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施耐庵、罗贯中、冯梦龙执笔 ,能写出楚汉全传吗?
最历史的历史小说 —— 楚汉全传
历史小说是小说的一种。通过描写历史人物和事件,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和历史发展趋势。它依据历史事实,但又不同于历史教科书,它可以作适当的想象、概括和虚构,但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应有历史根据,具有真实与虚构相统一的特征。它的写作不仅应有历史资料价值,更重要的在于它可以为后人提供某种借鉴,为现实生活服务。这种服务是通过读者的审美欣赏了解历史,并对历史进行反思,得到某种认识上和美学上的启示,正确地认识和总结历史。它通常以一个或几个重要历史人物的生平为主线串连历史事件,也可以一定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为中心表现众多人物。在体裁上又可分为长、中、短篇几类。按虚构程度,大致分两种:一种是“博考文献,言必有据”(鲁迅《故事新编·序言》)的严格的历史小说,一种是“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同上)的较为自由的历史小说。
按着这个观点 ,严格意义的历史小说 ,只有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清代蔡元放改编的《东周列国志》和本人所撰写的《楚汉全传》了 。罗贯中著的《三国演义》、姚雪垠著的《李自成》、唐浩明著的《曾国藩》、二月河著的《帝皇系列》、孙皓晖著的《大秦帝国》等 ,只能属于第二种 ,虚构成分大于史实的自由发挥性质的历史小说 。而民国蔡东藩著的《历朝演义系列》都属于讲稿,而不是小说。虽是章回体,却只是借用了章回体的壳,并没有真正的小说实质。就像那些事之类的书籍一样,是对某段历史解读与理解而作的散文或随笔,用讲故事的方式展现给大众的读物。
《东周列国志》涉及历史时间之长 ,为诸小说最 。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一直写到秦始皇统一六国 ,将近五百七十年 。小说的布局谋篇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每一故事既可独立成篇,又可贯穿一体。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描写引人入胜。但因过于还原历史 ,主要人物就没法设定 ,存在故事走过场的问题 。
《楚汉全传》则不同 。这是新近刚出版的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 ,全书以刘邦 、项羽为主角 ,详尽地描述了二人在秦末群雄逐鹿这个特殊舞台中 ,由兄弟变为仇寇 ,由盟友转向敌手 ,历经五年艰苦斗拼 ,终于分出胜负的整个过程 。百万文字 ,将巨鹿之战 、彭城之战 、 背水之战 、 潍水之战 、垓下之战等流传千古的大戏 ,全面展现 ; 一百二十个章节 , 把灭秦 、 分封 、相争 、平乱几个时间点顺畅贯通 ;无数段的故事 , 让刘邦 、项羽 、韩信 、张良 、陈平 、樊哙 、曹参 、彭越 、 英布等人物形象 ,立马跃然纸上 。可以说 ,它是一场帝王的游戏 ,也是一部最强者的争霸史 。
