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冠改制,与中超渐行渐远!最惨或在2024年彻底无缘
记者寒冰报道亚足联即将在11月竞赛委员会年度会议上,确定下个亚冠周期各联赛的参赛名额,以及明年亚冠赛制和增加参赛队外援名额等重大事项。因今年亚冠中超集体放弃导致积分降到冰点,2023年中超的亚冠参赛名额将从“3+1”变为“2+2”。不仅如此,因亚洲各国疫情居高不下,明年亚冠仍将采用中超俱乐部谈之色变的赛会制。因沙特为主的西亚联赛强势推动,增加外援名额基本确定。
亚冠名额缩减、维持赛会制和外援名额上升,都增加了中超俱乐部在亚冠取得佳绩的难度。与今年相似,防疫措施和经营困难让中超俱乐部普遍对亚冠兴趣索然,外援人数增加进一步扩大了中超与西亚、甚至东亚其他联赛的实力差距。
而最极端的后果可能是,如果亚足联明年启动原定的以上年度亚冠成绩为参考的亚冠名额分配,2024年中超甚至可能连参加亚冠的资格都没有!
新冠疫情和中超四大帽政策引发的中超经济危机,2021年转变为在亚冠的竞技危机:卫冕冠军江苏队弃权,上海海港预选赛被淘汰,北京国安和广州队以梯队参加亚冠小组赛,12战1平11负,创中超参加亚冠最差成绩。
中超“自弃”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被缩减亚冠参赛名额。
亚冠以过去4年亚冠成绩为确定参赛名额的参考,但因2020年疫情爆发,亚足联改为提前两年确定未来一年亚冠参赛名额,11月亚足联竞赛委员会将只确定2023年亚冠参赛名额。中超这次还能吃2018和2019年3队进16强、至少1队进8强的“老本”,但今年全线溃败,技术积分从2021年初的亚洲第1,直线下降到目前的亚洲第7。2019年中超努力4年才重新得到的“3+1”名额,将在2023年降回“2+2”。
2015-2018年中超同样是“2+2”,但当年正是投资高潮期,凭借高价高薪的顶级外援,中超预选赛连续4年100%晋级,其中对阵澳超球队3场全胜。但如今中超经济危机爆发,大牌外教和外援逃离,留守外援实力直线下降,再加受防疫措施影响俱乐部无心外战。
2020年亚冠小组赛部分改为赛会制,北京国安成为唯一进八强的球队,中超颓势已非常明显。今年中超全体放弃亚冠,更让中超在亚冠的存在感降到冰点。2023年亚冠中超还有“2+2”的名额老本可以吃,但亚足联在新冠疫情逐渐常态化后,将推出以上一年亚冠成绩为参照分配下一年参赛名额的新规则。
这个新规如果2022年底开始推行,以中超今年全员放弃亚冠的表现,技术积分甚至会跌出亚洲前24位,落到连亚冠都没资格参加的地步。这可能只是非常极端的结果,但中超能维持正常运营的俱乐部越来越少,保住中超亚冠资格的希望只能落在山东泰山、上海海港、深足等少数俱乐部身上,他们如果继续选择放弃亚冠,形势将没有任何逆转可能。
鉴于除了中国之外,亚洲各国新冠疫情前景不明,亚足联已确定明年继续实行赛会制。如果中国的防疫措施不放松,除非中超俱乐部所在小组的比赛放在中国举行,否则各队都还是会有畏难情绪,北京国安梯队今年在亚冠小组赛的遭遇,足以让各中超俱乐部望而却步。
相比明后两年大概率会被放宽的防疫措施,真正对中超有致命杀伤力的还是亚冠外援名额增加。这是沙特为首的西亚联赛一直力推的结果,就是为打破东亚俱乐部对亚冠的垄断。亚足联无论保持出场“3+1”,增加注册外援人数,还是更彻底和激进的“注6上6”,对于未来相当长时间根本无力投资高水平外援的中超而言,都会变成实力上无法追赶的差距。
沙特联赛正处于投资高潮期,卡塔尔有明年世界杯的经济带动效应,阿联酋也看到了国际足联的支持。原本西亚联赛的外援名额就比中超更多,亚冠赛场上的放宽,等于直接增加了对手的实力。中超以往能在亚冠捧杯和形成集团优势,全靠高薪吸引的高质量外援。但以四大帽之下中超的生存环境,疫情背景下中超各俱乐部母公司的经营困境,恐怕外援名额增加后,连澳大利亚、泰国、马来西亚联赛等对手,我们都难以应付。
