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团]短暂但辉煌的主教练生涯让比尔-拉塞尔再次入选篮球名人堂
比尔-拉塞尔是在效力凯尔特人队最后3个赛季时兼任球队主教练的,并率领球队连续赢得了1968年和1969年的NBA总冠军。
在球员生涯逐渐走向完结时,拉塞尔从一名伟大的球员顺利过渡成一名杰出的球员兼主教练。
里德-奥尔巴赫执教生涯中几乎击败了所有对手,冠绝全联盟,唯一败给了就是疲劳。每一场比赛的辛劳,前往客场得乘坐商务飞机在全国范围奔波来回,每年夏天外出考察新秀球员,又要筹备新赛季的训练营,这一切对人身体的损害代价远比奥尔巴赫招牌性的胜利雪茄要大得多。
这位波士顿凯尔特人队的红衣主教最终决定在1966年辞去主教练职位,但是在此之前,他还是会找自己每逢大事都会与其商量的那名球员来细细商谈一番。
奥尔巴赫与比尔-拉塞尔之间的商谈,经过多方渠道打听,内容大致如下:
“比尔,你觉得库兹(鲍勃-库西)能不能成为一名好的主教练?海因索恩呢?或者是比尔-沙曼?”
“我觉得这都是不错的选择。”
“还有一个人选。你怎么样?”
当时NBA联盟没有现在这么精细复杂、等级森严,像机器一样精准运作,主教练的选择得经历众多行政手续和一连串的面试测验,来详细解析候选人的聪明才智和战术策略是否符合球队需求。考虑到是为了传奇主教练里德-奥尔巴赫找继承人,当年的操作仿佛显得过分简单直接和不假思索:
因为比尔-拉塞尔是唯一合理的选择。
现在回想起来,拉塞尔的升迁确实有些怪异。要知道他不仅从未以任何形式在教练席上担任过任何职务,而且他当时仍是一名球员,还是凯尔特人王朝的最主要核心。在教练岗位上,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新人,更别说身兼球员和教练两种身份。当然,这样的选择对于所有熟悉凯尔特人队和拉塞尔的人来说倒是合理的。
“好的,我愿意做。”拉塞说说出了奥尔巴赫心中想听的答案。
这就开启了一段由一位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级别的主教练将薪火传承给另一位刚因此入选名人堂的主教练的精彩旅程,况且这名后继者曾以史上最伟大球星之一的身份入选过一次名人堂。拉塞尔也加入了汤姆-海因索恩、比尔-沙曼和兰尼-威尔肯斯的行列,成为仅有的4位同时以NBA球员和主教练身份都入选名人堂的传奇人物(UCLA著名主教练约翰-伍登也曾因其在大学篮球界的双重身份享此殊荣)。
拉塞尔执教凯尔特人队的时间仅有3个赛季(1966年至1969年),在其中2个赛季都夺得了总冠军,这样的夺冠率在任何体育项目中都是无可比拟的。他不仅在更衣室以主教练身份发号施令,更是作为球队领袖带头冲锋陷阵,这样的双重职责也为他带来了丰厚的报酬。
拉塞尔因此还成为美国各大职业体育联盟中第一名黑人主教练。在公民权利意识普遍觉醒的20世纪60年代,种族歧视有时仍会成为社会动荡的重要起因,这样的任职可不是一件小事。其中的重大意义在于拉塞尔,这样一名有着极强自尊的黑人运动员,被放在全队极具权威的教练位置上,要统领其余5名白人球员和6名黑人球员共同前进。
“当我被任命为主教练时,所有球员完全没有反对,毫无保留的接受了我。”拉塞尔在多年后说道,“他们尊敬我作为球员的经历,还有我对于比赛的理解程度。他们为我打球时的拼命程度就像是为奥尔巴赫打球一样。”
球员兼主教练在当今NBA鲜有听闻,但是在当时并不算是新奇事物。60年代一共有5名球员兼主教练,拉塞尔的前队友鲍勃-库西曾在退役之后复出,在辛辛那提皇家队担任过1个赛季的球员兼主教练。迄今为止最后一位在NBA同时担任这2个职位的要数1978-79赛季凯尔特人队的戴夫-考恩斯。
基本上,球员兼主教练要负责比赛进行期间的换人,以及在暂停时讲解战术,跟普通的主教练一样。威尔肯斯曾在西雅图超音速队和波特兰开拓者队担任过这个职位,他最近笑着谈起现在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绝对不可能。”威尔肯斯说,“有太多原因导致这种情况现在不可能再发生了。但是我和比尔都曾经做到过,因为当时球员都特别尊敬我们。我们在球场上打球时依然很高效,我们都是天生的、被证明过的球队领袖。而比尔从刚进凯尔特人队开始,就一直是他们球队的领军人物,也是他们是获得那么多次总冠军的主要原因。”
