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鞋日记】安踏 异形3 实战测评——这次鞋道馆非酋哥的主观感受非常客观!

avatar
关注

这次测评的是安踏的异形3

最初购买这双实战鞋的动机是因为看了鞋道馆的测评

这里得说明啊 我可不是因为非酋哥对于这双异形3极高的赞誉而种草啊

而是出于一种极强的逆反心理

当时寻思着

啥呀 这什么见也没见过听也没听说过的鞋子咋就可以竞争年度TOP1了呀

不会吧不会吧 不会非酋哥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叛变了吧

于是等着价格到了300出点头的时候 就入了一双

想着我得反向证明一下他对于这双鞋的溢美之词是过誉了的


首先先看一下外观



刚到手开箱时真的觉得丑的有点惨不忍睹

原配鞋带绑在上面感觉搭配得实在是乱七八糟 脚背处不大的一块面积上有紫色有绿色有白色有米色 太杂了

然后换了个同配色的绿色鞋带 看上去稍微好了一些

看一下重量

43码单只重459克


接下来说一下实战性能

目前小区室内贴皮瓷砖地实战了6次 强度高的低的五五开

在聊性能之前 先说个前提

自打安踏出了44这个码数之后 我购买的安踏篮球鞋都选择的是44码

都是刚刚好非常合适

而这双异形3我是选了43码然后换了薄鞋垫

具体为啥这么搞 下面会结合各个性能点说明

首先是外底

这次的外底纹路选用的是全覆盖的水波纹

说白了就是换了个形式的人字纹

抓地表现还不错 没出什么大问题 该抓地的时候都抓的住

不过这个橡胶底不能碰一点水 碰了水抓地就会下降很多

摸了摸中间那块安踏LOGO的透明底的材质

我感觉这个透明底摸起来似乎是会比周围橡胶底的抓地来的更好

不知道安踏后期会不会出以这种透明底材质为主的配色


耐磨方面我也说不上来算好还是算坏

第1次实战完之后 一些主要着力点上的细纹路都磨没了

(上面俩图是在实战了两次之后拍的)

但又实战了5次之后 外底磨损程度和第1次实战完感觉完全没任何变化呀

反正我个人感觉拿去室内和室外塑胶地实战肯定是没啥压力的


接下来看一下中底表现

后掌就是百分百的A-Flashedge材料

脚感就普普通通 有一点点像隔壁宁子家的最早版本的LightFoam

若有若无的软感 反正不算硬

实战时有几次后掌着力会感觉材料形变到极限了

缓震对于我这种180斤的大体重来说稍微有点不太够

对于体重比我小一些的兄弟 我觉得应该是够用了的

说实话我到现在都没搞清楚安踏除了氮气科技之外的其他几个听起来都都差不多的缓震材料有啥本质上的区别

估计都快被淘汰了吧 这双异形3官方淘宝里的宝贝详情介绍图里甚至都没介绍这个Flashedge

着重说一下异形3的前掌

配置大家都很清楚了 超级大的一块氮气材料 也是最吸引各位的一个地方

初上脚没换鞋垫时那个脚感真的是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

只能用“卧槽”两个字来形容

我前段时间测了KT1PRO后 我以为KT1PRO的前掌已经很爽很爽了

结果异形3的前掌脚感比KT1PRO还要更胜一筹

不夸张的说 异形3前掌的脚感可能是国产实战鞋里的一个新高度

(国外的就不知道了 钩子的实战鞋我一直买的就不多)

但异形3的前掌脚感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它超厚的原配鞋垫的

我仔细的感受了下

前掌踩下去的整个过程前四分之三是原配鞋垫带来的很纯粹的持续下陷的软

后四分之一才能感受到底下氮气材料带来那种向上的回弹

而不是像䨻和态极那样踩下去软和弹几乎是同时发生的

在我把原配鞋垫换成了薄鞋垫之后

软度下降了非常多 整体脚感从国产球鞋新高度下降到了“只能”被称作优秀的高度了

踩下去就是比较直接的氮气材料的回弹了

当然了 我是非常愿意接受并且喜欢换薄鞋垫带来的脚感下降的

因为超厚的原配鞋垫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前掌重心太高

换了薄鞋垫之后 重心不能说是贴地吧 但起码是降到了一个让我很踏实很安心的高度了


我第一场实战是没换鞋垫直接塞着原配鞋垫去打的

体验下来的感觉和鞋道馆视频里说的一致

虽然重心感觉高 但是实战起来并不会觉得启动拖沓

而之后的5场我是换了薄鞋垫去实战的

前掌整体感受就是非常舒适 回弹恰到好处

蹬地时的回馈又饱满又自然 前掌落地时也不会有任何震脚的感觉

(同样是在换薄鞋垫的前提下 KT1PRO前掌的软弹度几乎没啥变化 实战时软弹脚感依旧存在感十足 异形3相比较之下没那么明显)


