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埃尔梅罗二世事件薄剥离城阿德拉-一塌糊涂的推理,精彩出色的动画改编
《君主埃尔梅罗二世事件薄-剥离城阿德拉》多度渲染气氛心理描写装腔作势,总体而言晦涩难啃。我认为本作是改编自知名动画的奇幻推理轻小说。主角格蕾是侦探推理小说中讲故事的人,从她的视角观察事件展开故事全貌,类似于传统侦探小说中的助手华生。埃尔梅罗二世自不待言是福尔摩斯名侦探事件主角。小说叙事遵循常规是常见的侦探推理叙事手法,侦探和助手卷入事件中,华生娓娓道来。通过讲述者的心理描写营造出神秘悬疑给读者带来十足的冲击压迫感。推理小说中的心理描写看似简容易,实际上丝毫不逊于古典文学。因为心理活动中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对悬疑惊悚的描写既要控制下笔力度不可过度追求血腥暴力不可本末倒置,又要适度营造渲染使读者埋头读进书中情节脊背发凉。不知是原作者水平堪忧,或是翻译没有抓住精髓,小说心理描写用词追求华丽氛围渲染,不知起伏波折更吸引人。每一句心理活动修辞极其渲染玄乎其玄,生怕读者感受不到人物的复杂故事的神秘阴暗。过度追求神秘色彩适得其反,作者或翻译文学功力不足以驾驭极度玄幻神秘的氛围场景,充分暴露出作者或翻译胸无点墨。当然了,看过原作动画的读者能理解格蕾寻找人生目标,叙事口吻本应迷茫不清的话语,但是迷茫不等于本作读出来的刻意的无病呻吟装腔作势。
全书刻意而为的神秘虚无占据了大部分篇幅,每一个章节段落,每一位人物言行举止,作者都恨不得加入大段大段的魔术解说旁白及格蕾的心理活动描写用来烘托气氛渲染氛围,总之是为了刻意的矫情无所不用其极。好比一本经典小说一定要分主次高潮起伏,有前菜有主菜有饭后甜点,而本作每一个段落都是作者或翻译用富丽堂皇辞藻堆砌而成的鸡鸭鱼肉大餐,初尝为之奢华倾倒,可全书读下来都是一种口味一道菜羶腻反胃。最可恶的是作者或翻译生怕读者吃不下,活生生掰开读者的嘴巴往里硬塞。
由于是系列首部作品,书中不免有大段枯燥乏味的故事背景魔术世界的相关介绍,再加上作者炫耀文笔的多余赘述,前四章可谓是刀山火海考验着读者的忍耐力。从全书内容上看,如果删除作者多余的气氛渲染描写,丝毫不影响故事徐徐展开露真容,还可以顺势加快节奏流畅顺滑。由此会造成本书字数大幅减少约三分之一,我不由得怀疑作者有滥竽充数之嫌,莫非日本轻小说也是网文这种按字数付稿费吗?还是说日本轻小说文学水平与我国网文难分伯仲吗?
抛开作者或翻译文学功底不谈,本作从后记中窥知作者是要写一本广义上的推理小说。写一个魔术奇幻世界推理小说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正如全书开场小说人物不断强调的一般,这是一个魔术世界,常识性的逻辑推理没有用武之地。密室、不在场证明、凶器都可以用魔术轻松解决掉。但是作者就此用魔术作为诡计一带而过糊弄读者,不仅会惹下众怒,而且这就不是推理小说写的一塌糊涂了。不写魔术的案件,显然又是离题千里了。魔术世界的推理是令作者进退维谷骑虎难下,因此书中出现了啼笑皆非的一幕,所谓的字谜天使之名和黄道星座根本不是凶手布下的陷阱,而是法政科作为帮凶的添油加醋。从结尾来看,凶手根部无需耍这种小儿科的幼稚手段。法政科行事一向缜密滴水不漏,剥离城中故布疑阵是画蛇添足了。所以字谜是作者用来解决魔术和推理的矛盾,花费大量笔墨心血构思的文字之谜是毫无意义的烟雾弹是用来糊弄读者的小花招与案件无关与魔术无关,让读者误以为本作是推理小说。作者激情四射投掷烟雾弹前四章使劲的写悬疑谜题,第五章魔术对决登场后作者于是乎来了个全盘否定,什么天使之名谜题都是逗读者玩呢与案件无关。读到这里多少令人生疑作者用天使之名黄道星座炫耀卖弄知识渊博。
