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分析,安全车下的解套,究竟怎么样调整才能更高效?
先讲一个最基本的逻辑问题。
即,现有规则下,比赛剩余圈数越少,安全车下的解套问题就越多,原因是比赛进行的越深入,理论上被套圈的车就更多,解套花费的时间也更多,越接近比赛末尾,安全车周期会变得越长,恢复绿旗的空间就越小。
21收官站阿布扎比其实就是这种情况。
赛事总监麦克尔马西,为了争取仅有的那么一点点的绿旗空间,动用规则15.3e在57圈直接召回安全车,触发优先级高于48.12的48.13安全车收回条例,为了保证前两名的公平竞赛权,点名将排名前两位车辆中间的5辆慢车解套。
事后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可以说是整个F1世界在阿布扎比站之后最热门的话题了。本区也不能幸免,在充斥着各种立场偏颇的口水战当中,本帖希望开启一股清流,试图让大家回到比赛本身,去寻找当前的安全车解套原则下,是否还有哪里可以去提高和精进的地方。
我自己抛砖引玉,总结出一个方法。
即,赛道马修在实体安全车下清理赛道过程当中,应该增加一个新的状态,我们先把它命名为解套状态。
我们都知道,当一个赛道事故达到触发实体安全车的程度,必然是需要马修在赛道上持续工作一段较长的时间,比如吊车需要进场,赛道上有大量污渍和碎片。
现有的规则下,马修清理赛道只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清理中,一种是清理完成,而由于比安奇事故的深刻教训,现有的情况下,参考阿布扎比,所有的车辆解套,都需要在清理完毕之后再进行。
本场比赛56圈阿隆索瓦特尔作为被套圈的慢车,就已经在TR中向车队反映,为什么还不解套,显然散装六冠王在车内的视角观察赛道,认为已经足够安全,但随后赛事总监根据马修的实际清理状态,认为还未彻底清理完成,直接通过赛会指令通知不会解套。
那么我所提出的解套状态,应该怎么样合理、安全的添加到现有的比赛逻辑跟体系中呢?
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马修,马修必须在事故车辆离开赛道之后及时撤出所有大型装备,并且尽可能让赛道空出更多可以让赛车通过的干净区域。(这个部分的要求可能跟现行的马修规则就很接近,因为即便是有实体安全车,每两分钟左右他们也需要让车阵安全通过事故区域)然后该马修赛段的负责马修要确认工作进入“解套状态”,这个状态区别于目前的实体安全车工作状态,因为他们要应对除了实体安全车带领的车阵以外,其他解套车辆经过赛道区域。
二是慢车,由于vsc系统已经是一个运用纯熟的系统了,我们将在这个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一个解套模式,即赛会发出解套指令之后,所有的被套圈赛车内的方向盘将进入解套模式,为了确保彻底安全,这个模式将会在赛道事故区域的路段前及事故区域本身,有别于vsc的常规显示delta,有且不限于告知危险区域通过方式的文字指令,提示事故区域即将到达的距离显示,甚至可以加入限速提示,提醒车手及时按下限速按钮(维修区限速模式可以在解套状态下直接切换成赛会要求的速度),通过众多安全提示和严格的要求,让慢车可以安全的通过事故区域。
这套解决方法的基础逻辑,是试图在马修的工作过程中间寻找一个相对安全的时间窗口,加之强化解套车辆在解套过程中的VSC指令,严格控制车辆经过事故路段的线路和车速,从而达到相对安全且节省解套时间的目的。
现有的规则下,由于赛事总监必须确保马修的工作全部完成,才可以开始解套,导致中间一些可以被利用的灰色地带时间被浪费。
以上,欢迎各位集思广益。
壮哉大慰少
· 安徽增加几圈?油你给吗
壮哉大慰少
· 安徽你知道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