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我想看
搜我想看曼城 6-3 莱比锡,三线核心老化,迷茫的红牛该何去何从
赛前—
如果你让我以莱比锡球迷的主视角去看的话,这是一场胜算几乎为零的比赛。莱比锡经历了队史最差的德甲开局,球队内部甚至有一些内讧的报道。这种情况,该如何面对英超冠军呢?
再具体到场上的阵容,莱比锡这里最不让人放心的应该是两个西班牙人。面对老东家的安赫利诺在回到4后卫体系后就很挣扎,尤其是防守端的问题展露无遗。至于奥尔莫,他在进攻端最后一传一射的问题也有凸显,安德烈-席尔瓦无法贡献进球的情况下,莱比锡后排的插上和反跑也没有形成效率(实际上对阵拜仁那场比赛的机会不少,最后没有一次把握住的)。
曼城这里我其实不熟,但看到德布劳内+B席冲肋部我就尿了。奥尔班和莱默尔这一侧的横移是巨大巨大的问题,再加上身侧的右后卫是acl之后速度也下来的克洛斯特曼…我真的很难想象莱比锡不丢球
赛后—
中立球迷应该会很开心,传统的欧冠小组赛对攻,双方你来我往狂轰滥炸,没有人怂,更像是狭路相逢勇者胜。
但如果你去看双方球迷的视角,会发现,谁都不满意。曼城球迷可能也觉得球队踢的挺一般,至于我,或者说莱比锡球迷们,其实心头有一丝绝望的。
如果你们还记得起当初哈兰德+南野拓实+黄喜灿的那支萨尔茨堡红牛的话,时任主教练就是现在莱比锡主教练马希。这个高学历的美国人似乎是集大成的冒险主义者,或者说他在红牛系内部兜兜转转这么多年,学到的是朗尼克激进的那一面。
和纳格尔斯曼不同,马希的技战术细节抠的不死,很多时候也很愿意让出球权抓反击和对攻…但对于球队而言,很多时候1-0远比5-3来的弥足珍贵。
(我会更多的以莱比锡视角去做分析,曼城毕竟不是那么的熟悉)
开场其实感觉就不好,因为穆吉埃莱被放到了右后卫的位置上,克洛斯特曼去打4后卫的中卫。莱比锡后防人员流失严重,但相较于人员,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整体的运动能力是严重下滑的。
纵观全场比赛,实际上也很容易就发现,曼城去攻击莱比锡肋部的时候可以找到相当多的一对一机会。不论是横移还是协防,莱比锡这条防线各方面都是不及格的。
在具体到整体的退防站位,差不多到半场左右莱比锡进行了一次调整,把奥尔莫换到了边路。但实际上整体4-4-2或者说4-4-1-1的落位是很清晰的。这场比赛福斯贝里为了弥补,或者说把安赫利诺换上去,实际上他这一侧配合莱默尔要进行大量的补防和协防。
但是问题在于,这一点很多人可能不清楚,但是莱比锡这场比赛一条中轴线都是战损状态了。首先是莱默尔,如果您是曼城球迷,可以看到他多次贴防,顶防,但是步伐是虚的,跑动和起速都有问题。
其次是奥尔班,他和安赫利诺同侧简直是噩梦。前者双膝都受过伤(acl),安赫利诺在进攻端一旦前插过深是回不来的,这时如果身前再没有人掩护,马赫雷斯这侧多次获得的肋部远射和传中机会就是最好的注解。
再具体到左路,这就是完完全全的没有后腰的阵型。红牛系普遍是不设专职防守后腰的,只有萨尔茨堡红牛在罗泽时期用萨马塞库打过一段时间这个位置。马希也使用过4-1-2-1-2体系,但当时的卡马拉和朱诺维奇实际上也不是后腰位置。
这场比赛开局曼城左路的起手式就很明显,格雷利什拉边换津琴科内收,随后前者和B席做2过1配合在肋部形成传跑。有趣的点在于,亚当斯一旦横向拉扯,他和穆吉埃莱这个防区身侧和肋部就没人掩护了。是谁的问题,我觉得更多的就是整体为了高位逼抢而做出的取舍吧,马希摆的就是对攻态势,那么后场无绝对强点的情况下,被爆也是太正常不过了。
曼城这套体系,其实和之前看欧冠强强对话还有联赛一些场次区别不大,问题也是恒定的。边后卫内收是能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中路以及肋部的人数和联系,但问题也就随之应运而生。
