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解析三代蜘蛛侠:mcu毁了蜘蛛侠吗?
mcu真的“毁了”蜘蛛侠吗?蜘蛛侠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英雄?为什么斯坦李认为02年《蜘蛛侠》是最好的蜘蛛侠电影,但却认为汤姆赫兰德是最好的蜘蛛侠?
作为一个从小就从地摊买盗版美漫连环画,8岁就开始看各种超级英雄电影和动画,直到今年快20年的粉丝,我直接说结论:漫威不仅没毁蜘蛛侠,甚至从某种角度挽救了这个角色的真人影视。荷兰弟不仅不是所谓的最烂蜘蛛侠,他甚至是三人当中地位最高和最重要的一位蜘蛛侠。接下来说原因。你要觉得有道理就点个推荐,没道理就当看个乐。
首先要先看看,蜘蛛侠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英雄,他是怎么诞生的。
下面这几个故事都选取斯坦李传记《漫威之父》和纪录片《漫威75周年:从俚俗到全球》。为了避免杠精我先挑明出处。
其实蜘蛛侠这个角色,他身上有很大一部分灵感来源于《神奇四侠》。1960年dc创造了第一个英雄团体正义联盟以后,那时还是个编辑的斯坦李接到了老板马丁.古德曼的要求:创造一个漫威的超级英雄团体。那个时期的dc是美漫唯一的王者,而漫威只是当时dc众多的模仿者其中一个很不起眼的作坊。这也是为什么你能在很多漫威角色身上看到dc英雄的影子,因为那个时候的dc走在时代的前面。
而斯坦李接到这个要求以后,他秉着“反正最后一票,老子彻底放飞自我,写完辞职”的想法,创造了漫威第一个,也是漫威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英雄团体《神奇四侠》。这部漫画里面他赋予了四个迥然不同角色四种完全不一样的个性,他将超级英雄的形象世俗化,去神化,生活化,四个人几乎天天都能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乃至大打出手,但在最后你总能在他们身上看到凡人拥有的情感。可以说斯坦李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超级英雄形象。
而基于神奇四侠的成功,斯坦李接连创造了许多颇具争议,但都极其世俗化倾向的超英。直到1964年,在接连完成了雷神,钢铁侠,浩克等成功的英雄后,斯坦李在当时有了一个极其大胆的想法。
他告诉老板马丁古德曼,说自己已经创造好了一个新角色,叫蜘蛛侠。这个角色是一个青少年英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高中生,而且是一个极度凡人化,带有大量青少年烦恼的超级英雄。马丁古德曼直言他有毛病,告诉他一个小屁孩,尤其一个死宅男更成不了主角,让他放弃这个想法。
但斯坦李没有放弃,于是他将蜘蛛侠的第一期故事插进了一个销量非常普通的漫画《amazing fantasy》惊奇幻想第十五期。由于平台太小,这导致所有漫威员工都不看好这个角色的后续。然而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蜘蛛侠一炮而红,成为了漫威的当家小生,漫威终于有了能和蝙蝠侠超人这两个dc的王牌一决高下的角色。
蜘蛛侠为什么能打破dc的垄断?原漫威总裁吉姆.舒特讲的非常明白:这个角色打破了几十年来父权称霸的漫画时代。
