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有挺多学者研究西方伪史的问题。

avatar
关注

浙江大学的考古学教授黄河清出了本书。

我在淘宝上买了。打算大概翻一翻。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学者写的文章。

董并生先生的《西方中心论的历史学基础》,旁征博引,阐明西方历史学的分期,比如古希腊文明、中世纪、文艺复兴等,背后都是西方中心论。一部人类文明历史,都是以西方为中心展开,其他文明都是陪衬。西方中心论的实质是西方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抹杀中国文化历史的价值。

诸玄识先生的《西方现代性理论中的“汉字密码”》,使用许多西方学者的资料,提供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解释西欧诸语言的形成是受到中华汉语的影响。西欧语言是拼音文字,而纯拼音的表意能力非常有限。为了表达丰富的现代意蕴,文字必然要走向表意。而西方现代语言用拼音来表意,正是借鉴了“汉字密码”。诸先生指出,英语原始单词很少,莎士比亚时期英语单词也只有2000个左右,直到1755年《约翰逊英语词典》问世,英语才臻于成熟。

李树军先生写了《西方“古典及古代文明”考古遗址伪造情况掠影》。树军先生从西方的高校和公共图书馆搜集到了大量历史图片资料,用来证明西方大量考古遗址是近代伪造。从逻辑上讲,考古测绘图与实物对照,不应有太大误差。但西方有大量“考古图片”,比照现今的实物和实景误差甚多。唯一的可能就是,这些图片原本是设计图,新造的实物未能按照设计图完成。树军先生列举了埃及狮身人面像和罗马图拉真柱等例子,以图服人。有读者会设问建造埃及金字塔那样巨型遗址会耗费巨大,树军先生答曰,这不过是“几个主题公园的项目”而已,颇为风趣。

程碧波先生的《以埃及旧地图研究尼罗河三角洲的演化与史实辨析》,是一篇实证的重磅文章。碧波先生搜集到了大量西方和奥斯曼帝国的古地图,它们非常直观地展示,今天我们看到的尼罗河三角洲,在600多年前是一个喇叭形的海湾!尼罗河三角洲最初是被淹在海底不存在,意味着位于三角洲的古希腊罗马文化重镇亚历山大也是在海里,还有亚历山大图书馆,那些曾在亚历山大生活过的文化名人,如欧几里得、阿基米德、托勒密等人,都变成飘荡的孤魂。这篇文章对古埃及历史和古希腊历史,具有直捣根基的颠覆意义。

黄忠平先生的文章,前一篇《〈二十四史〉是检验西方伪史的试金石》是以中国史书记载的耕地和人口常识,来分析耕地少且土地贫瘠的希腊地区,根本不可能养活雅典帝国号称的1000万人口。忠平先生对中国史书有精深的研究,史料信手拈来,数据就是实证。西方声称希腊缺粮可以通过海外贸易运粮,但是以雅典当时的造船航海能力,根本没有可能从海外运粮食到希腊。后一篇《大秦国与古罗马关系史实考辨》是考证大秦并非通常认为的罗马,而是位于今埃塞俄比亚地区。这个观点并非定论,可供大家进一步探讨。

裴峰先生的文章《如何彻底证无古希腊》,运用“文字文献历史大轨迹综合证明法”,证明古希腊文化名人动辄数十万言、数百万言的著作是不可能的。语言文字发展的规律都是从由简到繁,不可能文明初起之时,就出现口语化的鸿篇巨制。亚里士多德2000多年前著作十大卷,300多万字,不符合文字文献产生的大规律。

孟晓路先生的《西学之中学渊源》,认为西学源于中学:西方哲学源于中国理学,西方科学源自中华器学。研究的大方向不错,具体论证可以进一步深化。

诸玄识和郝晓彤合写的《欧洲经济学的中国源头》,阐述欧洲最早出现的重商主义,是以寻找中国为出发点。被称为“欧洲孔子”的法国学者魁奈提出重农主义,是欧洲经济学及政治经济学的起源。他们还揭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源于司马迁的《货殖列传》,经济学的自由概念起源于道家“无为而治”,休谟的人性论源自《孟子》等观点,富于启示意义。

诸玄识和董并生合写的《“世界伪史”纪年体系来历揭秘》,揭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16世纪的法国人约瑟夫·斯卡利杰,是西方历史编年的奠基人。他抄袭中国的《授时历》,设计出了古代希腊、罗马、埃及、巴比伦和波斯的历史编年。他的弟子狄奥尼修斯·佩塔维斯又设计了“耶稣编年”。他们考据出,佩塔维斯(Petavius)虚构出一个古代学者伊希格斯(Exiguus),两人为同一人,因为Petavius的法语形式petit是“小”的意思,Exiguus的法语形式Exigu是“狭小”的意思,让我这个学法语的尤感亲切。

林鹏老先生写的《西方文学与“中国风”》,阐述了西方文学史的四座丰碑——《荷马史诗》、但丁《神曲》、英国莎士比亚和德国歌德,不同程度都与“中国风”有关。尤其莎士比亚剧作并非其本人所为,而是大英帝国为打造民族文化品牌而实施的有组织伪造……

历史区浙江大学
发布于山东阅读 16535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3219029842

· 广东

看过一些黄河清的高论,只能说这样的学者如果做成肉饼,我愿意花钱买一份喂狗。

亮了(18)
回复
discusser-avatar

眼见为虚

· 广东

都是些恰爱国饭的

亮了(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