当时凯尔特人队对于拉塞尔还有一个如今看起来十分奇怪的安排:那就是他身边没有任何一位助理教练。现在,一支球队通常会配备7名助理教练(板凳席无法同时容纳这么多人),各自有专门负责的领域。而拉塞尔则是一个人组成了整个教练团队,他同时指导后卫和内线、负责所有训练项目、比赛中视情叫暂停,以及制定战术(替补球员拉里-西格弗里德会帮助分担一些教练职务)。
拉塞尔会用心听取队中球员们的意见,并采纳其中的合理建议。他有一次说道:“球员们知道我脑中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我很感激他们给我的帮助。我从未证明过自己是一个大天才,我会接受一切球员们愿意提供的帮助。如果有事情不对劲,他们可以告诉我。我不喜欢当众单独批评谁,我跟他们所有人都很熟悉,这么做没有必要。”
唐-尼尔森,作为拉塞尔执教的凯尔特人队中仍在世的几名球员之一,对于拉塞尔的执教能力赞口不绝。最近身为名人堂教练的尼尔森在毛伊岛的家中接受采访时说拉塞尔的战术安排是“完美的”。
尼尔森还说:“他什么都做得很好,是一个很好的人,伟大的球员和优秀的教练。我不知道如何才能做得比他更好。很多人说好球员没办法成为好教练,但是拉塞尔就是一个典型反例,他这两项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
“里德退位之后,由比尔来接替他的位置实在是再完美不过了。他是建立波士顿王朝最重要的基石。他本身也想接任这份工作,能为他打球实在是太棒了。我特别爱他。”
值得深思的是,在拉塞尔接任主教练的第1个赛季,凯尔特人队丢掉了总冠军。他们在季后赛中输给了拥有威尔特-张伯伦的费城76人队,这也是拉塞尔与宿命之敌张伯伦的对决中唯一败北的1轮系列赛。接下来,波士顿人在1968年和1969年连续两年赢得总冠军,尤其后者出乎了大多数人的意料。
1969年,凯尔特人队已经显露出年龄偏大带来的疲态,曾经的王朝球队实力明显缩水。他们在常规赛只取得了48场胜利,并不是季后赛的热门球队。34岁的拉塞尔已经不复以往的统治力,联盟中涌现出一众年轻内线新星,其中埃尔文-海耶斯、韦斯-昂塞尔德、内特-瑟蒙德这些佼佼者每晚都会向拉塞尔发起强劲的挑战。
拉塞尔的场均得分降至职业生涯最低的9.9分(尽管场均篮板数仍高达19.3个),一直饱受膝伤困扰。凯尔特人队艰难的击败了尼克斯队,勉强打进总决赛。之后,面对张伯伦和杰里-韦斯特率领的湖人队,波士顿人开局先输2场,大比分落后于对手。
然而莫名其妙的,凯尔特人在惊心动魄的第7场决战中又一次笑到了最后,拉塞尔赢得了生涯第11个总冠军。
尼尔森说:“他的上场时间超乎寻常的多,打球时还特别拼命,以至于一度出现抽筋症状。最后一次冠军实在是太艰难了,那是在洛杉矶,一切因素都不利于我们。全队每一个人都付出了极大代价,尤其是拉塞尔最为突出。”
勇猛的战士永远不会在对敌期间放松警惕,然而拉塞尔在执教球队时的做法截然不同。尼尔森说拉塞尔并不特别严格,甚至算不上高要求。实际上他有着完全相反的执教风格。从某种角度上说,拉塞尔仍把自己当作球队中的一员,当然他确实有着球员的身份。
“他并不会对其他人特别严苛。”尼尔森说,“他非常温和,我们对他都非常尊敬,他想让我们怎么做,我们都会无条件执行,并尽力做到最好。所以他并没有理由去朝某个球员大喊大叫。”
尼尔森说拉塞尔总能冷静面对赛季中出现的最好或者最糟糕的各类情况,他喜欢描述有一次凯尔特人队在比赛中罕见的崩盘之后,拉塞尔是如何应对的。
“那次在巴尔的摩,我们半场落后了大概40分,情况已经没法变得更糟了。当你执教的球队落后40分时,你会对队员们说些什么?他站起身,突然大笑起来,并说道‘有些时候,事情不会往你希望的方向发展。’他对于这类情况表现得非常务实,但是一旦关系到总冠军,一切风轻云淡都会消失的无影无踪,他渴望赢得总冠军。”
拉塞尔会记录下来自己的执教哲学和经历,并在《波士顿环球报》发表出来,下面是其中节选的段落:
“我跟所有队员说,投篮只是比赛的一部分,其他事情也是同等重要的,防守、篮板卡位、做掩护、寻找处于空位的队友并传球给他,这些缺一不可。”