斯坦李让蜘蛛侠自己洗衣服,让蜘蛛侠患感冒(超级英雄也会感冒?),让蜘蛛侠学会害怕,让蜘蛛侠因为青春期的爱情所烦恼。他只是个高中生,只是个孩子。斯坦李原话:他就是个随处可见的高中生,没什么特别的。而蜘蛛侠话痨的设定,原因也非常简单:害怕。作为一个孩子,他只能通过不停的说话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而在他之前,青少年超级英雄就是巴基(经典巴基,不是后面的冬兵),罗宾这种为典型。他们的用处就是到处惹事生非,当猪队友,然后让他们的家长(美国队长,蝙蝠侠)过来擦屁股。蜘蛛侠彻底突破了这个限制。日本动漫那些装逼和拯救世界都是高中生的中二设定,其实漫威已经玩烂了。
了解了这个设定以后,那再来看看三个版本的真人蜘蛛侠。
首先,最为离谱的形象是托比。从形象气质来看,托比演蜘蛛侠时已经27岁,第一部拍一半就已经是高中毕业,然后去报社打工,然后整天愁眉苦脸的苦逼学生。这样一个蜘蛛侠,屌丝形象有了,但他跟青春活力四个字完全不沾边。从外形上来看,他最不像,性格上来说,差别极大。斯坦李为什么喜欢这一部和他笔下完全不一样的蜘蛛侠呢?因为托比虫的剧本内核和他最初创造蜘蛛侠的理念相似,就是以屌丝身份和世俗之心,成为英雄的青少年。加上这一部的蜘蛛侠电影质量非常高。尤其02年。97年在华纳《蝙蝠侠与罗宾》这部世纪大烂片彻底搞臭整个行业以后,超级英雄片就成了毒瘤,大家都不愿意碰。x战警和蜘蛛侠的成功,更是极大激励了这个题材,可以说这部电影对于整个超英题材都是一种极大的正面效果。斯坦李喜欢02《蜘蛛侠》,理所应当。04的蜘蛛侠2也算是非常优秀。
聊到托比,大家都是老版三部曲。事实上,三部曲,只有前两部是真正意义上的经典,口碑与票房剧佳。而08的蜘蛛侠3,直接上图片
第三部的口碑可以说下滑非常严重,票房倒是还凑合,2.5亿美元成本,取得8.9亿美元票房。口碑烂成这样的原因来源于索尼自己。索尼强行在这部电影中插入毒液这个角色,这让电影节奏变得极其混乱,逻辑不通,同时出现了大量的穿帮镜头。托比的蜘蛛侠在形象上本来就吃亏,靠的就是剧本和内核,然而这一部什么都没了,成了纯粹的商业片。问题你要说爆米花,这片子也远不如后面的漫威系列。最终,第三部的口碑暴死导致这个系列不了了之,被腰斩结束。
总的来说托比虫是成功的,他为索尼赢得了口碑和商业成绩,也留下了两部不可多得的经典电影。但隐患也留了下来。托比虫的形象和漫画相差太大,大家(尤其是北美和看过蜘蛛侠漫画动画的观众)没有办法把他和漫画里那个插科打诨的青少年联系在一起,蜘蛛侠这个形象在索尼的引导中变得和漫画越来越割裂,越来越模糊,仿佛成了一个同人系列。大家爱蜘蛛侠爱的不是漫画里那个坐在房顶上,漏出嘴巴三明治,一边打斗一边调侃自己对手,会被青春期问题所困扰的青少年英雄,而是一个逐渐朝蜘蛛侠创作理念当初最为反对的那个形象所转变:一个成人和成熟的超级英雄。如果索尼还有这样的能力拍,那也可以,能找到受众和路人观众。如果不行,又和漫画形象不够贴切,又不能引起漫画粉丝的共情,那就会出现大问题。而这些隐患在超凡蜘蛛侠中全部爆发了出来。
我对超凡蜘蛛侠第一印象还不错,尤其第一部。因为在我这个漫画粉看来,加菲的蜘蛛侠形象虽然也有点离谱(他比托比第一次演年纪还大,而且还得演高中生),但有很多在和漫画贴切。比如启用了格温,蜘蛛发射器,高中生形象,俏皮话和世俗化,都在有意和漫画贴。但这个时候其实毛病已经看出来了。索尼不是漫威,他不是蜘蛛侠的创造者。在复仇者联盟1上映点燃了超英的大热以后,索尼也想学,也想从漫改电影这个大蛋糕上面分一块。于是他们也学,也开始把角色朝漫画搬。但问题在于,他只能画个皮。超凡蜘蛛侠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他抛弃了曾经自己最擅长的剧本深度和人物重度刻画,严肃的剧情,而是想象mcu一样往漫画靠拢。可问题就是,他拍不明白。他只能像加buff一样,用老蜘蛛侠的拍法——学生,被蜘蛛咬,本叔叔死,成为蜘蛛侠,击败反派,然后往上添嘴炮,俏皮话和蛛丝发射器这些漫画设定。这就让超凡蜘蛛侠显得极其平庸,好像很像漫画,但又感觉差点什么。似乎十年前貌似看过。所以索尼花了4年准备时间,2.3亿美元成本,想学漫威开启蜘蛛侠宇宙的开山之作,最终只有平庸的口碑和平庸的票房。