《楚汉全传》主角虽说是刘邦 、项羽 ,主线却有三条 。除了刘 、项两条外 ,还有一条是韩信 。所以客观来讲 ,真正的主角应该是刘、项、韩三个 。从篇幅上论 ,刘邦占的比率最大 ,项羽 、韩信相对要小 。从出场的时间看 ,刘邦第一回写到最后一回 ,跨越整部全传 。项羽第八回现身 ,九十四回亡去 。韩信第十一回时露了一次脸 ,但直到第四十八回 ,才真正有故事 ,收尾于第一百十四回 。
《楚汉全传》笔法 ,基本按照《水浒》来的 ,白话文 ,通俗易懂 。然在结构上 ,两者不同 。《水浒》是仿《史记》, 拿传来构架的 ,只是略有不同 。金圣叹评《水浒》时说 :“《史记》是以文运事 ,《水浒》是因文生事 ”。两者差别在哪里呢 ? 金圣叹解释道 :“以文运事 ,是先有事生成 ,(再按事)计算出一篇文字来 。因文生事则不然 ,只是顺着笔性去 ,削高补低都由我 ”。对此金圣叹作结论说 :“虽是司马公高才 ,也毕竟是吃苦事 ”。所以从小说的结构框架上讲 ,历史小说最难写 。因为人物 、故事 、时间这三样素材都先摆在那的 ,你不能信马由缰 ,随意发挥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人物的出场时间 ,发生的故事 ,都是死死的 ,根本没有过多的想象空间 。至于《西汉演义》、《说唐》、《说岳全传》和现代的《李自成》、《大秦帝国》、《康熙大帝》等 ,根本算不上真正的历史小说 ,只是借了历史的壳 ,在演绎作者的想法而已 。《三国演义》基本也是这个路数 ,仅比上面的那些历史感强一点 。就这样 ,《三国演义》在叙事的时候 ,还是有笔不流畅 ,拖不动 ,踅不转的问题 。所以不少地方 ,转换场景 ,只能用却说两字掩过 ,让人看得云里雾里 ,分不清哪件事发生在前 ,哪件事发生在后 ,中间隔了多久 。
《楚汉全传》完全没有《三国演义》所带有的那些毛病 。一百一十万字长篇大作 ,无半句离题的废话 。结构上 ,严整宏伟 。往大里说 ,灭秦是一段, 相争是一段 ,平乱是一段 。从小处讲 ,灭秦分张楚兴亡 、项羽救赵 、刘邦西征三节 ;相争有定三秦 、汉军东进 、荥阳对峙 、韩信北伐 、垓下决战几大部组成 ;平叛则包括刘邦立国当皇帝后,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而每一小处中 ,又包含了许多耳熟能详的故事 。这些故事 ,在作者巧妙描画下 ,顺畅如水 ,起承转合 ,恰到好处 ,不露半点痕迹 ,加上语言白话 ,郎朗上口 ,使随便哪个人读来 ,都会一入到帐 ,欲罢不能 。
《楚汉全传》是作者花费八年心血撰写而成 ,不是一般网络小说能够与之相比的 。所借用的资料 ,除《史记》本身外 ,重要的还有《汉书》、《资治通鉴》、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等 ,特别在《史记》等的解读与地理上 ,下足了功夫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楚汉全传》在各大事件的细节上 ,地理位置的标注上 ,都极力做到没有差错 。这种精益求精的写作态度 ,加上作者扎实的写作功底 ,《楚汉全传》势必成为一部让人期待的好书 。
回目如下:
第一回 游南山刘邦得宝剑 设筵宴吕公获佳婿
第二回 芒砀山刘邦斩蛇 沛城县任敖仗义
第三回 施诡计屯长揭竿 夺郡县陈胜称王
第四回 信奸佞陈王杀功臣 戕县令刘邦做沛公
第五回 听陆贾雍齿叛主 释刑徒章邯率兵
第六回 战戏下周文丧师 害主将田臧送命
第七回 下城父陈王遇害 博浪沙张良行刺
