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元甲》:槽点很多,却是李连杰功夫电影最后的巅峰
这一拳二十年的功夫,你们挡得住吗?
2006年1月26日上映的贺岁片《霍元甲》,是李连杰的最后一部武术电影。
然而,《霍元甲》当年的风波和争议不断,豆瓣评分在15年之后才勉强冲到7.0,上映后还曾被霍元甲后人告上法庭。
因为李连杰对《霍元甲》赋予了极大的期望,在电影中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和人生理念;而且上映时为了增加排片,把140分钟的导演剪辑版,剪到了104分钟,删减了很多重要内容。
后来,《霍元甲》的评分渐渐提高,都是网上看了140分钟完整版观众的功劳。
相比当年的《黄飞鸿》、《太极张三丰》、《精武英雄》等功夫经典,《霍元甲》从整体品质上来说,算不上李连杰的代表作;可是单论武打品质,它仍是最顶级的,甚至可以说是李连杰功夫电影最后的巅峰。
在《霍元甲》之后,李连杰还出演过10几部电影,大部分都是动作电影,包括2020年才上映的《花木兰》。
在武打戏的品质上,没有一部能达到《霍元甲》的高度,包括2011年的3D武侠电影《龙门飞甲》。
李连杰是《霍元甲》男主角,还是出品人,全片最大的决策者;武术指导是天下第一武指袁和平,片中的对手有马中轩、陈之辉这样的内地功夫高手,还有澳泰英德等多国的国际高手。
《霍元甲》的武打风格,介于《黄飞鸿》和《精武英雄》之间:《黄飞鸿》潇洒写意,《霍元甲》更硬桥硬马;《精武英雄》融会中西,《霍元甲》则更传统精纯。
在140分钟的导演剪辑版《霍元甲》中,有10多场武打戏,包括邹兆龙的那场擂台战,但不包括那些练功和小孩打架的镜头。
开场武打大戏,是在高层擂台上和童年对手赵健的对决。
这场主要就在于对手的实力强悍,能够展现那种拳拳到肉的质感;另外就是那座两层楼高的擂台,李连杰没用替身,甚至威亚也没吊,打得是精彩又刺激。
之后,霍元甲连场擂台大战,狂刷数据,渐渐打出了津门第一的名号,收了很多徒弟,同时也迅速败光了家产。
第二场武打大戏,是替徒弟出头,霍元甲在朋友农劲荪的沽月楼,挑战津门最强的对手秦爷。
此前,李连杰最精彩的刀战,应该是《太极张三丰》中对钱小豪的那场高塔对决。电影中的张君宝,为了救人,同时满怀被兄弟出卖的悲愤,所以打得非常壮烈。
《霍元甲》这场刀战,霍元甲被津门第一的欲望压抑太久,加上徒弟的蒙蔽,到了一个入魔的境界,几乎是佛挡杀佛。而且签了生死状,两人都是玩命对砍,十分凶险,霍元甲的刀都被砍断两次。最后肉搏的时候,惨烈更甚,秦爷的胸骨被打凸,各种坛坛罐罐和木架都打得粉碎,视觉效果十分震撼。
第三场武打大戏,就是霍元甲在山村思过的时候,遇到邻村的壮士来闹事。相比之前的凶狠霸道,这时的霍元甲开始收敛杀气,不再一味进攻,而是防守反击,用巧劲以柔克刚。
很明显,这里是李连杰对《霍元甲》最核心的思想表达,让霍元甲由一个好勇斗狠的武夫,渐渐成长为一个胸怀天下的武术家。
还有印象最深的一场打戏,是霍元甲迎战四国高手,一挑四,连打五场。
其中,前面三位欧洲高手分别是拳、枪、剑;之后是用三节棍对日本的武士刀,再加赛一场徒手肉搏。
这场武打战,霍元甲全胜在一个巧字,特别是红缨枪对欧洲长枪。
红缨枪不够长,所以霍元甲刻意近身攻击;对手大怒,折断长枪,这时候红缨枪更长,霍元甲适时的退到一个对手攻击不到的距离,轻松把对手逼退。
最后的压轴大戏,作了最细致的刻画,打得也最久。
连续的三场大战,展现了李连杰全能的武艺。从红缨枪到中国长剑,再到精钢三节棍;中间一度被砍成两截短棍,还互换武器用了对方的日本武士刀。
其中难度最高的三节棍,李连杰舞得行云流水,虎虎生风。
如果不去在意观众吐槽李连杰的那些说教和强行思想输出,《霍元甲》的武打戏仍是值回票价的。
钓比不中大师
· 安徽李连杰是真的全能,这一部电影过足了使用不同风格兵器的眼瘾
布鲁大帝
· 上海这部片子,打戏没得说,李连杰可以从武功的动作神态上充分展示出角色的心态变化,不同境界。有生之年这么精致的打戏我们还能看到复刻吗?恐怕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