“半场休息时(1969年总决赛第7场)我对他们说‘你们还剩24分钟时间,无论我们怎么做,胜利或者失败,让我们一起努力吧。’我们一起上场拼搏,共同生存,互相关照,即使我们最终输了,我也不会改变对于大伙的看法。我们能真正认知到队友的价值,因为大家都互相了解。”
作为一名球员兼主教练,比尔-拉塞尔从未丢掉自己标志性的对于赢得总冠军的那份渴求。
赢得第2个总冠军之后,拉塞尔决定退役。以现在的标准来看,他的离开显得异常的安静低调。没有催人泪下的告别仪式,没有媒体发布会,什么都没有。拉塞尔在《体育画报》上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向所有人宣布了这个消息,然后就开着自己的兰博基尼回到洛杉矶定居,从未回到波士顿居住过。
跟大多数球员一样,他的退役生活并不是特别顺心。他尝试过担任广播解说,但是没有做太久;他四处发表演说,经历了离婚和再婚。拉塞尔需要工作挣钱,他在凯尔特人队的单赛季最高薪水是10万零1美元,多出的1美元是他特别要求的,比当时年薪最高的张伯伦就高出这1美元。
因此,出于生活必要以及禁不住对方多次邀请,执教工作再次被提上日程。
萨姆-舒尔曼是联盟新军西雅图超音速队的老板,他希望能激发球队的能量和热情,于是在1973-74赛季邀请拉塞尔担任球队主教练。根据拉塞尔自传《复苏之风》所记载,当时拉塞尔提出的条件是极其夸张的。令他没想到的是,舒尔曼同意了他的所有要求。
拉塞尔倾向于执教一支年轻的球队,并且他本身与西雅图有着一定的关联,他觉得黑人运动员在西雅图要比在波士顿受欢迎得多。拉塞尔在西雅图默瑟岛购置了一处房产,并就此在这里定居至今。
在拉塞尔到来之前,超音速队只有过一个赛季胜率超过50%。在首个赛季仅取得36胜的成绩之后,拉塞尔在接下来的2年中都率队打进了季后赛。拉塞尔将当初在波士顿取得成功的战术要点照搬到这支球队,强调防守、牺牲和找到空位队友。尽管拥有斯潘瑟-海伍德、斯里克-沃茨和弗雷德-布朗这样的球星,但是超音速队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进步。1977年西雅图人只取得40胜42负,拉塞尔也被球队解除主教练职务。
拉塞尔在NBA总共执教过3支球队:波士顿凯尔特人队、西雅图超音速队和萨克拉门托国王队。
他的下一站,也是执教生涯的最后一站并不算成功,而且持续时间更短。1987年,拉塞尔与萨克拉门托国王队签订了一份长达7年的合同担任主教练,却在取得17胜41负的赛季开局之后就惨遭解雇。拉塞尔的行事风格比较古怪,他很少与当地媒体交流,球员们没人见过他亲自拿球示范,都把他当作祖父一般的人物,因为他似乎只热衷于在球队会议时讲述凯尔特人队当年的传奇故事。
杰里-雷诺兹已经在这支球队任职近三十年,担任过许多职位,当时他是拉塞尔的助教之一。最近他谈起拉塞尔无法成功的原因以及认知上遭受的不公正待遇。
“比尔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球队实力太弱。”雷诺兹说,“里德-奥尔巴赫、帕特-莱利或者格雷格-波波维奇也没法带领那支球队赢球。他又是鼎鼎大名的比尔-拉塞尔,人们自然会抱有更高的期望。如果换作埃尔默-福德之类的人,那他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雷诺兹强调拉塞尔还赶上了最糟糕的执教时机。
“比尔当时还兼任球队的总经理,他用球队的状元签选中了珀尔维斯-埃利森,那届选秀中没有谁可以称得上巨星,最好的球员是14位被选中的蒂姆-哈达威。一切事情都不太顺利。比尔执教的球队整体实力不足,他希望能让球队变得更好,可惜事与愿违。看看现在,我们已经连续15年未能跻身季后赛行列了,所以也许有很多人能更好的理解那时候的情形。”
雷诺兹补充说在萨克拉门托的执教经历无法反映拉塞尔的工作能力,他是这样总结比尔-拉塞尔在波士顿、西雅图和萨克拉门托这三支球队执教生涯的:
“人无完人,他也有自己的缺点,但是我非常尊敬拉塞尔。他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是独一无二的比尔-拉塞尔。从我小时候起,他一直是我的偶像,所有的球员都很尊敬他。”
JabariIverson
编辑了
暂无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