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鞋日记】李宁 利刃2实战测评——场均20分的二轮秀 值得期待

avatar
关注

得有一个多月没写实战测评了嘿嘿嘿

这次测评的主角是李宁电商部门给产品总经理送了几百个水果篮之后换来的带䨻的市售作品——利刃2

(手动狗头 以上文字纯属个人YY 如有冒犯 本华莱士和徐鲸鱼负全责)

 

废话不多说 看鞋

先看颜值

非常修长的鞋型 配色搭配的也不错

整双鞋的外观我觉得有点像一把武士刀被横着放在刀架上

(但是为什么觉得看上去这个刀架比刀更贵重啊哈哈哈哈)

很多人看到这双利刃2的鞋面会觉得上面的镂空花纹有点闪击7的味道

但我作为守望先锋的忠实玩家

脑子里全是源氏的S技能以及无限循环的那句“利刃随人”的游戏语音哈哈哈

 

接下来是实战性能方面

本人身高183体重180 小区德罗赞

利刃2目前实战了快两周了 室内贴皮瓷砖地以及保养一般的室内木地板都有实战过

先看一下外底

外底纹路由许多直线和叉叉组成

外底材质稍微有一点硬

抓地方面说实话让我有点蛋疼

利刃2的外底在完全干净不沾灰的情况下抓地非常生猛

指哪停哪 丝毫不拖泥带水 蹬地时那摩擦声也是清脆悦耳哈哈哈

但以上情况和高中物理题里的前提一样

只存在“理论上的假设”

现实生活中我们大部分人都很少有机会进入那种保养特别好的比赛级别的场地

如图所示 这个外底及其容易粘灰

注意啊 我说的是粘灰 而不是以往经常遇到的吸灰

就很奇怪的是 这个灰尘只会粘到接触地面的纹路上 而很少会被吸到纹路缝隙间

而且这个灰是粘在外底上的 一撮一撮的 随便用手抹一下还没法抹掉

也就造成了你在实战时外底纹路和地面之间永远搁着一层灰

导致抓地性能大打折扣

当然解决的方法也有 我是直接在打球前就往地上倒一堆松香粉 拿鞋子在上面来回摩擦几下 提前让松香粉粘到外底上 让灰尘没有地方可以粘

接下来是中底方面

配置是全掌Lightfoam 前掌䨻

首先是大家可能相对更关心的前掌

我实战几次下来后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有点像那种比较薄的Zoom

拿了家里所有带前掌Zoom的鞋来对比跑跳了一下

得出的结论是强于复刻版AJ13的前掌Zoom 弱于威少1的前掌Zoom 介于两者之间

用脚踩是能非常明显的感觉到这块䨻的存在的

打球时在做一些防守滑步时也能感觉到利刃2的前掌回馈是明显强于那些前掌纯Lightfoam的鞋

但在做一些大力蹬地后的直线突破时

最后那一下压缩后的回弹总感觉比起驭帅13䨻和14䨻差了点意思

不过有一点我觉得利刃2的前掌做的还挺好

就是外面一圈Lightfoam和中间䨻兼容的非常好

不会像钩子鞋那样让你明显感觉到Phylon是Phylon气垫就是气垫

(也不知道是Lightfoam同化了䨻还是䨻同化了Lighfoam哈哈哈)

总的来说 如果你想入手利刃2的理由就是盯着这块䨻去的

那可能上脚实战时的体感会略低于你的预期

但如果你抛开䨻这个科技亮点去正常地审视利刃2的前掌 其实是做的不错的

后掌的Lightfoam初上脚时会感觉有一点生硬

那种生硬倒不是缓震材料的硬 而是外侧Tpu带来的生硬

(外侧Tpu的硬度和现在装备区可能是人手一双的Kt6低帮差不多)

