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团]持球三分已然大行其道,但它真的能帮助球队赢下更多比赛吗?
时间回到上赛季NBA总决赛收官战的最后一节,雄鹿后卫朱-霍勒迪做出了一次在当今看似平平无奇,但放在十年前足以让教练暴跳如雷的出手选择:他在反击中高速带球冲过半场,然后在没有表现出任何传球意图的情况下,突然拔起来投了一个三分。不过他的大胆尝试成功了,帮助球队拿到了三分的领先优势,而雄鹿最终也赢下比赛并问鼎冠军。
视频这样的出手如今已经是司空见惯,而这也标志着一场关于持球三分投篮的革命已经来临。斯蒂芬-库里、詹姆斯-哈登和达米安-利拉德都曾让自己的持球三分产量达到远超出人们前些年逻辑范围的地步,而且他们至今仍然是联盟中最顶级的持球三分手。不过正如其他革命中经常发生的那样,这些火种最后总会播发到创始者以外的人身上。这些年来,联盟各队已经把“持球三分到底该投多少”这个问题的答案改得越来越大了。
可即便全联盟都愈发表现出对于持球投三分的“同质化”追捧,但能够证明增加这样的出手选择有利于球队实力提升的证据却寥寥无几。但不管怎样,持球三分在现代NBA进攻选择中的戏份确实越来越重了。
从全联盟范围来看,上赛季各队持球投三分的出手量从始至终都不是很稳定,而且在季后赛中的出手频率远高于常规赛。 事实上,根据Second Spectrum的统计,去年16支季后赛球队中的14支都在季后赛期间留下了更高的持球三分出手频率(除了开拓者和奇才),而各队的持球三分出手在所有进攻回合中的平均占比也上升了24%。
大部分球队在季后赛中都选择了多投持球三分
(此数据不含附加赛)
数据来源:SECOND SPECTRUM
导致持球三分出手在季后赛期间出现暴涨的原因有很多,但日益增强的防守压力肯定是其中之一。随着防守的不断加强和愈发具有针对性的比赛计划,进攻球员们开始被迫要远离自己喜欢的攻击区域,然后不断地转入B计划、C计划之类的替代方案。而随着季后赛的防守变得更加难缠,持球三分也就自然而然地增加了。这样的投篮其实可以算是进攻方做出的一种妥协,因为完成这样的出手实际上并没有改变对方的防守,而其他类型的出手机会则需要传球、掩护或突破等手段才能创造出来。
自2012-13赛季以来,各队在季后赛中的持球三分出手占比平均下来要比常规赛高出23.9个百分点。然而与此同时,这些持球三分出手的每回合得分效率却比常规赛还要低1.2%。考虑到出手频率的增加,你或许会觉得在某场比赛里多投持球三分(无论是个人层面还是球队层面)会有助于增加赢球的几率,但2021年的季后赛并没有为我们提供相应的证据。
在2020-21赛季的季后赛期间,无论是从命中数、出手数还是命中率来看,我们都没有找到持球三分投篮和比赛的净胜分之间有存在什么关联。相比之下,接球投三分对于胜负的影响力倒是稍微明显一些,而这意味着持球三分甚至还不是对胜负影响最深刻的出手形式。
而如果持球三分确实和最后的净胜分没什么关联,那么这种出手又为何会一年比一年“火”,而且一到季后赛就会更多呢?也有可能是联盟各队现在的持球三分出手频率已经超过了其可以影响比赛胜负的最佳区间。即便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投这种球,但去年季后赛期间所有持球三分出手平均下来每回合只能得到1.022分,比常规赛的1.042分略低一筹。
说到这儿,我们再来看看两支闯入总决赛的球队。雄鹿和太阳投持球三分的频率分别只排在去年季后赛球队中的第9和第12,而尽管太阳的持球三分命中率基本和常规赛持平,可雄鹿的持球三分命中率却是所有季后赛球队中相比常规赛下滑最大的,最后他们还夺冠了。至于个人层面,两队常规赛阶段持球三分出手频率最高的球员在全联盟分别只能排到第42和第47。相比之下,雄鹿和太阳在季后赛期间的防守效率倒确是确确实实地排在了各季后赛球队中的第一和第二位。
实际上,自2013-14赛季以来,最终的总冠军得主对于持球三分的热衷程度刚好是冷热参半。其中16年的骑士是当年季后赛持球投三分频率最高的球队,勇士在三个冠军赛季里的频率也没有掉出过前五;相比之下,20年的湖人(第16)、19年的猛龙(第8)、14年的马刺(第11)和去年的雄鹿则投得比较少。不过即便是投得少的冠军球队,也会在阵中准备一两个能保证在季后赛中投出有质又有量的持球三分的球员,比如米德尔顿之于雄鹿。
再来看看去年季后赛持球三分频率排行前十的球员,据Cleaning the Glass统计,他们在季后赛中的持球三分频率平均也比常规赛增加了4%,且每回合得分效率上升了8.2%。然而,这十人中有六人的在场/不在场净效率(指在场与不在时每百回合的净胜分之差)较常规赛出现了下滑。由此可知,那些在常规赛中最善于投射持球三分的球员在季后赛中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这样的出手,相应的得分效率也有提升,但对于他们各自的球队而言,这么做并不一定会更有意义。
那么,导致持球三分频率在季后赛中暴增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因为进攻方的主动创造,还是防守方的刻意压迫呢?
