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后复盘】团队足球!中卫的不足,整个后场来弥补。我愿称皮奥利为战术大师

avatar
关注

在这一场比赛之前,米兰接连出现新冠病例,卡拉、茉莉、小罗马同时感染,这使得皮奥利在后防线上的布阵捉襟见肘,卡卢卢和加比亚是我们能摆出的唯一中卫组合,后防线除了小孔蒂更是陷入了无人可换的尴尬境地,凯西、本4也是因为非洲杯双双缺席。

在比赛开始之前,摆着少输当赢的心态,希望这对临时组成的中卫搭档不要出现惨案,却没想到随着比赛的进行,米兰在场上基本压制着罗马在踢,最后的比分也定格在了3-1。这是很多毛迷,包括我自己都没有想过的情况。

比赛场上究竟发生了什么,皮奥利在战术上做出了哪些调整,使得米兰在全场比赛占据着上风。

现在就开始复盘吧。

米兰这边并没有首发伤愈复出的莱奥、雷比奇和伊布,而是继续由萨勒玛担任左边锋的位置。此前的复盘中就有提到过,梅西亚斯和三代目是有化学反应的,他俩搭配的效果比萨勒玛+三代目要好上很多,皮奥利这场也是沿用了这对组合,依旧把右路当作主攻点。

罗马这边除了斯皮纳佐拉,基本可以算是全主力在线了,阵容上使用了此前一贯的352。

比赛一开始,罗马并没有采取很凶狠的逼抢,而是与我们此前的对手类似,用五名球员来对我们的中后场进行拦截。

整个上半场也是如此,穆里尼奥并没有针对卡卢卢、加比亚这对临时的中卫组合施加特别高强度的逼抢,而是抄作业式地想在运动战中对我们的中后场进行拦截。

从罗马球员的跑位和拼抢力度来看,穆鸟的意图还是挺明显的,掐死米兰的后场出球点,也就是托8这个点,拦截米兰后场的出球线路。

但是此时的米兰非彼时的米兰,从上图中,我们也能看到,皮奥利放下了原先的固执,不再使用316,而是将两个边卫拉了回来,与托8形成一个平行站位。

这种边后卫站在后腰身旁的战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边后腰踢法,在上半程对阵亚特兰大和维罗纳的比赛中出现过。

在今天的这场比赛中,皮奥利将这种战术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使用了特奥和三代目的双边后腰踢法。

三代目后腰出道自不用说。特奥也是有摆脱能力和出球能力的,在边后腰这个位置上,对阵真蓝黑那场的表现也是征服过众多米兰球迷。

可以看到我们两名边后卫不断地出现在后腰的位置上,根据米兰进攻方向的变化,两人的站位也可以随时调整。

甚至还出现过三后腰(中场)的站位

皮奥利的双边后腰战术,让穆鸟的五人拦截彻底宣告破产。中后场的五对五,罗马并没有占到人数优势,不敢轻易围抢托纳利,因为米兰还有2个能出球能持球的后腰。

再加上迈娘的大脚,虽说卡卢卢和加比亚这对临时中卫组合的后场出球能力有所欠缺,但是皮奥利却很好地利用了另外4个后场成员完美弥补了这一点。

双边后腰不仅仅解决了米兰后场的出球问题,还解决了316中存在的防守问题,出现失误后被打快速反击丢球。

在前场进攻丢失球权后,双边后腰的站位能第一时间参与到防守当中,并且封锁了地面直塞球的路线。

卡卢卢在上抢高空球失败之后,三代目立刻贴上扎鸟,封锁住了远角的射门角度。迈娘也是成功地在近角将这个射门扑了出去。

再比如罗马这一次的快速反击

特奥第一时间追上了扎鸟,托8随后上来包夹,三代目最后把球从鸭脖脚下破坏掉了。双边后腰完美地化解掉了罗马的一次快速反击机会。

比赛中也多次出现,三代目、托8、特奥帮助卡卢卢和加比亚协防甚至单防罗马最大的两个进攻威胁点——扎鸟和鸭脖的场景。尤其是托8,在和扎鸟的对抗中完全占据了上风,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看到这里,应该有细心的米兰球迷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另一个正牌后腰,克33去哪里了呢?

答案就是迪亚斯的身边。

在整场比赛中,米兰由后场发起的阵地战进攻,我们基本看不见克33的身影,但是随着一脚长传或者进攻阵线向前推进时,便会发现克33就站在迪亚斯的不远处,充当着第二个前腰。

针对迪亚斯面对包夹围抢容易丢球和球送不到他脚下这两个问题,皮奥利这场的布置是给迪亚斯准备了一个贴身保镖。

由于有第二个前腰的存在,罗马整场比赛对迪亚斯实施包夹的次数屈指可数。因为迪亚斯身边有了策应点,米兰后场也有第二个传球选择。

解决了后场出不了球,前场拿不到球的问题,米兰的进攻流畅度自然就上来了,变化最大的就是迪亚斯的控球率明显上涨,在小小马出场之前,迪亚斯4.2%的控球占比在前场四人组中仅次于梅西亚斯的4.6%。两个人在右路出现了多次巧妙的小配合,不断撕扯着罗马的防线。

