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沙丘》的服装美学:军装制服、宗教灵感与废土风格

avatar
关注

电影《沙丘》的服装美学:军装制服、宗教灵感与废土风格

i-D China的正式版带格式和排版,不好复制。在这里就放初稿吧...

随着电影《沙丘》的热映,除了美轮美奂的画面和怪异超凡的背景乐,片中一众角色风格各异的服装也赢得了观众的美誉,在影片相关网络评论中,“废土风格”是出现得最多的描述,但不是影片中所有的形象都如此。《沙丘》中由Jacqueline West所设计的制服类服装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厄崔迪&哈克南军阀制服

都是标准的军事制服时尚化之后的版本:面料硬挺,合身剪裁,廓形线条分明,多为长款。时尚界最知名的款式是Burberry的战壕大衣(最初是真的用于上战场的)和Dior Homme的拿破仑夹克。前者成为了经典款,后者成为了设计师Hedi Slimane与其塑造的瘦削审美代表作之一。

事实上,战壕大衣及类似军阀服饰是艺术、文学和电影中最邪恶的角色标配,它带有阶级区分性和通过收腰/垫肩凸显体型,并与技术、生存、危险、城市、暴力和性有关,尤其皮革款,会加深这种“邪恶”的观感。反派哈克南家族的彼得·德伏出场时穿的便是无领的皮革大衣。出于这种“严肃、冷酷、体现纪律性”的感觉,先锋品牌都热衷于做类似的款式,譬如Ann Demeulemeester、Carol Christian Poell、Gareth Pugh等。

Dior Homme

贝尼·杰瑟里特姐妹会长袍/裙

电影上映后很多时尚爱好者会觉得服装有Rick Owens的既视感,而在个人看来,只有姐妹会的装扮(灵感来自中世纪的修女),以及主角母亲杰西卡的类古埃及神话蛇女神金黄色礼服(Jacqueline表示这是剧中最昂贵的服装)都符合Rick Owens巅峰时期的女装形象。源于Owens天主教学校的童年经历,即使他本人不信任何宗教,但其秀场宗教元素拉满。他把牧师、修道士、神父的着装简化之后化为己用(Rick Owens服装腰间的米白色抽绳便源于牧师服系带),并将自己的模特描述为“渴望的女祭司”。是Owens让暗黑时尚在主流时尚市场变得流行。

Rick Owens

 

 

弗雷曼人生存套装

需要先谈一下“废土”。在废土题材的作品中,通常以人类文明在经历大规模灾难后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为背景,人类需要通过科技改造等办法适应严苛的环境条件,挣扎求存。在《疯狂的麦克斯2》影响下,“废土”涉及的具体环境被大众潜意识地约定俗成为“荒漠”,与“赛博朋克”近似的是,“废土”一样带有高度管控的未来社会背景和反乌托邦的社会状态。因此,片中披着薄纱、需要靠蒸馏服维持生存、与厄崔迪家族的精英制服形成明显对比的弗雷曼人装扮,才是名副其实的“废土风格”。

基于弗雷曼人的生存套装,可以大致总结出“废土风格”服装的特征:

(1)反映在沙漠环境中维持生理机能/战斗性能的科技装备,可通过使用科技面料或把科技装备的造型转化为服装来体现这种机能性;

(2)在废土世界中,即便存在高科技装备,也依然需要面纱和垂坠长袍等宽松的传统沙漠服饰遮蔽和取暖,以反映“高科技低生活”;

(3)反映在荒漠的干燥气候中长期生存的挣扎状态,譬如薄纱面料、破碎/撕裂/补丁等大面积的强做旧、不规则的剪裁和结构、方便伪装的大地色系和不均匀的染色等,或者在特征(1)的基础上,通过金属氧化色系来体现科技装备的长期使用;

(4)通过带有一定束缚性的紧身服装,以展现强壮身体,强调“适者生存”的理念。

关于电影《沙丘》,便不得不说歌手兼马斯克前女友Grimes,她穿着Iris Van Herpen的定制装扮在今年的Met Gala中大杀四方(其称之为“沙丘风格”),其中面罩部分就是源于《沙丘》。《沙丘》电影官方希望她作为一个头号粉丝或推广者与其进行合作,于是在她的撮合下,创牌以来一直坚持做“废土风”服装的保加利亚品牌Demobaza与《沙丘》进行了官方联动。

Grimes

Demobaza以“解构化军事制服”为理念,赋予服装极简主义和未来主义的外观,并通过解构的动力学轮廓来表达。在满足上述所有废土风格特征的基础上,品牌的标志性特色便是将科技装备中的功能组件、金属护甲、关节、缓冲垫等部位,在服装上以大量活褶、面料纹理、外露缝线、方便穿脱的魔术贴绑带/系带等体现,活灵活现且尤为复杂。仿佛是真的用“面料”去代替“金属元件”来制造出假想中的“科技装备”。这些都在品牌与《沙丘》的合作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仿佛就是片中蒸馏服的极简版本。

Grimes x Demobaza的《沙丘》联名周边

 

