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关于罗永浩参与的「重新加载」对耐克 AF1 的「致敬」与「复刻」
重要的话说在前面,这事归根结底还是关于设计抄袭问题。无关合不合法,因为肯定合法。
无印良品的设计总监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中开头就直言不讳的阐述日本设计是从抄袭开始的,逐渐发展出日式设计现在的“够用就好”的风格。
设计不是创意,而是消费意识的引导
我们熟知的李宁、安踏都是这么起步的,只是过了这个阶段了。我们民族运动品牌的发展路数是:
1 抄袭 2 能够创造出满足当前用户审美需求的产品 3 开始尝试预测未来的用户需求和科技发展。(多说一嘴,我国的运动品牌已经在过去的3年中,设计团队已经可以证明他们能创造出畅销产品,甚至他们要比很多不接地气的外国设计团队更理解本地的用户习惯。但不得不说,在设计的灵魂和内核中,我们还是模仿者。这话怎么讲呢,我们没有抄袭别人的,但是我们的解题方法跟耐克阿迪的方法差不多。)
而罗永浩显然走的是另外一个路数。罗永浩这么做鞋抄了没?抄了。聪明不聪明?聪明。想一件事除了彼岸,要先想我们现有的资源是什么。以罗永浩的资源和背景,为什么要去和李宁、安踏拼产品开发和设计?人家可是积累了几十年的供应链资源和产品开发经验。罗永浩之前做过产品,锤子手机,是不成功的。所以最傻的做法才是去跟自己不擅长的产品死磕。罗永浩最终好不容易明白了自己的资源点在哪,还是那张嘴,也就是口才。凭借着口才,赚了大几亿。
明确了彼岸和现有的资源,我们要做的就是最大化放大自己的长板,把长板的优势打到足。学过运营的同学都知道,所有非标准化的东西都是昂贵的,而创意就是非标准化的。所以,罗永浩通过“选品”来搞定产品问题,你去修改已经是爆款的东西,大概率还是爆款,这样就可以规避自己的产品能力的劣势。因为这个产品已经经过了市场验证,它就是自带流量的好产品。再通过自己最擅长的带货、营销和制造话题,来实现自己的目标。我猜想这个品牌如果能成功,最终形态一定不是李宁或者安踏这样的运动品牌,而是类似于体育品牌里面的“小米”这样的选品集散地。
设计抄袭可不可耻?确实可耻。但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看,抄袭对于一个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下,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个法律的界定会非常敏感,我们拭目以待就好。
stillslalom
· 江苏赞同
秋年不眠
· 河南一双鞋还牵扯到国家了,国乔丢的人还不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