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鹿鼎记,香港武侠剧的最后辉煌?!
自从80年代《霍元甲》《陈真》《射雕英雄传》等等香港电视剧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占据千家万户的小小荧屏和大街小巷的录像厅,香港武侠片和武侠电视剧红极一时,并在90年代达到巅峰,影响力70、80、90后好几代人。然而自2000年以后,香港武侠电视剧的拍摄和影响力急剧下降,虽然有寻秦记、大唐双龙传、萧十一郎等等作品,但是热度远不及80、90年代,而且好像TVB也似乎再没有翻拍金庸的电视剧了,金庸电视剧转而由大陆制作了。当我今天回忆起来,98陈小春版《鹿鼎记》,似乎成为了香港武侠剧的最后辉煌;与之相应成趣的是,《鹿鼎记》正是金老先生的封笔之作,好像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瞎聊若干版本的《鹿鼎记》
小时候某个暑假烈日炎炎的下午,我躺在家里地上的凉席上无聊地转动电视机遥控器,忽然转到某个频道,屏幕上出现的熟悉的梁朝伟的面孔,于是决定看看,一看之下,发现情节竟是鹿鼎记,而且演康熙的竟然是刘德华。这部神奇的剧集开始一集只有十来分钟,后来每集的时间居然慢慢变长,最后一集有四五十分钟。因为之后再未重温过,也不知道究竟是本来如此,还是当年的电视台瞎鸡巴拆分,但是看每集前后都有主题曲,本来如此的可能性也许更大。时至今日,情节已经不太记得,只记得当年是看得津津有味,印象最深的是韦小宝的七个老婆颜值相当拉胯,在梁朝伟的颜值衬托下更加显得不堪;还有就是片子最后刘德华演的康熙武功挺高的,还扮黑衣人救韦小宝。这版84版鹿鼎记可能说得上是韦小宝和康熙颜值最高、七个老婆颜值最低的版本了。
84年还有一版鹿鼎记,是台湾版的,没有看过全剧,只是断断续续在录像厅看过几集,印象中是中规中矩,然后台湾腔看得有点点出戏。
2000年王晶导演,张卫健主演的这版鹿鼎记,韦小宝老婆们的颜值比陈小春版拉高了大大一截,但是秉承王晶一贯风格,剧情魔改严重,几乎可以说是个同人剧了,因为实在受不了张卫健那挂在嘴边的“凉风有信,秋月无边......”看了几集我就弃剧了。似乎豆瓣评分也不是很高的样子。
08年张大胡子终于对鹿鼎记下手了,邀来黄教主出演韦小宝。本剧选角堪称灾难,黄教主的形象跟韦小宝实在是南辕北辙,当他嘴角挂起邪魅的微笑,那实在是.......难以描述啊!看完前几集小朋友演的韦小宝,勉力忍住吐槽冲动,又坚持看了一集教主的表演,只能吐血弃剧。
14年韩栋版其实魔改也很严重,前面跟鳌拜有关的剧情基本照抄周星驰版电影的情节,但是可能因为对韩栋,观众的期望值低一点,看的人少一点,于是评分就高了那么一点点。
最后,2020年版的鹿鼎记在万众期待中登场,由于刘星同学在《家有儿女》中鬼马精灵的形象,大家都抱有莫大期望,觉得他就是演韦小宝的最佳人选,甚至可能就是韦小宝本宝。结果,事实为我们再次证明了一句老话: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本剧开画时一度评分高达2分,让大家在为错过《逐梦演艺圈》扼腕叹息之后,终于在电视剧观看时成功地补上了一课。因为此剧,向来撕逼无止境杠精无穷就是吃屎选项都有人选的虎扑论坛看法竟然惊人地达成了高度一致。当然,时过境迁,此剧豆瓣分数慢慢爬上了3分,证明一山还有一山高,想要获得烂剧之王成就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电视剧之外,还有个周星驰版的鹿鼎记和神龙教,虽然剧情魔改,但是鹿鼎记基本还是围绕诛杀鳌拜这个故事,神龙教就是天马行空一通发挥了。我个人其实还是蛮喜欢这个鹿鼎记电影的,尤其是其中陈松仁要派周星驰去卧底时说的那段话,也颇有几分道理。不过好像大家的评价是星爷风格太突出了,显得不像韦小宝,纯像周星驰。
98版《鹿鼎记》的成功之处
正如红花需要绿叶扶,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当其他各个版本的鹿鼎记都有这样那样问题的时候,98版鹿鼎记优点就很突出了。虽然陈小春在演韦小宝时看上去足足有三十多岁,跟原著的16、17岁少年差距明显,但是当他演出了韦小宝那种机灵圆滑又并非油嘴滑舌,调皮搞笑又并非油腻夸张,便诞生了屏幕上的经典角色。而且,我一直觉得,陈小春长相里有种憨厚的一面,不论是演古惑仔还是黑社会,你总觉得这个人靠得住有底线,对观众来说是比较讨喜的。
跟原著相比,98版鹿鼎记改动其实也有不少,但是正如国际巨星说的改编不是胡编,细说不是乱说,这版电视剧的改动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有好处的。不论韦小宝康熙,还是陈近南吴六奇,甚或徐天川风际中之类的配角,与原著相比形象都更丰满更接地气,好比是原著里有棱有角特色鲜明的人物经过TVB流水线加工一通,变得有血有肉又带点港味的人物。而它最好的地方在于完美把原著幽默诙谐的风格发扬光大,但是又不至于过于夸张。
所以这版电视剧也就成为了最经典的一版鹿鼎记,不论是豆瓣评分还是虎扑喜爱值,都说明了这点。
巅峰时有多辉煌,落寞时就有多黯淡。当回忆着当年港片横霸荧屏时,再看看如今港片的日暮西山,不禁让人扼腕叹息。但是港片现今的落寞,也符合现实。03年我去过香港,到了香港,最大的感受就是发达繁荣,服务质量那更是我们今天也还没有赶上,工资水平也是高,报纸上招聘看门的都是八、九千一月,但是也惊诧于香港的小,大名鼎鼎的铜锣湾、庙街什么的竟然就这么点地方?香港还不如我三线小城市长沙地方大。地方小就决定了市场小,也限制了人的眼光。TVB的流水线固然是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但是要他跳出窠臼不断创新,似乎也是勉为其难,而香港经济的现状,也直接影响到了香港影视剧。当我们发展起来之后,港片服道化和外景劣势就不断放大了,而总是老面孔也让人审美疲劳,像我老婆一样的港剧迷,也渐渐抛弃了港剧。
我写下这些文字之前,这几天又在看《鹿鼎记》,片尾曲倒是有一句歌词符合今日港剧之现状......独惜今天难觅你再对面前......就让当年的港剧作为美好回忆留在我们的记忆中罢。
我是一个篮球好爱者
· 山东陈小春除了老一点 剩下的就觉得是韦小宝本人了哈哈。张卫健演的太尬了 太不自然 周星驰的魔改了 不过也很好玩 造梗很多 我还是喜欢陈小春版本的 尤其是内心独白 太特么搞了
看见黑暗中的阳光
· 江苏陈小春版是我认为最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