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南宋没把赵构的海权国家规划延续下去?
无论人品,赵构搞权术和经济是顶级高手,为中国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做出了重要贡献。除了众所周知的农商并重国策,发行纸币和推行经界法(让流民和南逃北人免税种田),让十年战争后奄奄一息的南宋经济快速回血,他在位期间还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海防,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政权定位为海权国家的领导者:
赵构被金兀术逼得漂泊海上数月之后,领悟了海洋的巨大潜力,于是绍兴年间,南宋zf专置提举市舶司来管理海上贸易,建了灯塔导航系统,以商招商吸引外商,把海洋经济搞得有声有色,更重要的是赵构在东南沿海打造了一环二线的海上长城防御系统,一环就是长江出海口和杭州湾,北线沿海水军职责是抵御北方金国入侵,南线沿海水军职责是打击海盗,防御策略是海防水军扼守沿海要地和建立水寨。绍兴年间海军打赢过多场大战,包括差点让金兀术有去无回的明州海战(困住黄天荡),完颜亮挂掉的唐州海战,南线还一直在闽粤打海盗。
赵构在位期间建设了沿江水军、池州清溪雁汊控海水军、明州水军、福州水军、两淮水军,海军力量已经十分强大,还设立了沿海制置使领导海军,南宋海防体系覆盖了整条海岸线,确保了南宋能偏安一隅,最后南宋也是死在海上。可以说赵构不太喜欢陆地,他喜欢往海洋发展。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赵构退位了以后,南宋没有往海权国家继续进化,航海技术越来越好,发明了罗盘针,海洋贸易越做越大,海洋军事却没有跟上,后来宋金和宋元的主战场还是内陆,名将也出自陆军,基本没试过从海上主动进攻北方海岸线,甚至在崖山海战,张世杰令军将船只锁住当陆地,完全没发挥出海军的机动性呢,这是为什么?
ps:楼下有人说赵构是为了逃跑,的确是,但是他能把逃跑的退路提前规划好也是他的本事。虽然初衷是逃跑,赵构好歹也是沿海经济的前驱,他这一套昂贵但合理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基建、贸易和管理制度还有江海防御体系砸下去,不但确保了南宋很难再被金国彻底攻陷(不但可以跑,也可以往上打),也确保了中国接下来一千年南方的经济发展已经势不可挡,逃跑虽然可耻但是有用……
再ps:你们别老嘲笑赵构,虽然人品恶劣,精致利己主义,但是中国南方经济的飞跃发展有他很大的功劳。赵构搞得可不是几条船,他打造了一条海上商路(昂贵的灯塔导航系统、专置提举市舶司、各种史上首次外贸政策、官方组建商业舰队争夺印度洋贸易权、海军保护等等)和三层江海防御体系,结果是南方沿海的港口城市繁荣了一千年,成了中国经济的引擎,要是他是大一统皇帝,光是推行纸币、实施经界法、建立海上丝绸之路和江海防御体系,早就被大吹特吹了。
南方经济的崛起不是莫名发生的:“1130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年轻人,在中国的东南沿海画了一个大大大大圈……”
海上长城
海上丝绸之路
蜗壳漫步日落大道
对于航行,很多人其实有个理解误区:中国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最发达的是南宋到明朝前期这几百年,但即使是集大成者的郑和七下西洋,其航行路径也是沿着海岸线的。而西方大航海时代,航线是直接穿越大洋乃至环游地球。二者对航海技术的要求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不仅仅是所谓罗盘、造船等技术,还涉及到大量的数学、天文、水文、地质等学科知识。南宋到明朝前期,古代中国航海技术最巅峰的时期,相应学科知识也难以支撑远离海岸线的航行。因此我们的航海基本上只能沿着亚洲大陆海岸线进行,最多到阿拉伯半岛、红海海域,再往地中海进入欧洲大陆就很费劲了,至于跨越大洋到达欧洲乃至到美洲根本不可能。而南宋到明代前期,全世界经济最发达、物产最丰富的国家应该就是中国,也就是说航行范围内所能获得的商贸收益很可能比航行本身的成本小得多,所以这种航行是很难持续的,也就难以形成真正的海权国家。相对来说,西方不一样:一是相关学科知识的发展,使得大航海时代西方有能力进行远离海岸线的航行(虽然死亡率很高)。二是已经穷疯了,不突破就得完蛋,所以能够忍受航海的成本。三是到达美洲后,无论是农作物还是黄金白银等矿产所带来的巨大财富有力支撑了后续航海,进而进一步促进航海技术的发展,为建立海权奠定基础。
LoveStoned楼主
南宋造船技术已经是当时世界顶级了,海军是很发达的,宋军一百多条船就能上到(山东)唐岛海战,利用火箭炮大破金军,竟然转了个圈就打道回府了。有火药武器,有罗盘针,有世界上最好的船支,之后一百五十年没继续向海洋国家方向进化,简直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