进入到第五章,天使之名与整个事件脱节,最终走向是自圆其说把罪责推给了法政科。这是网文轻小说一贯的黑幕写法,总有一个神秘组织是幕后黑手若隐若现。从结局菱理的假死来看文字之谜是作者著书前便以构思好的,赘述前言天使之名是伪装本书为推理小说的工具,读者但凡看透这点,便会识破本书徒有推理小时其表。作者拙劣戏弄读者扔的烟雾弹,还因为写作功力不足扔的是颗哑弹。从推理方面来讲本作失败至极,不配称之为推理小说犯了大忌,谜题不是案件核心线索与凶手无关,沦为了作者自鸣得意卑鄙无耻的不公平推理竞争。
作为改编自轰动一时的动画,世界背景和主要人物早已构建完成,作者无须大费周章重新塑造。只需生动形象的用笔流畅叙述故事即可,做到不画蛇添足便能成功。作者不安心于此卖弄才华般灌入华丽枯燥的修辞,还构思出一个与案件毫无关联愚蠢可笑的文字诡计,只能证明作者弄巧成拙才不堪大用。通过后记介绍埃尔梅罗二世在远东圣杯之战中存活下是系列企划早已决定好的,人物的塑造成型得益于原作并非作者之功。作者不是一事无成本作事有值得炫耀的资本。后记中作者侃侃而本作中露维娅泽塔从搞笑人物回归为个性鲜明的关键角色,表现出严肃与无情的一面。我没看过露维娅搞笑形象的作品,单说本作这一角色形象反转塑造的十分成功值得称赞。讲故事的格蕾由于身世和埃尔梅罗二世的关系,塑造起来苦难重重。与其说是有血有肉的人,倒是更像露维娅怀疑的人造生命。在魔术世界她初来乍到,努力回忆着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实际是为读者讲解魔法世界。她的感情冷淡虽有对死者的怜悯情绪波动,可达不到情绪激动不能称之为人的感情。不偏不倚是作为从旁观察案件的最佳窗口,作为主角讲故事的人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读者发挥代入感,格蕾无疑是不合格。作者苍白无力的笔一而再再而三不厌其烦的描写格蕾对案件和人物的反应心理活动,妄图冲破格蕾空白感情的铁墙。由于人物脱胎于动画因此不可能为本作服务改变人物设定,无情无义只能讲完故事,可绝不是能讲好故事。案件的恐怖会麻木,对受害者的同情会克制,对凶手的愤慨会降低,作者必须把握尺度人物感情不能偏离系列作品设定,格雷的心理活动总归是平平淡淡不痛不痒。像所有的改编小说一样,命题封堵住了作者创作发挥空间,本作更上一层楼是主要人物设定好可关键的诡计没设计的改编推理小说。从这方面说,留给作者的创作空间大概只剩下故弄玄虚的渲染神秘魔术世界氛围了。本作的格蕾随着案件进展,一边回忆拷问着内心,一边寻找着人生希望。读起来难免晦涩,却成功做到了原汁原味。在设定好条条框框内,作者照猫画虎总算是给动画迷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本身是改编轻小说首要是满足原著迷无可厚非,对于推理迷就很残忍了。前四章人物单薄剧情乏味主角是负责解说的格蕾。按理说埃尔梅罗二世是货真价实的本系列主角,可本作无论从人物塑造剧情作用,还是从字数篇幅上看,毋庸置疑埃尔梅罗二世是可有可无的配角,有限的作用是解开了毫无意义的天使之名谜团及剥离城悲伤的人间惨剧。之所以主角失位原因简单明了,首先是埃尔梅罗二世作为侦探小说中的侦探角色,存在价值依托于诡计的精妙,诡计越出彩自然而然破解诡计的侦探魅力四射,反之诡计欺骗读者侦探受连累形象消色。本作的诡计欲盖弥彰的画蛇添足,因此侦探是无用武之地,即使破解了诡计又如何呢?最终还不是格蕾出马解决问题。其次,剥离城的真相与诡计毫无关联,在前四章中埃尔梅罗二世一本正经的知识讲座众人对天使之名的各种分析,最终回看是一出闹剧荒唐可笑读者倍感羞辱。埃尔梅罗二世存在的意义仅是可怜的填补上不可或缺的侦探空位把本作伪装成推理小说,流行语叫做工具人。认真品味这个人物其实可以一分为二,前四章推理戏份为主作者无从下笔,进入结尾高潮魔术师抛弃不擅长的推理,改为擅长的用魔术解决问题时,这个人物焕发生机塑造成功。