津琴科和坎塞洛身后的空间被莱比锡以转换进攻的机会多次利用并最终形成进球。赛前福斯贝里说的也不算错,曼城在退防阶段如果没有利用战术犯规的话,实际上也很难阻止莱比锡冲起来。
讲一个莱比锡高位压迫的小细节,这是和纳格尔斯曼时期不太一样的地方。马希这场布置最狠的是他要求莱比锡中路去掐罗德里,或者换句话说,通过卡住他两侧的出球线路来限制曼城中场的一个运作和传跑。
相较于曼城针对两侧边后卫的压迫,莱比锡这里的高位压迫没有效果的主要原因还是奥尔莫太菜,他如果和A席能够提供更高的压迫力度的话,就这场阿克+津琴科+罗德里的结合部的失误率,机会不会少很多的。
和进球相比(实际上曼城进球多源自莱比锡自身失误,但失误和曼城的蚕食以及压迫都是息息相关的),莱比锡这场比赛展现出的中路防守的问题,是这组小组赛中他们最大的弱点。
莱默尔的问题如图如上,他无法像以前那样覆盖和针对德布劳内,那么莱比锡中后场只能赔上多次犯规、手球、乌龙等方式。这些都是防守的负面效应产物,或者说是在曼城的压迫下的受迫性失误。
这是上半场可以说莱比锡最典型的转换进攻的镜头之一,也是纳格尔斯曼此前用3后卫体系安赫利诺的招牌third man-run。
这场比赛曼城后防的状态也很一般,迪亚斯的问题比阿克小,但实际上前者在增重之后的横移和上抢也并没有在本菲卡时期那么迅猛。具体到莱比锡这里,还是那个问题,维尔纳走后缺乏速度点。福斯贝里+奥尔莫能把球队的反击速度从120迈直接拉低到40迈,那在强强对话里抹不出机会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了。
剩下的比赛我觉得就没有太多值得一提的东西了,比赛热闹但真正的强度是不高的。恩昆库的三个进球,我说实话曼城后防“送礼”的成分的确要大一些,还有就是恩昆库的个人能力的确也不差。
莱比锡这场最大的败笔可能就是马希面对阿克和津琴科这个结合部多次自爆但没有早早使用双前锋,下半场布罗比的扛人如果能早一点出现,实际上A席也能得到更多机会。
曼城这场比赛的防守策略更偏向于阿克前顶+迪亚斯拖后。但在身前罗德里被掐住的情况下,阿克的问题暴露的比较明显,作为矮中卫他的转身问题巨大(这跟受伤应该也有关系),此外就是很多矮中卫的通病,冒顶+高空球了。
也许可以对比昨天塞维利亚的孔德,孔德面对萨尔茨堡红牛的塞斯科的时候也非常吃瘪,但塞斯科差不多要2米了,莱比锡这条攻击线没有人超过1米9,恩昆库反跑的配合在英超也是再稀松平常不过了。
至于津琴科和坎塞洛,我比较可惜的是曼城最后没有去抢一下努诺-门德斯(我也写过)。或者我换句话说,曼城的中后场和莱比锡的中后场是一个问题,都需要一定的身体素质的加持,才能让几个技术点去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
最后一个有趣的镜头,曼城莫名“摆大巴”…
与其说我是生气,不如说是哀大莫过于心死,算是一种无力感吧。当然,输给曼城是大家都能预见的,只是输球暴露出来的问题是过去数年间莱比锡红牛发展的缩影。哈森许特尔没有改变、朗尼克改变了一点、纳格尔斯曼改变了一点又被拽了回去,再到现在的马希…
球队的经营策略的确很难以短期效应去评判整体的好坏,但莱比锡本赛季经历的是队史在升入德甲之后的最差的开局。卖掉乌帕梅卡诺球迷们都忍了,卖掉科内特也忍了,但如果放任球队三线的核心—奥尔班、莱默尔、波尔森在身体极端损耗+重伤复出发现状态完全不对的情况下还不思改变的话,可能过去的这辉煌的十年,就是莱比锡红牛的巅峰了。
2021.9.16

devilseal楼主
莱比锡更多的是身体上的,而且曼城的厚度是莱比锡能比的嘛。

米莉洁少校
· 广东楼主真惨,认真分析,结果楼下全是调侃的,顶楼主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