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燕云十六州是怎么被明打下来的?是北宋得到燕云十六州难,还是明朝更难

avatar
关注

明太祖的军事战略眼光远非赵匡胤可比。而且朱元璋非常敢于冒险,他自己夹在陈友谅,张士诚两大强敌之间,即使面对张士诚毫无优势可言,更别说陈友谅。但是朱元璋就有魄力去虎口拔牙,主动以弱击强,20万主动去打陈友谅的60万。

这局面要是给赵匡胤,他敢去先打陈友谅吗?

而且北伐蒙元之前,朱元璋整整花了三年才艰难击败强敌张士诚,人困马乏,军队极其需要休整补给。

而且当时已经进入冬季,北方的冬季冰天雪地,这时候去北伐真的是太冒险了。当时基本上朱元璋的手下大将们都不愿意立即北伐蒙元。二朱元璋却坚持马上北伐。原因是现在是北方军阀们混战最激烈的时期,如果再过半年,一年,两年,那时候,北方某个军阀灭掉各个其他军阀,统一北方,大明再去北伐,将要面对巨大的困难,那时候北伐即使要取胜,也要付出十倍的代价。现在北伐正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他个措手不及!风卷残云,秋风扫落叶,势如破竹。

对于北上作战的战略部署和进军路线,朱元璋作了审慎的筹划。他首先征求诸将的意见。平章常遇春提出长驱直入,直捣元朝大都(今北京)的主张。朱元璋认为这是一个轻敌冒进的方案。他根据当时元朝在中原、西北的兵力部署,以及各部之间的关系,和各部内部的政治倾向、军事实力,认为元建都百年,城守必固,若悬师深入,不能即破,顿兵于坚城之下,粮饷不继,援兵四集,进不得战,退无所据,必然陷入被动之中。为此,他提出稳扎稳打,渐次推进的北伐战略:“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天下形势,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则彼势孤援绝,不战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云中、九原以及关陇可席卷而下。

大明为什么能够完成中国历史唯一一次从南到北一统天下,为啥能一年不到就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收复汉人王朝四百五十年的燕云十六州,跟明太祖朱元璋这位绝世天才的军事谋略眼光和极强的军事嗅觉密切相关。

历史区陈友谅
发布于安徽阅读 5193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谢总那小子真帅

· 江西

当时的手下将领都不想立马北伐?是朱元璋力排众议?请问有史料支撑这个观点吗?我去年也碰见一个这么说。追问了他几十楼。也没见拿出来。

亮了(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唐古拉07

· 浙江

平推,走着走着就收复了。元末乱世很奇怪,一大堆帖木儿自己在北方打生打死,自己打出猪脑花来,最后都嗝屁了,连元朝也嗝屁了。一大堆义军在南方打生打死,自己打出猪脑花来,最后老朱赢了。然后就北伐了,气吞万里山河了。明军未深入漠北河西之前,王宝宝面对明军,表现很菜的。

亮了(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