不得不说的是李宁现在的Lightfoam调教的确实是比前几年软弹了许多

实战了一次外加压马路三次之后 外侧Tpu带来的生硬异物感几乎是完全消失了

后掌的脚感开始变得绵软了起来 前后掌的脚感过渡也是变得非常流畅

而且我个人感觉哈 可能还是因为外侧Tpu的关系

利刃2后掌的Lightfoam的缓震行程和回弹似乎是比那些不包边的Lightfoam更好一些

在实战的时候 时不时会给我一种后掌是材料缓震和结构缓震结合在一起的错觉哈哈哈

当然了 Lightfoam再怎么调教再怎么包边 它始终还是Lightfoam

在好几次后掌大力着地时 那个脚感缓震还是会让我回到现实:它不是顶尖的缓震材料 它只是“还不错”的Lightfoam

关于这个利刃2的中底 再补充几点

中间的镂空在性能上的表现没感觉出来 我觉得大概率只是为了减轻球鞋重量而做的设计

前后掌的重心和落差是比较合理的 典型的团队鞋设计 穿个一两次适应了之后实战跑动起来还是挺流畅挺舒服的

然后就是我上述的所有听上去挺不错的个人感受都是建立在我180斤的体重上的

我个人猜测如果是小体重穿利刃2 可能会觉得脚感偏硬 也可以说需要更多场次的磨合

如果是比我还大的体重穿利刃2 可能存在不够踩的情况

只是个人猜测昂 不是下定论

建议各位如果想入手利刃2并且比较注重中底表现的

还是先去实体店试穿一下比较好

接下来是鞋面部分

首先得夸一夸利刃2的整体舒适度 内衬从后到前都给的非常良心

脚穿进鞋里面去时 那体感只能用丝滑来形容 非常爽

我平时几乎是不怎么会拿实战鞋去压马路的

这双利刃2可能是我这几个月来唯一一双拿来压了两天马路的实战鞋

当然相对应的透气性就没有鞋子外观看上去那么好了

先说一下这套连标两个科技英文字母的鞋身中段的锁定系统

简单来说就是鞋身中段一共5个鞋带孔

然后内里的内靴和最外层的Mono纱之间 还加了一层应该是人造革的材料

中间这块黑色的材料的两个上端是和最外侧鞋面缝合在一起的

下面则是独立的

图中的鞋带孔我用数字标了出来

你在拉紧2号4号5号鞋带孔时 带动的是最外层的鞋面

拉紧1号3号鞋带孔时 既能带动最外层鞋面也能带动中间的人造革

可能你会觉得这么做就是单纯为了增强侧向支撑和包裹

但我个人觉得哈 因为Mono纱材料的支撑一直以来都是比较差的

不单指李宁的 其他各国内外品牌用的这种材料其实都差不多 不咋样

基本都是选择会在里面再加一层硬质的材料来保障支撑的

所以利刃2这块夹层人造革的存在我觉得是应该做的基操

这套鞋带系统我觉得设计的意义在于可以让你灵活自由的调节鞋带松紧度来达到适合自己的包裹

举个例子哈 大多数的鞋我如果觉得最中间包的有点太紧了 想把图中3号鞋带孔那里弄松一点 那它上面的2号和下面的4号处的包裹其实多多少少都会被带动一些

而利刃2这样的设计就可以非常有效的避免这种情况 简单说就是调节松紧时可以更精确一点

鞋带是圆形鞋带 实战的时候完全不会松 真不戳啊!

鞋舌厚度也相当可观 不会出现任何勒脚背的情况

(哎呦谢天谢地了 这次宁子终于是解决了圆鞋带勒脚背这个高难度课题了)

就是由于上面提到的系带系统够精确 加上鞋带材质摩擦力较大

导致这鞋带系起来有一点勒手诶 大冬天的 你们懂的 有点疼

(无伤大雅 我宁可牺牲我手部的舒适度来换取我脚部的舒适度哈哈哈)

鞋身后半部分的锁定没有任何问题

虽然内里没做什么小枕头的设计 但没有不跟脚的情况发生

鞋帮上的两个鞋带孔全部系紧之后 束缚感明显

我穿着时左脚一直会感觉有一点点卡脚踝(右脚倒是没有)

如果和我一样平时更喜欢低帮的实战鞋的话 可以不系最上端的鞋带

最上面的鞋带如果不系的话 也不会出现锁定和包裹直接一下垮掉的情况

前掌的静态包裹挺不错的 也不宽 正正好贴合在我的脚的周围

没有任何的卡脚的不适感

侧向的支撑对于我来说倒是有点不太够用

即使中底的塑料Tpu有小面积的向上包覆到鞋面

即使Mono纱里面还加了一层薄薄的加固材料

依旧抵挡不住Mono纱这种材料的疲软

每次做侧向急停的动作时 总感觉鞋面横向撑住我的脚的那个速率有点迟缓

再加上我最上面提过的粘了灰就直接萎的外底

真的让我有一点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前掌的防侧翻倒是挺稳的

外底有明显的防侧翻角 Tpu也有上包

前掌外侧Tpu中间在常规弯折点处做了两个弯曲弧度

这个还挺细节哈

前掌内侧是做了大面积的材料加固的

你说这加固如果是放在外侧那该多好啊!!!

利刃2整双鞋的实战体验部分是唠完了 各位兄弟如果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哈

说一下我个人对这双鞋的看法吧

整双鞋无论是配置还是场上适合的位置其实和驭帅15都是比较类似的

我自己打3号位比较多 平时打打半场以及强度中等的全掌

穿这利刃2完全够用

如果拿NBA球员的个人水平来定位利刃2

我觉得步行者的布罗格登就非常合适

出身不咋滴 二轮新秀(利刃2电商款出身)

全明星级别的个人数据(前掌䨻昂 很大一块的)

实际表现肉眼可见的强于普通球队首发(利刃2的整体表现远超平均水准实战鞋一大截)

但又肉眼可见的离全明星有差距 也很难成为球队长期老大

(利刃2的前掌侧向支撑就像布罗格登的年龄一样 是制约它跻身第一档实战好鞋行列的客观因素)

购买建议就是想入手就可以入手 利刃2还不错的

即使是双十一首发那天用完券之后四五百入手

性能也对得起这个价格的

但千万别看到有䨻就无脑冲 实战鞋还是得看整体而不是单方面的配置

有机会就动动身去实体店试试 看再多别人的测评都不如自己上脚试一试

码字不易走过路过的兄弟麻烦点个推荐再走啊~

运动装备国产篮球鞋推荐JRs测评之实战篮球鞋
发布于浙江阅读 81692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奥术大师多说的

· 云南

这双reddit测了,抓地和缓震都不太行,都是79分,其他还不错,重量也稍微重了点。

亮了(0)
查看回复(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头沾湿无可避免

· 广东

这鞋没那么强 也没那么差

亮了(0)
查看回复(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