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38年,从宋仁宗时期河东路一场地震谈谈西夏独立后宋朝的应对
公元1038年正月,河东路(山西中南部)山西忻州与定州一带发生7.25级地震,从地理位置看,这次地震发生在了致命的地方。
《宋史·五行志五》等史书记载,这一年的地震共死亡32306人,其中忻州19742人、代州759人、并州1890人。包括州一把手在内,忻州不少官员都在地震中遇难了。
地理位置看,该地临近宋辽边境,忻州可以说是连接南方河东路首府太原府与北方边境代县雁门防线的重要地点,这里发生大地震,对宋朝河东路雁门防线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事实上这次地震造成了整个忻州官僚和军事系统的瘫痪,宋仁宗对这次灾害非常重视,甚至特意下了最己诏。那一年,北宋正忙于忻州至雁门北方防线重建。
然而在1038年10月,又一件改变了北宋时期局势的事件发生了,党项人李元昊称帝,国号为大夏,随即北宋与党项人开战,李元昊为了维护新生西夏政权统治,开始向北宋进攻,宋夏战争爆发。
李元昊将主战场选择在延州,欺负宋朝在延州一带防御不足,调集全国兵力御驾亲征。
主战场在延州,那么问题来了,北宋与西夏交界处不止延州一处,为何北宋没有利用李元昊攻击延州的机会实施“围魏救赵”的策略。
最现实的地点是河东路,例如北宋在太原府集结军队经河东路向西进攻西夏。
然而河东路均与辽国和西夏毗邻,北宋当时最重要的敌人是辽国,此时辽国与西夏算是同盟关系,两国可以相互配合合力攻宋,以钳形攻势攻占宋朝领土,再加上之前地震又重新构建防御花了精力,北宋没有能力从河东路调兵西进。
西夏独立后,在延州一代作威作福北宋只能忍着,怕的是北边辽国趁此机会大举压上。
北边耶律宗真看到北宋在延州的怂样也动了攻宋的心思,但是后来听取了张俭的建议,选择大兵压境逼迫宋朝增加岁币。
毕竟此时西夏打得热闹,并未在西线取得决定性胜利,宋朝把主要精力放在对辽国的防御上。
这就意味着耶律宗真开战了,赢了也是惨胜,甚至得不偿失。
北宋也焦头烂额,被两个拳击手围攻打得鼻青脸肿的,加上之前的天灾带来了一定损耗,已经打不起战争了。
最后结局大家都知道,庆历和议+庆历增币,北宋真是传统美德了
唐古拉07
· 浙江避免两线作战,庆历和议是最合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