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盖诸葛第一人——王猛

avatar
关注

 王猛(325年—375年),字景略,东晋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潍坊寿光东南)人,后移家魏郡。十六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将军,辅佐苻坚扫平群雄,统一北方,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

前秦传奇宰相王猛:“关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这两句话中,提到了并世而立的两位风云人物,王猛和谢安。将两人同放在一起,也道出了一段戏剧性的历史遗憾。淝水之战,谢安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神话,成就了济世苍生的美名,换来东晋朝几十年的政权延续。然而,它也成为埋葬前秦帝国的坟墓,成为王猛生九泉之下的遗憾。前秦扫六和而定中原,为氐族在历史上书写了最为风光的一页。可以说,前秦点滴积蓄起来的帝国基业,凝聚着王猛毕生的智慧和心血。然而就在王猛死后8年,他与苻坚辛苦构建的帝国大厦便轰然倒塌,破败到无法收拾的境地。也许,早在苻坚将王猛“勿以晋为图”(《通鉴》)的政治遗言抛到脑后之日起,前秦便已种下了亡国的祸根。


  王猛(325~375),字景略,堪称乱世中的豪杰。他有着卓尔不群的个性、运筹帷幄的谋略、异于常人的胆识。他一年内创造的连升五级的政治奇迹,给他本就极富传奇的一生又增添了几许神秘。王猛个性极强,《晋书》上说他“瑰姿俊伟”、“气度雄远”,天生带着一股英气,一股锐气。而“细事不干其虑”,则是王猛个性中最突出的体现,不关心琐碎,不温不火,独来独往。甚至对别人的议论也不在乎,表现得“悠然自得,不以屑怀”(《晋书》)。事实上,王猛也从不掩饰自己张扬的个性。在拜见东晋大将桓温时,王猛“扪虱而言,旁若无人”(《晋书》),边说话边捉虱子,够强吧!

  但凡个性极强之人,必有其独特之处。王猛的独特,便体现在他的才华与睿智上。王猛从小家贫,“以鬻畚为业”(《晋书》),靠卖簸箕糊口,却能做到“博学好兵书”(《晋书》),足见他是位有思想有头脑的人。而王猛两次拒绝出仕,从中我们也能看出王猛志存高远的理想抱负:一次是被后赵的司隶校尉徐统看中,要招募他为功曹(相当于现在的秘书),王猛“遁而不应”(《晋书》),躲了,估计是嫌官小,瞧不上;另一次是桓温力邀王猛南下,王猛权衡再三,最后也还是婉言谢绝。

  做人有原则,做事速决断,是王猛的睿智所在。王猛是人才不假,但也需有识才用才的伯乐赏识。事实上,王猛也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机会。他坚辞徐统,婉拒桓温,不过是“敛翼待时,候风云而后动”(《晋书》)罢了,是深藏不露的内敛、是蓄势待发的淡定、是“怀佐世之志,希龙颜之主”(《晋书》)的大气魄。一句话,他是在等待真正适合自己的明主。苻坚的出现,让王猛最终找到了一展才华的舞台。二人一见“便若平生”(《晋书》),谈论政局形势,也是心有灵犀。苻坚将他们的相遇比作“玄德之遇孔明”(《晋书》),绝非客套逢迎之语,而是英雄惜英雄的内心感慨。正是苻坚的赏识,才让王猛有了用武之地,才有了后来叱咤风云的传奇故事。

  客观地说,前秦的强盛,始于苻坚,而苻坚的韬略,则得益于王猛。王猛,对前秦乃至整个北方的政局,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前秦在与慕容前燕对峙中强势胜出,完成五胡时期北方唯一一次统一,王猛居功至伟。王猛还是位难得的治世能臣,帮助苻坚梳理政务、定国安邦。苻坚离不开王猛,失去王猛,苻坚如失臂膀,才会发出“天不欲使吾平一六合邪!何夺吾景略之速也”的慨叹,才会举行国丧,下令“朝野巷哭三日”(《晋书》)。

  苻坚的淝水惨败,让人们对他多有刚愎自用、草率粗心的印象。其实不然,单就知人善任,以德治政这两方面讲,苻坚便堪称一代明君。他与王猛最初政见并不一致,在治政理念上差异很大,是经过时间的磨合才有了后来的默契。苻坚提倡“为政之体,德化为先”(《晋书》),讲究以礼服人;王猛则倡导“宁国以礼,治乱以法”(《晋书》),主张乱世当用重典。

