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avatar
关注

197653

这不是一个冰冷单纯的数字,这个数字后面,是
197653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先烈,他们身后,还有几倍与此的家庭和亲人,更有四万万中华同胞。

首先我摆明立场,所有正面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影视剧,在我这一律8分打底,具体得分情况,看细节。

这场战争的重要性,如果说之前曾被有意识的忽略,那么在大规模庆祝过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活动之后,全社会或多或少应该对这场战争有所了解,而我,从少年时就对这场战争充满兴趣,从军之后,特别是在海湾战争之后,更对面对武器的代差,志愿军先烈是如何发扬主动,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高超的战斗技巧赢得战争胜利,充满了兴趣。

关于这场战争的中外史料、书籍、纪录片,各路UP主的介绍,我看过很多次,对比更具传奇色彩但却真实发生的历史,电影《长津湖》完成了一个基本的任务,但是留有些许遗憾。

遗憾之一:全片节奏。

究竟是要描写全景式的宏大布局,还是描写某个英雄团体的局部战例,还是想通过某个局部的战例来反映全局的问题,这是个关系到影片布局的先决问题。以往的战争片里,我们有过《大决战》这样既重整体又重局部,以整体为主的优秀先例,片中的每一个局部拿出来,都有史实映照,都能很好的衬托整体的主题。遗憾的是,在《长津湖》这部片子里,给我的观感就是一会整体一会局部,影片前段还好,中段之后,对于战斗的进展,对全局的影响,在表现上都欠缺力度,个人意见,甚至不如用老派战争电影中画红蓝箭头动向的动画形式,或者画外音来介绍战场走势。实际上,看完全片后,个人觉得《长津湖》这个名字有点过大了,甚至不如改成《歼灭北极熊》这样具体一点的,毕竟影片对于长津湖战役的全局描写甚少。

遗憾之二:细节问题。

片中数处细节问题,成为了很多网友最大的争议点。

为了最大程度的争取观众共鸣,《长津湖》将主角所在连队定义为“穿插第七连”隐约映射之前大火的《士兵突击》中的钢七连,也许是因为个人阅历原因,我在各种资料中,没有过对所谓“穿插连”的印象。

打个岔,关于那段一眼假的长城CG,是不是放在某个角色牺牲前的幻像里更能符合实际更出彩一点。

另外,对于歼灭北极熊团的史实。实际上,歼灭北极熊团,是一次误打误撞的渗透行动的战果,类似于偷袭斩首行动,战斗发起时,大多数的敌人都在睡眠中,并不是明火执仗的阵地攻坚,否则,按照志愿军当时“三打一”的原则,需要完成的作战任务远远不是一个连队能够完成的。

还有,那个该死的信号塔,用炮炸,用枪打不行么?设备打坏了它用不了不就完事了,非得用人命去填?

实际上,全片中最令人难以满意的部分,恰恰是几个战斗场面,因为个人早年在野战部队基层指挥军官的经历,所以对这方面表达的信息比较敏感,如果用个人观感来形容的话,片中几场重头戏的战斗场面,特别是最后突袭北极熊团的战斗场面,拍出的效果更像是一支现代小规模特种作战部队的作战效果,突出的特点在于:1.一定有一个狙击手,我军早期,并没有此概念,实际上大规模的“冷枪冷炮”行动,是在1952年战斗转入僵持阶段之后才开始进行的,到那个时候,也没有“狙击手”的说法,而是组织特等射手开展活动,更别提有瞄准镜啥的装备,就是一支普通步枪,为此,我非常期待关于传奇射手张桃芳的影片上映;2.一定有CQB的战术动作,CQB—室内近距离战斗,最近几年,国内越来越多有战斗场景的影片大量引入了CQB的战术动作,最典型的,就是瞄准前进的动作,但是这个动作,并不适用于当时使用的武器,当时普通战士使用的武器,是单发或者半自动的老式步枪,这种枪最大的特点是。。。。。很长,持着这种武器最方便的战斗行进姿态是置于腰胯间的盲瞄,或单手持枪中段的快速跃进;3.对各战斗小组、班排之间的战斗队形协同,步炮协同表现的不到位,志愿军被称为人类轻步兵巅峰,靠的可不单单就是勇敢不怕死,战斗之间的火力协同,交替跃进是有很大学问的,真当过步兵的应该都体会过,我军陆军的步兵会在班组战斗队形、班排战斗队形上花多少时间练习,怎么一到战争电影里全都成了一窝蜂似的没头脑;至于对步炮协同就更有点外行了,关于志愿军连队的步炮协同,建议各位JR去看看《功勋》里的能文能武李延年中的是怎么表现的。。

之所以说遗憾,而不是败笔,是因为影片在竭力表达一种正向的价值观和对那段历史、那些英雄的肯定,这是全片的基调,这些小细节的地方,如果不是因为我当年的从军经历,可能也不会在意。

关于当时的战斗,大家可以闭眼想象一下,朝鲜半岛冬季的寒风中,几个来自遥远的大洋彼岸的美国大兵蜷缩着咒骂天气和对手,忽然之间,成片的手榴弹从近距离被投掷到他们之中,随之而来的,是刺耳的哨声和嘹亮的冲锋号,神出鬼没的志愿军战士撕破防线,出现在他们的后方、翼侧,他们看上去很多人,因为到处都是影影绰绰的身影,但是在准星里又很难抓住对手,因为他们忽高忽低飘忽不定,在瞄准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飞来的子弹就会击中你身边的伙伴,他哽咽着倒下,鲜血喷出伤口又很快凝结成冰。。。。。。

“我们今天打这场仗,是为了我们的后代不再打仗”

感谢志愿军先烈,能给了我们在和平年代享受光影并评头论足的机会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最后,《长津湖》个人评分8.2,同时,真心推荐《功勋》前六集“能文能武李延年”,如果拍成电影的话,可以说是全面包围《长津湖》的作品。

发布于辽宁阅读 1130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despot

· 广西

战争片还是让专业导演上吧,长津湖编剧带不动三个新手导演。

亮了(0)
回复

暂无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