剥离城事件的转折点不是业余愚蠢的侦探游戏,而是魔术露维娅怒发冲冠强行施法控制剥离城。熬到小说回到魔术师的本职,剧情峰回路转告别了前四章无聊的絮絮叨叨,埃尔梅罗二世该出手时就出手,是时候展现看穿世间万物本质的慧眼了。进入收尾高潮剧情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即便是变身的格蕾也败下阵来归位配角。单论本书而言,埃尔梅罗二世的看点不在于冒充侦探玩推理游戏,而是作为现代魔术科君主掌握真理知晓魔术奥妙的贤者智慧。所以本书中他不是一名称职能吸引读者的侦探,而是站在魔术世界顶端无可匹敌的君主。人物略显懦弱经常自我否定的自卑性格是作者忠于原著,描写恰到好处没有下笔用力过猛把人物塑造成神经质毁于一旦。作者没有跌进严格忠于原著的陷阱,埃尔梅罗二世自动画至今十年中并非毫无长进,然后从本系列开始慢慢成长。对于原著迷来说本系列首部作品就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吴下阿蒙,士别三人当刮目相待。
格蕾虽说是系列原创人物,但是这个人物其实是原著动画的中高人气角色的脱胎重生,因此受原作动画桎梏有局限性。相比于没有原作束缚作者放开手脚去写的配角黯然失色。三位主要配角跃然纸上令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露维娅自不必说形象一百八十度大变身,从搞笑人物回归个性鲜明实力强劲的魔术师。书中露维娅的性格作者倾尽心血重新塑造。高明之处在于消减了人物豪门贵胄大小姐的任性妄为,而是着重刻画天生的贵族气质,在危急时刻维护贵族尊严发挥出了决定性作用。露维娅强行施法看似是一意孤行,在尚未接近事件真相依仗着法力高强的莽撞冲动。对此作者借人物之口予以解释,无法忍受邪恶的肆意妄为,优秀的魔术师不明不白的陨落,激发出怒火誓要伸张正义严惩凶手。冰冷的贵族面具之下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小女孩,绝非传闻中如鬣狗般伺机而动不择手段夺取宝物的卑鄙小人。
第二位出彩配角是事件中唯一的被害人悲剧人物海涅。之所以称其为悲剧人物不单因其惨死,是因为海涅自出生之日起便被悲剧笼罩。他是魔术世界扭曲人性的受害者,用自身悲剧揭露出魔术艳美花朵是吸取以魔术师的幸福生命为养料。不是因为人物惨遭毒手才定义为悲剧人物,而是海涅自出生到陨落短暂的一生充斥着悲剧色彩。作者对海涅不惜笔墨,按照魔术世界的常理对其家族做了详尽的介绍。不仅如此,还是在剥离城中首位展现出超人本领的魔术师。可以变换形态的铠甲,锋利无比的长枪,单枪匹马在与兽的战斗中不落下风。海涅越发神勇越发令人惋惜痛心。在压制兽的决胜时刻,被信赖之人背叛,人物的命运画上了休止符悲剧落幕。海涅出身名门望族,曾经试图反抗注定的命运与家族决裂。善良的人叫悲剧,狠毒的人叫罪有应得,海涅的悲剧正是因为他的善良。不忍心妹妹待自己受过,向命运低下了昂起的头。命运弄人好人命短,他对青玄产生了同为天涯落人的惺惺相惜,无比信任把最珍贵的妹妹托付给了青玄。作者对于海涅之死不忍下笔,没有提笔描写死亡场面。但从结局清玄的坦白中,读者隐隐察觉到海涅死于清玄之手。线索一清玄有充足的作案时间。从清玄和罗莎琳对话中可知,海涅前脚离开后脚罗莎琳很快入睡有足够的时间赶上海涅,清玄没有不在场证明。线索二海涅最后的战斗中魔术刻印转变了形态吸住了兽。作为魔术世界数一数二的魔术刻印不是轻而易举能破坏的,海涅落败唯一的可能是清玄在海涅正面使劲全力吸住兽时,从趁其不备从后面偷袭一击毙命。线索三根据埃尔梅罗二世的推理,剥离城的阴谋诡计是清玄和兽协同行动,兽是明枪易躲清玄是暗箭难防。海涅死前是看到了凶手样子,被信赖的人所杀心有不甘,死不瞑目更是担心妹妹惨遭毒手。海涅把妹妹至于危险境地,带着无限悔恨的心情离开了残忍的世界。