  二人彻底做到心有灵犀,是在王猛任始平令时。王猛“明法峻刑”,上任没几天,便“鞭杀一吏”,招致苻坚的责怪。王猛说“谨为明君翦除凶猾……肃清轨法者”,我的任务就是替你铲除身边凶残狡猾之徒,今“始杀一奸,余尚万数”,这才杀了一个,还多着呢,这是我作为一个辅臣的职责。正是这次对话,让苻坚和王猛之间做了一次彻底的心灵交流,苻坚赞其为“夷吾、子产之俦也”,是管仲、公孙侨似的人物,从此做到对王猛放权放心,“万机之务,事无巨细,莫不归之”,政务上一揽子的事全交给王猛。之后王猛“岁中五迁,权倾内外”(以上均见《晋书》),一年内连升五级:从尚书左丞、咸阳内史、京兆尹,到吏部尚书、太子詹事,再到尚书左仆射、辅国将军、司隶校尉,最后到加骑都尉,委以居中宿卫。创造了政坛升迁的神话。一个汉族士族,一个氐族帝王,在民族矛盾最为尖锐的乱世,能做到如此君臣无猜,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吕婆楼:“其人谋略不世出。”

苻坚:“王景略固是夷吾、子产之俦也。”

苻融:“王景略一时奇士。”

崔浩:“若王猛之治国,苻坚之管仲也;慕容玄恭之辅少主,慕容暐之霍光也;刘裕之平逆乱,司马德宗之曹操也。”

崔鸿:“邓羌请郡将以挠法,徇私也;勒兵欲攻王猛,无上也;临战豫求司隶,邀君也;有此三者,罪孰大焉!猛能容其所短,收其所长,若驯猛虎,驭悍马,以成大功。《诗》曰:‘采葑采菲,无以下体。’猛之谓矣!”

房玄龄:“猛瑰姿俊伟,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细事不干其虑。”

朱敬则:“如萧何之镇静关中,寇恂之安辑河内,葛亮相蜀,张昭辅吴,茂宏之经理琅琊,景略之弼谐永固,刘穆之众务必举,扬遵彦百度惟贞,苏绰共济艰难,高颎同经草昧,虽功有大小,运或长短,咸推股肱之林。悉为忠烈之士。若乃威以静国,谋以动邻。提鼓出师,三军贾勇;置兵境上,千里无尘。内外兼材,惟孔明、景略也。”

  司马光:“昔周得微子而革商命,秦得由余而霸西戎,吴国得伍员而克强楚国,汉得陈平而诛项籍,魏得许攸而破袁绍;彼敌国之材臣,来为己用,进取之良资也。王猛知慕容垂之心久而难信,独为不念燕尚未灭,垂以材高功盛,无罪见疑,穷困归秦,未有异心,遽以猜忌杀人,是助燕为无道而塞来者之门也,如何其可哉!故秦王坚礼之以收燕望,亲之以尽燕情,宠之以倾燕众,信之以结燕心,未为过矣。猛何汲汲于杀垂,乃为市井鬻卖之行,有如嫉其宠而谗之者,岂雅德君子所宜为哉!”

  陈普:“鱼水欢浓更月氐,便呵氐族使耕炊。浮云蔽日何难见,独有操琴赵整知。一奋冲天跨六州,生前天已怒旄头。开何有意容王猛,肯使鱼羊食不留。”

  陈元靓:“子产夷吾,德均材并。邺部异方,民安寇静。妙振兵铃,允厘庶政。秦得贤臣,发挥符命。”

  张大龄:“景略之才,不下管葛,而坚举国听之,间者必死,虽名君臣,实肝胆肺腑,故景略得以尽其材。而坚亦勤政爱民,仁恕恭俭。景略死而坚渐骄,伐晋之举,急於混一,说者咸谓鲜卑西羌未之早除。不知景略若在,苌等几上之肉,何能为哉!故景略之存亡则苻氏之兴衰也。”

  康熙帝:“王猛之事秦,竭忠尽智,至于临殁之时,犹惓惓以善作善,成望秦王追从前圣,宜其主眷优隆,为人臣之所当勉也。”

  郑观应:“古之所谓将才者,曰儒将、曰大将、曰才将、曰战将。韩信、冯异、王猛、贺若弼、李靖、郭子仪、曹彬、徐达筹,大将也。”

  周恩来:“扪虱倾谈惊四座,持螯下酒话当年。”

  范文澜:“苻坚在皇帝群中是个优秀的皇帝。他最亲信的辅佐王猛,在将相群中也是第一流的将相。”

  柏杨:“王猛是中国成功的伟大政治家之一,在他之前有诸葛亮,在他之后有王安石,诸葛亮欠缺军事上的成就,王安石欠缺坚强的支持力量,所以王猛得以独展长才,把一团乱糟糟的流氓地痞、土豪恶霸,硬是凝结成金钢;不但国泰,而且民安。距今虽已一千余年,但仍使我们对于那个辉煌的时代,怦然心动。可惜王猛早逝,假使上苍延长他十年二十年寿命,他带给社会的政治轨道,会更巩固。”

发布于福建阅读 2982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拉风小少

· 江西

能媲美诸的人太多,只是大多数人没有他那么忠心

亮了(0)
回复

暂无更多回复