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教授:汉族人和芬兰人有同一祖先,信仰太阳神

avatar
关注

中国和芬兰相距约6300公里,然而97%的芬兰人与部分汉族人的基因高度相似性,其原因是什么?最近,复旦大学人类学系教授李辉在上海科协大讲坛暑期院士专场告诉读者,据推算,6000至8000年前,一部分汉族人祖先因为信仰太阳神,一路向北到达北欧,在那里生活并传播文化,对北欧神话体系的形成造成影响。


Y染色体谱系揭示同宗同源


古代人群的迁徙有很多谜团,分子遗传学的兴起,为科学家破译人群迁徙的路径和时间提供了有力工具。人类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为性染色体,XY组合为男性,XX组合为女性。Y染色体只能父子相传,与民族群体的主流传承模式一致,所以检测Y染色体,可以发现各地区人群的关系。


李辉介绍,在芬兰及北冰洋沿岸居住着乌拉尔语系人群,他们的Y染色体单倍群N并不属于欧洲,而是汉族的分支。他曾带领团队研究东亚人Y染色体谱系,撰写了《Y染色体与东亚族群演化》一书。研究发现,我国60%—70%居民Y染色体单倍群是O型,还有10%是N型,其余C、D型所占比例则比较少。在汉族中,N型有两大类:N1和N2,每个大类下有许多分支;在我国北方一些少数民族中,零星会出现N1,但没有N2;在蒙古族中,Y染色体单倍群只有N1b、N1c。


2007年,爱沙尼亚进化生物学家Rootsi等人在《欧洲人类遗传学期刊》上发表论文《从东南亚到欧洲Y染色体单倍群N的反时针北方路线》,给出了N型在世界范围内各个人群中的分布以及N型下游支系的起源地和分化年代。文章指出:“频率最高的下游单倍群N3,可能起源于今天的中国,然后在西伯利亚经历多次瓶颈效应,扩散到东欧。另一个下游单倍群N2,形成了亚洲N2a和欧洲N1c两个不同的分支,N1c现在主要分布在芬兰的乌戈尔语(属于乌拉尔语系)人群中。”


结合这一研究成果,李辉表示,从Y染色体单倍群N的多样性来看,从南往北呈现依次降低趋势。在西伯利亚,主要是N1c;到了芬兰,几乎97%以上都是N1c的分支。“所以可以很明确得出,芬兰人是从汉族祖先中分化形成的,与汉族人基因的相似性达到97%。”通过计算两个民族基因序列上的差异,可以推算他们的分化时间在6000至8000年前。


李辉说,中国人祖先崇拜天神帝鵕(太阳神),与之有关的遗迹在考古中屡屡被发现。距今6300多年前的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最早体现出太阳神崇拜。遗址占地广阔,墓主埋葬方式很有特点:其东由蚌壳摆塑一龙,其西摆塑一虎,脚塑北斗,头塑七兽,其中第一兽是犴(驼鹿),背上有空座椅供太阳神入座。“我们都知道传说中为圣诞老人拉雪橇的是驯鹿,而为太阳神拉车的是犴,这两者大有渊源,驯鹿形象可能转变自驼鹿。”


距今5300多年前的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了大量玉器。其中一件老鹰造型的玉器十分精美,玉鹰呈展翅飞翔状,鹰首侧视,胸腹部饰八角纹,鹰翅为兽首形状。据研究,这是代表太阳神的徽章。八角纹代表太阳,两边的兽首是犴头,犴嘴为了捞水草食用,所以很厚且向下弯,易于辨认。整个造型描绘了两头犴拉着太阳神车在天上飞翔。


考古和文献研究表明,太阳神教曾在欧亚大陆的北部地区非常盛行,北欧神话也源自这种原始宗教。周朝之前,华夏先民在冬至过年,冬至后的第三天是天神生日,全民庆贺。到了周朝颁布新历后,冬至过年、天神生日传统中断了,但周边民族仍延续着这一传统。


在古代北欧,也有很多族群信仰太阳神教,包括与汉族人基因高度相似的芬兰人。汉族祖先的一支,是通过什么路线到达北欧的?李辉表示,还没有明确答案,但他们在迁徙过程中一定经过了蒙古高原。因为在阿尔泰山区,有许多祭祀太阳神的遗迹,比如鹿石。鹿石是形状各异的石碑,大部分刻有鹿型,也刻有兵器、牲畜等图案。“鹿石所刻的其实不是鹿,而是向天飞翔的犴,体现了太阳神崇拜。”

发布于山东阅读 120994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这是唯一的ID

· 加利福尼亚
陈七三中国人信历法,否则你以为天子怎么来的,最早太阳历,自然信太阳,后来阴阳合历。就信五星,五行收起

历史上信太阳的民族太多了,感觉没什么特别的。

亮了(118)
查看回复(5)
回复
discusser-avatar

虎扑JR0117307281

· 浙江
二院老教授可芬兰人是白种人,我们是黄种人收起

人种概念本来就是扯蛋

亮了(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