亦正亦邪的欧老是剥离城事件的核心人物出乎意料。在前四章中是革律翁老相识参与某项实验的城府极深的欧老最有嫌疑。从推理世界进入到魔术世界后,嫌疑很快被洗刷了,因为凶手的目标就是欧老。如果不是自身的魔术特性,欧老在与亲人团聚前已是命丧黄泉了。欧老来剥离城的目的是把毕生所爱变回人类的样子,他是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用魔术刻印在人间重生。欧老煞费苦心的保养魔术刻印就是等待施展黄金之蝶,心甘情愿死在儿子手上赎罪解脱。他真心实意的爱着恋人和孩子,虽然方式为道德所不容。他不惧怕死亡,恋人和孩子早就带走了他的生命。他实现了心愿死的幸福,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与爱人再见相拥。从欧老的口中得知,革律翁也不是事件的元凶罪恶。他对妻子的爱是用魔术师的方式去爱。他把死去的妻子制作成兽,永远的活下去陪伴自己。他对不是亲生的儿子同样用魔术师方式去爱,在儿子医治无效后选择用魔术刻印牺牲他人成就儿子重生。既然革律翁爱自己的妻子,为何又要主动引狼入室呢?其实书中开始就做了解释。魔术刻印是家族世代相传,父传子子传孙。膝下无子的革律翁为了让魔术刻印流传下去不得已而为之。至于革律翁家族的魔术刻印是否必须血缘传承,作为魔术刻印专家的革律翁违背常理去成全欧老的举动要个孩子来看是没有这个限制条件的,或者是革律翁有方法解除条件限制。通过欧老的回忆他和夫人仅有一次红杏出墙,看得出来夫人也是爱革律翁的。夫人对革律翁的计划是默许配合的,因为她深爱自己的丈夫甘愿成为牺牲品帮助丈夫完成夙愿。笼罩在三人身上的悲剧随着孩子降生遮天蔽日,孩子身患不治之症就是魔术刻印出现的非血缘排斥症状。如果格兰尼特的病是正常疾病,欧老求得神药是会产生疗效的。在欧老看来革律翁醉心于魔术害死了爱人和儿子,一时热血上头杀死了革律翁。因果循环报应不止,欧老自己也被不知情的儿子杀害。
魔术带给魔术师的唯有悲剧,走进魔术世界的人无可避免陷入因果循环。人间惨剧蹂躏摧毁了杰出的魔术师欧老和革律翁,悲伤的结局早已注定。其实不然,革律翁也好,欧老也罢,他们是不知情的受害者悲剧本可以避免。埃尔梅罗二世一针见血地指出躲在幕后操控并制造悲剧的正是法政科。剥离城的真面目是法政科利用革律翁铲除异己的行刑场。本次事件是法政科精心布置的陷阱,目标是知晓剥离城秘密的欧老,曾经叛逃到对手阵营的海涅,潜在隐患现代魔术科君主。法政科的天使之名革律翁的遗产是引诱魔术师寻宝的圈套,菱理自导自演的死亡扣动了魔术师开战的扳机。魔术师走进剥离城陷阱拉帮结派互相猜忌,给清玄创造了各个击破的绝佳良机。如果不是法政科从中作怪,站在魔术世界顶端的魔术师们会轻而易举识破剥离城真相。如果当时有人和海涅一同行动,清玄和兽是根本没有机会击败海涅的。棋差一着法政科低估了埃尔梅罗二世,成功搅局揭穿了法政科的面目可憎。
我认为清玄和罗莎琳剥离城悲剧遗产还会在后续作品中登场。但从本作来说,法政科展露出成为系列作品最大反派的潜质。本作对于原著动画迷来说是不容错过的改编佳作,对于初探魔术世界的读者来说看的一头雾水,最难以忍受的是前四章还要狠下心来忍受作者或翻译徒有其表夸夸其谈的辞藻堆砌带来枯燥乏味的阅读感。本作是本一塌糊涂的推理小说,也是一本出色的动画改编小说,带着读者领略一个奇幻的魔术世界。
有珠
· 辽宁原著不是动画啦。是先设计的成年埃尔梅罗二世人物形象,随后改出少年韦伯维尔维特的人设加入fz小说,再随着fz动画化成功而为人所熟知的。只不过补完二世故事的事件簿系列比fz动画出的晚,使人误以为是动画改的。推理部分被害者与犯人都是魔术师,作案手法都是魔术没有推理价值,简化为只推理作案动机。所以为了填补内容,故弄玄虚晦涩难懂的成分是多了点。当初写剥离城的时候没人想得到这会是一个十卷的系列,后面几卷随着更多月球其它作品联动角色的加入而渐入佳境了。
暂无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