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维专栏】国际米兰1-2AC米兰:从强势碾压到被逆转,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欢迎关注“老维专栏”
意甲联赛第24轮,米兰德比。上半场国际米兰占据优势,佩里西奇角球推射建功,下半场风云突变,吉鲁连进两球反超比分,最终蓝黑军团主场1-2告负。积分榜上,少赛一轮的国际米兰以1分的优势领先于同城对手。
上半场国际米兰优势明显,创造出多次得分良机,AC米兰依靠门将麦尼昂的出色发挥才保住了一球落后的局面,下半场国际米兰突然断电,被对手在短时间内连进两球,且再也无力发起反攻。
【首发阵容】
人员方面国米相对齐整,除了两名冬窗新援戈森斯和凯赛多无法出场以外,只有科雷亚一个伤员。另外劳塔罗、桑切斯、贝西诺三名南美国脚参加世预赛,归队时间较晚,体能存在问题。不过由于科雷亚无法出场,劳塔罗和桑切斯必须上一个,小因扎吉选择了归队时间稍早的劳塔罗出任首发。
首发及评分
AC米兰这边受伤病影响更大,克亚尔、伊布、雷比奇、托莫里等几名主力都无法出场。不过由于没有南美国脚,AC米兰受国家队比赛的影响较小,参加非洲杯的凯西和本纳赛尔也早早遭到淘汰,整体体能状况稍好于国米。
双方首发平均年龄差了近4岁,这也是下半场国米无力反攻的原因之一。
【皮奥利自乱阵脚】
由于曾经执教过国际米兰,所以国米球迷对皮奥利非常熟悉,他的战术能力和整合能力都算不错,但最大的缺点就是缺乏自信。
面对强队时,皮奥利缺乏坚持自我的信心和以我为主的霸气,总是会被对手的战术牵着鼻子走,放弃自己的战术,去做一些针对性的改变。针对性的效果不一定很好,反而是把自己的阵型给变乱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执教国米那个赛季,客场挑战尤文时,他放弃了之前取得七连胜的4231阵型,临时改打三后卫,结果对尤文的限制作用没有多少,反而是自己球员因为不熟悉新的站位和跑位方式,失误频频,自乱阵脚。
当然,说这些都是马后炮,要是皮奥利的针对性变阵获得成功了,那他就是战术大师。但很可惜,皮奥利面对强队时所做出的改变,几乎都以失败告终,所以,不自信就成为了他的标签。
本场比赛,面对领头羊国际米兰,皮奥利又做出了一个针对性变化。他放弃了主力前腰迪亚斯,而改用凯西来打前腰,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限制国际米兰的中场核心——布罗佐维奇。
论对抗和拼抢能力,凯西确实比迪亚斯强很多,而B罗确实是国米后场出球的核心,用凯西来盯死布罗佐维奇,看上去是很好的针对性布置,没什么问题。
但皮奥利忽略了一点,伊布受伤,本场的中锋是吉鲁。
伊布和吉鲁,有什么区别?
两人都是高大强壮的大中锋,可以扛人做支点,但吉鲁只是单纯的支点中锋,而伊布还能脚下拿球,在外围组织。也就是说,吉鲁只是中锋,而伊布除了是中锋,还可以兼前腰。
如果前面是伊布,那么用凯西打前腰没问题,他只用负责对抗和怼人就行,支点和组织的任务伊布一肩挑。问题本场的中锋是吉鲁,他做不到像伊布那样在前腰位置控球组织,他只是一个单纯的支点中锋,他扛人争球以后,需要身后有一个能控能带的人,来弥补他拿球和跑动方面的不足。
根据吉鲁的特点而言,前腰位置更合适的人选应该是迪亚斯,而不是凯西。有老又慢的吉鲁,加上又胖又慢的凯西,AC米兰的进攻自然打不出速度,面对国际米兰摆好架势的防线,AC米兰靠阵地进攻很难创造出机会。
凯西上半场触球区域,从右向左攻,在前腰位置一次触球都没有
AC米兰前场能拿球的人很多,伊布、迪亚斯、莱奥、梅西亚斯都能控能带,但本场比赛皮奥利选择了偏对抗的首发阵容,能拿球的只剩一个莱奥,由于身后的特奥被邓弗里斯压在后场,莱奥孤立无援,接球机会很少。
皮奥利害怕国米,他的战术思路就是宁愿放弃自己的进攻套路,也得限制住国米的进攻源头。如果限制成功,那么两队都将进入组织无序化的乱战,这对于相对较弱的AC米兰是有利的。但如果限制不成功,自己的进攻又没了,局面就会变成一边倒。
很显然,凯西上半场对B罗的限制并不成功。
【国米的反击】
首先是跟不住。
凯西太胖了,体重大必然导致移动能力下降,打后腰的时候站位防守还好,打到前腰位置,一是无球跑位接应做不到,二是紧跟场场一万二的B罗做不到。
如果是摆开架势前场逼抢,所有位置都一对一,凯西只用跟着B罗,那还能基本不失位,但突然断球后的快速反击,凯西就无能为力。
快速反击B罗持球推进,凯西追不上
B罗带球反击传过顶,凯西追不上
当然,B罗完全甩开凯西的次数并不多,国际米兰上半场巨大的优势,主要是AC米兰放弃自身战术去赌盯死B罗,却发现在没有B罗的情况下,国米的进攻依然流畅。
上半场,B罗的触球次数在国米队内仅排名并列第四,佩奇、邓弗里斯、恰尔汗的触球次数都更多,巴雷拉也仅比B罗少两次。这样的比例之下,盯死一个B罗有什么用?
