在羊侃的率领下艰难防守,就是这样还维持了几个月。侯景攻梁之战的胜利大部分依靠的不是军事上的胜利,而是依靠与梁军部柳仲礼等的外交策略,加上梁军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各有小九九。侯景能赢,运气是一方面,能抓住机会也是一方面。所以即便寒山之战没有发生,南梁内部无法维持合作的话,依然会被侯景钻空子。我以为,侯景对待这场战争和反河南时并没有太大区别,都是一次以小搏大式的赌博,在北方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对手的素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