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 —— 秦帝国最后的名将

avatar
关注


章邯 ,客观地说 ,当得起秦帝国最后一员名将 。其军事能力放在当时 ,明显要高于同代的蒙恬、王离。虽然最终败降殷墟,自刎废丘,但输给的是两个“千古变态”,并没什么可耻的。

纵观章邯,从以骊山之徒击强横张楚军始 ,到废丘被淹 ,自杀身亡止 。也就是说 ,打二世元年九月(公元前209年9月)起 ,到汉二年六月(公元前205年6月)。不足四年的时光里 ,章邯呈现给历史的 ,是一半精彩 ,一半耻辱 。其用兵精彩时 ,令河南一线, 名将皆死 。 一旦困顿受辱 ,前面之威风,立马化为泡影 。即便如此 ,当世军事第三 ,仍是板上钉钉 ,毋庸置疑的 。

我们且看章邯在这四年内的战绩 :

二世元年八月,也就是大泽乡起义的第二个月,曾做过項燕军视日的陈县贤人周文(字章), 在张楚王陈胜的手里领了将军印,引兵西击秦 。周文军在吴广的策应下 (兵围荥阳),一路无阻 。杀到函谷关时 ,兵峰强盛到什么程度 ?史载:“车有千乘 ,卒有数十万” ;声势浩大到 , 差点把二世帝吓尿裤子了 。【东汉荀悦的《前汉纪》称周文西至戏水时 ,人马已达一百二十万 ,而说秦赦骊山作徒七十万人 ,令将军章邯率以击之 。 这个记述有点离谱 ,我们姑且看下 , 万不可当真 。】九月 ,大兵破关再进 ,直到戏下 ,准备最后一击 。

此时 ,章邯登场了 。 在二世帝大为惊恐 ,召集众臣会议 ,手下无人能提出对策时,章邯说话了 。他肯定了张楚军“众强”,即人多势壮 ,不是靠保卫京畿的那几万兵就能击退的 。而大敌已临城下 ,咸阳周边的各县兵马 ,想调动过来抵御 ,根本来不及 。唯一的办法 ,就是赦免有气力的酈山刑徒,给他们兵器,充作正规军来用 。章邯的提议 ,居然得到了二世帝的首肯 。其实 ,这并非是二世帝脑子转清醒了 ,而是无奈之举 ,实属死马拿来当活马医 。章邯凭借此举 ,真就创造出了奇迹 ,差些扭转乾坤 ,挽狂澜于既倒, 扶大厦之将倾 。

下面的节目是 :秦赦免了数万酈山刑徒 、人奴子,由少府章邯率领 ,往擊楚軍 。章邯拿出治军用兵手段 ,迅速整合人马(包括卫戍部队与众多刑徒的配置 、战斗力的提升等),在短短十天后 ,就大败周文于戏下 。周文领了残兵一路败走出函谷关 ,到曹阳亭(在弘农东十二里。)才停下喘息 。陈涉世家记录周文止步曹阳二三个月,一方面说明周文尚有兵马可以再战 ;另一方面 ,也暗指章邯的用兵之强 。在一般人眼里 ,章邯戏下大胜后 ,应当乘势追击才对 。为何却拖延战机 ,且一拖就是两个多月 ?

这个就是章邯的高明处 ,懂得用兵的精妙 。《孙子·军争》云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用现今话讲就是 :军马行动迅速时,当如狂风飞旋;行进从容时,则如森林徐徐展开;攻城掠地时,当如烈火迅猛;驻守防御时,则如大山岿然;军情隐蔽时,当如乌云蔽日;大军出动时,则如雷霆万钧。秦军虽在戏下卒胜周文张楚兵 ,却后续乏力,即便人马能战,粮草辎重等 ,也紧跟不上 。如一时头热,急于求功,翻车的风险的很大的 。所以章邯只能等待 ,在两个月全面得到补充完备后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快速东出 ,再败周文于曹阳亭 。周文走澠池 ,章邯穷追猛打 。十多天后 ,周文终于在大败后自杀 。此回章邯把《孙子·军争》里的那段话 ,运用得恰到好处 。 快慢疾徐 ,因势而动 ,不让大胜冲昏头脑 ,充分显示了一个名将的素质 。至此 ,秦廷所受的当面危险 ,已然化解 。

