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和朱元璋搞人殉这锅甩不到别人头上去
中国古代的殉葬之风本来自秦亡后就走向了衰落,大规模的殉葬已经不复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殉葬人数大为减少,殉葬之事发生的概率大大降低,统治者对殉葬的强制力降低。 因此,从汉代开始,人殉作为一种制度不复存在,而只是零星存在的个别现象, 但到明初,宫人殉葬作为一项制度又死灰复燃。
隔壁说这是元朝的锅,但实际上元朝官方到底有没有搞人殉压根就不好说,因为描写后世元代帝王丧葬仪式的中文资料里,根本就找不到与人殉有关的记载,史料里的元朝皇帝像铁木真连墓碑都没有,就埋在大草原,让马蹄踏过。
明朝之所以恢复人殉:
一是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强化了思想管控,尊孔重儒,贬抑孟子,编修《孟子节文》,去除所有有“民贵君轻”思想的文句。他将程朱理学立为官学,以八股文取士,四书五经为命题范围,且皆以宋儒如朱熹的传注为准,否则便是异端邪说。使“天下之士, 一尊朱氏为功令, ……非朱氏之言不尊”, 强调“父子君臣”, “尊卑大小, 截然不可犯”。在政府的支持下, 儒教在明代达到极盛的地步。封建帝王的淫威促使明儒一意祖述程朱, “敢于诬孔孟, 必不敢非程朱, ”而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神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
二是 明朝是奖励贞节最力的时代,首先是统治者在法律方面大力提倡,明太祖在建国之初、即洪武元年就下过一个诏令:“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制,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又令巡方督学,岁上其事,著为规条,大者赐祠祀,次亦树坊表,奖励贞节,莫此为盛。明代统治阶级不仅大力表彰节烈,而且严惩那些所谓不节不烈者。天顺年间,山西提刑按察司(掌管山西司法与监察的衙门)佥事(正五品)刘翀,娶再婚之妇朱氏为妻,由于违背了女子贞烈的规范,遭人检举,一直告到京城。就这么一件事,明英宗直接干预,下令将刘翀逮捕来京,下狱审讯。后经明,朱氏原系安陆侯吴杰之妾;吴死,改嫁张能为妾;张死,再嫁程鹏为妾。程因犯罪被杀,刘翀慕朱氏姿貌,不拘一格娶以为妻。朱氏是十分不幸的,最后嫁刘翀为妻,算是得到了一个较好的归宿。可是最后,明英宗指斥二人“忘廉耻,配失节妇”、“有玷风宪”,并命令将刘翀削官为民。
由于明朝统治者这样大力倡导与施加压力,到了明代,所谓节女、烈女迅速地增加了。一部《二十四史》,其中录载的妇女,连《列女传》及其他传中附及,《元史》以前没有到60人的:《宋史》最多,只有55人;《唐书》54人;而《元史》竟达187人。《元史》是明朝的宋濂等人纂修的,明朝极力提倡贞节,所以搜罗的节烈妇较多;同时,他们的实录与志书又以很大力气记载许多女子节烈之事,所以到了清朝人修《明史》时,所发现的节烈传记竟不下万余人,多次筛选,最后还有308人,几乎是《元史》的一倍。
如果再看一下《古今图书集成》,其中的“闺节”、“闺烈”两部中收入的烈女节妇,唐代只有51人,宋代增至267人,而明代竟达近3.6万人,这些数字更清楚地显示出明代倡导贞节之剧。
Loocroy
· 江苏朱元璋真的搞了以人殉葬,虽然后来被明英宗给废了...
JR1480654150
朱王八对老百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