总之我觉得针对异形3的前掌 换不换鞋垫还是看兄弟们的个人喜好 并不存在优劣之分 只不过我自己是比较喜欢换了鞋垫之后的感觉

整个中底内部是加了一块大面积的前叉TPU

位置是偏向于外底的

异形3整体的抗扭在刚拿到手时是相当的硬挺的 刚性十足

但在实战了几次之后 整个中底的刚性会有明显下降

像极客鞋谈一样拿两只手去怼鞋子的话

除了前掌弯折点以外 中段也会有出现一个比较明显的弯折点的

前掌的弯折点也是相对靠后


当然了上述两个点在我实战的时候并没有感觉有什么实质上的负面影响

我个人觉得前掌弯折点靠后只是因为有内置TPU的存在

而中底中段有明显弯折点只是因为TPU放置的位置更靠近外底而不是放置在靠上的位置

整个中底的唯一缺点兄弟们估计也在很多测评里看到过

就是足弓支撑比较弱

如图所示 足弓处往里收的幅度太大啦

仅仅只靠上半部分一厘米都不到的中底材料 真的很难有效的支撑住足弓

实战时从始至终我的足弓处都有点隐隐发酸

(话说兄弟们有没有啥既有强有力的足弓支撑又整体比较薄的鞋垫推荐一下啊 淘宝找了一圈 好像带额外足弓支撑装置的鞋垫都挺厚的诶…)


接下来说一下鞋面部分

首先是鞋带系统

6对鞋带孔 上方2对动态绑定

这个鞋带系统我还挺喜欢的

平时打球穿脱我只要调整最上面的3组鞋带就行了

下面3组我基本不用去动它们

挺省事

后跟填充俩小枕头 靠的比较近

不会出现什么掉跟的情况

内衬材料如图所示 质感不错

鞋子内部中段和前段的内衬填充也很够意思 舒适度很高

手伸进去按压会有明显形变 不是薄薄的一层

说到前掌的包裹感受 就得提到我前面说的买小一码的情况了

我起初是按我平时买安踏篮球鞋的习惯买的44码

上脚试穿了之后 前掌包裹还行 及格线的水准

但总感觉差点意思 上下左右都感觉稍微空了那么一点点

要放平时我就不换码了 就这么拿去实战了 就空了那么一点点实战起来影响也没那么大

但是结合我上面说到的上脚试穿时感觉重心有点高的情况

我就想着要不买个43码然后换个薄鞋垫试试?

(我之前可从来没试过安踏43的篮球鞋)

43码到手后一试 长度好像也没啥问题 前掌包裹极其紧致

然后没换鞋垫就直接去实战了

好家伙 试穿时没感觉顶脚趾 那紧致的包裹我以为我能驾驭的

结果是我too young了 实战时直接把我脚趾顶麻了

之后换了薄鞋垫之后一切就完美了 前掌的包裹直接变得非常爽非常的OJBK了

不多废话介绍 前掌包裹直接就是“不卡脚不压小脚趾的闪击8”了

这么个简短几个字概括 大家是不是就能明白换了薄鞋垫之后的包裹有多适合我的脚了吧哈哈哈


当然了 我这个情况应该是特殊了点 因为安踏原先是没44码的

43码和44.5码的差距是一个码 而43码和44码之间的差距是没有一个码的

所以就刚好很适合我这样的微调

其他码数之间适不适合这样的调整我倒不是很清楚

各位兄弟如果有机会的话倒是可以试试看

(毕竟现在淘宝都有运费险 退换又不花钱)

看一下异形3原配超厚鞋垫和我换的薄鞋垫之间的厚度差距吧

我换的薄鞋垫没记错的话应该是之前361的BIG3二代的鞋垫

异形3原配鞋垫得快有361鞋垫的3倍厚度了

异形3后跟的内置TPU还是偏软的

手指用力捏 无论是上下还是左右都能捏出明显形变

后半部分的织物鞋面说实话强度有点低的 软趴趴的 鞋帮周围也没有做任何强化加固

结合后跟较软的内置TPU

就导致实战时整个脚后跟的支撑以及动态包覆贴合度都有点差

尤其是在它的前掌包裹支撑都很棒的对比下 后跟这个缺点的感受就越发明显了

就像是小学时玩四驱车 前面装的是奥迪双钻最新最贵的龙头 结果屁股上装的是小卖部两块五买的垃圾凤尾


最后关于鞋面部分再提一个不影响实战的小缺点

我这个配色前半部分的鞋面是一股股很细的织物线拧成一大股然后中间再穿插一条条的硬质塑料纱线

随着实战次数的增多 这个织物线条就会被勾出来特别多的细线

毛毛糙糙的 不细看还好 定睛多看几眼 强迫症就犯 我就老是想拿电动剃须刀去把它抹平

但拿剃须刀去剃鞋子 总感觉自己在干一件人类迷惑行为…


整体性能都聊完了

异形3虽然在我心目中还没法到年度TOP1或者说TOP3这么高的水准 但绝对是一双TOP10的实战鞋

再结合目前的价格(之后到了电商活动期肯定更低) 真的很香诶 性价比极高

它优异的性能导致我现在看它这堪比宋小宝的长相都感觉眉清目秀多了几分姿色了呢


最后文章首尾呼应一下昂!!

非酋哥还是那个浓眉大眼的非酋哥 没有背叛革命背叛初衷 是我小人之心了

还是那个虽然喜欢在视频里说尬到不行的梗但聊起球鞋来就绝对认真能主观就绝不客观的主流评测频道

(现在是主流啦不是非主流了 这个兄弟们没意见吧?)

虽然他老是说自己能主观就不客观

但这次对于异形3的测评 他的主观我觉得可以成为公认的客观!!


码字不易走过路过的兄弟麻烦点个推荐再走啊~

运动装备我的败家秀-鞋王争霸JRs测评之实战篮球鞋
发布于浙江阅读 163786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Lee__XB

· 河南
支持吕晓明客不客观不知道 反正应该跟xcin一样 要被收编了收起

你又懂了?

亮了(30)
回复
discusser-avatar

擒皇撼武

· 上海
很高兴认识了你不懂就问 鞋道馆立过不恰饭的人设吗收起

没有,他恰饭的视频都说明的

亮了(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