章邯的下一步 ,则是解荥阳之围 ,为荥阳郡守李由脱困 。

当时围荥阳的张楚军 ,正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 。陈胜的將軍田臧等人 ,因不满假王吴广的所行 ,密谋假借王令 ,把他斩杀,然后献首级给陈王 。陈胜在陈县 ,根本制约不了前线的将领 ,田臧等人篡夺之事 ,也只能默认 。田臧得到张楚令尹印,上將之位 ,却得不来一场胜仗 。《陈涉世家》说吴广 ,素爱人 ,士卒多为用 。当这样一个王级的统帅被阴谋诛杀 , 对于军中士气的影响 ,是可想而知的 。

面对一个临阵换帅 ,军心不稳,且需分兵迎敌的对手 ,章邯要战胜他 ,自然是有十足把握的 。你看 ,公元前208年 ,二世二年十二月初 ,只一战 ,便大破其军,把领着精兵迎于敖仓的田臧斩杀 。随后 ,进兵再破围荥阳城的其余张楚军 ,尽杀李归等将 。

消除了周文 、吴广(田臧、李归)两大强敌 ,同时,秦廷又增派长史司马欣 、都尉董翳前来相助 ,章邯军气势如虹 。接下来的战斗 ,击邓说于郟jiá县,败伍徐于许县,如切豆腐一般 。十二月下旬 ,兵锋就直指张楚国都 。张楚柱国蔡赐来战 ,死 。陈胜亲自监战于陈西 ,败 ,大将张贺被杀 。陈王逃至汝阴 ,在下城父御者庄贾所害 。至此 ,轰轰烈烈的张楚国消亡了 。凭这 ,章邯就足以扬名 。

而章邯的辉煌 ,才刚刚开始 。

当时的局势 :河北有张耳、陈余拥立的赵王歇;临济有周市辅助的魏王咎 ,狄地有凶悍的齐王田儋 ,薛城有敢杀陈王使的秦嘉,南阳有身率数万众的张楚将宋留 ,江东有刚起兵的项氏叔侄 。先对付哪一个 ,是摆在章邯面前的难题 。按常规思维来说 ,乘胜击敌,最为可取 。然章邯 ,却选择了一条舍近就远 ,反其道而行的线路 —— 留少许兵马守陈县 , 率大军千里赶奔西去 。因为 ,在南阳的宋留 ,如攻破武关 ,则关中不保 。这样一个眼中钉 ,自然是章邯首先要拔除的 。

《陈涉世家》记载:宋留已定南阳 ,不得入武关 ,闻陈王死 ,且南阳复为秦 ,只得回师东来 。到新蔡时 ,遇上章邯军 ,败了投降 。章邯派人将宋留押解往咸阳 ,被二世处以车裂 。

给我们的信息是 ,宋留先已拿下南阳 ,却因为武关防守严密(与刘邦西征到南阳时 ,武关防守形同虚设, 反差强烈 ),不得西进 。而在听说陈胜败死时 ,南阳又被秦夺了去 。沮丧之军 ,遇上强势章邯 ,想不败都不成 。章邯轻而易举 ,就扫清了关中最后一点威胁 。而对宋留来说 , 章邯的反身逆击,是他万万没想到的 。

同期 ,章邯留在陈一带的兵马 ,也屡有斩获 。先是端月,左右校尉攻陈 ,击破吕臣的苍头军 。而别将司马橺克相城 ,到砀 ,在萧县西 ,大败东阳宁君与刘邦的合兵 。自然 ,也有输掉某些战斗 ,被夺走城邑的 。总的来说 ,留守陈地的秦将 ,没让局面恶化 ,为章邯的大部队返回 ,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

四月,章邯引大军到栗 。项梁灭掉秦嘉后,派出朱鸡石、余樊君两个 ,前去交战 。朱鸡石明确为秦嘉的旧将 ,余樊君大半也是 。项梁如此分派 , 我认为 ,一是试探章邯军虚实 ,二则顺带借刀杀人,铲除朱鸡石、余樊君两个隐患 。二将不堪 ,一战即败 ,余樊君死 ,朱鸡石逃走到胡陵。时在彭城的项梁 ,并不急于求战 ,而是先斩朱鸡石,然后引军进驻薛城 。

本该继进的章邯,此刻又使出了闪转腾挪的手段 ,避开最强之敌项梁 ,回身攻打最弱的魏国 。魏相周巿自知不敌 ,急忙差人向齐 、楚求救 。五月,齐王田儋 ,领田荣、田横、田巴赶来救魏 。项梁因忙于立楚王等事 ,并未亲自出马,只让项陀领兵前往 。章邯则充分展示了他强悍的偷袭手段 ,銜枚乘夜,连破齐、魏两军 ,阵杀齐王田儋 ,和魏相周市 ,围魏王咎于临济城中 。逼得魏咎自焚了事,其众再无力与秦相抗 。