如果说第一部还能是平庸,但起码还算开了个合格的头。那第二部基本上就是滑铁卢了。超凡蜘蛛侠2的问题更严重了。能看出,在漫威的钢铁侠3单人电影票房拿下12亿美元后,索尼明显着急了,第一部还在老老实实铺路的索尼,旧病复发,在电影里面又弄了三个反派。索尼想的很明白,拍商业爆米花我永远也赢不了漫威,而在13年这个时间段,华纳带着dc宇宙气势汹汹的冲过来,为了抢市场抢热度,索尼再次往里面砸角色。但尴尬的是,索尼只有蜘蛛侠和其他衍生品,没有任何一个英雄角色。也不可能临时往蜘蛛侠2里面加迈尔斯这样毫无铺垫的新英雄,这就是自杀,索尼只有往里面不停的扔反派。而为了区分和漫威的风格,索尼想要捡起当年老版蜘蛛侠的风格,试一试悲剧,镜头语言和深度。然而已经被复仇者联盟1,钢铁侠3,美国队长2在电影院那种惊人的视听感受所震撼后的观众,对于超级英雄电影的视听阈值被无形中拔高。大家不爱看近两个半小时黑乎乎又没有笑点的电影。糟糕的是,你真有水平大家也买账(黑暗骑士崛起),但这部片的剧本因为冗杂的反派和格温莫名其妙的转折而显得非常一般,这个剧情有头没尾。两个半小时,我当时买的电影票,我看完是一脸懵,我不知道怎么评价这个电影。媒体也不喜欢这样没有新意没有特色,同时剧情还不怎么样的片子。大部分媒体的评价是,加菲和演员们的表演没问题,但剧情和支线剧情过多,剧本有大问题。口碑褒贬不一,票房上,成本2.5亿,票房刚刚7亿,甚至不如十年前的蜘蛛侠2。更让索尼和超凡蜘蛛侠雪上加霜的是,三个月后漫威的18线角色新片《银河护卫队》,以黑马姿态用爆表的口碑拿下7.7亿美元的票房。14年漫威两部电影美国队长2和银河护卫队,在票房上都压过所谓漫威一哥的蜘蛛侠一头,口碑更是天壤之别。对于蜘蛛侠这个超人气角色来说,毫无疑问这是不及格的。由于口碑的扑街,加上对票房不满意,索尼再次砍掉了这个系列。
到了这个节点,蜘蛛侠的真人影视已经到了一个很危险的时候。连续的平庸之作,dc和mcu的夹攻,要说做宇宙,索尼是条件最差的。漫威已经建立了深厚的基础,复仇者联盟15亿美元,钢铁侠票房12亿,连续的口碑票房胜利证明了漫威已经不再需要蜘蛛侠了。dc手握超人蝙蝠侠,而那时候dc还不是现在这个熊样,期望值和潜力剧佳,看上去要和漫威二分天下的架势。索尼呢?就一个蜘蛛侠。难道要一群蜘蛛侠和一帮反派就要去和整个mcu以及dc硬碰硬?而口碑热度接连不断的平庸,观众已经不再期待蜘蛛侠了,超英市场已经饱和,大家看够多了。漫威一年三部稳定输出,dc那边马上要祭出蝙蝠侠大战超人这个巨型核弹,以及后续神奇女侠,闪电侠等角色。蜘蛛侠的真人影视已经很难有了生存的境地。他要么就不上,要么总会有跟漫威或者dc硬碰硬的机会。索尼的蜘蛛侠已经没有这个能力再去碰了。这个时候的蜘蛛侠真人电影就像一个过了气的明星,失去了生机。没有联动宇宙,你拍什么大家都能猜到,你怎么拍也能猜到,看一眼你预告片全猜出来了,而且一猜就猜对,越来越无聊。
就这个架势,迟早有一天蜘蛛侠真人影视会布超人的后尘。作为同样的超人气英雄。从里夫的超人3开始,超人电影几乎一直扑,扑到钢铁之躯。而作为美漫元老角色,超人在这个超英电影井喷的年代已经快8年没有真人电影了。超人和后面bvs的教训已经说明白了,再有人气的角色,再大的ip哪怕你蝙蝠侠,你拍不好电影,拍的不好看,大家就是不买账。没有什么所谓放出ip就能赚钱的神奇宝贝。蜘蛛侠再拍下去,也就是打完这个打那个,打完那个打另一个。不停的重启,本叔不停的死,帕克不停的被咬。有其他英雄吗?没有。有联动吗?没有。直到有一天拍成蝙蝠侠与罗宾,彻底完蛋。超凡粉丝现在动辄批判荷兰弟说蜘蛛侠要自己解决问题,殊不知是索尼自己要求rdj加入第一部蜘蛛侠,是索尼自己要求有其他角色进入蜘蛛侠电影,这都是索尼自己的主意,不是什么漫威在搞索尼。索尼和漫威比某些唯粉聪明太多,他们才知道现在这个时代的观众,那些真正不发言不说话的观众们,爱看什么,想看什么。
