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的发家史(3)每一次转型都踩在时代的前列线上,真是天才!

avatar
关注

1998年3月,也就是奶茶妹5岁那年,24岁的刘强东琢磨着要在中关村开个店铺。但是卖什么,还没想好。现在的人很难想象,当时,只要你在中关村有个柜台,无论卖什么,你可以站着,把钱挣了。中关村作为中国北方的电子产品集散地,根本不缺买家,是完完全全的卖方市场。正是因为这一点,刘强东才选择在中关村创业。


琢磨了三个月,到6月18日,结合自身会编程,会剪辑的特长,东哥决定卖多媒体设备,包括刻录机,光盘等等,并取名京东多媒体,这“京”字,来自于当时东哥女朋友,龚小京,”东字,自然来自于刘强东了。关于东哥创业有多辛苦,这点我不想谈,试问谁创业不辛苦呢?很多人好奇的是,为什么当时中关村那么多小老板,他们和东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二十多年后,这些同行和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一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而京东成为市值千亿美金的公司。


柜台一开张,东哥定了两条规矩,一,明码标价,薄利多销;二,做好服务。这两招,是彻彻底底的阳谋。我一进场就打价格战,你不跟进你就死。假设你跟进了,你的服务也不可能做的比我好,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懂多媒体,就算你后面服务跟上了,我已完成客户原始积累,所以你还是死。就这样,三年后
(2001年),京东垄断了中国60%的刻录机市场。年销售额达到6000万。


所谓树大招风,这时候有人盯上了京东手里的大蛋糕。简单来说,就是某光盘生产商大佬的儿子一看卖刻录机这么赚钱,自己家和各刻录机厂商关系很硬,于是也开始卖刻录机,并强迫厂商给京东断供。好在东哥平时八面玲珑,与厂商的关系也很硬,厂商也不好意思得罪京东,于是开始和稀泥,那结果是京东由独家代理变成了独二代理。眼看釜底抽薪不成,对方开始低价倾销,反正我家大业大,不信耗不死你。东哥表示论打价格战我是你祖宗,无论你卖多少我都比你便宜50块。但没多久京东就吃不消了,因为对方是自杀式倾销,最狠的时候卖一台亏1700,你跟不跟吧。情急之下,东哥想出一个绝招,请同行帮自己从对方那里进货,无论对方卖什么价,京东每台只亏损50元。最后,在烧光老爹给的几百万后,对方偃旗息鼓,撤出战场,而京东也元气大伤。写到这儿,我发现像二选一,价格战,薅羊毛这些套路,二十多年前就出现了,真可谓所谓太阳底下无新事啊!


经此一役,东哥意识到自己的商业模式护城河太低,自己只是个中间商。对于上游厂商来说,谁代理都无所谓,反正出厂价一样。对下游的买家来说,谁卖都无所谓,反正谁便宜我买谁。要是哪天再来个有关系的又打价格战,那真是没完没了了。于是东哥决定转型,批发转零售,向苏宁、国美看齐。把客户捏在自己的手里,就是天王老子来了,咱也不怕。


但员工都不理解。做代理多轻松啊,只要跟厂主,大客户搞好关系,吃着火锅唱着歌就能把生意做了。做零售,鸡零狗碎的,能赚几个钱?事实证明,他们说的很有道理,转型后京东营收下滑是真的。但刘强东看到了代理商迟早会被干掉,现在主动转型只是流血,等以后被动转型那就是要命了。于是苦口婆心的劝说一帮兄弟,终于说服了他们,内部达成共识。京东转型的故事告诉我们,改革一定要争取大多数人的支持,切不可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优越感把人批判一番,不然就算你是对的,别人也不跟你玩。


到2003年,出事儿了,天王老子没来,SARS来了。疫情对线下店的冲击,这两年来大家有目共睹。京东被这SARS折腾得够呛。穷则思变,有员工建议,既然不能线下交易,可不可以网上交易?新世界的大门就此打开。


现在有些饭馆、奶茶店为了绕过平台抽成,可以微信,电话下单,量不大,作为堂食的补充。京东此时的做法与此类似,在各大论坛发软文,留联系方式,顾客主动联系,再送货上门。靠这种蚂蚁搬家的方式,京东清掉了库存。初尝甜头之后,东哥决定再次转型,关掉门店,专注线上。这次员工还是不理解。第一,他们都不懂电商,到时万一不能胜任怎么办?第二,疫情结束门店生意又回来了,要做线上也没必要关门店啊!不少人因为感觉东哥是在瞎折腾而找好了下家。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啊。东哥没办法,只好给大家吃定心丸:一,无论怎样,我绝不辞退大家。二,线下店暂时不关。这才稳住人心。人们抗拒改变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未知的恐惧,东哥聪明的地方就在于消除了大家的恐惧。内部再次统一意见后,京东加速线上化,并在2005年全面线上化。

看到这儿,是不是觉得京东就要一飞冲天了?非也。京东此时面临两大难题。一,先发优势没了,淘宝,亚马逊,新蛋,当当这四座大山挡在前头。二,做电商很烧钱。2003年,雷军发现,自己创办的卓越网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个吞金兽,自己已无力供血,另外自己主业是金山,忙的焦头烂额,无暇再顾,最后只能以7500万美元忍痛卖给亚马逊。京东没钱没经验,拿什么跟人家竞争?不过东哥很淡定,在他看来,首先消费者不会因为你是巨无霸而选择你,而是因为很多消费者选择了你你才成为巨无霸。其次企业账上有多少钱,并不重要,合理的花钱才更重要。基于这两点反推,得出结论,前端注重用户体验,后端控成本提效率,如此才能良性循环。这与亚马逊的飞轮理论惊人的相似。


很快,京东凭借良好的用户体验吸引一大波用户,有了稳定流量来源后坚决扩品类,直接与淘宝,亚马逊竞争。在这重要关头,一个叫徐新的女人出现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徐新的背景,这里不展开讲了。
2007年,由徐新牵头,京东拿到1000万美元的融资,开始自建物流体系。媒体,同行纷纷表示看不懂:这不是重复造轮子吗?全世界所有的电商公司都是和快递公司合作,京东是玩哪一出?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在东哥看来,电商行业,价格和品类之争,已经到了尽头,当时用户的痛点是:1、物流太慢2、商品损坏率高。如果能解决这两个问题,用户体验直接起飞。这里有人会问,京东为什么不和四通一达合作解决这些行业痛点呢?后来淘宝就是这么干的。但是刘强东性格很强势,不会把半条命交给别人,合作伙伴也不行。所以,阿里有十八罗汉,腾讯有五虎上将,京东只有刘强东。之后的故事就很枯燥了,东哥已经掌握了电商底层逻辑,接下来无非是融资,烧钱,再融资,再烧钱,不断升级打怪最后纳斯达克敲钟。写到这儿,挺感慨的。真的。佩服刘强东的运气、眼光、勇气和能力。不过,分析一个人的成功,绝对不能漏掉时代背景。正如那句话,一个人的命运,既要靠,也要考虑。


刘强东的每一次转型,都准确的踩在时代的前列线上。所谓时势造英雄,诚如斯言。
好了,刘强东的成长故事讲完了,如果喜欢的话,还请转赞评。你们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我们下期再见,拜拜。

历史区刘强东
发布于湖北阅读 63104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洪湖陈月笙楼主

· 湖北

刘强东发家史(2)虎扑看不到了。。。。。。。。

亮了(2)
查看回复(2)
回复
discusser-avatar

sszqqf

· 四川
洪湖陈月笙刘强东发家史(2)虎扑看不到了。。。。。。。。收起

亮了(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