第八回 败秦将黥布试锋芒 杀郡守项梁显本色
第九回 拜涂山项羽举鼎 听老母陈婴择主
第十回 走胡陵秦嘉授首 拔襄城项羽逞凶
第十一回 刘邦借兵逐雍齿 范增献计立楚王
第十二回 走淮浦羊娃成王 会颜集英雄识美
第十三回 陈平雍态得富女 章邯妙算破联军
第十四回 保临济魏王自焚 救东阿项梁大战
第十五回 识英雄刘邦认义 听谋士章邯哀兵
第十六回 追韩王李由丧命 劝项公宋义避难
第十七回 章邯乘夜袭楚营 赵高设计害李斯
第十八回 遭陷害秦相赴刑场 避缉拿贤士匿他乡
第十九回 蒯彻范阳说长短 李良邯郸逐雌雄
第二十回 武臣平赵做大王 藏荼释囚听小厮
第二十一回 接矫诏李良生疑心 失礼节武氏惹祸端
第二十二回 蒯彻张仝双借兵 贲郝戚逵共献城
第二十三回 乞救兵田间贪生 却强敌李齐逞勇
第二十四回 据功劳庸将围孤城 搬救兵壮士赴死难
第二十五回 谋西路怀王激将 留中道项羽杀帅
第二十六回 智壮士激将却敌 猛英雄破釜沉舟
第二十七回 呆王离持骄失势 悍项羽仗勇制胜
第二十八回 擒王离巨鹿解围 依项羽诸侯蒙羞
第二十九回 斩郡尉灌婴投明主 释降将刘邦设新军
第三十回 彭越立约举大事 郦生借狂见明主
第三十一回 施诡计郦生谋陈留 摆玄阵杨熊走赤岗
第三十二回 刘邦白马逐杨熊 灌婴曲遇斗祭宁
第三十三回 克颖川刘邦悔过 走楚营田叔碰壁
第三十四回 张良安度轘辕关 刘邦行走三鸦路
第三十五回 助故友王陵释前嫌 诳戆帝赵高施毒计
第三十六回 大恶人指鹿为马 猛将军束手无策
第三十七回 降强敌项羽盟殷墟 听高论刘邦围孤城
第三十八回 王陵惜才救张苍 梅鋗仗义助刘邦
第三十九回 赵高逞凶弑昏君 子婴装病诛乱臣
第四十回 贪贿赂韩荣送命 失气数子婴亡国
第四十一回 沛公霸上约新法 长史荥阳斗旧人
第四十二回 担忧虑项羽坑降兵 听拙计刘邦拒诸侯
第四十三回 老军师无趣观气象 左司马不忿通款曲
第四十四回 救好友项伯私访 解恩怨刘邦赴宴
第四十五回 闯筵宴樊哙啖彘肩 凭智谋张良化风险
第四十六回 楚霸王论功封诸侯 张子房设计烧栈道
第四十七回 项羽怒烧咸阳宫 张良巧施迷魂计
第四十八回 槐树下隐士赠兵书 清河边漂母分饭食
第四十九回 张良假名卖宝剑 韩信脱身走密径
第五十回 招贤馆韩信展才华 丞相府萧何识栋梁
第五十一回 治仓廪韩信服众 借月色萧何追贤
第五十二回 拦仪仗樊哙惹事 登坛台韩信拜将
第五十三回 樊哙依令修栈道 韩信设计袭陈仓
第五十四回 韩信破敌入关中 章邯折将守雍都
第五十五回 曹参大战咸阳城 灌婴智擒司马欣
第五十六回 下高奴灌婴俘翟王 略北地郦商击雍将
第五十七回 郦商活捉雍王弟 杨武智赚吕马童
第五十八回 反南皮陈余借兵 困襄国张耳失援
第五十九回 依星象张耳投汉王 受将印彭越袭梁地
第六十回 三藩王截江弑义帝 张军师遗书退楚兵
第六十一回 靠旧情郑昌封王 借道观张良脱身
第六十二回 田荣恶行遭杀身 安期善言劝息兵
第六十三回 河南王献地依刘邦 韩太尉领兵伐郑昌
第六十四回 萧何按样治关中 陵母励子捐身躯
第六十五回 石奋献姐受恩宠 殷王叛汉遭羞辱
第六十七回 陈平失策投汉王 田横依计拒楚兵
第六十八回 汉大王兴兵伐强楚 叔孙通易服投明主
第六十九回 项羽大破诸侯军 汉王巧遇美人儿
第七十回 犯荥阳项襄败绩 战京索韩信献策
第七十一回 随何奉诏说藩王 汉王放水淹坚城
第七十二回 王武怀怨袭雍丘 曹参领兵讨叛臣
第六十八回 听许负魏豹拒汉 借木罂曹参渡河
第七十三回 曹参大破西魏兵 韩信攻占阏与城
第七十四回 楚霸王击破强敌 成安君拒绝良策
第七十五回 韩信背水斩陈余 汉王濯足气英布
第七十六回 陈平托辞避谗言 张良借箸驳拙计
