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JRs一起玩冰雪】单板滑雪从入门到放弃指南
---------------------------------------------------------------
更新了一个自己的水平,一个关于自学的问题,一些山顶图片
---------------------------------------------------------------
滑了一个多雪季,单板各个方面也了解了一点,借着冬奥会和这个活动给JRS介绍一下这个活动吧。帖子会以问答的形式说一些我自己曾经问过,或者被问过的问题。鉴于我自己也是个野狐禅,帖子内容也欢迎大家指正和补充!
《概念篇》
单板顾名思义,双脚踩在“单”块板子在雪/冰/水/沙上滑行,与此对应有双板。至于多板,目前还没被发明出来(笑)。另外还有雪上自行车等运动,鉴于我主攻单板,对于这些项目就不多赘述。单板相对于双板来说优点有 重量轻,装备便宜,图案好看,初学不易受重伤,进阶简单,动作好看,受众群体年轻等。但是相对应的,其入门要难一点,不会摔的话很容易受轻伤,灵活稳定性差挑道(在进阶后滑树林蘑菇冰面等地形尤为明显),缓坡、上下缆车需要拆装固定器等。选择上嘛就可以参考上边的优缺点了。
装备上的准备我放在装备篇了,下面聊聊其他方面的。首先心理上,建议的是稍微了解一下这个运动,比如看这个帖子(笑)以及各种攻略,看看各种高手视频打打鸡血。了解滑雪的礼仪(并不是左刀右叉这种,而更类似于交通规则),提防鱼雷并了解自己的极限,不要做鱼雷(指不会刹车又不敢摔倒,硬着头皮一路尖叫加速撞下去的人)。其次如同去任何地方玩一样,看看地图天气雪况吃住行,估算好来回时间(自驾还是班车?)以及预算(国内单日滑雪大概300~左右?)等。入门滑行的话,完完全全第一次且大家都是第一次,我还是推荐找教练的,一个是安全,一个是能掌握“正确”的姿势。一旦学会了推坡这个无敌技能,理论上讲你就可以放飞自我了。如果朋友有会的,可以跟着学,但是要小心雪场的人搞事,毕竟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近些年我也看过很多给你退票也不让跟着朋友学的新闻了(仅限国内)。
总体上来说,单板中后期会分为三个大的方向:自由式,野雪,刻滑。其中自由式以U型槽和大跳台为主,这也谷爱凌擅长的项目。另外还有各种管子,盒子等道具,大家一般以“公园”来称呼,大家觉得很帅的平花,在欧美一般作为此类型的前置技能。不过日本的滑雪爱好者开发了很多平花动作,在亚洲范围内带火了这个流派,单独把它分出来也不是不可。野雪比较好理解,大山树林没听说过,总听过红牛敢死队吧,和雪崩赛跑的刺激谁不想体验一下?刻滑是另一个很火的类别,其中又分硬鞋软鞋,欧式日式,一顺八字,具体的延展感兴趣的可以自己了解。
流派选择的话就是个见仁见智的过程了,各个类别你已经知道了,看看视频自己喜欢哪个以及自己有条件去选哪个就好。
首先要说的是我自己的路子不适合参考。正如上边所说我是完完全全的野狐禅,试错成本很高,无论是经济上还是肉体上。我目前的水平:
坡度上:除了chute没下过,小树林钻的很少,双黑及以下基本能很稳的换刃下。另外就是冰蘑菇我有多远离多远。
动作上:刻滑前后刃贴地基本能完成,在学习极限的欧式刻滑。自由式会的比较少,只会最基础的ollie nollie,粘转180和跳转180。 道具只上过5050的盒子,跳过小包。
我付出了什么:
经济上:雪票,滑雪装备(三块单板,两幅雪镜,头盔,两套雪服,全身护具,两套紧身衣,两双靴子,两套固定器),三次就诊,两次X光,两次MRI。总价值大概为3000-4000美元。住宿交通食物等不提。
肉体上:各种淤青就不提了,提一些比较危险和可能留下后遗症的-> 尾椎骨骨裂,膝盖ACL&MCL扭伤,脚踝外侧副韧带拉伤,手腕三角软骨盘损伤。另外就是唯一一次没有戴头盔,在双黑上视线不好,被雪包顶起来摔了个头着雪的360,摔懵完发现离我落地一米左右就是大石头…
时间上:上个雪季上雪25天左右,用掉了几乎所有的周末。本雪季忙了只去了六七天。
我个人是胆子 >= 技术,所以才背了这么多伤,但是相对应,技术增长的也很快。和我一起开始以及比我早滑一到两个雪季的,我还没见过谁能和我一样处理双黑道,刻滑的立刃以及平花动作的(认识的人也少)。但是!用受伤去完成这种进度是不值得的!有系统而高效的方法去达成一样的效果,不要盲目的追求速度,坡度以及技术动作!还有就是一定要带护具!
