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虎!虎!》日文片名《トラ·トラ·トラ·》,源自日军在偷袭行动中使用的暗语
《虎!虎!虎!》的英文片名为《Tora! Tora! Tora!》,日文则为《トラ·トラ·トラ·》,这源自日军在偷袭行动中使用的无线电暗语。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军第一攻击波机群飞近珍珠港,带队指挥官渊田美津雄发现港内目标后,让无线电员连续发出代表“全军发起突击”的暗语“ト、ト、ト”,ト是日文“突击”的第一个字符。
接着他又确认美军毫无防备,又向己方舰队发回代表“奇袭成功”的暗语“トラ、トラ、トラ”,ラ是日文“鱼雷攻击”的第一个字符。
实际上在两分钟后日本轰炸机才开始向美军机场投弹,鱼雷攻击还要再晚两分钟。而“トラ”的发音为“To-Ra”,又与日文的“虎”相同,因此片名被翻译成《虎!虎!虎!》。
该片的制作成本约为2500万美元,称得上是当时的超级大作。制片方的筹备工作长达三年,包括大量的资料搜集和考证、编写剧本、确定演职人员、制作各种道具、选择拍摄场地等。
美日双方都请到当年的参战人员担任顾问以确保细节的真实性,比如负责制定偷袭计划的原日本海军舰队航空参谋源田实。
在8个月的实际拍摄中,难度最大的就是要再现交战双方的海空力量。此刻距离二战结束已超过20年,日本作为战败国曾拥有的武器都被拆毁殆尽,美国能保留下来的战时装备也所剩不多。
当时还没有电脑处理技术,只能采取传统的模型仿造和拍摄手法。特效人员共制作了29艘按比例缩小的美日舰船模型,另外还有用于近景的全尺寸实体模型。而演示空中打击的威力,则是依靠一支特别组建的飞行队。
《虎!虎!虎!》以近似个案检讨的方式,交代了日军偷袭珍珠港之所以成功的来龙去脉,曾获得奥斯卡最佳特别效果奖。
如果想通过观看战争片,了解某场战争的前因后果、战略战术,本片是最佳选择。这部影片细致地呈现了双方在珍珠港事件前的每一步,包括外交、军事和情报的发展。
影片在观点上不偏不倚,极其客观;在细节上不厌其烦,忠于史实。它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但在人物塑造方面则未下功夫,稍显损色。
CCCP127
· 浙江我是真馋拍电影那批模型,可惜大部分都炸炸炸了…
脂猪侠
· 广东细节交代得很好很详细,而且难得的是没有什么偏向性,确实可以称为史实级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