最关键的,是触球次数与B罗并列第四的哲科。
作为一名中锋,触球次数居然跟中场核心一样多,说明哲科上半场无处不在,作用极大。
凯西进退两难
这一次就非常典型。AC米兰摆出了前场逼抢的架势,莱奥和吉鲁分别盯着什克和德弗赖,凯西盯着B罗,右路的萨勒马尔克斯因为巴斯托尼的压上,退到了中场附近。
此时,巴雷拉突然跑回禁区前接球,凯西面临一防二,没法盯人,只能后退。那跟巴雷拉对位的托纳利为什么不跟人?因为哲科回到了这个位置。
哲科和巴雷拉的回接,轻松破掉了AC米兰的逼抢体系,德弗赖得到了向前的空间。
不过由于萨勒马尔克斯的提前退守,左路并没有很好的机会,德弗赖自己带球速度也不快,吉鲁拼命回追,追上了德弗赖,堵住了这个漏洞。
哲科回接助出球
德弗赖只能回传,此时的形势又变成了B罗居中,德弗赖和什克分居左右,而AC米兰凯西居中,吉鲁和莱奥分居左右,三对三的逼抢局面,上一次跑出来的空当已经完全浪费了。
关键时刻,哲科再次回到后腰位置接球,中后卫不敢跟这么深,而托纳利由于有巴雷拉的牵制,也不敢扑上去抢哲科。哲科轻松接球完成转移,帮助球队完成了这次破逼抢出球。
哲科回接很深,一是缩短了后场队友的传球距离,让每个人都能轻松出球,二是带出对手后卫,让队友有足够的空间来反插身后。
哲科回接,佩奇反插身后
哲科回到边后卫位置接应后场出球
哲科回撤之深,让对手中后卫根本不敢跟,一旦跟出来,劳塔罗、巴雷拉、恰尔汗就能往空当插,可要是不跟,后场凭空多出来一个接应点,AC米兰的前场逼抢就失去了效果。
中场断球反击,哲科斜塞劳塔罗
国际米兰很少进行前场逼抢,大部分时间退到中圈以后的位置,集结重兵进行围剿,一旦断球,立刻发动快攻。
哲科后场抢断,邓弗里斯中路插上射门
从数据来看,国际米兰上半场在对抗方面并没有明显优势,能取得优势局面,创造多次射门机会,主要因为皮奥利放弃自己的进攻战术,想用凯西兑子B罗来把两队都拖入无组织混乱局面的计划失败。
一是小因扎吉主动放弃球权打反击,减少了以往从门将和B罗开始,从后场层层推进的进攻组织方式,淡化了B罗的核心作用。
二是哲科的深度回接,AC米兰后卫不敢跟,让国米在后场多出一个接应点,能够在不通过B罗的情况下也可以顺利出球,打出快速反击,破解了AC米兰的前场逼抢。
【风云突变】
上半场国米优势巨大,看起来只是赢几个球的问题,但下半场却风云突变,国米全队突然断电,不光是被对手反超比分,甚至在最后20分钟,没能完成射门。
这成了本场比赛最大的谜题,国际米兰下半场到底怎么了?