拔除了荥阳旁边的芒刺,章邯却并未被大胜冲昏头脑,一双鹰眼,立马对焦到狼狈逃在东阿的田荣兄弟身上 。或许是田荣兄弟负有盛名 ,再或许章邯使得是围点打援之计 。然这一次 ,章将军却失算了 。

在东阿 ,强大且擅用兵法的项梁 ,并没有给章邯偷袭的机会 。而从襄城屠杀后归入大军的项羽 ,和来薛城会盟的刘邦部众 ,却给了章邯更多的压力 。结果 ,一边要围城 ,一边要迎战的章邯 ,大败而走 ,损失惨重 ,退兵进濮阳 ,才稳住阵脚 。项梁军则不因田荣兄弟的背离而止步 ,兵锋直指濮阳 。章邯兵士不足 ,只能采取决黄河水作沟壑 ,坚守不战的方式 ,一面暗地使人往关中 、太原等处请兵 。项梁军久攻不下 ,在濮阳外围扫略了一番 ,让刘邦配合项羽西进 ,自己率领大军 ,来围攻项羽没打下的定陶城 。

老天注定要成全一些人和一些事 。如果定陶半月内就被攻破 ,如果项梁对在濮阳的秦军保持警惕 ,则不会有章邯最大一次夜袭成功 ,当然也不会有项羽的巨鹿惊天之举 ,和其他人的一系列故事 。项羽等在雍丘无意间斩杀掉荥阳郡守李由 ,让一向行事稳重的项梁 ,也飘了起来 。即便手下宋义劝谏 ,也听不进去 ,完全不把两百里外的章邯当回事 。

任何一点机会 , 都不可能让章邯放掉 。虽然在东阿一战中 ,刑徒兵损失大半 ,但朝廷以及王离及各地方军的增援 ,已使濮阳城里的章邯兵势复盛 。项梁的轻敌 ,更给最擅捕捉战机的章邯 ,增大了翻盘取胜的信心 。

九月某一天 ,当夜,将近五更时,人都尚在梦乡,忽听帐外喊声震天,无数军马从暗里杀出,径奔前来。楚军将卒梦里惊醒过来,迷迷糊糊,来看究竟。只见秦军四面冲杀进来,似群狼入了羊圈。楚军将卒人不及甲,马不及鞍,哪里抵挡得住?一个个哭爹叫娘,四散奔走。章邯纵马持刀,引数百战骑,径奔中军,来寻项梁。项梁喝得烂醉,正在卧榻上酣睡,被人唤起,尚是醉眼朦胧。待听得帐外人喊马嘶,杀声震天,那酒才醒转一半来。慌忙提了宝剑,奔出营帐。只见外面火光冲天,整个大营,照耀得如同白日一般。项梁大惊,急上了马,却待走时,一员秦将纵马杀到。项梁不知所措,慌忙拿剑来迎,早被那将手起一刀,砍翻下马。

章邯定陶斩掉项梁 ,环顾四周 ,魏灭齐走 ,再无强敌 ,于是哈哈一笑 ,带上人马北渡黄河 ,杀奔赵国去了 。

还是那句话 ,一切都是注定 。当同代出现超级变态 ,且还是两个时 ,你的所有努力 ,都只能做人嫁衣 ,给他陪衬 。

巨鹿之战 ,合理的配置 ,却得到了不合理的结局 。

公元前207年 ,二世三年十月 ,章邯在击败赵军 ,攻破邯郸 ,迁走百姓,夷平城郭 ,扫清漳北一切隐患下 ,屯兵棘源 ,筑甬道靠河,把粮运给围攻巨鹿的王离部 。此举 ,既可为王离部输送给养 ,又能与王离军成犄角之势 ,应该说没啥问题 。北面自由王离军应付 。楚等救援军如果从白马津来 ,层层的设防 ,就能消耗掉他一半的实力 。再想跨过漳水抵近巨鹿 ,势必登天 。

可偏偏 ,斩宋义而夺下楚上将军印的项羽 ,竟不按套路出牌 。从平原津过来 ,再兵渡(清)漳水 ,如一把利剑 ,直插章邯、王离两军衔接部 。一顿猛操作后 ,以排山倒海之势 ,带着诸侯各部 ,直接团灭王离军 。从走位可以看出 ,章邯的军队(从濮阳增员开始 ,章邯的人马 , 就早已不是刑徒为主了 ) ,与项羽正面刚,是刚不过的 。这点 ,在后面与项羽隔漳水对峙时 ,几番被诸侯军(应该是陈余指挥)击败 ,也能看出 ,正面硬打非其强项 。