不上身的:滑雪板,固定器
雪板比较好理解,单独说一下固定器。固定器为一个位于雪板上可拆卸的部件,用于固定靴子。
上身的:雪靴,打底衣,中间保暖层,外衣,打底裤,滑雪裤,头盔,雪镜,护面,手套,雪袜
雪靴保暖性能和硬度都远大于普通的鞋子,且可以被固定器固定。我见过大无畏选手穿户外靴子的,个人看法是鞋和脚都不想要了..打底衣打底裤类似于运动的紧身衣,排汗速干。保暖层用于吸汗和保温,滑雪服滑雪裤更多的作用是防水。头盔保暖防撞。雪镜护目挡风。护面防风防冻。手套保暖防水。雪袜必须是长袜。
额外的:护膝,护臀,护甲,护腕,防冻贴
单独说一下防冻贴:防止雪镜和护面之间缝隙被冷风吹红吹坏,姑娘必备
如果说下决心以后就玩单板了要,上述提到的所有装备都应该准备(笑),否则最好能准备以下物品:
防水外衣外裤(可用于其他场合,迪卡侬便宜的很)。我自己前两次一次运动裤一次牛仔裤,我只能告诉大家在回家路上的汽车后排,很难不被别人发现的去换湿透的裤子。一些户外品牌的外衣外套可以拿来就用譬如哥伦比亚,买了以后其他场合也可能用得到。
护膝护腕护臀:这三个部位是单板新手摔到的重灾区,且一般雪场不提供护具租赁。推荐借/买小乌龟/熊猫/乳贴等。护腕最好带金属板,我已经弄弯三个了。
雪镜头盔手套:此三样必不可少,但是一般有租赁提供(需提前了解),建议有洁癖的朋友提前买或者借朋友的。注意近视的朋友记得带隐形。
雪板固定器雪靴:不提了,租就完了。
租雪具要考虑雪场周围有没有雪具店可以租,价格一般会便宜。
雪板:长度(取决于身高体重,长板稳定但灵活性差),板型(取决于滑行风格以及流派),硬度(取决于滑行风格以及流派),重量,图案。详细的对应有需求的建议单独了解。
固定器:硬度,角度和距离(都取决于风格)。单独要说的是这两年burton的step on系列,怎么说呢,只能说是真香了。
雪靴:大小,硬度,系带方式。单独要说的是step on系列靴子和非step on系列固定器不能混用。
打底:厚度,保暖,排汗
中层:保暖,吸汗
外层:防水,保暖
护具:新手防撞,越厚越软越好。高手防穿刺,需要科技支持
雪镜:防雾,视野
头盔:防撞
衣物:耐克,阿迪达斯,UA,迪卡侬,burton,哥伦比亚,北脸,pantagonia,始祖鸟, SALOMON,phenix, DESCENTE,南恩等,也有一些类似moncler,波司登来串场的。
雪板固定器:Burton, union, capita,lib tech,nitro, gnu, never summer。
雪镜头盔:Oakley,anon,bern,smith,k2, giro
护具:小乌龟,demon, Gform, POC, 铠武者,ForceField,迈克达威
首先要做的是认识装备,然后就是确定主力脚,也就是靠前的那只脚。方法是五花八门,最简单的就是右撇子左脚,左撇子右脚,但无论是教练指,还是推一下第一个迈出的,自己习惯的才是最好的。这个确实可以多尝试,而且租的板子一般都是双向的,也就固定器角度麻烦一点,在找方向时无太大所谓。
这时候很多人会带你开始上雪,但是最好要学怎么摔跤,这样才能延长易损伤部位的使用时间(第一次滑雪屁股是消耗品)。站着原地坐下和先降中心再坐,屁股可完全是两种感觉。
这些都会了就可以尝试推坡,J弯(单/双脚),落叶飘了。这些个不分先后,国内喜欢先教推坡,美国则多从J弯开始。这个东西见仁见智,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动作规范,从哪儿开始其实都可以。
这些都会了,就可以尝试换刃了。