并且克鲁尼奇后腰前置的踢法,为米兰的前场增加了第二个支点,后场球员们向前长传有了第二个目标,本场比赛,进攻回合的争顶次数,克鲁尼奇就占了3次,比吉鲁还要多。

赛后两人的跑动热图来看,原本不同位置的两人也是产生多次热图一致的情况。

相较于米兰双边后腰的出色发挥,罗马的双边翼卫反而成了全场比赛的最大短板。

攻,攻不上来,守,逼不上来。

在直播时,孟指导多次提到过这个问题,我这里就不讲太多了。

以这个反击回合为例

整个快速反击的过程,罗马的两个翼卫迟迟没有落位,直到球被米兰破坏出去,才将将跑到。

面对米兰两名边后卫内收的战术,两翼的纵深本该是罗马很大的进攻空间和进攻机会。

时间往回倒退,看看发起反击时,罗马翼卫的位置。

卡2在防守时,落位太靠后了,站在了中卫的防守覆盖面积里。看过米兰比赛的都知道,萨勒玛是不会下底的,卡尔斯多普其实只要卡住肋部往里内切的位置就好了。

位置太靠后,推反击时上不来,每次都要慢一步,罗马的进攻阵型铺不开,再加上米兰两名边后卫的内收站位,得不到两翼的协助,扎鸟和鸭脖每次都只能钻进米兰的包围圈中。两人本场比赛一共丢失了17次球权,其他队友加起来也才丢失了10次而已。

两人的赛后跑动热图也能看出,面对双边内收的米兰,罗马没有利用好两翼纵深的空间。

防守端,穆鸟的五人拦截被皮奥利的双边后腰完美化解。前场没上逼抢力度,又拦截不住米兰的后场出球,边翼卫逼也不是,不逼也不是。逼吧,后场就留3个中卫,防守太过于薄弱了。不逼吧,米兰的后场出球又太轻松了。

于是在下半场,穆鸟做出了调整,前场五人组加大了逼抢的力度,两个边翼卫也同时压上来,在连续的进攻回合中,两名边翼卫也是站住了两侧的纵深,给米兰制造了不小的压力。

(全场纵深位置的6次触球,5次在这个时间段)

(全场纵深位置的4次传球,3次在这个时间段)

罗马攻势最猛的这段时间,正是两名翼卫在两侧纵深最活跃的时间。

皮奥利也是发现了这一苗头,及时换人,换上莱奥,增加对左翼卡2的压制。换上灵儿,增加对后场的防守。

这一次的换人也立竿见影地收到了成效。左侧莱奥和特奥的轮番冲击压得卡尔斯多普再也上不来,再加上迈娘此前精彩的二连扑,也是彻底摁死了罗马的这一波攻势。

紧接着,又是莱奥和特奥,利用了卡2急躁的心理,短短20秒内,在同样的位置,同样的方式,连续制造犯规,2黄变1红,落后的罗马场上又少一人,也是基本宣布了米兰的胜利。

最后时刻,伊布教科书般的胸部做球,莱奥单骑闯关,彻底杀死比赛。(前几场就有一个精彩的胸部做球,可惜最后被吹了越位。)

总结

这场比赛对我来说,最值得高兴的不仅仅是因为后防线缺兵少将的情况下还能迎来开门红。而是看到了皮奥利的及时调整。

老头最让人担心的就是调整太慢,后半程习惯性崩盘,但是今天的这一场比赛,让我看到了老头的成长和进步,他是真的吸收到了前一段时间的经验教训,并对应地调整了自己的战术。这让我对后半程的米兰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在之前的分析中,我提到过,皮奥利这个316,边后卫一定要多回撤接应。也曾提到过,边后腰的战术一度让我以为这才是皮式316该有的样子。但是皮大师却突破了我的想象,双边后腰横空出世!!!

我们有两个边后卫,又有两个边后腰,你怎么跟我玩?

皮奥利这一场的调整,很多都是前几场比较熟悉的地方。像踢拿坡里那场,其实有尝试让三代目这样去踢,奈何左边是图雷,位置感实在太差。要知道维罗纳那一场也是因为图雷,导致小卡拉踢边后腰这一战术效果不怎么样。

比如克33的后腰前置,像不像前几场进攻打不开局面时,前场摆出双高的支点来打高球传中。

再比如接连几场让迪亚斯主打右路跟三代目和梅西亚斯的配合,也是越来越行云流水。我们右翼的火力已经不输左翼了。

进攻端两翼的压制力压得对方双边上不来,才是双边后腰这个战术在防守端最大的保障。

如果米兰接下来都是这样的战术

布雷默绝对是中卫位置上完美的拼图,防守覆盖面积大,空战能力优秀,速度快爆发力好,一对一防守能力强。后场3+1的出球点,掩盖了他出球能力的不足。

其次图雷能出手一定要出手了,右边卡拉和三代目都是能踢边后腰的,左边也需要一个出球水平和摆脱能力都在线的轮换。这种战术对边后卫的体能需求会很大,所以一定要备轮换。意甲当下5人制轮换的规则也是这个战术能成功的前提。

阿德利可以往后腰前置这个方向培养。

卡卢卢和加比亚这对临时组合的不足,让整个后场完美地掩盖住了。迈娘的高接抵挡,托8的上扛下切,特奥和三代目的上下自如。

这一场比赛,我愿称皮奥利为战术大师!

发布于上海阅读 64802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jazz04

· 四川

说句真心的,抛开布雷西亚的反诈梗不提,托纳利与上赛季相比,简直是破茧成蝶!一个人就能站住中场的核心位置!进可攻,退可守,更是加上覆盖面及大的到位率,这样的球员真是瑰宝级,关键既是本土户口,又是红黑死忠!太难得,能得到这样的球员,真是经历低谷时期的米兰之幸!

亮了(66)
回复
discusser-avatar

米兰和马刺

· 内蒙古

克33前置导致拖8单后腰扫荡,还好边后腰让人数不亏。胜负手我倒是觉得是吉鲁体力好情况下的前场骚扰,以及对方没有扫荡型后腰

亮了(31)
查看回复(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