就整个2020-21赛季NBA的比赛样本(包括常规赛和季后赛)来说,有36.4%的持球三分投篮是只经过一次或更少的传导球之后就直接完成的,而如果把出手的范围扩大到所有种类,这个比率则是30.5%,二者差异并没有那么大;除此之外,持球三分出手在24秒进攻时间中的分布位置(在前12秒内和后12秒内所完成出手的比例)也与所有出手的总样本的分布大致相同。这就说明持球干拔三分一般不是进攻方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而是有意做出的选择。
而这也许是因为创造持球投三分出手的机会对于一个球队来说并不算特别难,而且甚至不一定需要球星——只要让那些持球投大神自己发挥就行了。
于是乎,虽然持球三分可以算是篮球运动中难度最高的出手形式,但这样的出手权限却并没有局限在巨星们的手里——在去年持球三分出手频率排名前20的球员中,乔丹-克拉克森、邓肯-罗宾逊、肯德里克-纳恩和迈克-詹姆斯这样的球员都没什么“星味”。可即便持球三分大行其道,至今也还没人能真正超越当年推广这项技术的那老几位。据Second Spectrum统计,自八年前开始统计相应数据以来,持球三分出手数和频率的最高纪录是哈登在2018-19赛季创下的单赛季968次,至今无人能及(无论是总量还是每百回合的出手频率);得分效率的最高纪录则属于库里,他在2015-16赛季平均每次持球三分出手能得到惊人的1.329分,至今也已经保持了五年。
拥有能投持球三分的球员或许确实是想在NBA获得成功的一种需求,如今每支NBA球队几乎都已经有至少一名精通这门技术的球员了。但持球三分本身并不能保证你在季后赛里取得成功。去年的爵士就是一个典例:他们的三大后卫多诺万-米切尔、迈克-康利和克拉克森在常规赛中的持球三分出手频率都排在联盟前13位,可这支常规赛冠军队却在西部半决赛迎战快船的系列赛中戏剧性地出现了崩盘。
时代虽然在变化,但在这个联盟中争取胜利的“密码”并没有变得如你想象的那么快。尽管远距离急停跳投已经是NBA中的普遍现象,但去年的季后赛用事实告诉我们,诸如防守效率这样的“传统型”数据指标也许依旧是更能衡量胜负的标准。
根据这几年以来的情况,我们可能在未来还会看到持球三分一年比一年多、季后赛比常规赛更多的状况(除非因比赛规则修改而出现结构性的变化)。但是目前看来,还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这种增长能够让球队获得竞争力上的优势。NBA是一个爱搞“模仿秀”的联盟,如果说库里和勇士当年预示了持球三分时代的开启,那么如今的NBA可能仍然不能摆脱在2014年的阴影。不过,NBA球队也可能会转而模仿其他不那么依赖持球三分的进攻模式,而直到这种新风潮到来之前,球员们估计还是会继续在三分线外越来越多地施展急停跳投——即便没有证据能证明这样做能够增加各支球队赢下比赛的机会。
你真勇猛啊
· 辽宁只要你瞎投命中率还能百分之43,这哪个教练不同意
白狐
· 天津勇士和骑士是特例,可以剔除勇士强大主要是他们的防守,进攻他们怎么打都是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