很多只符合特征(3)的品牌也经常被冠以“废土风”的名号,譬如Greg Lauren,他拆解二战时期军服、帐篷等军用物资,将其破坏后再创作,或与其他材质进行拼接;将回收来的不同款式古着局部拆解重组成新款式,同时保留原服装的标志性特征和裁片的大致原位,一件衣服就能展示出“穿了两三件服装再从炮火中走出来”的末日形象。但其核心理念是“可持续”,并且走得更深入——他于AW20季度推出了“GL Scraps”企划,将多年来改制古着过程中产生的余料切割成6×6的正方形后,使用绗缝工艺拼接并压制,形成完整的面料;AW21季度的“GL Stitchs”则将GL Scraps制作过程中的余料重新利用制成面料,即使已经微小到再怎么追求“可持续”的设计师都会视为废料的程度。相比之下,以军品古着为面料所赋予改造成品的特征(长年累月的做旧军绿色、不同款式拼接等)只是一个附带的结果。

 

Greg Lauren的50/50、GL Scraps、GL Stitchs

 

有些品牌并不被称为“废土风”,但带有明显的废土元素。譬如Boris Bidjan Saberi,他会在服装上抽象地表现出“外骨骼”,通过胶条接缝、脊柱处的面料重叠等形式。Saberi在品牌初期以大量包裹身体的天然面料和各式新颖的处理方法,确立了自己仅此一家的“波斯游牧”风格,而他确实有一半波斯血统,他总是戴面罩,每做三件衣服都有一件带脸部保护装置。

Saberi是个染色狂人,成物染色(Object-Dyed)是其最爱用的染色技术之一,简而言之便是让本应在皮料鞣革/布料纺织完毕就做的染色步骤调换至最后,水洗做旧和染色同时进行,以得出各种斑驳纹路不均匀染色的皮质/棉质成品。他总是亲自动手,用油、沙、蜡或钉子等物质跟染色剂混合在一起。从SS17系列金属氧化褪色“棕中带黄”的锈迹到AW19系列铜氧化生成近Tiffany色的碱式碳酸铜,他的调色盘源于对生活细节的观察。

同时,Saberi的秀场也是在构建一个他自己的宇宙,里面有诸多在不同极端或严苛环境下适应性生存的部落,他们为了自己的信仰而艰难远征:不只是荒漠狂热、还有极冻冰川、密林深处、大雪深山、阴湿洞穴等。

Boris Bidjan Saberi

 

国内最知名的废土风格品牌是Hamcus。相比Demobaza,Hamcus更强调机能性,也更多地使用科技面料,在将科技装备造型转化为服装方面则没有前者般夸张,也少有大面积的强做旧。除了高度结构化的紧身衣外,Hamcus的出品多为Oversized,跟Demobaza的束缚感形成外观上的对比。Hamcus的做旧褪色工艺水平很高,是品牌的亮点之一,国内几乎没有同价位品牌能做到这种染色效果。

同时,主理人Tuff Leung作为科幻迷,为Hamcus设定了一个庞大的世界观,并为每一季的产品打造虚拟故事线,让消费者能更好地代入到产品设计当中,也曾参与了科幻美剧《基地》的戏服制作。也因此,Hamcus的主题是多变的,不局限于废土,譬如新一季的重点也更多地放在了“机能性”,倾向于以户外品牌的思路而不单是为了塑造形象来做设计。国内另一个带有废土元素的品牌D5ove,相比Hamcus则做了减法,只保留了世界观设定和大面积强做旧,因而更为实穿。

Hamcus

 

D5ove

 

最后,《沙丘》中上述三类视觉形象,在国内都曾被以“暗黑先锋”作为统称。然而,笔者觉得“反乌托邦”更符合对这类视觉形象的描述,可以囊括废土、赛博朋克、哥特、宗教、以及化用所有生活中熟视无睹的被视为“破败、肮脏、龌龊、恶心等”的生活细节并呈现于服装上。反对美好事物并形成一种美学,不就近似为一种残缺美吗?我们认知中的“暗黑先锋”服装,有哪些不是基于普通服装上的“缺陷”?跟Martin Margiela的“解构主义”一样,当这些“缺陷”被单纯视为一种视觉形象的时候,便容易被抓住套路和简单复制:Raw Edge、流苏下摆、褶皱裙装、各种染色做旧...从而忽视了背后那些复杂的工艺,以及设计师想借此表达的东西。

那借着《沙丘》的热映,能否把这种“暗黑先锋”美学再次带回主流视野呢?答案是否定的,毕竟连曾经的风格代表Rick Owens都已经转变了视觉形象。再想想十年前潮人认知中的“街头装扮”是Bape帽衫+Evisu大M牛仔裤+AJ/AF1,现在的“街头装扮”还是这个样子吗?同理,“反乌托邦”或许会回潮,但不会再是我们曾见过的“暗黑先锋”视觉形象。部分风格形象会成为耻于再次穿着的“黑历史”,部分则依然适用于当下,只是受众群体越来越少罢了。

潮流区沙丘
发布于广东阅读 58892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专吃男大

· 浙江

很同意楼主的一点 hamcus不是废土风品牌 而是一个在自己世界观框架下发展的品牌 包括但不限于废土 相对来说 d5就“格局”更加小 更加实穿 虽然因为废土常被拿来比较 但两者从风格和廓形剪裁上差别还是很大的

亮了(35)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