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康复直抬腿就够了吗?
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主刀医生在术后都会嘱咐患者多抬腿,多做踝泵,但是怎么做?每天做多少量?患者搞不明白。是不是只做踝泵和直抬腿就够了呢?非也!来听听康复治疗师是怎么说的:
膝关节术后早期,不单单只是练习肌肉力量,术后早期康复应该涵盖以下三点:一、消肿;二、激活肌肉(股四头肌为主);三、关节活动度
一、消肿
虽然关节镜手术对膝盖的创伤较小,但其也会使膝关节产生炎性反应,从而产生肿胀,且术中所残留的灌注液也会使关节内压增高,增加患者不适感。因此肿胀的消除是我们早期的处理重点之一,那么早期的肿胀应该怎么消除呢?
1、抬高患肢:患腿抬高放于枕头上,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边,不得将腿垫成微弯位置,将腿抬高过心脏。在术后四周内,须佩戴支具睡觉,防止侧身睡觉时膝盖扭转。
2、定期冰敷:对膝关节周围以及移植物供体部位(通常是腘绳肌、股四头肌肌腱或髌腱)进行多次冰敷,减少膝关节渗出。在无绷带的情况下每次冰敷10-15分钟,每天4-5次,每次间隔4小时。(疼痛难忍或皮温明显升高时务必进行冰敷)
3、踝泵:用力、缓慢、全范围活动踝关节,利用小腿肌肉收缩舒张的肌肉泵作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增加血液回流增加;300次/天。
4、咨询专业康复科:咨询专业康复科进行治疗肌内效贴贴扎治疗以及淋巴回流手法。
5、专业康复理疗设备
超短波治疗仪:在术后早期,采用无热量的超短波可以穿透皮肤,达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炎症的作用;同时还能加速损伤组织再生,使伤处尽快恢复。
超激光治疗仪(偏振红光):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对于创伤性疼痛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干扰电:改善膝关节内微循环,使其快速消肿,且能促进肌肉的激活。
二、激活肌肉(以股四头肌为主)
股四头肌的激活可以使我们的膝关节处于主动伸直的状态,具有力量的肌肉也能够加速积液回流。主要是激活股四头肌,但不单单是锻炼股四头肌。那么应该对下肢各肌群怎么进行系统的激活与锻炼呢?
1、直抬腿:踝背屈,保持膝盖伸直,将足跟抬离床面15cm,保持5-10秒。30次/组,2-3组/日。
2、侧抬腿、后抬腿、内收抬腿。保持5-10秒。30次/组,2-3组/日.
3、压毛巾:在腘窝下放置毛巾,用力向下压毛巾,感受大腿前侧股四头肌的发力,300次/日。如果早期膝盖伸不直,不建议进行直抬腿练习,会导致肌肉力量不平衡从而导致股髌关节紊乱。压毛巾是更好的选择。
4、进阶:如果练习完第二天没有不适感,可以在脚踝处套弹力圈或去掉支具进行锻炼甚至是脱支具+弹力带。
tips:
1、练习完均要进行冰敷。
2、很多患者担心过多的运动会损伤移植物,使移植物松弛。而早期的训练多以等长收缩为主,不产生关节活动,因此无需担心会对移植物产生影响。如果早期过于担心,可佩戴支具进行练习(支具伸直调0°,屈曲不设限)。
3、术后早期伴随有轻微疼痛是正常的,但疼痛不应超过3分(0分为无痛,10分为难以深受的疼痛)。止痛药和其他药物只能在咨询医生的情况下使用。
三、关节活动度
关节活动是很多患者术后不敢做,也不知道如何去做,这种情况就很容易导致我们的膝关节僵硬,从而出现膝关节活动受限。在膝关节术后,我们强调伸直膝盖的重要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术后要时刻保持伸膝位。而应该适当的进行一些角度训练。在前两周我们一般希望患者主动伸膝角度达0°,主动屈膝角度达到90°,那我们需要做到以下这些:
1、髌骨松动:各个方向,避免髌骨粘连导致屈膝受限,5分钟/次,2-3次/天。
2、坐位垂腿:将健侧腿置于患侧腿下,慢慢往下放,至疼痛处停顿,疼痛感消失再继续下放,至90°后再用健腿轻微下压,疼痛控制在3分以内(0分无痛,10分无法忍受),此训练每次持续3-5分钟,每天多次。
3、滑腿:取一足球或者篮球,置于足跟。利用髋关节带动膝关节的屈伸(此动作不仅可以改善膝关节角度,更能提高膝关节灵活性,使之活动更顺畅。),500次/天。
tips:
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及术后康复现今非常成熟。只要做到以上三点,就可以顺利渡过术后早期。但如果想尽早康复重返运动,建议去医院康复科进行专业系统的康复治疗。
写在最后:
1、康复虽有所谓流程,但仍需考虑个体差异。如在康复训练中存在疼(控制在3分以下)或不适,请立即停止训练,及时与专业治疗师沟通。
2、以上动作与指导均较安全,但术后早期不限于以上动作。
3、如需专业康复治疗,可咨询珠海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或私信咨询我。
潜水10年的LSP
· 湖北这个是我看到过最好的恢复教程帖子
湖人队gigi怪
· 广东术后快五个月了,灵活性贼差,走路一瘸一拐,小城市康复太垃圾了,真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