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灭亡后宗室下场最惨的是哪个?
南吴杨行密家族,北周宇文皇族,秦始皇全家,前赵匈奴刘氏,后赵石氏,前蜀王氏,后唐李家,隋朝杨氏皇族,南朝宋刘氏皇族,西晋司马氏皇族
【杨行密家族】
最惨的,没有之一。别的家族就算被杀得精光,好歹也是痛痛快快的死。而杨行密家族是自相乱lun后,过了很多年煎熬后才死。男女老幼,似乎无一幸免。升元六年,李昪迁其子孙于海陵,号永宁宫,严兵守之,绝不通人。久而男女自为匹偶,吴人多哀怜之。——《新五代史》周显德中,李景闻周师渡淮,虑杨氏为变,使人尽杀之。——《旧五代史》显德三年,世宗征淮南,下诏抚安杨氏子孙,而李景闻之,遣人尽杀其族。……杨氏遂绝。——《新五代史》
——
【北周宇文氏】
不光宇文泰的男性后代全部被隋文帝杨坚杀光,而且自宇文泰祖父以下的男性后代也全部灭了。
后来杨坚为了表示自己的“宽宏大量,如天一般的胸襟”,封了一个宇文氏族人宇文洛作为二王三恪之一,来继承宇文家的香火。
最后封的宇文洛和宇文泰的关系已经极其疏远了。疏远到什么地步呢?宇文洛的祖父宇文仲和宇文泰的父亲宇文肱是堂兄弟的关系。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以妇翁之亲,值周宣帝早殂,结郑译等矫诏入辅政,遂安坐而攘帝位。其时虽有尉迟迥、宇文胄、石愻、席毗、王谦、司马消难等起兵匡复,隋文犹假周之国力,不半载殄灭之。于是大权在手,宇文氏子孙以次诛杀,殆无遗种。今以周书考之: 周文帝子,除宋公震、谯王俭、冀公通先卒,卫王直先以罪诛外,赵王招、陈王纯、越王盛、代王达、滕王逌皆被杀。而并杀招子员、贯、干铣、干铃、干鉴等;纯子谦、让、议等;盛子忱、悰、恢、懫、忻等;达子执、转等;逌子佑、裕、礼、禧等。而震之子实、俭之子干恽、通子绚亦被杀。于是周文帝子孙尽矣。 节闵帝一子康先死,其子湜亦被杀。于是节闵子孙又尽矣。 明帝子毕王贤、酆王贞皆被杀。并杀贤子宏文、恭道、树娘等;贞子德文等。于是明帝子孙亦尽矣。 武帝子汉王赞、秦王贽、曹王允、道王充、蔡王兑、荆王元皆被杀。并杀赞子道德、道智、道义等;贽子忠诚、靖智、靖仁等。余本无子。于是武帝子孙尽矣。 宣帝子静帝既为隋文所害,余子邺王衍、郢王术皆幼而被杀。于是宣帝子孙又尽矣。其宗室内:宇文胄以起兵应尉迟迥被杀。又宇文洽、宇文椿及子道宗、本仁、邻武、子礼献等;宇文众及子仲和、熟伦等,皆被杀。惟宇文洛以疏属幼年,得封介国公,以为隋宾。未几,又毙之(此处赵翼所说有误,宇文洛没有被杀。五代时宇文洛子孙宇文颉依旧担任介国公)。于是宇文之宗族,亦无在者。窃人之国而戕其子孙至无遗类,此其残忍惨毒,岂复稍有人心! ——清·赵翼众字干道。保定初,封天水郡公。少而不惠,语默不常,人莫能测。隋文帝践极,初欲封为介公,后复诛之,并二子仲和、孰伦。——《周书》及静帝崩,隋文帝以洛为介国公,为隋室宾云。——《周书》
赵王宇文招之女千金公主远嫁突厥(后被丈夫都蓝可汗所杀)。在国破家亡后,公主曾写下一首《书屏风诗》。我每读此诗,未尝不为公主的悲惨遭遇感到难过。
全诗摘录如下:盛衰等朝露,世道若浮萍。荣华实难守,池台终自平。富贵今何在?空事写丹青。杯酒恒无乐,弦歌讵有声。余本皇家子,漂流入虏廷。一朝睹成败,怀抱忽纵横。古来共如此,非我独申名。惟有《明君曲》,偏伤远嫁情。
· 重庆
明明是商朝王族,周武王直接把一个大国封给商王族。灭其国不绝其祭。
双子泡面
· 上海分封制就是这样的,宣战有个理由,战胜按照宣称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