而到了2015年,情况发生了变化。在接连不断的受挫以后,索尼和漫威达成了协议,蜘蛛侠以租借形式回归mcu,在两个宇宙进行联动。新蜘蛛侠则由汤姆.赫兰德,也就是后面被大家称呼的荷兰弟扮演。在最初选角公布时,可以说荷兰弟遭到了诸多的非议。当然,漫威选角这一点从来都是手拿把攥,更别说是蜘蛛侠这样的亲儿子了,漫威怎么可能不下心血去选。2016年的美国队长3,荷兰弟的蜘蛛侠第一次登场。可以说在仅有的20分钟出场时间里,荷兰弟就已经打消了所有人的疑虑。北美蜘蛛侠粉丝们对荷兰弟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孩子就是从漫画书里面走出来的蜘蛛侠。最终美国队长3票房口碑双丰收,完全压过了同年的bvs和福克斯的天启,可以说这一次登场,索尼和漫威都赚到了。而接下来的蜘蛛侠个人电影,也成为了蜘蛛侠这个角色的关键。
可以说这一点上,索尼想的相当明白。我国有句话叫“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看来索尼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在荷兰弟的蜘蛛侠形象大获成功后,他和mcu已经形成了很深的联结。这个时候,索尼更没有能力掌控蜘蛛侠个人电影了。所以两边的方法是,由漫威全权掌控荷兰弟蜘蛛侠的个人电影系列,而索尼负责出钱收票房。索尼对漫威的要求只有一个,就是每一部必须加入mcu的角色,第一部必须有钢铁侠。
看明白了吗?不是漫威硬要把钢铁侠往里套,是索尼自己要求钢铁侠来索尼的电影。钢铁侠人气和商业价值在那个时候早已今非昔比,索尼希望靠钢铁侠来推动蜘蛛侠的个人电影。蜘蛛侠英雄归来,钢铁侠的戏份总共加起来10分钟,然而拿到了最多的片酬。其实索尼的看法和漫威再次不谋而合。
许多云观众都在质疑荷兰弟的蜘蛛侠为什么没有本叔叔。其实在2016年的美国队长3蓝光特典里,漫威制片人凯文.费奇说的非常明白了
凯文费奇认为,蜘蛛侠已经是一个既定角色了,是美国的国民级别英雄。本叔叔,被辐射蜘蛛咬,这些故事在美国,就像桃园三结义,孙悟空大闹天宫一样,甚至火到全世界都知道蜘蛛侠有个死了的叔叔和他变异是因为被蜘蛛咬。从几十上百部动画,电影,电视剧,游戏,舞台剧,已经见过太多。拍太多就真的太疲劳了。隔壁蝙蝠侠韦恩夫妇现在都在被玩成梗了。所以,正因为如此,mcu的蜘蛛侠基本上削除了本叔叔的影响力,而加他的心路导师换成了本来就要加入他个人电影的托尼斯塔克。
这是一个极其聪明的设定。在此前所有真人电影中,蜘蛛侠的故事都非常独立,他是全世界唯一一个超级英雄,而他的反派,最强的不过就是外星来的共生体。而在和mcu融合之后,首先他不是唯一一个超级英雄,蜘蛛侠很强没问题,但和在索尔,钢铁侠,奇异博士,浩克,幻视等顶尖战斗力相比,他无论能力还是阅历都差的太多。其他英雄更是百花齐放,蚁人,黑豹,战争机器,美国队长。他不再是托比虫里那个需要一己之力扛下整个责任的孤独英雄,和漫威宇宙融合以后他有了一大把最亲密的前辈们。而最上层级别的威胁已经远不是绿魔,章鱼博士和沙人这个级别所能相比。灭霸,洛基,九头蛇,海拉,奥创,这里面有宇宙级别的超级军阀,有神,有腐化最秘密组织的纳粹余党,有超级AI。这里面没有任何一个是蜘蛛侠自己能解决的。这就是mcu反派的实力。