坚守棘源的章邯 ,退往关中的道路被项羽断绝 ,只能寄希望于秦廷救援 , 或对方出现破绽 。然驻兵漳南的项羽 ,和依托巨鹿的诸侯军 ,并没再给章邯机会 。数月的困守 ,等来的 ,却是项羽手下蒲将军顺利抢下三户津 ,項羽则尽引主力渡过漳水 ,击破秦军汙水上 。章邯在棘源 ,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所有后退之路(如果滏口陉、井陉可行)都被切断了 。 更令章邯绝望的 ,是赵高的用权 。无奈之下 ,只得选择投降 ,辉煌的时光终告结束 。

被项羽封为雍王 ,假如刘邦身边没有出现韩信 ,那章邯 ,足可在关中坐享富贵 。不幸的是 ,命运再次戏弄了他 ,让章邯又碰上了一个更加变态的克星 。

大家都知道 ,韩信在拜将后 ,对汉王刘邦说的话 ,其中提到了两个人 ,一个是霸王项羽 ,另一个则是雍王章邯 。这二人 ,不论在心理上 ,还是事理上 ,都是刘邦迈不过去的坎 。从军事角度看 ,项羽也好 ,章邯也罢 ,刘邦及其部下 ,没一人是他两俩的对手 。打心底 ,刘邦就对这两个发虚 。虽然在韩信问 :“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与项王?”刘邦还假模假样的默然了良久 ,才答 :“不如也。”其实 ,这根本不用考虑 ,和尚头上的虱子 ,明摆着的事嘛 ! 

接下来,韩信为刘邦全面剖析了项羽的优势和劣势,使刘邦充分认识到,项羽表面虽强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会由强转弱,因而要想击灭他并不是不能做到的。同时,韩信也为刘邦献上了操作方案:“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一言以蔽之,就是重用我 ,赏有功者,最后 ,天下归你刘邦 !

而在对待三秦王(主要是雍王章邯)的问题上 , 韩信以秦民恨章邯等入骨 ,关中百姓十分想念你 ,来鼓励刘邦的信心 。表面看是这样的 ,但实际操作起来 ,没有硬实力 ,一切都是虚空 。章邯如真的需要民心支撑 ,那能从汉二年九月 ,一直在废丘坚守到汉三年六月 ,是怎么做到的 ?韩信的这一通话 ,对一个日思夜想着希望冲出汉中 ,还定三秦的雄主 ,自然是有用的 。

还定三秦 ,按照重要性 ,有三个点 。一是袭取陈仓城 ,二是陈仓东的汉雍大战 ,三是定三秦各次争夺 。第一条是基础 , 偷袭陈仓城不成功 ,其他的都不能继续 。 汉雍大战 ,则是章邯把刘邦赶回汉中的一次尝试 ,结果 ,败了 。客观分析 ,还定三秦的整个过程 ,在其后的一个月中 ,章邯还是能利用他的擅长 ,扭转败局的 。然韩信 ,早已摸透章邯的用兵之法 ,处处堵漏 ,丝毫不给你偷鸡的机会 。其中可看出的一次 ,当汉军主力围住好畤攻打时 ,章邯即令别处的三秦人马 ,向武功一带进发 。目的不言而喻 ,就是想截断汉军的后路 ,包对手的饺子 。韩信迅疾反应 ,命曹参带着樊哙 ,赶紧回防 ,在壤rǎng東及高櫟(武功东南十一里处),击败三秦人马 ,及时破解了章邯的阴谋 。韩信在还定三秦中 ,采取的步步为营 ,稳扎稳打战法 ,让章邯只能望东叹息 ,无处施展拳脚 。

这位“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的秦朝最后一员名将 ,就此结束了他颇为传奇的人生 。

发布于江苏阅读 94583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锦冠鬼

· 辽宁
贡嘎山大侠你这语气就不讨人喜欢,一副盛气凌人居高临下的样子收起

这楼主没改名之前可是号称全国楚汉史前十的哦

亮了(59)
查看回复(4)
回复
discusser-avatar

孤鸿扬帆

· 湖北

地摊味太重了,章邯只败给过项羽和刘邦,算是对得起白起之亚的名头。

亮了(45)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