第七十七回 中反间范增遭黜 行诈降纪信被焚
第七十八回 魏相国大破楚兵 汉大王一夺成皋
第七十九回 出奇兵靳歙成大功 听直言雍齿归旧营
第八十回 失坚城周苛尽忠 走玉门汉王避难
第八十一回 彭相国再败项声 汉大王二夺成皋
第八十二回 听蒯彻韩信背约 说齐王郦生遭烹
第八十三回 韩信囊沙斩龙且 田横失国投彭越
第八十四回 大司马中计丧汜水 小儿郎救人说项王
第八十五回 韩信索要齐王印 刘邦讨分一杯羹
第八十六回 数罪状汉王中箭 耍阴谋蒯彻失算
第八十七回 略楚地韩信出兵 劫敌寨李必丧生
第八十八回 夺淮北项声遭兵败 说项王侯公逞天辩
第八十九回 划疆界二王讲和 思封地两国拒约
第九十回 耍聪明彭越失良机 装糊涂樊哙得实惠
第九十一回 凭意气季心盗马 泄私愤英布屠城
第九十二回 楚霸王垓下决战 韩元帅十面埋伏
第九十三回 散楚兵张良吹歌 饮军帐霸王别姬
第九十四回 战东城霸王示武力 刎乌江项羽留英名
第九十五回 媚新主项伯下鲁城 忌旧将汉王闯齐营
第九十六回 汉大王应天当皇帝 叔孙通奉诏修朝仪
第九十七回 返家乡韩信行三事 走绝路田横累二客
第九十八回 朱家只身救壮士 娄敬一言定汉都
第九十九回 臧荼兵败死蓟城 利几失策走南越
第一百回 陈平画策擒楚王 高祖行赏封列侯
第一百一回 制鸣镝冒顿夺位 见诏书韩王投敌
第一百二回 折兵锋韩王失势 用诡计蛮主示弱
第一百三回 困白登陈平献谋 宿赵宫高祖留仇
第一百四回 两句话怒脸转笑颜 一个字妙计成泡影
第一百五回 受毒打贯高救主 遭戏耍周昌骂君
第一百六回 周昌强谏高皇帝 吕泽智劫张子房
第一百七回 赵尧进言得高官 陈豨避祸做反王
第一百八回 用他兵高祖封将 失己军陈豨败绩
第一百九回 高祖设计擒贼将 王黄丢城投反王
第一百十回 藏公子智说张胜 周将军计败陈豨
第一百十一回 拨马邑周勃斩顽相 克东垣高祖杀骂卒
第一百十二回 凭利口随何调梁王 抛性命扈辄谏汉帝
第一百十三回 樊将军屈膝敬贤士 萧丞相保身卖好友
第一百十四回 吕后行凶杀韩信 栾布报恩祭彭越
第一百十五回 展利口陆贾说南王 馈宝珠贲赫媚宠姬
第一百十六回 袭荆国英王反汉 分兵马楚将丧师
第一百十七回 听薛公高祖兴兵 斗汉将英布逞勇
第一百十八回 歌大风高祖还乡 信亲人英布丧身
第一百十九回 避猜疑萧何自污 惧问罪卢绾装病
第一百二十回 用四老太子保位 留遗言汉帝升天
选上楚汉全传 第九十四回 【战东城霸王示武力 刎乌江项羽留英名】 片段
话说霸王众人从庙中奔出,喜无军马阻拦,遂得借着月色,望东而去。走了四五十里,早已天明。霸王恐再有人掉队,于是将马速放慢。此时正当腊月,朔风凛冽,吹人身上,刺骨难耐,因而就走不快。又走多时,来到东城地界一个山坡前,霸王见马跑了半天,都已累了,便教暂歇。片刻后,稍解疲乏,待要继续行路,忽听得西北方向喊声震地而来。霸王吃了一惊,急上马与二十八骑退避至山坡上。汉军数千骑蜂拥杀到,将山坡团团围住。霸王勒马四望,只见汉兵重重叠叠,都在下面大喊叫骂,自度此次再难脱身,不免一阵凄楚,忽思起昨夜梦境,心中又释然了许多,当下便对着众人,说道:“寡人起兵至今,已历八年,大小七十余战,所挡着破,所击着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不想今日,竟被困在这里。此天欲亡我,非战力不济!”回头瞥了一眼坡下,说道:“今日,唯有决死。”见众人脸上都微露怯色,放声大笑道:“壮士临阵,何所惧也!诸君可观我快战,必三胜对面之敌:一须溃围,二当斩将,三要刈旗;让诸君相信,是天欲亡我,非战力不济也。”众人听了,齐声叫道:“愿随大王快战!”