和双板不同,单板上缆车可以更早。双板新手犁式很容易发展成鱼雷,单板推坡反而能更早的应付更高的坡度。但是还是那句话,一定要量力而行。上下缆车也是新手必备技术之一(可以通过单脚J弯/落叶飘)练习。会摔,愿意摔,胆子大不怕更大角度的,自然可以早一点去兑现雪票的价值。反之还是多在魔毯/平地上练习为好。
我们这里定义“滑”为换刃吧。恭喜,这个时候你已经可以自己走路了,下边想“打球”还是“跑步”就看自己的选择了。每个方向也会有自己下边一段时间主力练习的技巧。比如说平花的话,可能要在平地上呆很久去练习压板头板尾,ollie和nollie。刻滑的话要开始追求立刃(板子的轨迹为一条线),公园上5050等。但是无论是走哪个路线,这个时候的一些基本功都是重中之重:
1. 反脚:单板一只脚前一只脚后,另外一边在前的情况下会“滑”了吗?越早开始练习反脚,就越不容易被正脚影响。
2. 小回转:怎么才能控制自己的速度?为什么别人下蓝道黑道不是冲下去的?弯形对称了吗?后脚还扫雪吗?顶胯吗?开肩吗?
3. 重心:什么时候在靠前?什么时候居中?什么时候该靠后?什么时候加压减压?都有什么效果?该怎么去完成?折叠还是倒伏?
这些问题思考+练习,无论是哪个流派,都应该可以比较顺利的入门了。
滑雪自学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无论什么形式的教材,都不能第一时间像朋友/教练一样给你反馈。最快的反馈周期也得是一天(自拍+晚上总结。)不过鉴于教练的价格以及单板入门+初级技巧的简单程度,这样的反馈周期也不是不能接受。
一般来说,学习材料会选择视频这个载体:一句话不用交流,模仿就行了。好的教程会在视频上加上解说,指出动作要点以及常见的错误。这一方面我在中文领域见的最好的是黄嘉兰,他的视频一个很棒的点是他会告诉你做什么可以避免某个错误。比如说坡度大之后怎么避免重心后压?这是个很常见的滑雪上的错误,会导致边刃压力过大抓不住雪而摔倒。我见过无数教练/爱好者教学的时候会喊:别往后坐!但是不说该怎么做来避免。黄嘉兰在视频里会告诉你:注意保持肩膀和雪坡的平行,想象自己挑了一个扁担。类似这样的技巧。其中一部分很容易想到,但是有一些真的是,令我恍然大悟。他的视频涵盖了推坡到分流派这个阶段大部分需要掌握的知识,其本人也是CASI三级教练员。
另外一个大佬叫楚格山里人,这个老哥一个视频十几个小时,流水线一样把几乎所有的知识都涵盖了。我个人觉得一个缺点是像流水账,时长也有点劝退。
有个台湾的老哥snow sensei也不错,不过他最近不更新了
另外一个老哥叫peter户外生活。不过他单板水平其实一般,更多的是vlog和双板
懂英文的朋友还可以看snowboardprocamp和snowboard addiction
往后面走,分流派之后可看的就不多了。一个是自己有了自己的理解,另外就是正经能教的都不太愿意做视频了,相当于断自己财路。我自己主看刻滑的,所以会看譬如平间和德, ryan knapton之类的视频。但是如果想更上一层楼,估计还是需要无数的雪上时间以及训练营了(顺便吹一波朋友做的这方面的科普视频极刻滑行)。不过这些教的就比较偏,初学慎入。
考级是没有的,但是可以考证。我所知的有AASI和CASI,都是教练证,每个都有多个级别。教练证考出来自然就可以去当教练了。考试内容分两块,一部分是滑行,一部分是教学。一般是上课+考试的形式,感兴趣的可以具体自行了解。
最后发几张图
lilixiaocc
· 德克萨斯单板真的让人上瘾,一直有玩长板,刚刚圣诞节第一次去滑单板,觉得有板类运动基础的话还是能减少摔得次数的。。我觉得一定要把基础打好,特别是前刃,是换刃失败很重要的因素。推荐大家看 黄嘉蓝,楚格山里人的视频,非常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