有人说是皮奥利换上迪亚斯改变了形势,有人说是因扎吉的换人导致实力下降,这些原因都有,但并不是最关键的。
迪亚斯58分钟上场,在这之前的十多分钟里,国米没有射门。国米下半场仅有的两次射门,其中一次还是角球。在上下半场控球率、对抗成功率波动不大的情况下,为什么局势会相差如此之大?
我认为关键还是在哲科。
48分钟,哲科回抢,巴雷拉反击直塞恰尔汗
49分钟,恰尔汗后场出球,哲科回接
50分钟,哲科支点,劳塔罗分球,邓弗里斯突入底线传中
虽然这几次反击都没能形成射门,但看起来还是上半场那个味儿,哲科大范围回撤接应帮助破逼抢,主动退守打快速反击。可以说在下半场前10分钟,依旧是保持着上半场的节奏。
但是10分钟过后,哲科跑不动了。
虽然休息了整整十多天,但毕竟马上就36岁了,体重又大,本来就不是擅长跑动的类型,以他上半场这种活动范围和触球频率,能坚持到55分钟已经很不容易了。
数据说明问题,哲科下半场触球次数大幅下降,如果把同位置的首发和替补球员算成一个的话,哲科下半场的触球次数仅高于汉达和什克,排名全队倒数第三,回到后场接球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
而与之对应的,是B罗的触球和传球次数,即便是提前10分钟被换下场,还是高居下半场全队第一。
也就是说,哲科没体力回接了,国际米兰回到了依靠B罗在后场拿球组织的模式,正中AC米兰下怀。
【后手的博弈】
正好在哲科跑不动的时间节点上,皮奥利及时改正错误,用迪亚斯换下了凯西,吉鲁身后有了一个稳定的拿球点,可以吸引防守球员,为队友制造空间。
B罗对迪亚斯犯规
与凯西主动跟着B罗寻求对抗不同,迪亚斯是躲着B罗跑位,总是躲在B罗身后,往没人的空间跑,接球之后,转身速度快,脚下控球稳,B罗不太跟得住他的节奏。
B罗顶抢迪亚斯失败
下半场上场的梅西亚斯,脚下拿球能力更强,佩奇无法像上半场对萨勒马尔克斯那样形成压制。迪亚斯灵活的脚下控球和转身让B罗跟不住。在整体压不住的情况下,邓弗里斯也只能退回后场防守,给了特奥向前带球的空间。
迪亚斯中路突破
国米的防线本来就怕这种小快灵的突破手,替补上场有体能优势的迪亚斯如鱼得水,特别是国米防线站位较高,总是处于半转身后退状态。
按理说,比分领先,哲科又跑不动了,国米应该老老实实地回收防守啊,可为什么防线站位比上半场还要高?
迪亚斯转身突破邓弗里斯
B罗前场对迪亚斯犯规
上半场国米还退到中线以后防守,比分领先到了70分钟,反而踢得更加激进,甚至投入七人到前场进行逼抢。
这才是本场比赛国际米兰失败的关键——不懂得顺应局势。
上半场优势巨大只进了一个球,所以下半场必须把对手打花才算赢?
关键是局势已经发生改变了,梅西亚斯的出场让佩奇不能继续在边路形成压制,迪亚斯的出场让对位的B罗跟不上节奏,而本方哲科体力下降无法回接,出球受限。以上几点综合起来,国米就应该收缩空间,三条线收紧,不要给迪亚斯拿球带球的空间。
而且小因扎吉手里并没有太好的牌可以用。锋线一共三人,劳塔罗和桑切斯都刚从南美赶回来,只能分享出场时间,老哲科虽然没体力,也只能踢完全场。
佩奇受伤主动要求换人,恰尔汗按小因扎吉的说法是精疲力尽了,而对位的比达尔算是替补席上为数不多的可用之人,可惜他上场之后存在感极低,几乎没有向前传球。
天平本来就在朝着AC米兰慢慢倾斜,这种关键时刻突然拿掉了国米几个重量级的砝码,天平自然无法维持平衡,一下子崩了。
AC米兰扳平比分
这球本来是国际米兰的反击机会,B罗拿球在中场遭到阻拦。B罗没有第一时间分球,而是试图自己过掉对手,虽然最终把球传出去了,但也耽误了时间。
如果B罗第一时间传球,那就是一次反击机会,如果B罗第一时间丢球,那时队友都在后场,防守人多,问题也不大。关键就在B罗拿球这两下,队友全部压上去了,甚至他自己都在传球之后选择了前插,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桑切斯能够转身摆脱围抢上。