当然,新冠疫情影响的不止是中国,东亚区日韩澳三大联赛和越泰马等二级联赛也都在紧缩银根,外援质量同样在下降。如果中超俱乐部能以一队出战,即便外援实力已无法与投资狂潮年代相提并论,个别球队出线保住亚冠积分基本盘也是大概率。
只是联赛经济生态恢复方面,日韩和西亚联赛都比中超要早。前者有本土球员质量保底,还有新的线上资本注入;后者在外援名额上彻底松绑,对于同样依赖外援确保成绩的中超来说,从起点就已彻底落后。
中超已经历过2007-2009年连续3年小组赛全军覆没,2009-2012年每年4支参赛队仅有1支出线。10年之后,中超大概率又将回到当初的至暗时刻。
来源:企鹅号 足球报
超级回帖者
· 河北联赛都凑不齐队伍了,还管什么亚冠名额?最后赞一句足协威武。
莉莉莉莉丽丽
· 云南中国足球最适合的体制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公有制为主其他多种所有制经济为辅的国家制度。中国足球应该遵循基本的国家规律。足球青少年培养是几十年上百年的系统工程,必须由国家主导,而企业家们要的是短平快的的市场效果,所以企业足球只适合打造成年队的短期轰动效果。中国公办体校有个最好的优势就是,由国家拨款吃财政饭的教练编制是最吸引人的地方,体制外的青少年教练饿死没有人管,教练员不可能用心培养球员的。全国各地公办体校恢复历史以来就有的青少年足球队,与其他奥运项目享有同等的国家待遇,专门负责青少年的人才选择和培养。全国公办体校遵循县、市、省三级层层选拔培训淘汰制度,县级负责12岁及以下的人才选拔,市级16岁及以下,省级负责18岁及以下,18岁以后进入成年职业队选拔制度。全国公办体校有着私立培养无可比拟的选拔面和专业稳定性优势。成年队足球人才完全推向市场,由足协打造职业足球联赛,企业主们不再负责青少年梯队的培养,只专心于成年职业队的运作。全国体校培养的青年足球人才18岁以后通过选秀制度进入成年职业队,职业队老板按照市场规律付给体校培养费,转会次数不同按比例回馈体校培养费用。这样老板们专心搞成年职业队,国家负责青少年培养,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成年职业队内部分为A队和B队,A组打顶级联赛,B组主要以青年替补提高为主,专门打乙级,丙级等等最低级的联赛。------------国内的奥运项目因为没有市场支持,完全靠国家财政,从青少年到成人组的开销,包括成人组运动员的工资非常非常巨大,还有那些请外教,长年出国训练的费用都是天价,足球被砍也是因为财政拨款被奥运项目吃完不够开销的结果。-----------以湖南为例,湖南共下辖122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5个市辖区、17个县级市、63个县和7个自治县。。相当于每个县只需要财政供养一只12岁足球队,每个市供养一只16岁以下足球队,省级供养一只18岁足球队,这样的金字塔形人才选拔和培养规模非常可观了,中国面积和人口众多,可以做到亚洲的一流水平。而且青少年只需要做到省内联赛就足够锻炼队伍,不用出省出国比赛,花销非常的小。---------------------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私立青少年业余足球学校也是专门负责到处搜罗有运动天赋的小孩子,学校培养几年基本功后再高价卖给成年职业俱乐部梯队,而且随着球员转会次数的递增,第一次卖给甲职业队的时候50万美元,第二次卖给乙职业队200万美元,第三次转手1000万美元,每次转会最初培养他的业余母校都可以收到按比例给予的培养费提成,这样基层的足球学校才有生存空间。
暂无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