很多人觉得荷兰弟蜘蛛侠小打小闹,我觉得很没有道理。光说英雄远征第二部那个灭伦敦级别的威胁,和几万架真枪实弹能制造拟真投影的无人机,就已经是蜘蛛侠真人电影里面几乎最强的存在了。只不过大家经过mcu的洗礼以后,总是拿蜘蛛侠和索尔,和惊奇队长,和奇异博士,和复仇者联盟遭遇的危险相比较,然后说他格局小。我觉得不是格局小,这是一个参考系问题。当全世界没有任何其他超级英雄,最大的威胁就是毒液和绿魔这个级别的反派时,你当然会觉得托比虫格局大。如果全世界出现奥创,灭霸,洛基,罗南这个级别的反派,蜘蛛侠还在和绿魔在废墟里面拿拳头肉搏,你还会觉得格局大吗?这个时候你还在拿本叔叔去套蜘蛛侠,蜘蛛侠粉丝能理解。路人呢?非蜘蛛侠漫威粉丝呢?mcu的新粉呢?他们会觉得漫威一哥就这?打半天最强的反派就是一个怕火怕声音的玩意?这东西,连他祖宗登场就被雷神直接秒了的角色(共生体之神纳尔),别说复仇者,你所有蜘蛛侠的反派叠一起,钢铁侠几乎一个人都能给你收拾了。
而这个时候,既要他加入mcu,又要他能重新焕发活力,漫威的做法就是将他作为成长系英雄,并将他彻底剥离开超凡和托比蜘蛛侠,让蜘蛛侠回归经典的原汁原味。一个当了6个月义警的高中生,他不来分得清正义和责任的区别,也很难分明大人们的复杂世界(神秘客),他的能力来的极其偶然。他并不是什么二战英雄,不是亲眼目睹自己的作品毁尸灭迹后浪子回头的军火商,不是九界守护者雷霆之神,也不是文有7个博士学位武能一拳打翻奇塔瑞战舰的班钠博士。他没有那么复杂他只是一个……孩子。一个最开始抱着“友好邻居”的初衷,凭借着一腔热情和乐观就成为了英雄的孩子。
他会迷茫(我不确定我是不是能成为钢铁侠那样的人),会害怕(被重建筑压在底下出不来),会惹祸(不跟任何人商量在轮船上抓人),会犯错(将眼镜交给神秘客)。但最后他能战胜自己,客服自己的恐惧(对成为钢铁侠),客服自己的依赖性(睡衣宝宝击败秃鹫),成为大家心里那个友好邻居和国民英雄。
。这才是蜘蛛侠这个英雄吸引人的地方,这才是1964年在惊奇幻想中一炮而红的蜘蛛侠形象,这才是为什么他能从父权当道的蝙蝠侠超人时代脱颖而出,成为一个全新的超人气角色。这就是蜘蛛侠,他本来就没有那么复杂,他本来就没有那么多挂念和所谓的深度,他就是一个会坐在地铁上蹭车,会不好意思搭讪自己喜欢的女孩,会在感情生活和英雄生活中迷茫,会一边飞荡一边和你打招呼,会坐在楼顶漏半个脸吃午餐的青少年。他纯洁的就像一瓶水一样。
当然,不是说加深度就是错的。蜘蛛侠仅剩之日,蜘蛛侠险恶六人组,托比版蜘蛛侠都是非常不错的作品。就好比品客薯片也有芝士味,洋葱味和黄瓜味。但对于斯坦李来说,他当然喜欢原味了。因为他创作的蜘蛛侠,正是1964版本那个最朴实的高中生。
“汤姆赫兰德是完美的蜘蛛侠扮演者,他正是我当年第一次所创造的蜘蛛侠的年纪和尺寸,小蜘蛛永远都不应该large。”(这个large双重含义)
“这就像是我创造了蜘蛛侠这个角色,然后从书里走出来变成了tom。”
斯坦李是个随和的人,大多数情况他都对角色非常满意。正是因为温和,所以得到他这个级别的赞誉除了荷兰弟的蜘蛛侠,就只有rdj的钢铁侠。也只有蜘蛛侠:英雄归来,已经年过九十的斯坦李全程出席了首映礼。对这个蜘蛛侠的创造者来说,蜘蛛侠回归漫威以及荷兰弟的蜘蛛侠代表了太多。
斯坦李最喜欢的蜘蛛侠,他未必是你心中最合适的蜘蛛侠,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漫威一定没有所谓“毁了蜘蛛侠”,或者说荷兰弟是什么钢铁罗宾。蜘蛛侠的形象在索尼的改编下一度面目全非,质量更是一步步下滑。漫威只不过还原了那个斯坦李笔下最经典的蜘蛛侠形象,亲儿子重新回归亲妈的怀抱,皆大欢喜。至于结果,我觉得只要心不瞎,都必须承认,漫威的改编是大获成功。
瞬间111
· 北京但凡当你支持超凡的人多一点,也不至于没有第三部了
伊丽莎白灾星艾什楼主
铁人3还不单人啊,mcu最纯粹的单人之一了吧,除了他以外就一个好兄弟战争机器。而且讲的几乎全是钢铁侠本人故事,这对于mcu几乎是极其罕见的。就这都拿了12亿美元。美队3确实不算单人,你是不是记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