且不说这球吉鲁撞倒桑切斯有没有犯规,这种让桑切斯一个人背身拿球面对围抢,其他人不去靠近接应,而是全部往前冲的战术思路就是不对的。
结果AC米兰断球,6打3,进球是必然的。
AC米兰反超比分
第二个丢球更不应该,国米8名防守球员全在位置上,AC米兰仅仅投入5人进攻,就轻松进球。
迪亚斯中场拿球,B罗顶出去防守,没问题。莱奥和梅西亚斯两名边锋分别在边路牵制国米两名边翼卫。此时AC米兰两名边后卫同时压上助攻,但是两名后腰留在后面,相当于换位了,比达尔防特奥,巴雷拉防卡拉布里亚。但由于后腰B罗顶出,巴雷拉补在了中路站位,就放空了肋部的卡拉布里亚,巴斯托尼顶出来防守,禁区内盯人的任务就交给了德弗赖。
德弗赖一对一被吉鲁打爆,有他自身状态的原因,但也要考虑到,德弗赖擅长的是预判和补位,一对一的盯人和对抗是他的弱项。
这次防守中,看似人多,但所有人都在散步,精气神不足,才会被对手轻松传入关键区域,形成一对一。
国米球员有些懵,本来以为只是赢几个的问题,几分钟之前,比分领先,我们还在7人压上大举进攻呢,怎么突然就被扳平了?这是怎么回事?程序出bug了吗?
上半场形势太好,球员和教练都出现了轻敌情绪,认为拿下比赛理所应当。以至于下半场,诸多小的变化导致形势开始逆转的时候,也没有察觉,或者说并不在意,依然投入重兵进攻。突然被扳平之后,全队都懵了,脑袋一片空白,不光是短时间内再丢第二球,甚至在最后十多分钟绝地反击的时间,没能完成一次射门。
【结语】
数据统计
从数据上来看,双方旗鼓相当,各踢了半场好球。
上半场国米占优,主要是皮奥利赌错了凯西,放弃了自己的进攻。而小因扎吉选择了主动退守反击,在哲科的频繁回接之下,出球顺畅,反击极具威胁。
下半场哲科体能下降,加上几个关键球员的下场,削弱了国米的优势。而皮奥利及时修正错误,用两次换人开始逐渐扭转局面。
最关键的是在局面发生转变的情况下,小因扎吉没有退守,反而是选择了更激进的进攻。德比大战,比分领先,到了75分钟,居然被对手打了个6对3的进攻,你能信?
小因扎吉的进攻自由奔放,深受球迷喜爱,但防守总是不稳。并不是他的防守布置有太明显的漏洞,而是心态问题。
不是说领先就一定得退守,你要是能一直像上半场那样按着对手摩擦,那么75分钟投入7人进攻没问题。但实际情况是,下半场踢了半小时,只有一次运动战射门,形势已经不一样了,但75分钟依然投入7人进攻,这就不太理智,太轻视对手了。
如果说皮奥利是缺乏自信,太重视对手,那小因扎吉就是过度自信,太轻视对手。不管场上形势怎么样,我就是认为自己能赢你至少两个球,就坚持以自我为重心,强行进攻。
顺应形势,该猥琐的时候,就要猥琐一点。
孔蒂在上赛季开始时激进172,得到教训以后收回来打防反,才收获了冠军。
什么时候,小因扎吉学会赢猥琐的1-0,那才是他从意甲名帅向世界名帅的蜕变。
联赛漫长,一场失利不算什么,国米现在依旧排名第一,还少赛一场。
接下来要连战罗马、那不勒斯和利物浦,这几场比赛将很大程度上决定球队本赛季的走向,希望小因扎吉和球员们能从本场比赛中吸取教训,调整好心态,积极地面对接下来的比赛。
swag杰登
· 广东上半赛程的顺风顺水,让大家有点飘飘然了,国米阵容缺陷是很明显的!前锋把握机会能力差,中场三人组身体对抗差,后防线德芙赖整个赛季状态一般,门将的确老了,我还是要心心念米林科维奇,夏窗再补进弗拉泰西、斯卡玛卡、布雷默吧,出掉德芙赖、比达尔、贝西诺、嘉丽、科拉罗夫、374
EP4
· 甘肃前场没有生力军可换,想拿分只能下半场龟缩苟着看,可是小因不是光头没这个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