霸王大喜,遂将二十八骑分为四队,命随令从四面驰下,约在土山东边会合,人马随之并为三处。众人皆“喏!”只见坡下,汉军正鼓噪欲进,霸王道:“看我为诸君取彼阵中一将!”说罢,大呼一声,策动乌骓马,直冲下坡来,怪目圆睁,髭须怒张,好似猛虎下山。当面汉军望见,哪有不惧,纷纷向后避退,霸王一马闯入敌阵。杨喜部将董康正指麾部军,见霸王冲来,提刀要来交锋,哪料乌骓马快,眨眼间已到面前;董康不及抡起大刀,被霸王奋起一槊,刺落马下。二十八骑朝四个方向,一齐驰骤而下,突入敌军之中。杨喜昨天被打落马下,却未受甚么大伤,满肚的怨忿,早想雪耻,见霸王杀了自己的同伴,勃然大怒,跃马挺枪,便来相斗。霸王正在敌军丛中冲杀,听得背后鸾铃声急,知有人来袭,偷眼看去,又是杨喜,心中厌恶已极,猛地勒定马,回身瞋目怒叱道:“鼠辈!安敢袭我?”一声喊喝,响如巨雷,唬得杨喜魂飞魄散,连马也惊了,如何收缰得住,泼剌剌竟奔了去有数里之远。霸王乘势,搠死执旗之将,拔剑砍到军旗,引七骑透出重围,径来土山东侧会集。其余人马,先后都到,会聚一处,复将兵分成三队;霸王掩在当中。汉兵尾追而来,一时判定不出霸王身在哪里,便也把军马分成三部,重又围拢上来。
霸王稍作歇息,看汉军已到面前,猛地大吼一声,挺槊骤马,直杀入去。众军见了,慌来拦挡。那霸王,身有拔山之力,手执着一丈来长,百十多斤的大铁槊,施展开来,汉军人马,挨着即死,碰上就亡。王周在远处见了,心惊胆战,不敢上来迎敌。霸王一骑马一条槊,从东杀到西,从西杀到东,往来驰骋于三队之间,所到之处,皆莫能抵挡。王翳、吕胜望见霸王如虎入羊群一般赶杀汉兵,怒不可遏,道:“窘困如此,犹狂杀我兵卒,实不可忍也。”各举刀枪,上来与霸王交战。斗十数合,二将难以招架,拍马败去。霸王在乱军丛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却说灌婴正立马山坡顶上,望见霸王,所到之处,犹如秋风吹叶,势不可挡,忍不住大叹道:“项羽不死,天下难安也!”急教:“众军奋力,休教走了项羽。”令到各处,四下里汉军人马都又合围上来。霸王纵马正走,斜刺里一将撞出,引百十个骑军,却是杨喜部将朱俭,迎面截住去路。霸王大怒,抖擞精神,跃马挺槊,直取朱俭。未及三合,朱俭已遮拦不住,回马便走,霸王喝声:“哪里走?”拍马赶上,手起一槊,刺透后心,稍一用力,便把整个人挑到了半空中;吓得众军惊恐万状,四散而逃。霸王甩开尸体,复又杀进重围。这一场杀,端的骇人:霸王仗着二十八骑为羽翼,在土山之下,进进出出,九次冲透重围,斩杀汉营骑将一十八员,骑军三百余人,伤敌无数;后来的人因此,就将这山叫做九头山。作书的有感霸王神威,写诗一首,记赞此次东城之战道:千骑万蹄震地来,霸王到处鬼神哀!何时再显拔山力,猎猎西风东城外。
这是最合理的东城快战战法 。
你先跑我有医保
· 湖北楚汉就那么三五年的事情,根本撑不起长篇。除非你让兰陵笑生生来,把项羽欺负吕雉,临幸虞姬的片段都写上个万儿八千字,否则根本没法写。。、
山坡下的兰花楼主
· 广东没有几十年 ,从二世到刘邦死 ,总共十五六年 。写作 ,跟时间没有很大的关系 。只有故事足够多 ,就能支撑起整个框架 。但为什么历代就没有人敢涉足楚汉 ? 是楚汉故事既定 ,不能改动 。 这恰恰是小说作者最难受的地方 , 相当于做命题作文 ,想象空间完全锁死 。 你如果舍去一些不写 ,就会造成空洞 ,故事线就连不上 。 譬如甄伟 ,就省去了陈胜举事 ,这让项梁、刘邦等的出现 ,显得突兀 。 所以 ,就造成了《西汉演义》的凌乱无序 ,整个看完 ,不知道说的什么 。而且 ,楚汉的解读 ,只存在表面 ,至今为止 ,都没人敢把这段历史理顺时间线 。 施耐庵本身就是个地理盲 ,你让他写 ,估计也会东西不辨 ,前后不分 。关键的点还在于 ,楚汉没有民间基础 。 当水浒、三国、隋唐等的人物在民间热闹非凡时 ,楚汉的那些英雄是孤寂的 。 只是比东汉的那些英雄好一些,还是有些人知道张良、樊哙 。也仅此而已 ,他们的故事 ,又有多少传颂 ?没有民间基础 ,即便是大家 ,遇到这种历史题材 ,也是不敢轻易动笔的 。 毕竟 ,这是楚汉 ,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