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朱允炆到底是什么水平?
一提到建文帝就是9矿打1矿没打过,各种骚操作导致失了天下。实际上是这样么?
首先,从朱棣登基后疯狂篡改史书来看,包括靖难之役中间的几次大战,要不就是一股妖风,要不就是军旗折断,甚至城门楼浇水化冰,三声炮响这种,放在演义里都俗的要命的桥段,实在是没什么可信度,是朱棣自己为了在古代借用天选之子、帝王之气愚弄社会舆论罢了,包括对建文一朝的各种抹黑,使我们已经无法得知真实的建文帝是个什么样的君主了。
然后,我认为靖难之役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诡异的一场战争,从头到尾就是朱棣和朱允炆在京沪线上单挑,西北、西南、东南的军队呢?朱棣打了四年还是在北平附近晃悠,势力一点都没扩大,永远都是在野战,济南打不下来不打了绕过去,徐州打不下来不打了绕过去,要知道古代行军打仗必定有大量的民夫徭役保障补给线,你朱棣野战能力强是不假,但是在外面一打好几个月,没有扩大根据地势力,兵源补充永远靠降兵?粮草辎重永远靠缴获?况且南朝的将领都是瞎子?济南、徐州随便在交通要道上一关门,就不信朱棣的补给线断不下来。而且辽东、西北的将领都是傻子?朱棣一出门,出兵把北平一围,朱棣手下的家眷都在北平,还有心打仗么?
所以,靖难之役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战争,更不是由于朱允炆昏庸无能、骚操作导致失败的,实际上朱允炆才20来岁,在战争中也不断地成长学习,提拔的将领盛庸平安铁铉都是非常正确的操作,甚至李景隆中期也跟朱棣打了个有来有回,并没有一泻千里。而主要是因为大家所有人都在观望,对他们叔侄的战争持暧昧态度。当时朝中有话语权的有三类人,文臣集团,勋贵集团,藩王集团。
文臣集团对建文帝最忠心,可是这批人只会打嘴炮,没有实权,军中没有威信,发出的号令没有人听。
勋贵集团能带兵打仗,但是被老朱打压的太惨了,他们已经心灰意冷没有信仰没有追求了,反正帝王家永远是兔死狗哼,建文派他们出去打仗,他们就当是上班打卡,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出工不出力。打败了朱棣,你朱允炆继续削藩继续兔死狗亨,自己捞不到一点好处,直接倒戈跟着朱棣叛乱吧,风险又太高,一旦成不了就变成反贼被清算。所以耿炳文就打了一仗就闭门不出了,李景隆都打进北京城了,就是不想打进朱棣家,盛庸能力可以,打败了朱棣很多次,但是从来不下狠手(勿伤吾叔就是个地摊文学,都把别的藩王逼得自焚还缺这一个?)。
藩王集团更不用说了,建文把他们逼得那么惨,4哥肯定会对他们好点吧,肯定无条件支持朱棣。
所以说,对朱棣来说,打仗是其次,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拉拢策反勋贵集团、给藩王集团画大饼,他带兵时间长,跟很多勋贵集团都是亲戚,比如李景隆、徐增寿,肯定是这四年过程中被策反,甚至朝中很多在军中有话语权的将领都被策反,一方面泄露南朝的消息出去,一方面控制外围军团(除中央军外)对朱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打我我就反击,你不打我我就不管你。这就造成了时机成熟了,朱棣不跟盛雍、平安这二位耗了,直接长途奔袭大本营,也不怕身后粮道被断、也不怕包抄前后夹击包他的饺子,只要绕开中央军,到了南京城下,自有人开门。
朱棣打仗能力强是不假,但是靖难之役的胜利更多不是靠的攻城略地。朱允炆可能能力平庸,但是绝不是输在战场上,实际上朱允炆身边除了几个文臣,没什么人可信任,例如徐辉祖能力可以,但是他弟弟徐增寿就是朱棣的内应,朱棣还是他们姐夫,敢用徐辉祖么?最后时刻号召勤王也根本没人搭理。
用户1753613791
· 湖北其实根本没什么急不急的事 他上台的那些个王都已经被朱元璋拔了牙不能咬人的狗罢了 是根本没有藩的 和汉朝的藩有着天壤之别 终归就是他自己太废 换个汉献帝或崇祯都不会这样
fantasytmac楼主
· 山东夹河之战一股妖风,灵璧之战三声炮响都蹊跷的很。朱棣一路南下一座城池没攻下,距离北京700多公里没被截粮道没被包饺子,反而截了平安粮道?上哪说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