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唐代诗人李益
估计不少人对李益没什么印象,之前街上很多人认为李益明显逊色于王之涣,两人不是一个级别的,李益十首名作加起来都不如王之涣的一首。
可实际上,大多数文学史里,李益的诗坛地位都是高于王之涣,其中一个原因便是李益在七绝体裁上取得了极高的文学成就。
无论是什么领域,大众点评和学者点评,都会有一定的落差。陈凯歌最受大众所推崇是《霸王别姬》,然而论起业内地位,不少人没听过的《黄土地》其实国际国内都比《霸王别姬》要高。
当代学者孙琴安编辑了《唐人七绝选》,其参考历代诗评和学术论文,据此归纳出唐人七绝六大家,分别是:王昌龄、李白、刘禹锡、李益、杜牧、李商隐。
看看部分诗评家的评价:
胡应鳞《诗薮》:七言绝,开元以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如《夜上西城》、《从军北征》、《受降》、《春夜闻笛》诸篇,可与大白、龙标竞爽。
《诗源辨体》:七言绝,开、宝而下,足称独步。
《唐诗别裁集》:七言绝句,中唐以李庶子、刘宾客为最,音节神韵,可追逐龙标、供奉。
《越缦堂读书记》:若论绝句,则李十郎之雄浑高奇,不特冠冕十子,即太白、龙标亦当退让。
王士祯《唐人万首绝句选》:“七言,初唐风调未谐,开元、天宝诸名家无美不备,李白、王昌龄尤为擅场。中唐之李益、刘禹锡,晚唐之杜牧、李商隐四家,亦不减盛唐作者云。”
明清诗评家评选“唐人七绝压卷”时,李益有两首七绝被提名,分别是《夜上受降城闻笛》、《听晓角》。
1、《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胡应麟盛赞此为中唐七绝之冠。据《旧唐书·李益传》记载,这首诗在唐代当时影响很大,“天下以为歌辞,供奉朝坛”。
2、《听晓角》
边霜昨夜堕关榆,
吹角当城汉月孤。
无限塞鸿飞不度,
秋风卷入小单于。
——这首诗最高一句大爱,《小单于》乐曲的声音呜咽悲凉,卷入素杀的秋风之中,使得由塞北南归的鸿雁(塞鸿),再也不敢飞越这关城,“卷”字用得妙。
3、《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
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
一时回首月中看。
——这首诗和《夜上受降城闻笛》极为类似,也是边塞七绝名作。现代网民评边塞诗总以豪迈气概为标准,可谁又会怜悯长年驻守边疆、生死未卜的士兵呢?
李益边塞七绝在古代名气极大,切中了古人的心声。如今名气降低,可能是今人条件转好,缺乏共鸣。
4、《度破讷沙》其二
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
——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战士的盔甲银鳞一般,在日照下的沙漠里寒光闪闪,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
5、《写情》
水纹珍簟思悠悠,
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
任他明月下西楼。
——清人郭麐:李益“水纹珍簟思悠悠……”含思凄惋,命意忠厚,殊不类薄幸人。(《灵芬馆诗话》)因为霍小玉传,李益一度被骂为和元稹齐名的渣男。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这句在网上火过一段时间。
6、《上汝州郡楼》
黄昏鼓角似边州,
三十年前上此楼。
今日山城对垂泪,
伤心不独为悲秋。
——登高望远,触景生情。境界苍凉,寄意深远。“伤心不独为悲秋”,很有诗韵的一句,不为悲秋,为什么呢?或者是怀念边塞岁月,或者是时局。
7、《春夜闻笛》
寒山吹笛唤春归,
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
不待天明尽北飞。
——李益被贬南下,中途闻笛欲泪,大雁急不可耐的北飞回营。将自己的心思投向了大雁,含蓄悠扬。
8、《宫怨》
露湿晴花春殿香,
月明歌吹在昭阳。
似将海水添宫漏,
共滴长门一夜长。
——李益七绝很像王昌龄,边塞、宫怨诗题材能紧随其后,当然其实都有所差距。
王昌龄的宫怨诗到如今尚且不受大众喜爱,更何况李益的,宫廷悲哀,还是脱离如今时代了,今人体会不到。
9、《隋宫怨》
燕语如伤旧国春,
宫花一落已成尘。
自从一闭风光后,
几度飞来不见人。
——怀古诗与宫怨诗的结合,李益对隋宫前的春燕呢喃,颇有感触,便以代燕说话的巧妙构思,抒发吊古伤今之情,这首也算是中规中矩的上层佳作,和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句相比,差了点。
七绝六大家里,李益可谓是垫底的存在,且不说王昌龄李白杜牧,对比刘禹锡李商隐就差了不少,可惜王维七绝数量太多,而杜甫白居易七绝又受到明清部分唐音学者的偏见。
10、《行舟》
柳花飞入正行舟,
卧引菱花信碧流。
闻道风光满扬子,
天晴共上望乡楼。
——扬子江上风光再美,也终究不是故乡,天晴共上望乡楼,也是很唯美的诗句。
kevin
· 上海王之涣那两首诗是唐诗里面第一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