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99赛季是波波维奇和邓肯加入球队的第二年,通过一年的磨合,波波的双塔就在nba大杀四方并夺冠。
当时nba的背景:长达8年的公牛王朝解散,帮主退役,联盟又回到群雄割据时代,98-99赛季被缩水到常规赛只有五十场,马刺队后程发力拿下了37胜13胜的联盟最佳战绩.最后在季后赛里以十五胜二负的战绩夺得总冠军.这是双塔战术第一次真正意义拿到nba总冠军的赛季。
回顾一下当时马刺阵容:
蒂姆-邓肯23.2分51.2%命中率11.5板2.8助大卫-罗宾逊15.6分48.11%命中率9.9板2.5助艾弗里-约翰逊12.6分49.09%命中率2.5板7.4助肖恩-埃利奥特11.9分44.44%命中率3.4板2.6助贾仑-杰克逊8.2分37.66%命中率2.4板1.1助马里奥-埃利7.9分37.88%命中率3.5板2.9助马里克-罗斯2.7分36.36%命中率2.3板0.2助
杰罗米-科尔西2.6分35.48%命中率2.1板0.3助斯蒂夫-科尔2.2分25.93%命中率0.8板0.7助安东尼奥-丹尼尔斯1.8分42.86%命中率0.7板1.1助维尔-佩尔多1.1分55.56%命中率2.3板0助杰拉德-金0.5分60%命中率0.5板0.1助
所谓双塔战术,就是依靠两名大个子球员执掌内线的一种打法,左右低位各一人或者高位低位各一人,两者相辅相成,双塔球员使用本身的身高臂展优势完成比赛中的禁区优势。
在防守上,两大高度可以在威慑进攻球员以及补防封盖的方面完成任务;篮板上,两大高度的篮板控制力可想而知比一名中锋要占优势;进攻上,双塔战术在高举高打的情况下具有相当大的优势。
进攻战术
其一,一名大个子球员A站高位,另外一名大个子球员B在内线要球,A将球直接送到B手中,接着A向内线直接切入,B选择传球给A,由A完成上篮或者扣篮得分。或者B选择单打防守球员,而A在B出手的时刻,迅速向篮筐方向移动,凭借高度获得进攻篮板的优势。
其二,A站罚球线附近高位,B球员内线要位,B突然向底线移动摆脱防守球员,而A通过高度优势直接过顶绕过B身前的防守球员把球送到B手中,B直接上篮或者扣篮得分,而A同样在B出手的时刻冲到内线尽可能获得进攻篮板。
其三,A站低位接外围球员喂球单打,B球员站弱侧低位,当A遭受到球员包夹时,传球给B完成得分,或者B直接走半圆弧移动到篮筐正面,接A传球后投篮得分,同样可以B在篮筐正面获得球后,A迅速移动到原先的无球侧低位,B重新把球回到A手中,由A完成得分。
防守战术:
其一,大个子防守球员A单兵顶防进攻球员,当进攻球员企图用假动作或者脚步倚靠等手段摆脱A球员完成进攻的瞬间,大个子防守球员B上前补防完成封盖。
其二,A防守的时候,B直接上前包夹,利用两大高度相对肢体长度的优势造成进攻防持球球员失误。
其三,有球侧A采取站前防守进攻防球员,而B球员在弱侧低位相对靠近篮筐位置落位,一旦进攻方内线球员获得外围的过顶传球避开了A则B已经上前包夹。
其四, 有球侧A采取站前防守进攻防球员,而B球员在弱侧低位相对靠近篮筐位置落位,如果发生进攻方企图过顶绕过A球员把球送到禁区,B球员立刻上前包夹,通过A和B两名大个子球员前后干扰进攻方内线要球球员,直接造成无法接球或者接球失误。
双塔战术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便是进攻上,至少其中一个高度需要拥有高位能力,否则的话,只不过是内线两大站桩,而缺少进攻战术上的纵深度,那么进攻就很难打得开;而除此之外,娴熟的传球能力与篮板意识同样是双塔战术必需的两个重要因素。
优点:
1、双塔吸引包夹,从而在外线产生大量的空挡,其他球员可以轻松投篮;
2、错位可以强打。
要求:
1、一个中锋中投很准,另一个中锋在篮下背身单打能力强,即双塔要有一位要具有高位进攻能力,增加战术上的纵深度,进攻上才能打得开。
2、双塔要有娴熟的传球能力与篮板意识。
3、篮下攻击时,双塔保持在篮框的一左一右,或一高一低,这样能最大限度的控制篮下的范围,不要挤在一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