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支球队12支欠薪,中超联赛需要下猛药进行改革了。

avatar
关注

从去年开始中超联赛就开始出现投资商暴雷、股改不顺,去年苏宁夺冠后解散,今年河北、重庆、广州三只球队都无米下锅接近退赛,还有好几支球队爆出欠薪等等。

经过10年金元足球,中超已经成为一个超级泡泡,从19年开始的降薪来的太晚也太拖沓。疫情加上一些房地产政策使得本就在破裂边缘的中超联赛雪上加霜,既然已经快要死了,就不如直接一剂猛药将改革一步到位吧。

中超最大的改革是让中超活下去的限薪降投入。考虑我国的经济状况,我认为中超各俱乐部在一线队每年的总支出不应超过3亿人民币,其中的一线球员(包括国内球员、入籍球员和外援)的总工资不得超过总支出的60%。

所用的猛药就是本赛季结束后,将所有俱乐部球员合同熔断重签(2年内的新老合同差额可以受保护,但分5至10年分期支付),明年开始所有的俱乐部支出全部在设定的红线一下。并且每个俱乐部至少提交5000万的工资保证金,打入足协专用账户,当出现欠薪超过3个月的情况时动员俱乐部保证金进行支付。

对于3亿元的支出红线,我认为现阶段中超各俱乐部每6000万分红还是能保证的,北上广的球队每年另外1亿元的收入也能做到,其它俱乐部2000万到5000万额外收入,这样算下来每支球队的投资人每年支出1~2亿元,对于大部分球队投资人来说还是能承受的。

发布于北京阅读 62924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风中的张飞

· 天津
胆小鬼哥没成绩,你怎么能拉球迷来看球让球迷花钱买东西??没一定的支出怎么会有成绩???   其实在联赛收入远低于合理支出的情况下 冠名是个很好的方式,让有钱的俱乐部出钱养着球队也算是一种广告。等球队自己造血能力上来了,自己挣的钱占支出大头时再去中性名也不迟。收起

没成绩球迷就不会花钱,那欧洲一众中小俱乐部都得躺下,咱的流量明星唱跳那揍性照样挣钱,为嘛?想想吸引客户群体+培养客户黏度去。现在有想的么?“等俱乐部自己造血上来了”,打94职业化以来一直有冠名,哪家做到真正自我造血了?要我说中性名改的太晚了,应该中超元年就做。

亮了(51)
查看回复(2)
回复
discusser-avatar

风中的张飞

· 天津
红杏春意浓中超想要靠分红维持俱乐部运营不太现实,楼主按疫情前的中超收入来划分降薪中性名后的俱乐部分红是不对的,那时候中超球市火爆,中超赞助也多,还有体奥动力的120亿大合同,一年下来钱是不少赚,但是现在这么一番折腾后,外援流失,联赛质量下降,必然导致球市遇冷,你用恒大入主之前的联赛来衡量就行了,那时候一张球票多少钱?那时候连央视都不播中超,更别提体奥动力的大合同,现在体奥动力这个已经解约了,至于转播收益,你觉得这些网络平台一年能给多少?腾讯,爱奇艺等等,一年能给一亿吗? 再说球票,你觉和一场多少钱合适?2010年中超16队总共分红4640万。好好记住这个数字,中超有现在的收益是高水平外援带来的,离开这些,质量急剧下降的中超收益也必然大幅下跌收起

因为有了当初乐视16赛季一年就赔13亿(13.5的版权,营收5千万)的经典案例,现在其他新媒体当然不敢再扔钱了。中超市场并不大,即便金元巅峰时,只不过投资人自嗨罢了,也许他们是想学互联网那样先砸钱再割韭菜,然后联赛球迷们意志坚定“你扔钱我喊好,掏钱?没有”

亮了(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